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发热来门诊就医。体温:39.3℃,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2~3min后患者出现恐惧感、心悸、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脉细等症状,测血压50/70mmHg,脉搏56次/min,随即呼之不应。立即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吸氧、针刺人中,肌注盐酸肾上腺素1mg,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静脉点滴维持液路,约6min后患者清醒,40min后上述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2.
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0岁。主因咽痛3天,发热1天,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40.1℃,脉搏105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5/84mmHg,颌下淋巴结肿大,咽部充血,扁桃Ⅲ度肿大,未见脓点,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血常规显示:白细胞总数10.2×109/L,中性粒细胞0.63,淋巴细胞0.54。初诊为急性扁桃体炎。经询问病史,患者有青霉素过敏史,医生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加病毒唑注射液0.4g静脉点滴,5%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克林霉素注射液0.9g静脉点滴。当肌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约20s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男,27岁.因发热来门诊就医.体温:39.3℃,既往健康,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肉注射,2~3min后患者出现恐惧感、心悸、呼吸急促、脸色苍白、大汗淋漓、脉细等症状,测血压50/70mmHg,脉搏56次/min,随即呼之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双氯芬酸钠栓与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退热疗效.方法 选择因各种感染所致的高热患者108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双氯芬酸钠栓和复方氮林巴比妥进行退热治疗,记录2组患者体温变化情况,进行疗效对比.结果 用药60min后双氯芬酸钠栓组平均降温2.4℃,显著有效35例,显著有效率62.5%.而复方氨林巴比妥组平均降温0.9℃,显著有效9例,显著有效率17.3%,结论双氯芬酸钠栓使用方便、安全、退热快、疗效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复方氨林巴比妥与双氯芬酸钠注射液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的退热效果。方法:8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高热成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肌内注射)和B组(双氯芬酸钠注射液1mg/kg,每次最大量为50mg,深部肌内注射),每组40例,观察对比两组用药1h后的退热效果。结果: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均明显低于退热治疗前(P<0.05);并且,B组患者退热治疗后1h的体温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结论:复方氨林巴比妥和双氯芬酸钠均是临床常用退热药物,尽管双氯芬酸钠的效果优于复方氨林巴比妥,但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和耐受力合理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4年-2015年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文献,对26篇目标文献所报道的29例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多累及皮肤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表现为变态反应,在中青年龄段发生率较高.结论 临床上应重视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的监测应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2岁,因阴道出血并伴有心慌、乏力、腹部不适等症状于2008年2月18日来我院就诊,妊娠实验(HCG)阴性。门诊诊断为:阴道出血,原因待查。治疗措施: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0.4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止血芳酸0.4g+维生素C2.0g,替硝唑注射液0.8g,静脉滴注。滴速: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为30滴/min;其余均为40滴/min,1次/d。静脉滴注氟罗沙星葡萄糖注射液5rain后,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言语障碍、声音嘶哑、口唇发麻、肿胀,BP由110/78mmHg(1mmHg=0.133kPa)上升至160/95mmHg,HR由90次/min增至120次/min,血氧饱和度由95%迅速下降为76%。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8岁,因“支气管感染”入院,有冠心病史。入院时查体:T38℃,P84次/min,R21次/min,BP160/80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哕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肝脾肋缘下未触及。入院后给予环丙沙星0.2g静滴,每日2次,5%GS250ml加复方丹参20ml静滴,每日1次。环丙沙星0.2g输液完毕后接复方丹参液继续静滴,二者在输液管中混合1min左右,  相似文献   

9.
李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7):2129-2129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大学生,因发热、流涕、咽痛、头痛1d,来我院就诊。查体:体温38.7℃,脉搏90次/min,呼吸21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精神尚可,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听诊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悍治鱿允荆喊紫赴苁福埂粒保埃梗蹋行?粒细胞78%。无特殊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根据现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医嘱给予复方氨林巴比妥2ml肌肉注射,静脉点滴5%葡萄糖250ml,维生素C3.0g,0.9%氯化钠250ml,洁霉素1.8g,病毒唑0.5g。复方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因颅脑创伤2d于2007年8月20日就诊。查体:T36.6℃,P80次/min,R20次/min,BP120/70mmHg(1mmHg=0.133kPa)。主诉: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头颅cT示:无异常。给予0.9%盐水250ml加脑蛋白注射液10ml静滴,40滴/min。约20min后,患者突感胸闷、气短,喘气呼吸,精神紧张,立即换输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并同时更换输液管,及时吸氧,静推地塞米松10mg。约5min后,症状缓解,观察2h后,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 患者,男,23岁,因咳嗽、咯痰、咽痛就诊。查体,T38.5℃,P80次/min,BP 118/80mmHg(1mmHg=0.1333kPa),R18次/min,咽部充血,两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律齐,腹部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5%葡萄糖液250ml,双黄连注射液60ml,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静滴,首先给予双黄连静滴,30min后,  相似文献   

12.
1 临床资料 病例1:患者,男,20岁,因发热、咽痛2d来我院门诊就诊。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9.0℃,P106次/min,R22次/min,BP120/80mmHg。咽喉部充血,双肺、心脏未见异常。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ml肌肉注射以帮助退热。当药物注射完约1min,患者突然感心慌、胸闷、恶心,立即使患者去枕平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中氨基比林和安替比林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150mm×6.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85nm。结果:氨基比林在21.4~214.0μg/ml浓度泡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8.6%,RSD=1.53%。安替比林在9.4~94.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100.7%,RSD=0.85%。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灵敏、准确、重现。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80岁,诊断患冠心病、高血压病(持续波动在180/100mmHg之间)而入院治疗。2005年5月20日早餐给予13服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本品为复方制剂、北京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2335)1粒qd。服药后1h患者从床上坐起突感头晕、四肢无力、脸色苍白、胸闷、虚汗淋漓。立即予以平卧位,测血压110/60mmHg、脉搏82次/min、呼吸20次/min。考虑体位性低血压,给予冲服葡萄糖水200ml,约30min后症状缓解,测血压140/75mmHg,第2天早餐再次服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后又出现上述症状,血压降至105/60mmHg,经相同处理后症状缓解。停用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改用其它降压药物未再出现类似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患,男,40岁,因右足破溃不愈合20年来我院要求行截肢手术治疗。入院查体T:36.6℃,P:82/min,R:20/min,BP:140/90mmHg。既往无药物过敏史,青霉素、普鲁卡因皮试均阴性。术后给予生理盐水注射液加头孢哌酮舒巴坦2.0g,5%葡萄糖注射液加加替沙星0.4g静脉滴注。12:55第一组液体顺利滴完,换上加替沙星组,开始5min左右,患感全身皮肤瘙痒难忍,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少量白色黏痰,血压降至80/50mmHg.立即停药.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清除口鼻分泌物.大流量氧气吸入5L/min.遵医嘱25%葡萄糖注射液20ml加葡萄糖酸钙10ml加地塞米松5mg静脉推注,同时给予心电监护。13:30患神清,全身瘙痒、恶心等明显减轻,仍感胸闷,气促,血压降至60140mmHg。随即建立静脉通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静滴清开灵致面部皮丘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病历报告 患者,男,78岁,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2006年7月18日入院,查体:T38.7℃,P88次/min,R20次/min,BP 120/83mmHg;实验室检查血常规:Hb114g/L,WBC7.84×10^9/L,N0.52,L0.40,尿常规、便常规均无异常;X线胸片示:心肺膈未见异常。入院当日给予清开灵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内静滴后,患者出现面部轻度痒感,未在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1例45岁女性患者以结石性胆囊炎收入我院普外科治疗,首次使用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0.3g静脉滴注,出现发冷、寒战、全身皮疹、心悸、气促,烦躁、全身不适。心率130次/分,血压126/80mmhg,体温40.0℃,全身皮肤散在暗红色疹,压之褪色。给予停止输液、换上一套新的输液器管道,同时给予患者吸氧、地塞米松10mg iv、葡萄糖酸钙10mg iv、肾上腺素0.5mg iv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缓解。但体温仍高,给予患者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液2ml/柴胡注射液2ml im后,患者体温降至38.9℃,生命体征平稳。继续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处理后,患者面色逐渐恢复正常,汗出停止、呼吸平稳,症状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9岁,主因肝癌术后介入后7个月于2007年10月17日入院,入院查血常规:WBC2.12&#215;10^9/L,Hb70g/L,PLT6&#215;10^9/L,给予抗炎、保肝药物等对症治疗。10月20日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静滴,20min后患者出现颜面潮红、胸憋、全身瘙痒,查生命体征:T38.4℃,P98次/min,R20次/min,BP150/100mmHg,考虑为药物过敏所致,立即停止输入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给予更换液体、输液器,低流量氧气吸入(2L/min),地塞米松10mg入壶,氯丙嗪25mg肌注,15min后胸闷症状较苘好转,1h后测生命体征:T36.9℃,P88次/min,R20次/min,BP120/80mmHg。  相似文献   

19.
李玉梅  张帆 《西部医学》2008,20(3):617-617
病例1 女,43岁.因“头昏、头痛两天”,经颅彩色多普勒示大脑前动脉血流减慢入院。既往体健。查体:T36.7℃,P78次/min,R29次/min,BP120/76mmHg,余未见异常。诊断:脑动脉供血不足。予5%GS 100ml+刺五加注射液60ml静脉滴注治疗。患者于输注刺五加注射液5分钟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大汗淋漓,精神紧张。考虑为刺五加注射液过敏,立即停用该药,  相似文献   

20.
病人,男,50岁.泛发性红斑鳞屑疹伴瘙痒10年,加重1个月.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4年,自行服药尼群地平10 mg 2次/d,卡托普利片25 mg 2次/d,血压控制良好.入院查体:T 36.3 ℃,P 80次/min,R 20 次/min,BP 113/83 mmHg(1 mmHg=0.133 kPa).入院当日依次给予:(1)苦碟子注射液10 ml 加入5%葡萄糖250 ml 静滴;(2)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80 mg 加入5%葡萄糖250 ml 静滴;(3)普鲁卡因注射液720 mg,维生素C注射液2 g 加入5%葡萄糖250 ml 静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