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梗阻性黄疸患者术前进行B超、CT、PTC或ERCP后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结果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单纯PTC或ERCP检查,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对于恶性梗阻性黄疸,其能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肝组织、胆管、血管的关系及有无肝内转移灶。结论螺旋CT胰胆管三维成像对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判断肿瘤能否切除及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检测技术对肝外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超声仪器检测75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测量胆管内径,观察胆管内回声,做出初步诊断,以后行治疗性ERCP检治,以取出结石或手术病理为最后诊断进行对比。结果:752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B超探及梗阻性胆管扩张,治疗性ERCP及手术证实符合率90.96%,其常见的原因包括胆总管结石、胆道狭窄及胆管癌、壶腹肿瘤、胰头肿瘤等。结论: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完整显示肝内外胆管且具有较高的显示率,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显示均有良好的效果,可作为ERCP术前肝外梗阻诊断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3.
肝外梗阻性黄疸,发生在主肝管或胆总管,从肝门的肝管到Vater氏壶腹的任何部位的肿瘤、结石、狭窄、寄生虫、痉挛及先天性畸形等,都可妨碍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引起胆道阻塞,使阻塞以上部位的胆管扩张,多需外科治疗.本文报告1994-2001年间B超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96例,以探讨B超在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及定位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PTC与MRCP在恶性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上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或影像学证实并同时行MRCP和PTC的恶性胆道梗阻性黄胆病人24例。对比两种方法在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率、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的差异。统计学处理采用配对t检验和2χ检验。结果:MRCP与PTC对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定位诊断、胆管满意显示、评价肝内胆管扩张程度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判断胆道是否完全梗阻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MRCP作为无创性的检查手段,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应用。PTC能准确判断狭窄部位是否完全梗阻,在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的作用上,不能被MRCP取代。  相似文献   

5.
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诊断价值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病人的病因及评价超声、腹部CT(CT)、核磁胰胆管成像(M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PTC)五种检查方法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3年1月-2009年l1月在我院住院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比较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梗阻部位及梗阻病因的准确率。结果确诊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为473例,B超、腹部CT、MRCP、ERCP及PTC对患者梗阻部位的显示率分别为59.6%(257/431),80.9%(106/131),88.8%(326/367),84.2%(64/76),100%(31/31),而梗阻的原因有:Mirrizi综合征、胆道感染、胆道蛔虫、胆囊癌、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囊肿、肝内外胆管细胞癌、壶腹癌、十二指肠乳头癌、十二指肠乳头憩室、十二指肠乳头炎、术后胆管狭窄、胃癌术后肝门淋巴结转移、胰头癌、肿块性胰腺炎。结论各种诊断方法各有其优缺点,MRCP在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上具有较大的价值,但必要时仍需进行其它检查方法加以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检查用于梗阻性黄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0年6月至2011年6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的梗阻性黄疸患者80例,将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0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28例,肝外阻塞性黄疸52例,超声检查结果诊断肝内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21例,间接诊断6例,诊断不明1例,诊断准确率96.43%,肝外梗阻性黄疸直接诊断44例,间接诊断5例,诊断不明3例,诊断准确率94.23%。超声诊断准确76例,诊断不明4例,准确率95.0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诊断具有微创、操作简单、安全、可重复性强、检查费用低等优点,对黄疸性质、部位、鉴别等判断具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     
梗阻性黄疸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10029)王学浩梗阻性黄疸按其胆管阻塞部位不同分为肝外梗阻性黄疸和肝内梗阻性黄疸。肝外梗阻是由于各种机械性原因引起肝内胆管、肝胆管或胆总管阻塞所致。此种情况多半需手术治疗,故临床上又称为"外科黄疸"。通...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59例肝外胆管阻塞所致阻塞性黄疸的超声诊断结果及与手术结果的对照分析,对肝外胆管的阻塞原因及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漏误诊原因进行了探讨,认为超声诊断是阻塞性黄疸进行定性、定位、定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PTC螺旋CT胆道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1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术前进行B超、CT、PTC及经PTC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比较这些检查的术前诊断符合率。结果:(1)经PTC螺旋CT胆道造影检查诊断符合率高于B超,CT及PTC检查。(2)可获得清晰胆管树及病变的图像。结论:经PTC螺旋CT胆道成像对提高梗阻性黄疸术前诊断符合率手术方式选择及肿瘤切除的评估具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0.
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106例临床疑诊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肝内外胆管、胆囊和胰管声像特征,并与CT、X线造影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这些患者中,94例超声检出肝内或肝外胆管扩张并确定病因,3例未见胆管扩张,6例探查不清。另3例超声发现胆管扩张而临床未发现黄疸,经随访确诊。3例老年人、胆囊切除术后的患者胆管轻度扩张,经长期随访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检查能较完整地显示扩张的肝内外胆管,具有安全、便捷、准确、价廉等特点,在鉴别诊断梗阻性黄疸及梗阻病因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方法有US、PTC、CT、MRI及ERCP,其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已有很多文献报道。由于MRI尚未普及、US检查准确率相对较低及PTC、ERCP为有创检查等因素,CT已成为目前基层医院常用影像检查设备。本文收集30例梗阻性黄疸的CT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讨论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价值,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曲洪波 《吉林医学》2012,(31):6836-6837
目的:探讨CT检查在梗阻性黄疸检出、治疗和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对行CT或MRI检查的147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行B超检查。结果:CT的定位准确率及病因诊断正确率高于MRI与B超,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超、CT、MRI正确检出率分别为81.6%、95.4%、90.8%。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胆管立体形态及全貌,显示胆管的扩张程度及引起黄疸的部位和性质,有明显的定位诊断价值,为梗死性黄疸的诊断提供重要影像学资料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诊断价值,总结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的特点。方法收集92例肝外胆管扩张患者进行超声脂餐试验,脂餐前后分别测量左肝管、右肝管、胆总管内径,按有无黄疸分为黄疸组和无黄疸组对比观察脂餐前后变化。随访半年取得患者最终诊断。结果空腹时黄疸组左肝管、右肝管、肝外胆管内径均明显大于无黄疸组(P〈0.01)。脂餐后黄疸组全部病例肝内外胆管进一步扩张(P〈0.01)诊断为梗阻性胆管扩张,经手术病理证实;无黄疸组中44例肝外胆管内径缩小(P〈0.01),2例无变化,共46例诊断为非梗阻性胆管扩张,经CT、内镜、临床观察证实。4例脂餐后肝外胆管进一步扩张,发现梗阻病变,诊断为无黄疸性胆管扩张,手术证实。结论超声脂餐试验对非梗阻性胆管扩张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上午空腹检查法对79例肝外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超声显像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符合率97.5%(77/79),病因诊断符合率86.1%(68/79)。结论:超声显像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定位及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但对下段梗阻的病因诊断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5.
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分析(附3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及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34例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征象。良性病变17例,其中肝内胆管结石5例、肝内外胆管结石6例、术后胆管狭窄3例、胰腺炎3例;恶性病变14例,其中胆管癌4例、胰头癌6例、壶腹部癌1例、胆囊癌2例、胆管癌合并胆囊癌1例。结果良性梗阻性黄疸胆总管下段结石在CT表现有高密度或等密度结石影。胆总管型形成"晕环征"或"新月征",良性炎性纤维组织增生而引起胆总管下段狭窄,逐渐均匀变细,终止胰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位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或"截断征"、"双管征"、软组织肿块及淋巴结肿大、腹水。结论CT对于梗阻性黄疸的梗阻水平判断及良恶性判断较准确,是诊断梗阻性黄疸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梗阻性黄疸的CT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价CT在梗阻性黄疸检查中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和CT追踪确诊的、术前均行CT检查的梗阻性黄疸病变54例,良性21例,恶性33例。本组资料均显示梗阻性黄疸病变中有不同程度的肝内或/和肝外胆管扩张,部分合并胆囊扩大。其CT表现均显示为低密度环状或条状影,胆囊直径增大。CT诊断梗阻平面的准确性为100%,对梗阻性黄疸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为852%。肝胆管扩张的程度和梗阻平面的形态学表现对定性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对梗阻性黄疸的定位诊断具有高度的准确性,CT结合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和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可提高定性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孙青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10):935-936
目的探讨CT诊断在梗阻性黄疸中的诊断价值,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0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CT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梗阻性黄疸中,均有不同程度肝内外胆管扩张。良性梗阻13例:胆管炎2例,胆道结石11例;恶性梗阻17例:肝门部胆管癌4例,胆囊癌局部浸润2例,胆囊癌术后局部复发1例,肝门部淋巴结转移2例,胆总管癌4例,胰头癌3例,壶腹癌1例。结论 CT对梗阻性黄疸定位、定性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何荣山  李峰  杨启兵  陈先觉 《吉林医学》2011,(24):5091-5091
目的:探讨山区县级医院对梗阻性黄疸影像诊断价值及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比较诊断符合率。方法:采用超声、CT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影像检查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比较。结果:超声及CT能够完全对梗阻的定位全面诊断,梗阻的定性总准确率为60%、74%,其中结石性梗阻性黄疸准确率较高为78%、86%,非结石性梗阻性黄疸的准确率为24%、50%,良恶性梗阻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较低。结论:超声、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很高,对梗阻的部位及性质影像学检查基本上能够完全做出诊断,山区县级医院要全面提高个人的影像诊断水平,改善山区现有的医疗设备条件,加强山区县级医院的医疗设备投入。  相似文献   

19.
阻塞性黄疸临床诊断中比较影像学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比较影像学在阻塞性黄疸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5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阻塞性黄疸经B超(BUS)、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PTC下胆道活检(PTCB)的总体术前诊断率分别为71.1%、82.2%、91.7%、76.5%、83.3%及89.7%。结论BUS可作为阻塞性黄疸诊断的首选筛选性检查,但准确率不及CT、PTC和ERCP、MRCP、PTCB确诊率最高。联合应用两种以上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正>梗阻性黄疸是由于肝内或肝外胆管阻塞,导致胆汁排泄不畅所致皮肤黄染[1]。此病的诊断有赖于影像学检查,CT技术的发展及更新,尤其是能谱CT高质量图像,对于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更为准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宝石能谱CT图像质量,提高对病变显示的优势。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