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若萍  李慧云 《河南中医》1994,14(4):202-204
桂枝在《伤寒论》中组方达42首,仅次于甘草,用桂名方23首,诸药难及!凡注《伤寒论》无不解桂,但对桂枝误解之处尚有不少:如桂去皮,《医宗金鉴》按云“桂枝汤方,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夫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后仿此”。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云“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临证指南》方中每用桂枝末(是桂枝木)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张廷模云:“凡用桂枝之方均强调去皮使用……所去之皮又谓之粗皮、上皮、皮上甲错等”。叶因朴解功能曰“仲景用桂去皮是取其气  相似文献   

2.
张仲景《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26方,两书中含有桂枝的达77方之多,桂枝应用之广仅次于甘草。仲景凡用桂枝,皆注明去皮,令人费解,前人亦少有论及。笔者查考古代本草、方书类文献,发现仲景所用桂枝,不同于现今所用的桂枝,实为今之肉桂,去皮即为桂心。所谓去皮是指去除药材皮部外层之栓皮。兹浅议如下。《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但书中不见桂枝这一药名,虽然载有桂和牡桂,但无去皮的记载。后世诸家对桂的认识有所不同,对牡桂则多认为是木桂,与肉桂、桂枝为同一物,如《唐本草》。晋代郭璞释《尔雅·木桂》道:“今人呼桂…  相似文献   

3.
清代迄今,围绕《伤寒论》方用桂枝“去皮”的问题,医家约有三种不同的认识。一是认为“去皮”二字属衍文或传抄之讹,如吴谦等云:“桂枝气味辛甘,全在于皮,若去皮是枯木矣。如何有解肌发汗之功?宜删此二字”(《医宗金鉴》);张山雷亦谓:“桂枝……其效在皮,而仲景仅去其皮,可悟传抄之谬”(《脏腑药式笺正》);二是认为“去皮”当去桂枝见有皮骨可辨之皮,如张隐庵说:“桂枝止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者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伤寒论集注》);张锡纯亦云:“《伤寒论》用桂枝,皆注明去皮,  相似文献   

4.
<正>桂枝加桂汤出于《伤寒论》,为张仲景治疗奔豚证的方剂。原方为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本方为桂枝汤加重桂枝用量而成,重用桂枝,更佐甘草、生姜、大枣,使辛甘合化,助心阳而降冲逆,用芍药之酸甘化阴,共为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方。《金匮要略》云:"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  相似文献   

5.
李进业 《河南中医》2020,40(2):171-173
张仲景临证用药比较讲究,桂枝去皮为去其外层皮,但现代用的桂枝饮片去皮极难操作。"气之薄者桂枝也,气之厚者肉桂也",《伤寒杂病论》中治肾虚的崔氏八味丸、治"虚劳诸不足"的薯蓣丸以及天雄散诸方中均是用桂枝,内脏病变更适合用肉桂进行治疗,桂枝更适合治疗肢体经络病证。药理试验测得肉桂、桂枝二者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均为肉桂醛,肉桂的挥发油提取率为桂枝的2倍。现代用的桂枝是肉桂树的嫩枝(细长或幼嫩的枝条),切片切段后去皮是不现实的,且去皮后木芯所剩无几。现代用桂枝不去皮(此指全部皮层),而其疗效是明确而可靠的,肉桂、桂枝及桂枝汤类方在临床中大量使用,具有多种功效,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所以,《伤寒论》中的桂枝基本等同于现代用的肉桂,而不是现代用的桂枝,其去皮也是去表面的木栓层。  相似文献   

6.
桂枝是经方第一要药。历代医家对经方桂枝之用,多有探讨及阐发。笔者仅就医家关于桂枝应用有争论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学习体会,请同道指正。桂枝的通阳功用问题桂枝:性温,味辛甘。是《伤寒论》具有代表性的助阳药。《伤寒论》112方,用桂枝者43方,占总数38%以上。足见其在经方用药中的重要位置。关于桂枝的功效应用,历代本草均有论述,以《本经疏证》论之最详,指出桂枝“其用之道有  相似文献   

7.
桂枝为常用中药,收载于《中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中药大辞典》等,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aia Prcsl.)的干燥嫩枝。桂枝一名,始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伤寒论》中,用桂枝竟达76方之多,其中《伤寒论》中有41方,《金匮要略》中有35方,在后世医疗实践中广为流传。桂枝的原植物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raomum cassia Presl.),桂枝药材是其当年生细小嫩枝,肉桂却为树干或多年生粗枝之皮,药用部位迥然有别。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中的当归四逆汤,是治血虚寒厥的主方。原书方由当归三两,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细辛三两,甘草二两(炙),通草二两,大枣二十五枚(擘,一法十二枚)七味药组成。从药物组成分析,本方是桂枝汤衍变而成。用桂枝汤以滋阴和阳补益气血。桂枝伍当归、细辛、通草以温经散寒,全方共奏补养阴  相似文献   

9.
桂枝汤为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篇开宗明义的第一方.它是由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五味药组成,为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  相似文献   

10.
<正>《伤寒论》113方,《金匮要略》262方,除去重复,共计252方。其中的桂枝汤历代推崇有加,为《伤寒论》第一方,"外可解肌和营卫,内可化气和阴阳",清·柯琴则称之为"仲景群方之冠"。左季云先生《伤寒论类方汇参》中列桂枝类方共19首,而黄煌《中医十大类方》所列桂枝类方共25首,几近仲景方之十分之一,足见桂枝类方之分量。在临证学习应用经方的过程中,桂枝类方运用十分常见,现将本人应用桂枝类方验案3则,不揣简陋,粗作整理,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11.
桂枝加芍药汤出自《伤寒论·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桂枝加芍药汤药用:“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此方再加大黄二两,则为桂枝加大黄汤。  相似文献   

12.
仲景用桂枝去皮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伤寒论》中,张仲景用桂枝解肌发表时,强调桂枝要“去皮”.这种炮制方法,现已不再沿用,其理何在?今试析之.桂枝去皮之理,有医家认为是去粗存精,除去非药用部分.如陶弘景《本草经集注》云:“削去上虚软甲错处,取里有味者秤之”.(日)稻宣义《炮炙全书》称桂枝“要紫赤味辛烈者用之,如不辛烈,勿入剂”.如此理解,终觉肤浅,未及真谛.笔者认为,去皮的目的当是改变桂枝之性能.  相似文献   

13.
经方中桂枝的配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进 《中医杂志》2007,48(11):1043-1044
桂枝是一味十分重要的药物,其在经方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甘草。该药与不同的药物配伍,用于治疗多种病证,具有良好的疗效。经方中运用桂枝的经验十分丰富,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探讨该药的配伍规律,对于深入理解和运用经方颇有现实意义。1桂枝与甘草桂枝为温中之品,甘草甘缓补中,二药是仲景用药频次最高的两味药。《伤寒论》中用到甘草70次,桂枝41次;《金匮要略》中用到甘草76次,桂枝48次。从二药同用的情况来看,《伤寒论》、《金匮要略》共有57方。用桂枝时,桂、草同用的情况,《金匮要略》至少在六成以上,《伤寒论》更是高达九成以上。甘…  相似文献   

14.
笔者重温《伤寒论》涉及用桂枝的方剂41方,约占全书112方的36.6%,条文达70余处,所用遍及三阴、三阳、表里、寒热、虚实诸证。现就《伤寒论》中的桂枝应用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伤寒论》的113方中,有桂枝的就有41方占36%,以桂枝汤加减的有29方占25%强。可见桂枝汤在《伤寒论》里占重要位置。其药味组成及方义在方剂学中最有代表性,是最基本的方剂,为众方之首。其在临床应用范围之广,疗效之显著,为国内外学者所公认。近三十年来,对该方的主治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有了一定进展。本文仅就桂枝汤及其在《伤寒论》里的加味方加以论述,如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出《金匮要略》)、桂枝加大黄汤、小建中汤等等。  相似文献   

16.
正桂枝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12枚组成,主治伤寒太阳表虚证~([1])。桂枝汤作为《伤寒论》中群方之首,历代医家对其大有研究,并运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病证,至今不衰。对于桂枝汤的功用,历代医家各有所见。笔者在临床中常用桂枝汤,对桂枝汤的功用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桂枝汤不是辛温解表剂,其理有三。1从桂枝汤的药物配伍看桂枝汤从桂枝三两为君,桂枝下有"去皮"二字,此  相似文献   

17.
郭春生 《光明中医》2006,21(9):18-19
桂枝汤由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组成,是《伤寒论》第一方,曾被《伤寒来苏集》奉为"仲景群方之魁,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表之总方".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中,以桂枝汤为基础加减的方剂达30余首,兹就其要者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桂枝汤类方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根据《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记载,由本方为基础加减变化的方子有29个,是全书最多的一组类方。现运用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桂枝新加汤治疗痹症、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落枕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桂枝加附子汤治疗感冒、黄芪建中汤治疗胃痛、桂枝新加汤治疗痹症、桂枝加葛根汤治疗落枕药到病除,疗效如神。结论桂枝加附子汤、黄芪建中汤、桂枝新加汤、桂枝加葛根汤其方阵始终体现的是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精神,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浅析《伤寒论》中桂枝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中桂枝的运用范围非常广泛,通过分析《伤寒论》中桂枝的作用(解肌发表、温阳通阳)、用量、用法的不同,从而有助于更加深入理解和探求仲景遣方用药精妙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徐长化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1):511-512
五苓散为医圣仲景所创,见于《伤寒论》及《金匮要略》。由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五味药组成。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多年来,众医家非常喜用五苓散,一般多谨遵原方不变,但也有以它药代原药,或加减变通者。如宋《三因方》卷5用赤茯苓代茯苓,亦名五苓散,治疗伤暑烦渴,引饮无度,兼治寒热表里未解,烦渴饮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烦渴不止。又治霍乱吐利,黄疸湿疫。清·《温病条辨》卷2用赤术代白术,亦名五苓散,治足太阴寒湿腹胀,小便不利,大便溏而不爽,若欲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