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 ,膀胱肿瘤外科治疗技术取得了很大进展 ,膀胱全切、回肠新膀胱术保留了下尿路贮尿和控制排尿的功能 ,是泌尿外科行可控性尿流改道治疗膀胱肿瘤的方法之一。 1999年至 2 0 0 3年我们为 16例肿瘤患者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手术 (ileallconduit)。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  相似文献   

2.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是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金标准,但膀胱全切术后尿流改道方式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尿流改道术主要包括不可控尿流改道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原位新膀胱术三种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将原位新膀胱作为膀胱替代的首选方式。而乙状结肠原位膀胱更接近自然膀胱的功能,是一种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对于肿瘤侵犯尿道或尿道狭窄不能经尿道排尿的患者,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是越来越被广泛接受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式。Bricker回肠膀胱术因手术简单、并发症少,仍被广泛应用。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则特别适用于年龄大、体质差、耐受力低、不能承受复杂手术的患者。组织工程技术为膀胱替代带来了新的希望,组织工程膀胱的一系列基础研究显示了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39例可控性膀胱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全切除术是治疗晚期膀胱癌的主要手段。在行膀胱全切除术的同时需要用盲升结肠去带重建贮尿囊。盲升结肠去带可控性膀胱术分为两种术式,一种是腹壁造口可控性膀胱术,另一种是原位可控性膀胱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取代了传统采用回肠或直肠代膀胱术永久佩带尿袋所带来的麻烦,使尿流改道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院2004年1月~2008年10月对39例膀胱癌患者施行全膀胱切除可控性膀胱术治疗,术后贮尿囊功能满意,术后随访28例,1~5年,除2例因肿瘤转移死亡外,其余均存活。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后需进行尿流改道。回肠新膀胱术与传统的回肠膀胱术(B rick术)相比,具有自行排尿、抗反流、无需配戴尿袋等优点,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18例膀胱癌患者成功施行了膀胱全切 回肠新膀胱术,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男17例,女1例,年龄为35~57岁。无痛性肉眼血尿病史2~7个月,经B超、C T、膀胱镜检查均提示为膀胱癌。术后病理均证实为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为:T2期2例,T3期16例。1.2手术方式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后,加行回肠新膀胱术。术后当天起经三腔Foley导尿管持续冲洗膀胱;2周更换导尿管,同时拔除双J管,开始膀胱训练,从每1h开放1次尿管,逐步延长至2~3h1次。当贮尿囊可以贮尿到250m l时,拔除尿管,训练患者利用腹压排尿。1.3治疗结果患者均于术后3~4周拔除导尿管及体内双J管,进行排尿训练,随访1~24个月,排尿困难者1例,行尿道扩张后缓解,其余均能自行排尿,2例于术后出现漏尿,术后第18~20天愈合。2护理自1852年Sim on首次报告为膀胱外翻病人作输尿管直肠吻合术的尿流改道以来[1],尿流改道...  相似文献   

5.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后护理16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膀胱全切乙状结肠肌瓣膀胱重建术是我院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 ,为避免传统乙状结肠替代膀胱术后产生黏液尿、电解质紊乱及重建膀胱顺应性差而致肾损害等并发症而自行设计的一种去除肠黏膜的乙状结肠膀胱重建术[1]。术后病人能从原尿道可控排尿 ,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手术相比 ,避免了很多并发症及给病人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 ,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现将 1992年 12月~ 2 0 0 2年 11月为166例患者施行此手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6例 ,男 14 9例 ,女 17例 ,年龄 3 2~ 78岁。术前均经膀胱镜病理活检。术后病理 :膀胱…  相似文献   

6.
本院自1996年6月~2002年6月对37例各种不同原因全膀胱切除病人,采用了三种方法行肠道代膀胱、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其中改良Indiana尿囊是临床常用可控性尿流改道囊。去带盲升结肠尿囊,抑制了肠蠕动,扩大了容量。由于手术准备充分,术中配合默契,缩短了手术时间,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将手术配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回肠新膀胱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秀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1,17(11):1124-1124
凡符合单纯膀胱全切除或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指征 ,同时膀胱颈及后尿道无肿瘤浸润的病人 ,多主张膀胱全切除后行原位回肠新膀胱术 ,病人术后无需腹壁造口、无需佩带尿袋 ,能从尿道可控排尿 ,过着与健康人无异的正常生活。与以往各种尿流改道术相比 ,该术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我科 1998年 6月~ 2 0 0 1年 5月已对 16例病人成功地施行了回肠新膀胱术 ,现将术后各引流管的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指导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6例均为男性 ,年龄 5 3~ 85岁 ,平均 6 5岁。 16例均为复发性膀胱癌 ,膀胱镜活检病理确诊 ,术后病理均为移行细胞…  相似文献   

8.
膀胱癌行膀胱全切除后需做尿流改道 ,以肠道代膀胱 ,目前其方法较多 ,作者根据Rouland设计的可控性回结肠膀胱并略加改进 ,于 2 0 0 0年为 5例膀胱癌患者施行手术 ,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5例膀胱癌均为男性 ,年龄 38~ 6 2岁 ,3例为膀胱三角区癌 ,2例为多发性膀胱癌 ,5例均符合膀胱全切除的手术指征。1.2 手术方法 全膀胱切除后 ,切除阑尾 ,游离升结肠旁沟至肝曲处切断结肠 ,注意保护右结肠动脉及回结肠动脉 ,距回盲部约 2 5cm处切断回肠 ,回结肠端端吻合 ,恢复肠道的连续性 ,游离的回结肠袢用0 .5 %…  相似文献   

9.
刘海燕 《护理研究》2003,17(6):339-339
中晚期膀胱肿瘤病人临床多行膀胱全切除术[1] ,而膀胱全切术后的尿流改道问题一直是泌尿外科不断探索的焦点之一。我院自 1985年始 ,应用阑尾与尿道吻合回盲肠代膀胱手术治疗中、晚期膀胱癌病人共 5 2例 ,使病人达到原位排尿 ,疗效满意。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5  相似文献   

10.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膀胱全切手术是治疗浸滑性膀胱癌的最有效方法,膀胱全切后尿流改道术的目的是保护肾功能的低压膀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正位排尿。目前临床多采用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直肠膀胱术等手术方式。由于不同的术式涉及到尿流改道、尿路重建等问题,因而患者术后机体各方面会发生改变,如解剖结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