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病因及临床特点。结论:青年腹型肥胖患者多见于男性,其最早表现为MAU,通常起病隐匿,大部分伴有不良膳食习惯、饮酒、缺少体育运动和生化指标异常等,加强对青年腹型肥胖患者MAU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措施,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谢倩  万沁 《医学综述》2014,(23):4247-4249
部分糖尿病患者合并有微量白蛋白尿(MAU),MAU不仅是糖尿病肾脏损害的早期指标,也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现发现,MAU与糖尿病脑卒中密切相关,糖尿病伴MAU可增加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治疗MAU可能减少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MAU筛查,对异常进行干预可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发展。  相似文献   

3.
魏锋  张清华 《医学综述》1996,2(12):667-669
<正>微量白蛋白尿(MAU)是指临床持续蛋白尿出现前高于正常人95%可信限的尿白蛋白排出率(UAER),范围是 20~200ug/min(或 30~300mg/d).MAU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糖尿病诸多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心血管病、视网膜增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启动.大约有15~20%的糖尿病患者伴MAU,对这类患者如能早期治疗,则有可能阻止,甚至逆转其病程的进展,防止终末期肾病(ES-  相似文献   

4.
刘漪  唐灵  刘树娇 《四川医学》2012,33(3):434-43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微量清蛋白尿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尿酸、血脂的关系。方法 14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尿清蛋白水平分为两组,正常组75例,微量清蛋白尿组67例。对两组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发生率、尿微量清蛋白(MAU)水平、血中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浓度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微量清蛋白尿组的IMT、斑块发生率、MAU水平、血UA、TC、LDL-C浓度均高于正常清蛋白尿组(P<0.05);微量清蛋白尿组IMT和血尿酸浓度与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并微量清蛋白尿患者多合并高尿酸及高脂血症,微量清蛋白尿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心脑血管病变早期预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微量白蛋白尿(MAU)是指尿中白蛋白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超出健康人正常参考值上限而又未检出临床蛋白尿的中间阶段。微量白蛋白的概念是Viberti于1982年在糖尿病研究中首先提出的,近年来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导,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肾脏早期损伤的敏感和可靠的诊断指标,并且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MAU对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等疾病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测定糖尿病(DM)患者空腹血糖(Glu)、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尿微量白蛋白(MAU),了解糖尿病(DM)所致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情况及HbA1c和MAU对DN的诊断、疗效评估价值。方法利用韩国BODITECH公司的免疫荧光分析方法,对160例2型DM患者检测尿MAU和HbA1c,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DN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Glu的HbA1c和MAU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与无DN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临床DN组与早期DN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HbA1c和尿MAU可作为早期DN的诊断指标,同时对DM所致肾脏损害的程度和发展以及疗效观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微量白蛋白尿(MAU)的转归及其危险因素。方法296例T2DM患者分为正常白蛋白尿(NAU)组和MAU组,分别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析其临床和生化特征,随访4.1年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在(NAU)组中,维持NAU者占73.57%,进展至MAU者占24.28%,进展至大量白蛋白尿(MaAU)者占2.15%;而MAU组的病人中,回归NAU者占53.20%,维持MAU者占43.59%,进展至MaAU者占3.21%。根据UAER转归情况将所有的NAU和MAU的病人分为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2组病人有关临床资料可以发现,2组病人在舒张压、sCr、UA、CCr等方面差别有显著性,提示这些因素可能为UAER进展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舒张压、FPG、TG、LDL、HDL为UAER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AU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预测和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展为严重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的排泄值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低于30mg/d;微量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30-300mg/d;临床白蛋白尿组,尿白蛋白排泄值大于300mg/d;并以同期健康体检成人1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糖尿病组的MAU,HBA1C,FPG,LDL,TG,TC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HDL的浓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MAU危险因素统计分析结果表明MAU与糖尿病病程,SP,DP,TG,TC,HDL,Cr呈正相关,而与年龄,体重指数(BMI),HBA1C,BUN等无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23.3%,糖尿病病程,SP,DP,TG,TC,HDL,Cr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密切相关。MAU的出现常能够反映肾脏功能和结构的轻度受损。  相似文献   

9.
李筠  李宝明  李利阳 《医学综述》2009,15(2):304-30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脉压之间的关系。方法将高血压患者按u-mALB分为微量蛋白尿(MAU)组和无微量蛋白尿(NMAU)组,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u-mALB和动态血压结果。结果高血压组u-mALB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MAU组与NMAU组比较,其脉压明显增大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脉压均有所下降(P<0.01)。MAU组治疗前后u-mALB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高血压早期肾脏损害有关,随着脉压的降低,u-mALB显著下降,故脉压增大是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患病率、相关危险因素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34例社区医院T2DM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正常白蛋白尿占72.5%,微量白蛋白尿患痛率为19.7%,大量白蛋白尿为7.8%.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T2DM患者发生MAU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收缩压、视网膜病变史、糖尿病足病史、糖尿病肾病史、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MAU患者当中只有43.8%使用RASS系统抑制剂,大量白蛋白尿患者中有76.9%使用了这类药物.结论 MAU患病率较高,影响MAU的危险因素较多,主要是血压、血糖.T2DM合并尿蛋白排泄异常的患者RASS系统抑制剂的使用率低,社区基层医院糖尿病教育、防治的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