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诱导分化治疗中端粒酶活性的变化规律。方法对白血病细胞株、正常骨髓和急性白血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端粒酶活性进行了检测,观察了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体外和体内分化诱导过程中端粒酶活性的改变。结果发现端粒酶表达下调是诱导分化的早期效应之一。诱导分化治疗可使急性白血病M3早幼粒细胞端粒酶活性水平降至正常。结论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ATRA诱导分化过程中伴随着端粒酶活性下调。  相似文献   

2.
叶裕春  赵金彩 《上海医学》1994,17(7):383-385
应用ATRA对42例各种不同类型白血病细胞进行了体外诱导化化研究。结果发现经ATRA1-5μm浓度诱导分化后,26例APL患者获得与临床疗效相一致的结果。ATRA诱导分化组织除形态趋于成熟外,还伴有功能上的成熟。经ATRA治疗后,所有APL病例的CFU-L形成明显减低,正常造血细胞集落则恢复至正常水平。表明ATRA除有诱导APL细胞分化,成熟这一特性外,在参于造血重建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石军  林景泰 《广东医学》2004,25(2):219-220
近年小儿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虽然随着手术、化疗和放疗等治疗水平的提高,恶性肿瘤患儿的生存率有较大提高,但其远期治疗效果仍欠理想,尤其是放、化疗的毒副作用导致治疗失败和后遗症,影响了肿瘤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因此,研究探索治疗小儿恶性肿瘤的新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如今,利用  相似文献   

4.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小剂量阿糖苷,1α,25二羟维生索D3组成诱导分化联合方案,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自血摘4例(M52例.M22例),均获得完全缓解、且药物毒副反应小,无骨髓抑制.提示联合诱导分化药物治疗小儿急性非淋巴细胞性自血病M5、M2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5.
198 5年 ,我所于体外研究证明 ,全反式维A酸(ATRA)可以诱导HL - 6 0及新鲜APL细胞向终末成熟细胞分化。 1986年我所在国际上首先应用ATRA治疗APL 2 4例 ,2 3例取得完全缓解 (CR)。该结果发表在Blood(1988,72 :5 6 7) ,并在以后的年代里 ,得到国内外广泛的证实。进一步的临床研究结果指出 ,APL用ATRA与化疗合理组合治疗 ,CR率可提高到90 %~ 95 % [1] 。我所已在 1999年总结了临床应用的十年经验[2 ] 。ATRA虽可明显提高APL的CR率 ,但容易产生耐药和复发 ,1994年我所与哈医大合作 ,研究了氧化砷治…  相似文献   

6.
王振义院士简介 王振义(1924-),祖籍江苏兴化,医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相似文献   

7.
8.
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安全高效,完全缓解率达64%~96%[1]。但ATRA能导致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为7.7%~40%[2,3],如同时予化疗能降低白血病细胞负荷[4,5]。现将我院12例APL治疗体会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病例1991年~1996年共12例APL,平均年龄35(29~52)岁。女性5例,男性7例。均为初治病例。所有病例均经外周血及骨髓象检查,符合FAB分类标准为APL。12例骨髓象细胞计数早幼粒细胞占0.7以上,原粒细胞小于0.1,…  相似文献   

9.
应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14例。结果单用RA治疗,6例完全缓解(CR)率为83.3%,RA合并化疗8例CR率为87.5%,两组总的CR率为85.7%。在治疗中白细胞数明显升高,出血倾向减轻。  相似文献   

10.
报告用国产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34例,结果完全缓解(CR)率为97.1%。在治疗中,全组病人白细胞数都有增高现象,但未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主要副作用为皮肤及口唇干燥、头痛等。  相似文献   

11.
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再分化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26例,口服ATRA 20mg/次,每日3次,持续治疗5周以上,观察治疗前后DTC复发灶或转移灶的动态摄碘变化及血清Tg值,并进行比较。结果10例(38.5%)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明显增高,T/N〉1.3,为治疗有效组;5例(19.2%)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131I摄取轻度增高,11例(42.3%)表现为ATRA诱导后病灶无^131I摄取,后两者T/N〈1.3,归为治疗无效组。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379~1058ng/m1)较治疗无效组(168~627ng/m1)高,但两组治疗前后Tg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明应用ATRA治疗可以部分提高DTC的摄碘能力,有利于提高疗效,减少辐射剂量,使原来不摄碘的DTC得到治疗。^131I全身显像与Tg测定是DTC患者随访中应用最多的,也是决定患者进一步治疗方案的最主要的检查手段。ATRA治疗失分化的DTC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剂量维甲酸30~40mg/d,治疗15例初治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4例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93.3%,达完全缓解所需平均天数为38d。所需维甲酸平均剂量为1479mg。对诱导缓解期间外周血白细胞上升最高峰时间及其峰值、骨髓象和染色体检查、治疗引起并发症及维甲酸的副作用等作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济量的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及其副作用,方法:采用小剂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胞白血病(APL)22例,与正常规量历史组比产。结果:(1)小剂量ATRA同样有较高的CR率(90.9%),达CR时间不延长,(2)小剂量ATRA不降低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3)小剂量ATRA治疗的副作用可减少,减轻、无1例发生维甲酸综合征(RAS),结论:两种剂量的ATRA治疗APL疗效相近,但小剂量ATRA可降低A-TRA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定向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是治疗白血病的重要策略之一。肽酰基精氨酸脱亚胺酶(PAD/PADI)是催化精氨酸转化为瓜氨酸的关键酶,在白血病诱导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白血病诱导分化的机制及策略方面开展了众多研究。本文对诱导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为粒细胞、树突状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研究概况及PADI4在白血病细胞定向分化中的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于文强  陈竺 《医学争鸣》1998,19(2):192-194
目的:探讨反义核酸和维甲酸对早幼粒白血病细胞株NB4细胞生长分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正> 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以特有的细胞形态学和特异的染色体易位t(15,17)等特征。自从80年代中期我国在国际上首先报道全反式维甲酸(ATRA)能使大部分的APL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R)以来,这一成果作为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的成功典范为国内外广泛重视和认可。我院于1994年1月~1999年2月也使用了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14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ATRA诱导再分化在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甲状腺癌经全身131I扫描显示肺、骨转移灶摄碘能力低下,予口服ATRA 6~8周.比较ATRA治疗前后病灶摄碘的变化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将碘摄取较前增加的病例归为治疗有效组,而碘摄取无变化的病例归为治疗无效组.结果:22例患者9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组的中位Tg值较治疗无效组增高明显.结论;ATRA治疗能恢复或增强分化型甲状腺癌细胞的摄碘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李玲  邓晓帆 《新疆医学》1999,29(2):68-69
对38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经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分化治疗后,观察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的改变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1)对每例患者初诊及每次化疗前后外周血及骨髓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2)治疗一般用ATRA60~80mg/d,结果完全缓解(CR)率73.6%,治疗中APL细胞有明显成熟分化表现者易达CR且不易复发,4例部分缓解(PR)部人及未缓解者成熟分化改变不明显,有一定判断  相似文献   

19.
姚尔固 《河北医学》1997,3(4):75-76
自1988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瑞金医院首创用全反式继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获得高完全缓解率(CR)以来,A-TRA已成为治疗APL的第一线药物,副作用较轻,CR高(≥90%)。随着ATRA治疗APL的不断深化,下列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1ATRA最佳剂量问题ATRA常用剂量为45mg/m。·d(60~80mg/d),近来,国内夕卜推荐用小剂量(25mg/m2·d或30~40mg/d),优点是达到CR时间与常规剂量无明显差异,但副作用轻。我们也观察小剂量A-TRA治疗APL的疗效,从为数不多的病例,小剂量ATRA确实在达到CR所需时…  相似文献   

20.
联合细胞毒诱导分化对胃癌SGC—7901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分化剂联合细胞毒药物对胃癌细胞的作用效能,寻找治疗胃癌的新途径。方法: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α-干扰素(α-IFN)和5-Fu,分别以单用、两两双用和联用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细胞作用,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图像分析和CEA测定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变化。结果:(1)随着单用、双用和联用对胃癌细胞的抑制率逐渐升高,平皿克隆形成率逐渐下降,细胞周期示Go/G1期细胞相对积聚,DNA合成受抑制。(2)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培养液CEA滴度期细胞相对积聚,DNA合成受抑制。(2)癌细胞恶性表型逐渐消失,成熟细胞特征逐渐增多,培养液CEA滴度逐渐下降,(3)药物作用后细胞凋谢现象明显,可见大量凋谢小体。结论:3种药物联合使用时可对胃癌细胞产生显著的抑制增殖、诱导分化和促凋谢作用。联合细胞毒诱导分化对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