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附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生林 《广西医学》2001,23(4):735-736
目的:探讨分析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对61例四肢主干动员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急性动脉伤56例,假性动脉瘤5例,根据伤情分别采用单纯修补受损血清。对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或人造血管移植修复血管损伤,结果:截肢2例,其中1例截肢后死于肾功能衰竭,其科59例肢体存活并恢复功能,结论:(1)早期诊断,正确处理,尽快恢复血清环是挽救肢体的关键;(2)动脉缺损2cm以上需行血管移植,尽量采用自体静脉移植,必要时可使用人造血管。  相似文献   

2.
四肢各主要动脉由于创伤所致的破裂、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多见,很多都伴有受损肢体的皿循环障碍,严重影响伤肢的存活.更危及生命,临除上多用直接吻合、修补术自身血管移植治疗。而方对山于缺损严重,则需人造血管移植。自1988年~1995年,共收治四肢动脉损伤86例,其中采用人造血管移植修复损伤的有11例;互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均为男性。年龄18~42岁。致伤原因:锐器伤5例,火器伤3例,挤压伤2例,骨折端挫伤1例。血管损伤情况:股动脉6例,肽动脉2例,损伤血管直径05~0.scm.缺损长度3·0~8·Ocm,本组均采用国产高分子涤纶人造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处理方法。方法充分显露,从正常血管部位采取止血措施,根据血管损伤具体情况采用端端吻合、动脉壁修补、自身静脉移植和人工血管移植等修复方法。动脉缺损超过3cm或假性动脉瘤形成者采用自体静脉或人工血管移植。结果75例肢体主干动脉损伤患者,1例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害死亡,2例手术后因筋膜间室综合征广泛肌肉坏死而截肢,2例术后形成假性动脉瘤再次手术,其余患者的动脉通畅。在72例保留肢体患者当中,68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4例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结论早期诊断和治疗是良好恢复的关键,自体静脉和人工血管移植是解决动脉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对5l例四肢主干动脉闭合性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5l例该种损伤尽早施行手术探查,重建肢体血运。具体修复方法:单纯修补缝合;血管端端吻合;自体血管移植;异体血管移植。结果:2例因早期漏诊肢体血循重建时间长而截肢,l例血循重建术后感染而截肢,l例死于术后顽固性休克,余47例肢体完全成活。结论:闭合性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早期易漏诊;诊断明确或高度怀疑有血管损伤应尽早手术探查;显微外科技术无张力吻合是修复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和急性肾衰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对82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采用动脉裂口修补、端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人工血管搭桥等方法修复动脉,恢复肢体血供。结果:肢体成活77例,截肢5例,发生急性肾衰3例,成活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早期诊断、尽早修复动脉恢复肢体血供是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王快胜  陈彦坤 《海南医学》1994,5(4):230-232
1988年1月一1993年8月我科收治13例四肢动脉火器伤患者,经及时救治,保全了肢体及生命,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均为男性,最小年龄万岁,最大年龄39岁。脓动脉3例,只动脉1例,烧动脉1例,胭动脉4例,股动脉4例。合并欣骨骨折2例,股骨骨折3例。合并神经损伤7例,合并静脉离断8例,血管全断11例,破损1例。入院时间伤后最短1小时,最长6小时;修复血管通血时间伤后最短2小时,最长11/。时。清创修剪后血管缺损2cm以内3例,3cm3例,4cm以上7例。2.治疗方法及结果端端吻合3例,血管长度不够,关节屈曲位吻合3例,静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急救在四肢高能量血管损伤治疗中的重要性。方法:我们自1990年3月~2002年9月对17例高能量四肢血管损伤的病人分别采用急诊手术探查,其中:7例行血管修补,4例血管吻合,6例血管移植。全部病人中11例同时取栓,14例行筋膜减压术。结果:肢体成活15例占88%。截肢2例占12%。结论:在四肢高能量伤中血管损伤应高度重视,在急诊急救时做到早期及时,缩短组织缺血时间是提高伤肢成活,降低致残和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3月—2009年12月,收治47例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开放性损伤33例,闭合性损伤14例。动脉损伤部位:锁骨下动脉1例,股动脉16例,腘动脉11例,尺桡动脉同时损伤6例,肱动脉8例,腋动脉4例,胫前后动脉同时损伤1例。伤后至入院时间0.5~4h。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直接修补6例,端端吻合24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7例,移植长度3~10cm。结果 47例肢体成活,43例获6个月~4年随访,彩色多普勒血流仪检查血流速度及血管口径与健侧无明显差异。38例肢体功能恢复满意,5例残留不同程度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矫形或功能重建手术,功能及外形得到改善。结论对四肢主要血管损伤应争取早期诊断、早期及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修复方法及合并症的处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33例50条血管损伤,行端-端吻合36条(动脉22条,静脉14条),单纯修补8条(动脉4条,静脉4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6条(动脉3条,静脉3条)。同时处理好合并伤。结果 1例截肢,3例大面积肌肉坏死,3例部分皮肤坏死,其余26例肢体存活。经术后6个月至3年的随访29例肢体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达88%。结论 早期正确的诊断,修复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恰当地处理合并症是肢体成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动脉结扎、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术中取栓及合并静脉损伤修复等。结果:截肢3例,获得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5年,11例多普勒超声证实损伤血管血流通畅,下肢血供不足1例,下肢肌肉挛缩1例。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提高对血管损伤的认识是提高肢体救治存活和避免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Fogarty导管常规取栓和早期筋膜切开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合并骨折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分别采用直接动脉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动脉损伤;骨折采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架外固定治疗合并骨折的四肢主要动脉损伤24例。结果随访3个月~3年,痊愈20例,截肢2例,慢性骨髓炎、功能障碍2例。结论早期诊断、及时修复损伤的血管,骨折有效的固定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是提高成功率、降低截肢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四肢动脉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静  庄永青  傅小宽  杜冬 《广东医学》2002,23(6):599-600
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四肢动脉血管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81例四肢动脉血管损伤。手术方法包括动脉直接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人工血管移植。结果:77例损伤肢体存活并恢复功能,4例截肢。结论:正确判断损伤肢体缺血征象对动脉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并选择有效的血管重建方法、尽快恢复肢体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截肢率。  相似文献   

13.
付显军 《黑龙江医学》2002,26(8):621-621
我院自 1993年以来直视下吻合四肢主要动脉伤 2 1例 ,就其手术及术后处理加以分析。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本组 2 1例四肢大血管损伤中 ,女 9例 ,男 12例。年龄 16~ 4 2岁 ,平均年龄 31岁。肱动脉伤 5例 ,尺挠动脉伤 2例 ,股动脉伤 8例 ,动脉伤 4例 ,胫前后动脉伤 2例。缺血时间 1~ 6h(平均 3 1h)。缝合方法 :血管侧壁修补者 2例 ,血管端吻合者 17例 ,自体静脉移植者 2例。随访 1~ 3年 ,功能好、无缺血性肌挛缩、损伤性动脉瘤及动静脉瘘、皮温、感觉、运动均恢复正常。1 2 手术方法血管伤后修复 ,常用血管修补术 ,血管端端吻合…  相似文献   

14.
李文斌  张晨 《中外医疗》2010,29(27):78-78
目的对四肢血管伤后的处理问题进行探析。方法对45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血管移植,直接吻合等修复、重建治疗方法。结果无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保持随访2~24m,移植血管均通畅,远端肢体血液循环良好43例,2例截肢。结论四肢血管损伤需及早诊治,并尽量在伤后6~8h内完成,以预防骨筋膜间隙综合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命安全和肢体功能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15.
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方法 1993~2005年76例四肢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分别采用复位固定骨折及血管解痉、血管修补、端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架桥式侧方血管移植等方式处理损伤血管。结果 随访5个月~13年,67例肢体存活,8例截肢,1例死亡。其中2例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9例出现不同程度缺血性肌挛缩。结论 早期诊断,止血、纠正休克和处理其他紧急情况后,尽可能在8h内早期进行血管修复并进行深筋膜切开减压,及时处理并发症.可提高血管损伤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其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在基层医院对主干动脉损伤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对主干动脉损伤修复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及截肢率。方法:1998年以来对31例不同类型损伤造成动脉断裂、动脉挫伤栓塞、动脉裂伤、动脉痉挛、动脉贯通伤采用血管清创对端吻合、自体静脉移植、血管修补、人造血管移植、血管内液压扩张解痉等方法,恢复主干动脉畅通,并常规行深筋膜切开减压术。结果:本组无死亡,肢体存活治愈28例,2例因感染栓塞,1例因肢体远端动脉广泛血栓肢体坏死而截肢。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血管损伤,采用不同的血管修复方法,始终注意清除原发和继发栓子,保障血管通畅,对肢体的成活和功能康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张炯华 《河北医学》1998,4(3):52-53
四肢重要动脉损伤修补8例报告(315400)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张炯华我院自1995年5月至1997年8月对8例四肢重要动脉损伤行大隐静脉、头静脉移植;端—端吻合;松解加血管外膜修补等不同方法重建血循环,保留肢体取得一期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四肢血管损伤诊治经验,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2月~2012年9月救治的66例四肢血管损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结果:本组66例患者损伤血管133条,单纯修补术8条,端端吻合109条,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6条,1例因伤口感染尺动脉破裂而结扎,损伤动脉复通率98.48%;合并骨折者26例,1例因骨外露截肢,其余经过治疗感觉及运动功能无障碍。结论:肢体大血管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分析1987年4月~1998年7例开放性肘窝动脉损伤的血管修复结果,年龄16岁~20岁男性。血管分叉上损伤5例,分叉下损伤2例,合并正中神经损伤5例,尺神经、桡神经损伤各1例,动脉端端吻合6例,大隐静脉移植修复1例,除桡神经深支未修复外,神经损伤周期修复,4例同时吻合了伴行静脉和浅静脉。结果:7例肢体均存活,3例遗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需要进一步治疗。结论:肘窝血管损伤易合并正中神经和浅静脉损伤,断端  相似文献   

20.
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分析104例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其中开放性损伤80例,闭合性损伤24例。伤后患肢恢复血运时间8h内41例,8—12h36例,12h以上18例。9例因创伤等因素I期截肢。伴有骨折47例(50处)。行血管修补缝合25例,血管端-端吻合42例,自体静脉移植28例。术后因合并严重感染行Ⅱ期截肢4例。死亡1例,肾衰1例,缺血性肌挛缩8例。认为四肢主干血管急性损伤的治疗中,及早诊断是关键;其预后与创伤的性质、程度及肢体缺血时间关系密切;在其治疗中尽早恢复血运至关重要;早期筋膜间隔减压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