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口服法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病变的诊断价值及几种小肠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小肠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与造影影像特征及手术病理结果的相互关系。全部病人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2例行CT检查,病例均经治疗确诊或病理证实。结果:26例中,临床有18例消化道出血,5例间断性脐周疼痛,2例不全性肠梗阻,1例外伤后呕吐来诊。其中腺癌5例,类癌2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瘤1例,腺瘤或息肉4例。淋巴管扩张症、肠结核、克隆氏病各2例,血管瘤、神经节细胞瘤、小肠结石、外伤后肠狭窄、重复小肠各1例,其影像表现各具特征。结论: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小肠腔内及管壁受累病变有重要价值;而病变起自肠壁且向腔外生长者需结合B超及CT检查方能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扫描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我院经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明确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腹部CT并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结果 腹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及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4.1%及55.2%.结论 采用腹部螺旋CT检查结合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可以提高小肠出血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3.
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介绍一种简便易行的小肠双对比造影法-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并初步评价其效果。材料与方法 以小肠溶空胶囊为载体盛装产气剂,口服后载体胶囊至小肠溶解,产生CO2,配合口服钡剂形成小肠气钡双对比。选取80例拟行小肠造影检查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例。试验组采用本方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单钡法。结果 试验组29例小肠双对比效果较满意,8例效果一般,有局部小肠双对比效果,3例无双对比效果,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均为单钡造影效果。结论 载体介导靶向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法确能形成小肠气钡双对比,小肠观察效果较普通单钡法有明显提高,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本文搜集经病理手术证实的小肠腺癌20例,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小肠气钡双重造影对小肠腺癌的诊断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搜集我院2004年~2009年临床及影像资料完整经病理证实的小肠腺癌20例,其中十二指肠10例,空肠4例,回肠6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7.5岁.  相似文献   

5.
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方法及其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组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25例检查前30min口服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500ml,检查前10min静脉注射山莨菪碱20mg;3例小肠梗阻直接进行小肠磁共振水成像,6例增强扫描。诊断结果与插管法小肠气钡造影结果对照。部分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28例小肠磁共振水成像检查均获得成功,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正常小肠10例,Crohn’s病2例,十二指肠乳头癌3例,十二指肠腺瘤样增生1例,十二指肠憩室2例,小肠腺癌3例,回肠息肉1例,空肠间质瘤2例,回肠梗阻3例,小肠系膜扭转1例。18例小肠器质性病变诊断敏感性100%(18/18),特异性77.8%(14/18)。结论磁共振水成像对小肠病变的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钡剂造影对小肠病变所致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2 3例经手术证实的因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患者行钡餐及小肠插管注钡造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3例小肠梗阻患者中 ,恶性病变 14例 ,良性病变 9例。结论 对小肠病变所致不全性梗阻 ,钡餐及小肠插管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小肠间质肿瘤钡餐造影与CT扫描对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评价钡餐造影和CT扫描诊断小肠间质肿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间质肿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良性间质肿瘤4例,恶性间质肿瘤7例。以空肠最多见(6/11)。钡餐造影主要表现为黏膜变平。环状皱襞消失或破坏。肠腔偏侧性狭窄,出现钡斑或窦道样改变,腔内充盈缺损,CT检查均确诊为小肠肿瘤,主要征象为腔外不规则肿块,肿块内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结论 小肠间质肿瘤并非罕见,对临床疑为此症者应首选胃肠钡剂造影。CT是明确诊断的主要影像检查技术。并可为手术治疗进一步明确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8.
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诊断(附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肠原发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检查方法。方法:30例均行口服法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其中2例行CT扫描,1例行MRI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30例中,腺癌9例,平滑肌肉瘤5例,腺瘤或息肉7例,类癌、间质瘤、管状腺瘤、神经节细胞瘤各2例,血管瘤1例。发生于十二指肠15例,空肠13例、回肠2例。恶性肿瘤多表现为:肠黏膜破坏,腔内或腔外不规则龛影,肠管局限性狭窄,壁僵硬,蠕动消失。良性肿瘤多表现为:肠腔内圆形、卵圆形充盈缺损,边缘光滑,形态可变,黏膜平坦。肠壁软,蠕动正常。肿瘤向肠腔外生长者B超、CT、MRI检查占有优势。结论:对临床疑诊为原发性小肠肿瘤者应首选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小肠双对比造影检查与CT扫描相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子宫滋养细胞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滋养细胞病变患者82例,进行超声造影观察。结果 82例患者经病理检查,其中恶性病变32例,良性病变50例;超声造影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80.00%、70.59%和83.33%,与病理检查一致性Kappa值为0.544;良恶性病变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弥漫型增强模式比例为71.8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侵蚀性葡萄胎与绒毛膜癌增强模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病变时间-强度曲线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子宫滋养细胞病变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良恶性病变在造影增强模式上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0.
在胃肠疾病诊断中,小肠病变是唯一只能依赖X 线检查而不能用其他检查手段替代,因此提高小肠气钡双对比造影质量对发现小肠病变尤为重要.常规口服法因钡多气少,主要显示充盈像,对管腔内细小病变显示欠佳,并且因肠袢重叠易遗漏病变;插管法虽然能取得良好的双对比效果,但操作复杂,患者难以耐受[4~6].笔者在实践中参照Phillips[1~3]的报道,使用小肠改良法气钡双重造影能较满意地显示小肠的气钡双对比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MSCT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79例在临床症状出现后均经16层MSCTA血管造影,其中,78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果79例中,MSCTA正确诊断恶性病例42例,漏诊1例;正确诊断良性病例35例,误诊1例。本组病例中MSCTA的诊断敏感性97.67%,特异性97.22%,准确性97.45%,阳性预测值98.0%,阴性预测值94.59%。结论MSCTA对血管性或与血管相关性病变定位、定性诊断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2.
男性乳腺疾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常见疾病的声像图表现,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82例经超声检查并经临床证实的男性乳腺疾病,包括乳腺发育症65例,乳腺炎7例,乳腺癌5例,乳腺纤维腺瘤2例,乳腺脂肪瘤3例,对所有患者的声像图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声像图显示男性乳腺疾病随病种而有不同表现,乳腺发育症呈弥漫型与结节型低回声区;乳腺癌呈边界不清和内部回声不均匀的病灶,常伴灶内微小钙化;急性乳腺炎表现为乳头周围局限性低回声区,边界清楚,回声均匀,而慢性乳腺炎表现为乳房内不均质低回声区;乳腺纤维腺瘤表现为椭圆形实质低回声光团,边缘光整;乳腺脂肪瘤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扁椭圆形稍高或低回声光团。本组2例慢性乳腺炎误诊为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4%,96.3%,71.4%,97.4%。结论超声检测能直观显示男性乳腺病变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显像特征,有助于鉴别良性与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回顾性分析34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的CT表现。病变包括腺癌16例,平滑肌肉瘤12例,淋巴瘤6例。CT扫描能明确肿瘤向腔内和腔外侵犯的程度,清晰显示肿瘤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等,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鉴别诊断应包括小肠良性肿瘤、炎性病变和转移性肿瘤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 RI对X线摄影中乳腺“局灶性不对称”(FAB )征象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6例FAB的M RI形态学特点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 IC )的类型。结果在FAB相应区域,M RI检出46例病灶,病理证实良性病变35例,恶性病变11例。其中外形分叶及边缘毛刺的准确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61%、66.67%、86.49%和86.96%、85.71%、87.18%。T IC显示:Ⅰ型17例,均为良性;Ⅱ型6例,其中良性4例,恶性2例;Ⅲ型9例,均为恶性。M RI对其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为86.96%,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82%与96.88%。结论 M RI能够准确判断FAB中是否存在潜在病灶,并能较准确地判断其良恶性。  相似文献   

15.
小脑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RI对小脑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能力。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小脑占位性病变26例,恶性肿瘤11例,良性占位性病变15例,均经MRI平扫与增强扫描检查。结果本组中MRI正确诊断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9例,定位准确率96.1%,敏感性为81.8%,特异性80%,准确性80.8%,阳性预测值75%,阴性预测值85.7%。结论MRI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乳腺疾病的动态增强MRI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评价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63例临床疑为乳腺疾病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常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MRI扫描。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及强化特征 ,根据MRI表现鉴别良、恶性疾病 ,并与X线及病理结果比较。结果  63例患者共计 78个病灶 ,恶性 33个 ,良性 45个。动态增强MRI根据病变的形态学和强化特征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为 92 %。结论 动态增强MRI能清晰显示乳腺病变并作出定性诊断 ,因而是评价乳腺疾病的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脏局灶性小病灶MRI定量指标与病灶性质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T1、T2 值及T2 指数 (T2 index)在区分肝脏局灶性小占位性质方面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经确诊的肝细胞癌、肝转移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和肝囊肿患者共 92例 (14 8个病灶 ) ,行前瞻性MRI(0 .5T)研究 ,计算病变的T1、T2 值及T2 指数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的T1值显著低于良性病变 (t =4 .0 2 4 ,P <0 .0 0 1) ,但由于数值重叠较多 ,对诊断无实际应用价值 ;良性病变的T2 值显著高于恶性病变 (t =10 .92 9,P <0 .0 0 1) ,第一个双回波 (TR 2 5 0 0ms,TE 30、90ms)以 84ms为界区分良、恶性病变 ,诊断正确率为 92 %。第二个双回波 (TR 2 5 0 0ms,TE 6 0、12 0ms)以 80ms为界 ,诊断正确率为 93% ;良性病变的T2 指数均显著高于恶性肿瘤 (t =13.6 97,P <0 .0 0 1) ,TE 30、90ms时 ,以 1.89为界 ,诊断正确率为 92 % ,TE 6 0、12 0ms时 ,以 2 .0 1为界 ,诊断正确率亦为92 %。结论 T2 值和T2 指数在区分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方面有肯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A retrospective study reviewed computed tomography imaging findings in 34 patients with affections of the small intestine. In 68% of cases lesions were demonstrated by the CT scan before any other investigation. Whether the lesions were benign or malignant tumors, inflammatory or infectious disorders or malformations, all images showed segmental or localized parietal thickening of 5 mm or more. In many cases this thickened wall was associated with an extramural mass or an increased attenuation value of adjacent mesenteric fat. Computed tomography is the only available method that provides reliable informa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ra-and extra-mural components of small intestine affections.  相似文献   

19.
CT和超声内镜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95,自引:1,他引:94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CT和超声内镜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11例均行螺旋CT平扫,10例行双期增强扫描,8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肿瘤位于胃部8例,食管、十二指肠和直肠各1例。本组良性者,肿瘤直径≤5cm,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可见单个坏死灶。恶性者,有如下特征:(1)肿块直径≥7cm;(2)肿瘤边缘有分叶;(3)瘤体内有多个小片状坏死或大块坏死;(4)肿瘤的溃疡大而深;(5)瘤旁常伴成簇状或线状排列的小血管;(6)瘤体内有散在分布的细小钙化点;(7)周围组织侵犯或远处转移。本组CT定位准确度为54.5%(6/11),超声内镜定位准确度为87.5%(7/8)。病理学检查肿瘤为良性者3例,恶性者7例,增生活跃者1例。cT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72.7%(8/11),超声内镜判定良恶性准确度为62.5%(5/8)。结论CT和超声内镜结合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定位和良恶性的判断,对指导临床治疗和估计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用于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时相^18F-FDG PET显像在肿瘤良恶性鉴别中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单次显像难以鉴别病变性质的患者行双时相全身^18 F-FDG PET/CT显像,将显像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43例延迟显像SUV升高的患者中有39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恶性病变,4例为良性病变;9例延迟显像SUV降低的患者中有7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良性病变,2例为恶性病变。灵敏度为95.1%,准确性为88.5%,特异性为63.6%,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7/9例。结论双时相^18F—FDG PET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