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围术期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规律、量值,以指导临床。方法观察记录1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60h内5个时间段,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按术式、血清钾浓度、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胸比、心功能等,进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血清钾〈3.5mmol/L与〉4.0mmol/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与〈60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胸比〉0.8与〈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与Ⅱ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导致室性心律失常增多的因素依次为血清钾〈3.5mmol/1、主动脉阻断时间〉90min、心功能Ⅳ级、心胸比〉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生素在预防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感染的合理应用。方法 将1996年-1999年120例实施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的病例分三组,分别给予不同抗生素的种类,观察不同应用时机和术衙疗程的术后感染并进行比较。结果 5术后各种感染发生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三组差异无显著性,给药时机,术晨,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无差异,疗程术后5天和7天无差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病人因患妇科疾病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2年8月32例心肌瓣膜替换术后因妇科疾病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结局,32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大出血、感染、血栓、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提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的管理,进行妇科手术是完全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育龄期女性心脏机械瓣膜替换术 ,受生理因素影响 ,术后抗凝治疗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在她们妊娠分娩期间、月经期间和必做的妇科手术期间 ,抗凝治疗更为重要。总结我院自 1980年对 112例 15~ 46岁的育龄女性和机械瓣替换术后治疗随访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资料 :本组 1  相似文献   

5.
心脏瓣膜替换术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灌注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心脏瓣膜病二尖瓣替换或二尖瓣加主动脉瓣双瓣膜替换术65例,用双盲法选择病例,其中体外循环搏动性血流灌注33例,平流灌注32例,两组比较:搏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明显提高,术中尿量明显增加,术后用呼吸机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肢体末梢皮肤温度恢复时间提前,应用心肌正性肌力药例数,时间明显减少,两组差异明显(P<005),血红蛋白尿例数有所增高,血小板计数(PC)及术后引流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搏动时间的延长,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呈进行性增高,平均每30min增高6mg,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研究证明搏动性血流灌注明显优于平流灌注。  相似文献   

6.
心脏瓣膜替换术后行妇科手术安全性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病人因患妇科疾病行妇科手术的安全性 ,回顾性分析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8月 32例心肌瓣膜替换术后因妇科疾病在北京安贞医院住院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前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治疗结局 ,32例病人无一例发生术中、术后大出血、感染、血栓、心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提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的病人只要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及围手术期的管理 ,进行妇科手术是完全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陈英 《中国保健》2010,(1):64-65
目的提高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患者对相关日常保健知识的认识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比率。方法将126例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出院指导和定期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对照组只做出院指导。结果通过电话随访,患者的相关知识掌握,保健行为和遵医性得到提高,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心脏瓣膜替换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延续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8.
湖南郴州读者黎某来信说:我是一位28岁的大龄女青年,因患风湿性心脏病.行瓣膜置换术。手术后我恢复很好,不知道我能否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孩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17例高血压病患者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记录进行了分析,并和92例正常人作对照,以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高血压、高龄、左室肥厚、患病时间长有关,上述原因均是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的危险因素。认为:这些危险因素的病理生理基础可能和心脏负荷过重、高儿茶酚胺状态、心肌缺血、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心电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示范工程预防各种护理问题、并发症的发生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12月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指导及有效实施护理措施,2010年1~12月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精神焦虑、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营养摄入不足、引流管不畅、患者舒适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发生精神焦虑、术后低氧血症、肺不张、患者卧位不适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O.01),营养摄入不足、引流管不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帮助患者接受疾病,减少或去除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有效的预防或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调查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降低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2008年12月-2012年6月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检查、术中及术后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以上资料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关系,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 35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36例,感染率为10.28%;其中肺部感染30例,占83.33%;痰液细菌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各8株,分别各占26.67n;感染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45.34±14.55)%、非感染组为(55.01±16.63)%,呼吸机使用时间感染组为(16.11±7.31)h、非感染组为(11.32±6.56)h,术后再次开胸止血12例、胸骨哆开10例、低心排综合征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18、20、21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LVEF、呼吸机使用时间、再次开胸止血、胸骨哆开、低心排综合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凝血功能的变化特点,探讨其血液保护措施。方法选择20例择期行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测定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的血小板计数(Pt)、全血激活凝固时间(A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和D-二聚体(D-Dimer)。分析各凝血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Pt、AT-Ⅲ在术中、术后减少(P〈0.05);ACT在术后48h时缩短(P〈0.05);PT和APTT在术后2h延长(P〈0.05),48h缩短(P〈0.05);术后t-PA、D-Dimer增高(P〈0.05)、PAI降低(P〈0.05)。结论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24h内机体处于低凝状态,易发生非外科性出血;24~48h逐渐进入明显的高凝状态,应适时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3.
杨蕴 《现代保健》2009,(3):39-40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手术期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效果。方法对236例患者及家属进行术前术后和出院相关的健康指导。结果236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均治愈出院,没有发生大出血、血栓栓塞、瓣膜功能失效及围手术期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做好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围术期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妊娠妇女孕期终止妊娠的方式、孕期抗凝以及母婴并发症。方法:对32例次有记录换瓣术后妇女妊娠期的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次妊娠中,14例次非意愿性妊娠,2例人流后放置曼月乐环效果好;整个孕期均常规应用华发林抗凝,无1例孕产妇发生瓣膜血栓和栓子栓塞并发症,胎儿发生流产3例,死胎1例,畸形2例。15例次晚期妊娠,11例择期剖宫产,其中1例发生产后大出血,1例急诊剖宫产出现产后大出血,3例阴道分娩中1例产后大出血;1例孕妇中孕引产过程中发生心衰,同时产后大出血。结论:换瓣术后生育年龄妇女急需有效控制生育,曼月乐环可能满足她们的需要;孕期单一、小剂量华发林抗凝对孕产妇比较安全;终止妊娠方式宜选择择期剖宫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保留瓣下结构对二尖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5例行单纯二尖瓣替换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根据术中对二尖瓣不同处理方式分为三组:1组(32例)全部切除瓣下结构;2组(43例)保留后瓣组;3组(10例)保留全部瓣下结构。对患者进行随访,并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彩色多普勒技术测量患者左心功能,比较各组间差别。结果 1组与2组、3组间各种参数差别均具有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与3组间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二尖瓣替换术中,保留瓣下结构对患者术后左心功能改善的影响优于不保留瓣下结构,全部保留瓣下结构优于部分保留瓣下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换瓣手术患者住院病死率及其主要死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1月明确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均准备行瓣膜置换术).按其住院是否发生死亡分成死亡组10例和存活组120例.收集其内外科术前临床资料以及合并症和并发症等情况,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住院病死率及其死因.结果 死亡组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分别为(30.31±19.10)、(22.38±17.34)μmol/L,均明显高于存活组的(19.47±8.61)、(12.92 ± 7.30)μ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术后并发症、脑梗死病史和心肺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并发症为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2).结论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换瓣手术患者合并术后并发症是其住院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加强住院期间治疗及护理尤为重要.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 mortality of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and major cause of death.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hirty patients with RHD prepared to take valve replacement from January 2006 to November 2009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all clinical data: death group (10 cases ) and survival group (120 cases ). The clinical data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hospital mortality and their causes were analyzed with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Univariate analysis: total bilirubin and indirect bilirubin levels in death group [(30.31 ± 19.10), (22.38 ± 17.34) μmol/L]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urvival group [(19.47 ± 8.61),(12.92 ± 7.30) μmol/L] (P < 0.01).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history of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cardio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death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urvival group (P <0.01).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hospital mortality (P =0.002). Conclusions RHD with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identified a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hospital mortalit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nhance the treatment and care during hospitaliz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瓣膜病患者实施心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预防的方法,以降低术后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医院收治的行心瓣膜置换术老年瓣膜病患者11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57例,对照组围术期采用常规措施进行术后感染预防,观察组围术期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预防术后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主动脉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麻醉清醒、ICU停留、饮食恢复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6(IL-6)以及白介素-10(IL-10)血浆含量均明显升高,至停机1h达高峰,停机24h下降,但仍高于麻醉诱导前;观察组患者TNF-α、IL-6上述时刻血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于术后1d和5d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cTnT水平均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且对照组患者明显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共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感染率为1.75%,对照组患者术后共有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7.2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机体受到的损伤较大,恢复也较慢,易发生术后感染,因此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综合干预措施,可以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提升患者恢复效率,提高手术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以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监护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07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筛选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影响因素作用大小.结果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机械通气时间(15±35)h,31.6%(97/307)的患者出现机械通气时间延长(>8 h).年龄≥65岁(P=0.003)、吸烟(P=0.024)、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P=0.002)、手术时间(P=0.000)、主动脉阻断时间(P=0.046)、体外循环时间(P=0.030)、瓣膜置换数量(P=0.001)、术后引流量(P=0.000)以及术后并发症(P=0.010)是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左心室射血分数(P=0.026)、手术时间(P=0.037)、主动脉阻断时间(P=0.001)、体外循环时间(P=0.013)、瓣膜置换数量(P=0.017)、术后引流量(P=0.020)以及术后并发症(P=0.014)显著影响术后机械通气时间.结论 加强健康宣传,戒烟,加强锻炼,合理调节饮食结构,早期治疗,避免疾病晚期多瓣膜功能受累、重视术前心功能调节、减少手术时间特别是主动脉阻断时间和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量、重视围手术期脏器保护,减少术后心、脑、肾等脏器并发症的出现可缩短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