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疣状胃炎156例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萍  吕文家 《吉林医学》2010,31(19):3142-3143
目的:分析疣状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方法:应用PENTAX EPM-3000内窥镜对156例内镜诊断疣状胃炎的患者进行检查,就其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疣状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结论:疣状胃炎的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卢培英 《吉林医学》2010,(24):4047-4048
目的:探讨慢性糜烂性胃炎的病理诊断相关性和胃窦型致病因素。方法:对门诊接收的123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行内镜分析,同时对胃窦型患者取胃黏膜2~3块,做幽门螺杆菌(Hp)检测。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糜烂相关(P<0.05);内镜诊断和病理胃炎程度也有相关趋势(P<0.01);胃窦型Hp检出率与黏膜损害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慢性糜烂性胃炎内镜表现和病理诊断有一定的相关性,胃窦型致病因素与HP关系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经我院胃镜检查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均行病理学检查,对胃镜下表现及诊断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了解两种方法对糜烂性胃炎诊断的一致性.结果:60例患者胃镜下分级情况:I级19例,Ⅱ级24例,Ⅲ级17例;分型情况:隆起型21例,平坦型39例.病理检查结果显示,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其中40例伴活动性炎症表现;26例可见肠上皮化生;23例见腺体萎缩,数目减少或消失;5例不典型增生.共48例检出幽门螺旋菌,HP检出率为80.00%.胃镜检查诊断为糜烂性胃炎的60例患者中,有45例经病理诊断为糜烂性胃炎,两种方法诊断的诊断符合率为75.00%;糜烂性胃炎的内镜下分级与病理胃炎程度关系密切,病理胃炎严重程度随着内镜下疣症分级的增加而增加.结论:糜烂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高,但仍有差异,两者结合可提升糜烂性胃炎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隆起糜烂型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新悉尼系统和2000年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将其归属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的伴发表现[1],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现将我院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完整的120例隆起糜烂型胃炎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内镜诊断及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探讨提高两者符合率的方法.方法:纳入内镜诊断并行病理活检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92例,对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CAG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相关性,了解两者诊断CAG的符合率.结果...  相似文献   

6.
张爱国  牛月花  孟丽英  唐进亮 《中外医疗》2011,30(36):39+41-39,4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 对362例疣状胃炎患者的临床、内镜诊断、病理特点及幽门螺杆菌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疣状胃炎的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男性多于女性.胃镜下特点为胃黏膜呈疣状隆起或火山口样隆起,病变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隆起中央有脐样凹陷糜烂,直径为2~5mm,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部216例(59.7%),其次是胃体胃窦部110例(30.4%).病理检查患者以轻中度慢性炎性居多,分别占50.0%与40.3%,重度炎症较低占9.7%;其中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者达11.6%.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57.7%.结论 疣状胃炎应作为一种癌前疾病,胃镜检查是诊断疣状胃炎的最佳手段,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与疣状胃炎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有病理结果的226个病例,分析内镜下表现,研究其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结果内镜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者226例,病理诊断为CAG 165例,非CAG 61例,镜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73%,镜下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部分黏膜血管显露;黏膜粗糙,颗粒状或结节样表现及两者均有者敏感度分别为12.7%、50.9%、26.5%,特异度分别为83.6%,34.4%、83.6%,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7.7%、67.2%、85.7%。胃窦、胃角、胃体、贲门下区、胃底分别有100、30、15、17、3例;黏膜隆起凹陷者共41例,其中CAG 37例,肠上皮化生35例,符合率分别为90.2%、85.4%;CAG伴肠化、上皮内瘤变、疣状胃炎、充血糜烂、息肉分别有135例(81.8%)、18例(10.9%)、17例(10.3%)、65例(39.4%)、15例(9.1%)。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相关性稍差,镜下各种表现的灵敏度均不高,两种表现兼具者诊断符合率高于单一表现者。胃黏膜隆起凹陷可作为诊断萎缩和肠上皮化生的镜下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镜下射频治疗疣状胃炎的效果.方法:对经病理检查确诊的124例疣状胃炎患者434个病灶行内镜下射频治疗.结果:1次治疗治愈率为90.0%,总有效率98.6%,除1例治疗后病灶周围有糜烂伴少量出血外,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射频治疗是治疗疣状胃炎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糜烂性胃炎500例内镜及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00例糜烂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及临床特点以及救治方法。结果:500例糜烂性胃炎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0.0%,灵敏度为95.0%,特异度为81.0%。结论:随着消化内镜的普遍应用,糜烂性胃炎的检出率不断提高,且结合病理检查,使糜烂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胃炎(C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352例老年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NAG)225例,萎缩性胃炎(CAG)127例?与病理诊断比较,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98.67%,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6.93%?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对病理诊断的相关性(85.50%)显著提高?结论: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可信度较高,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且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目前内镜下的诊断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疣状胃炎(简称VG)的胃镜诊断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放大电子内镜对受检者的胃窦、胃体、胃底进行仔细观察、详细描述了78例疣状胃炎的内镜下表现特点、数目及部分,并对疣状胃炎表面及周围各取活组织检查,同时^14C呼气试验。结果根据内镜下VG成熟度及形态学特点表现:71例为Ⅰ型占91%,Ⅱ型少见,只有7例,占9%,病状位于窦部者52例,占66.7%,位于窦体交界处21例,占26.9%,胃体部5例,占6.4%。病理呈慢性炎改变,非典型增生发生率较低,为3、8%,HP阳性率67例,占85.9%。结论 脐窝状或痘诊样糜烂,隆起形态不规则样糜烂是内镜诊断VG的特异型标志,VG的发生可能与HP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疣状胃炎内镜下分为3期,即初发期、过渡期及成熟期;将疣状胃炎的病理改变归纳为3型,即Ⅰ型(水肿糜烂型)、Ⅱ型(糜烂增生型)、Ⅲ型(增生修复型)。疣状胃炎的内镜分期与病理分型相符,即初发期病灶的病理改变为病理分型的Ⅰ型、过渡期为Ⅱ型,成熟期为Ⅲ型,其符合率分别为初发期73.7%,过渡期70.4%,成熟期83.3%。41例疣状胃炎内镜随访表明,内镜下3期病灶都有消失的可能,且3期病灶可相互依次演变。  相似文献   

13.
<正> 疣状胃炎(Verrucosa gastritis,VG)又称痘疹样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息肉状胃炎,为一种特殊的胃炎。我科15年来经内镜诊断疣状胃炎198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疣状胃炎(VG)又称痘疹样胃炎,在内镜下属隆起糜烂型胃炎,是慢性胃炎的特殊类型。现将我院2005年4月至2008年12月经内镜诊断的79例疣状胃炎分析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5.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状胃炎或隆起糜烂性胃炎,是由内镜诊断的一种特殊形态的隆起性病变,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探讨相关性。方法对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胃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86例,对病变处进行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表现同病理检查之间的相关性,计算其之间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结果内镜诊断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病理诊断65例,其之间符合率为75.6%,伴肠上皮化生42例,伴上皮内瘤变19例。胃镜下具有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的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91.7%,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79.3%,其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见黏膜皱襞变平甚至消失,黏膜红白相间,白相为主,血管透见内镜表现,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符合率42.9%,其符合率与胃镜下具有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表现及具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下各种表现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和病理结果分析,两者的符合率有一定的差异,故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将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结合起来,二者结合可提高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17.
雷长虹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73-73,83
目的分析疣状胃炎的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可能发病机制。方法统计分析335例疣状胃炎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其伴随疾病,其中156例行胃粘膜活检病理检查及HD检测。结果本病多发于30.60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内镜表现为Ⅰ型者258例(77.01%);表现为Ⅱ型者51例(15.20%);Ⅰ型、Ⅱ型合并出现者(7.8%)。分布上多发于胃窦部,数目上两个以上229例(98.2%),所检病理均呈不同程度慢性炎症表现,87例(56.9%)HD阳性,Hp阳性率随炎症加重而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疣状胃炎多发于中年男性,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疣状糜烂多发于胃窦部,多发多见,病理组织均呈不同程度炎症表现,Hp阳性率56.9%,疣状胃炎病因未明,Hp可能是其主要病因,也可能为酸相关性疾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内镜下表现与病理检查结果的关系。方法对内镜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158例患者按内镜下表现两型分为两组,并进行病理检查,对比分析2组内镜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相比较,单纯性萎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伴增生两者与病理检查符合率分别为68.8%和64.9%。结论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差异,临床上应以病理学诊断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的确诊依据,对内镜诊断与病理检查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病例,应逐一分析原因,加强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与黏膜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对466例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镜所见进行分型分级,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诊断进行分级.分析两者的关系.结果:①466例患者中胃镜诊断浅表性胃炎(CSG)417例,萎缩性胃炎(CAG)49例,其中CSG和CAG并存11例;②病理结果:CSG396例,CAG 84例,发现异型增生31例;③糜烂性胃炎Ⅰ级患者组织病理学发现4种病理变化的比例均高,萎缩性胃炎Ⅰ级患者病理诊断活动性炎症和萎缩在50%以上;④CAG组异型增生发病率较CSG组明显增高(P<0.01).结论:单一的胃镜下表现分级对病理组织学诊断的敏感性不理想,内镜表现为浅表性胃炎Ⅰ级者可能部分为组织学正常胃黏膜,胃镜诊断CAG者应多部位多点病理活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的病理结果,提高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 792例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1 792例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病理结果为:胃癌20例(1.1%)、重度非典型增生6例(0.3%)、中度非典型增生8例(0.5%),轻度非典型增生26例(1.5%)、肠上皮化生144例(8.0%).结论 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患者应进行病理学活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