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肺炎(MP肺炎)是儿科较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趋势且常有肺外并发症。现将本院1996年5月~1998年5月收治的35例MP肺炎的肺外并发症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5例MP肺炎患儿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2月~12岁。诊断依据:咽拭子肺炎支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阳性,其中33例血清MPIgM阳性。1-2 肺外并发症 出现心血管系统表现者8例,表现为烦躁哭闹者1例(2月患儿),心前区不适3例,胸闷3例,心音低钝3例。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伴T波低…  相似文献   

2.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部X线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支原体 (MP)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致病原[1]。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决定了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笔者对本院1993~1998年收治的111例MP肺炎患儿的肺部X线表现作一总结 ,旨在探讨MP肺炎的胸片特点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意义。1.一般资料 :111例中男性65例 ,女性46例 ,发病年龄1~3岁14例 (12.6 %) ,4~6岁33例 (29.7%) ,7~14岁64例 (57.7%)。入院时病程5~7天78例 ,8~13天33例 ,平均8.2±3.6天。诊断均符合文献[2]标准。2.临床表现 :发热97例 ,其中体温3…  相似文献   

3.
白细胞介素2(IL-2)是机体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 ,笔者1998年2~8月对51例支气管肺炎急性期患儿的血清IL -2水平进行测定 ,旨在探讨其免疫功能变化。1.对象 :肺炎组51例 ,系本科住院的急性支气管肺炎患儿 ,符合1987年卫生部公布的小儿肺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 [1],其中男性29例 ,女性22例 ;年龄4月~3岁,平均11.2±8.3月 ;轻症肺炎40例 ,重症肺炎11例。对照组20名 ,系本院正常体检儿童 ,其中男性12名 ,女性8名 ;年龄6月~3.5岁 ,平均13.4±8.1月 ;2周内无感染性疾病史。2.检测方…  相似文献   

4.
笔者对2000年12月至2001年7月我院收治的56例麻疹患儿进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 -MB)检测 ,以探讨麻疹患儿的心肌损害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1对象麻疹组56例均符合卫生部制定的麻疹诊断标准 [1]。男性36例 ,女性20例;年龄20d~10岁 ,平均 (2.74±2.49)岁。病程3~9d ,平均 (5.09±1.25)d。其中典型麻疹31例 ,重型麻疹25例 ;并发肺炎15例 ,脑炎9例 ,心肌炎4例 ,心力衰竭6例 ,呼吸衰竭3例。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阳性36例。对…  相似文献   

5.
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 (简称房颤 )的迷宫手术已经取得了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但手术操作复杂 ,术后并发症较多 ,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于1994年3月至今对20例风湿性心脏病 (简称风心 )持续性房颤病人施行改良迷宫手术和瓣膜替换术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4例 ,女性16例 ;年龄30~51岁 ,平均 (39.5±10.1)岁 ;风心病史10~20年 ,平均 (13.9±7.2)年 ;房颤病史3~6年 ,平均 (4.2±1.6)年。心电图均示心房纤颤。X线胸片显示肺血增多 ,心胸比率0.58~0.82 ,平均0.65±0…  相似文献   

6.
采用白细胞介素-2体外激活的LAK细胞联合放疗,对2例牙龈癌、1例颊粘膜癌、2例上颌窦癌进行治疗,均有明显疗效。其中1例经CT及病理组织证实肿瘤组织钙化成骨组织,1例转移性淋巴结吸收。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测定:Leu11(14.6±3.7/25.2±5.0)、Leu7(13.5±2.5/25.8±3.2)、OKM,(17.6±5.2/31.3±12.5)阳性细胞率明显增加(P<0.01),酸性白血球总数(109.0±107.8/1704.1±773.8)增加有显著性意义(P<0.01),IgM(82.0±10.5/120.0±20.6)也表现为增高。  相似文献   

7.
尿微量蛋白的出现对肾脏损害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急性肺炎患儿尿微量白蛋白 (MA)、转铁蛋白 (TRF)、免疫球蛋白G(IgG)排泄率进行检测 ,旨在探讨急性肺炎患儿肾脏早期受损情况。1.对象系1999年1~10月我院儿科住院的经临床确诊的急性肺炎患儿共53例。其中轻症肺炎33例 (轻症肺炎组 ) ,男性17例 ,女性16例 ,年龄10月~4岁 ,平均年龄 (2.80±0.60)岁 ;重症肺炎20例 (重症肺炎组 ) ,男性13例 ,女性7例 ,年龄6月~3岁 ,平均年龄(2.40±0.55)岁。患儿入院前均无肾脏疾病史及氨…  相似文献   

8.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由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此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现将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13例总结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患者中男 7例,女 6例;年龄17岁-38岁,平均22岁;学生6例,军人2例,一般居民5例。1.2 临床表现 发热 13例,体温均在 39℃以上,伴寒颤3例,轻度畏寒7例,干咳10例,咳白粘痰3例,痰血2例,…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探讨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围术期治疗,作者收集1997年1月至1997年6月期间,手术治疗室间隔缺损合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26例临床资料,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8例,中度肺动脉高压18例。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儿总数的14%(26/185)。男13例,女13例,年龄2月至15岁(4.0±4.2岁),体重5.5~37kg(14.0±8.8kg)。术前SpPA6.7~16kPa,Pp/Ps0.6~1.0,肺动脉血氧饱和度均大于0.9。2例<1岁患儿和2例<2岁重度动脉高压患儿未行右心导管及附加试验。2~14岁重度肺动脉高压患儿4例术前给予右心导管吸氧或妥拉苏林附加试验结果,肺血管总阻力下降(970±412.8)达因·秒·厘米-5。全组患儿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肺动脉压力下降,无一例死亡,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小儿支原体肺炎T细胞亚群及Ig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MPP)T细胞亚群及Ig特点,了解肺部变化性质,检测了MPP患儿T细胞亚群及Ig情况,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6年9月~1997年3月,随机选择我科住院MPP患儿和支气管肺炎患儿各19例。其中MPP女9例,男10例,年龄5.5~12岁。支气管肺炎患儿女6例,男13例,年龄1~11岁。1.2 方法:MMP诊断参数《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1]所述的标准和冷凝集试验1∶64以上以及PCR技术检测咽部呼吸道分泌物阳性者。支气管肺炎诊断参照《儿科学》[2]…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探讨显微喉镜下 C O2 激光手术治疗喉癌的适应证、禁忌症、手术方法、注意事项及手术效果,对 20 例喉癌患者在支撑喉镜下行 C O2 激光显微手术,其中会厌癌 1 例( T1 N0 M 0),声门癌 19 例( Tis 2 例、 T1 N0 M 0 16 例、 T3 N0 M 0 1 例)。5 例行气管切开,1 例行术前放疗,3 例行术后放疗,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 2035±5.39d,较常规手术 306±734d 明显缩短( P< 0.001),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3 个月~4.5 年,1 例死于局部复发,19 例健在。术后发音好于常规手术。提示 T1 声门区和声门上区喉癌适合显微喉镜 C O2 激光手术,但 T2 以上的喉癌不宜选用该手术。  相似文献   

12.
紫草油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驯 《浙江医学》2002,24(9):569-570
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 ,如果处理不当常可因局部病菌入侵而导致全身性感染。我院儿科1996年7月至2001年7月使用紫草油外涂治疗新生儿尿布皮炎40例 ,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在我院儿科住院的76例新生儿尿布皮炎患儿 ,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 ,男性22例 ,女性18例 ;日龄5~22d ,平均 (9.0±2.5)d ;体重1.4~5.6kg,平均 (3.2±0.6)kg;病灶分度 (按皮损范围及程度 )[1]:轻度10例 ,中度22例 ,重度8例。对照组36例 ,男性20例 ,女性16例 ;日龄6~20…  相似文献   

13.
对54例骨巨细胞瘤(GCT)及24例骨肉瘤(OS)进行了临床,病理及流式细胞DNA定量分析的对比研究。17例复发GCT中,8例为超二倍体,平均DI值为1.07±0.13平均S,G2/M期细胞占20.78±7.64(%)。37例原发GCT中,仅5例为超二倍体,平均DI值为0.97±0.12,平均S,G2/M期细胞占17.14±6.62(%)。原发与复发GCT的DNA含量,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83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结果患儿组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发病时间≥7d者较发病时间<7d者sIL-2R水平增高更为明显(P<0.01),且发病时间与sIL-2R水平间呈密切正相关(P<0.01)。有肺外并发症患儿sIL-2R水平增高较无肺外并发症者明显(P<0.01)。各年龄组sIL-2R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致细胞免疫功能减低,有肺外并发症者更为明显,且随病程延长,细胞免疫抑制加重。  相似文献   

15.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何扬帆  王永坤 《重庆医学》2000,29(5):439-440
肺炎支原体(MP)是人类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并可引起多系统疾病,危害性严重。文献报道支原体肺炎占所有肺炎总数的10 %~33%。我院儿科住院及门诊于1997年1月~1999年6月共收治MP肺炎84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4月~3岁13例,~5岁16例,~7岁29例,~12岁26例。多数缓慢起病。从起病到确诊时的病程:1周内 15例,2~3周 49例,>3周 20例。1.2 临床表现 84例中有 64例发热.占 76.2%,其中低热15例,中等度发热1…  相似文献   

16.
李棣  钱晓娃  陈友慈 《浙江医学》2003,25(2):101-102
临床上 ,由于脑缺血性疾病病变部位不同可导致不同的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表现为局部肢体活动或感觉障碍 ,但若影响到眼球及视路血供 ,则可因眼部症状首发而就诊于眼科 ,易引起眼科医师误诊、漏诊。现将我院1997年1月~2001年6月在眼科首诊后转入神经科住院治疗的44例脑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44例中男性22例 ,女性22例。年龄31~84岁 ,平均 (66.0±10.4)岁 ;病程2d~4年 ,平均 (76.0±25.6)d ;经MR或CT检查诊断为脑梗死34例 ,经脑血管多普勒检查诊断为短暂脑…  相似文献   

17.
李艳丽 《中原医刊》2001,28(6):34-35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各异,由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到严重的致死性肺炎,此外尚能引起多系统、多器官的肺外并发症,现将我科1998年2月至2000年3月收治的支原体肺炎13例总结报告如下,以提高对支原体肺炎的认识。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13例患者男7例,女6例;年龄17~38岁,平均22岁。发热13例,体温均在39℃以上,伴寒颤3例.轻度畏寒7例,干咳10例,咳白粘痰3例,痰血2例,胸闷5例,胸痛4例,心悸4例,纳差9例,腹痛、腹泻、呕吐1例。体征:肺…  相似文献   

18.
陶奇伟  刘进 《浙江医学》2003,25(2):111-112
肺炎性假瘤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多样化 ,临床上极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误诊。笔者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0~1997年误诊的24例肺炎性假瘤患者临床资料 ,分析报道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19例 ,女性5例。年龄18~69岁 ,平均 (56.3±2.0)岁。农民11例 ,工人7例 ,其他职业6例。均无基础疾病。均经手术后病理检查而确诊。1.2临床表现咳嗽18例 (占75.0 % ) ,胸痛8例(占33.3 % ) ,发热 (以低热为主 )7例 (占29.0 % ) ,咯血或痰中带血5例 (占21.0 % ) ,无症状 (体检时发现 )4例 (占…  相似文献   

19.
马鞭草汤治疗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少年,近年临床上亦见不少成年人患此病。笔者采用自拟方马鞭草汤治疗支原体肺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内科学》[1]。全部病例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部共60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4~47岁,平均为(26.7±2.3)岁;体温37.8℃~39.4℃,平均(38.3±0.3)℃;病程5~14 d,平均(6.5 ± 2.3)d。对照组30例,男…  相似文献   

20.
许炽华  沈惟堂 《上海医学》1994,17(9):508-510
1991年10月~1992年12月间对147例出生1~8天正常新生儿作血浆蛋白C(PC)活性值测定,并进行动态观察。1~8天PC值(%)分别为46.01±22.20,31.03±13.25,33.46±11.19,49.02±14.17,34.47±14.33,46.85±16.37,46.19±13.65,39.16±13.05,各日龄组间经统计学处理,有1、2组,1、3组,2、4组及3、4组,P均<0.01。第2、6组,4、5组,5、6组P<0.05,均有差异。从PC活性值表明新生儿出生后第2天PC值明显下降,第4天回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