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临床上颇为棘手的免疫性疾病,由于起病隐匿而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经常因治疗不及时、失治误治而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最终发展为尿毒症,预后不良。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分会肾病学组于南京召开中医肾病专题制定的诊断标准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本虚分为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四型,标实有外感、水湿、湿  相似文献   

2.
赵振昌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出身于中医世家,从事临床60余年,对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病,发生的内在基础和发展的根源是肾、脾、肺虚;关键因素为水湿、湿热、热毒。急则治其标,急性期应以疏风清热利咽、分利湿热、利水渗湿、解毒消肿等驱邪为主。缓则治其本,恢复期多表现为脾肾亏虚,湿热内蕴之证,以平补脾肾兼以清利湿热为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够有效减轻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症状,降低血尿、蛋白尿,保护肾功能,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进展。本文主要从跟师学习过程中,收集并整理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目的是继承并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有效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多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先天之脾肾气虚;标实则瘀血、水湿内停。治宜益气化瘀,佐以利水祛湿。治疗35例,结果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4.
华琼教授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水湿与瘀血相互影响入手,从三焦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华琼教 授认为,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为本虚、邪实,本虚为肺卫失宣、脾胃受阻、肝肾虚衰,邪实以湿热、血 瘀、水湿为常见。治疗时以宣开肺气治其标、健运脾胃调其根、下益肝肾固其本、祛湿兼活血通脉为准则,紧 抓致病关键,扶正固本,祛邪治标,标本同治。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玮 《国医论坛》2000,15(1):52-55
肾小球肾炎届内科常见病,临床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之分。后者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西医学对肾小球肾炎尚无特殊有效的根治方法,而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疗效较好。为从更深层次探讨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机制及不同药物在肾小球肾炎治疗作用上的差异,在进行大量临床研究的同时,从70年代开始,国内许多学者借助现代实验学手段进行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实验研究Z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译要综述如下。三肾炎动物模型的选择进行中医药治疗肾小球肾炎的实验研究,选择合适的肾炎动物模型是其关键。近20年…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常见的免疫性肾小球疾病,具有起病原因复杂、病程迁延等特点,常导致肾小球逐渐硬化和肾脏间质纤维化,延至后期导致肾功能不全~([1])。现代医学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多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药以及对症治疗等,虽然在一定层面上能够改善病情,但其治疗效果不佳和副作用令人望而却步~([2])。中医药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7.
路其龙 《陕西中医》2012,33(1):126-127
<正>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以反复发作浮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贫血及腰酸头晕,乏力等为特征的临床疾病。一切肾炎都可发生发展致慢性肾小球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衰竭。本病可归属于中医"水肿","虚痨"的范畴。其致病因素比较复杂,但始终呈现本虚标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兼夹标实证型的演变规律。方法:制定《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候演变规律调查表》,对6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证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分析总结气虚兼夹标实证候演变规律。结果:随病程的发展,血瘀证型会逐渐向湿热证型转变(P<0.01),水湿证型似有减少的可能(P>0.05),湿浊证型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气虚证患者在长达1年的病程中,其兼夹标实证型确实发生着动态变化,且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据此可有效地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9.
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方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 《河南中医》1998,18(4):247-249
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方药分析陈明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主题词肾小球肾炎/中药疗法中药方剂学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途径,虽然激素类及免疫抑制剂药物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本病的发展进程,但尚存在副作用大、疗效难以巩固等弊病,因此,寻求有...  相似文献   

10.
熊宁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因是感受热毒之邪,热淫于内与水湿互解,湿从热化,或湿易热化,水火失济,阴虚阳亢,水湿热化。指出,肾衰是本虚标实,如治标实证,则有虚也得以缓解,本虚明显而又急迫者,要阴阳兼顾,保肾气为主,切不可轻投桂、附、鹿角之品。  相似文献   

11.
熊宁宁教授治疗慢性肾炎湿热证经验撷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李涛 《中医药学刊》2003,21(3):348-349
熊宁宁教授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成因是感受热毒之邪,热淫于内与水湿互解,湿从热化,或湿易热化,水火失济,阴虚阳亢,水湿热化。指出,肾衰是本虚标实,如治标实证,则有虚也得以缓解,本虚明显而又急迫者,要阴阳兼顾,保肾气为主,切不可轻投桂、附、鹿角之品。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疾病,以病程长、迁延难愈为特点,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要病因。西医治疗该病主要采用综合治疗,缺乏针对性药物,疗效欠佳。陈德兴主任自拟的益肾健脾通络方具有健脾益肾、化瘀通络之效,可降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蛋白尿水平,改善肾功能。该文介绍陈德兴主任运用益肾健脾通络方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13.
肾康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4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一多因素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损害 ,蛋白尿是其最常见临床病理表现。消除或减少蛋白尿是预防肾小球硬化及延缓进入肾衰的主要治疗措施之一。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 ,其中医病机多为本虚标实 ,本虚主要责之于脾肾两脏的虚损 ,标实在于湿浊、血瘀。我们总结多年治疗慢性肾炎之经验 ,以健脾补肾、益气活血 ,利湿化浊为治则。制成肾康片 ,在治疗慢性肾炎减少蛋白尿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78例慢性肾炎患者均符合 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拟定的慢性肾炎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 (4…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N)是一组不伴有系统性疾病,肾活检免疫病理检查在肾小球系膜区有以IgA为主的颗粒样沉积,临床上以血尿为主要表现的肾小球肾炎,是我国主要的肾小球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从IgA肾病临床证候特点来看,可归属于中医学“尿血”、“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好发于本虚之体.本病以脾肾虚为本;湿、热为标,瘀血内结贯穿始终,为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药对IgA肾病的治疗多分为分型分期治疗、守方治疗和中药注射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辛开苦降法为中医临床常用治法。本文通过探析辛开苦降法的源流和内涵,总结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辛开苦降法以苦辛之药配伍应用,具有燮理阴阳、平调寒热、调运气机、清利湿热、清化瘀热之功。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病机特点,以机体阴阳失衡、肺脾肾三脏亏虚为本,以气机不调与湿热、瘀血阻滞为标。辛开苦降法可调补肺脾肾三脏之虚平燮阴阳,又可调运气机以清湿热、化瘀热,颇合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机特点。辛开苦降法在慢性肾脏病中的应用,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最后附典型病案1则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名中医马居里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泌尿系血尿的临床经验丰富,疗效卓越,针对Ig A肾病、紫癜性肾炎、尿路感染、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尿治疗,从本虚标实论证,以扶正祛邪的方法组方加减用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证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济生 《山东中医杂志》1996,15(12):531-532
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证治探讨济南市中医医院(250012)王济生关键词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辨证论治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本为肺、脾、肾(肝),气血阴阳之虚损,标为水湿、湿热、瘀血及外感风寒、风热等。现就其证治作一探讨。1原发性肾病...  相似文献   

18.
朱鹏州  刘新桥 《河南中医》2013,33(6):994-996
中医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证属本虚标实,临床对其治疗常不拘泥于某方某型,常辨证论治,随症加减.治疗途径有:中药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针灸治疗,中成药治疗,单方加减治疗等.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病机为本虚标实为主,脾肾虚衰为本,水湿、湿热、瘀血为标。冯松杰认为,临床以肾虚、脾肾两虚、湿热蕴结等证型最多见,治疗用其经验方。补肾气方补益肾气,柴苓汤清利湿热,参苓白术散健脾补肾。强调四诊合参,准确辨证,选药平和,标本兼顾,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灵活加减用药,能有效延缓病情发展。针对临床蛋白尿、血尿、水肿等表现突出者,结合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20.
介绍从风论治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属中医"肾风"范畴,为本虚标实之病证,肾元亏虚为本,风邪或风邪夹他邪侵袭为标;"论治不离风,治亦不拘风"。并举验案2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