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足阳明胃经自头面行向胸腹、下肢的循行路线,各书记颇有出入,有的说是交叉循行,有的说是同侧循行,孰是孰非,值得研讨。兹略陈管见于下。元代滑寿著、承淡安校注《十四经发挥》(1956年8月第1版,20页,上海卫生出版社)载足阳明胃经图示意:从左脸下行,在右大迎穴前行向右侧胸腹、下肢。此图似系承氏从滑氏原著中影印或描绘而来,影描之图,不如文字转抄、排刻之易生舛误,所以可认为这种交叉循行路线系滑氏承先启后之宝贵经验。承氏校往记载:“足阳明之脉,……卻(承氏用此字)循颐后下廉,……”他给“卻”字作注:“是退转的意思。”认为行至承浆穴后退转循行,但图上循行路线,仍依滑氏原样,没有退转,继续向对侧循行,似有文不对  相似文献   

2.
沈雪勇 《中国针灸》1997,17(2):118-119
足阳明胃经为何循行于胸腹沈雪勇(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主题词胃经,经络循行按《素问·金匾真言论》“外为阳,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的阴阳划分原则,一般认为,在四肢部,阳经分布于外,明经分布于内;在躯干部,阳经分布于背面,阴经分布于腹面。但是...  相似文献   

3.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素问·金匮真言论篇》云:“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阴经经脉均循行过腹部,六条阳经中有五条循行过背及身之侧,只有足阳明胃经循行过腹部,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四条。一、有四条阴经经脉联系胃经。1.胃经与肺经相连。《灵枢·经脉》曰:“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2.胃经  相似文献   

5.
《内经》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十二经脉是人体的大周天,根据十二经脉交接的规律,阴经与阳经交汇于四肢末端,阳经交汇于头面部,阴经交汇于胸腹部。但是在胸腹部除阴经外,足阳明胃经也循行其中。如“胃足阳明之脉,……其支者,起于胃口,下循腹里,下至气街中而合,……。”  相似文献   

6.
浅谈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之机理223900江苏泗洪83424部队卫生队郑明立屠云富主题词胃经经络循行阴阳五行八卦笔者在研读中医基础理论和有关经络循行原文时,发现足阳明胃经在胸腹部的循行线路有别于其他经络的阴阳循行规律。根据脏腑经络阴阳学说,认为阴经...  相似文献   

7.
足阳明胃经体表循行路线的声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40例健康成人的足阳明胃经做了实验观察,结果显示:胃经虽然跨越了多个体区,行程长,路线也较复杂,但声波的传导是循经的,其传导轨迹与古典文献描述的胃经体表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以上事实说明以低频声波为客观指标检测经络循行路线是一种比较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关于足阳明循于胸腹,前人论述不少。现行高校教材《经络学》主编李鼎先生早在1986年出版的《针灸学释难》一书中就专门设问“足阳明胃经为何循行于胸腹?”并作回答(见P31,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针灸》1997年第2期亦刊登了沈雪勇同志的同名文章。笔者拜读,仍觉不明,不揣冒昧,以示澄清。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本义乃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引申为一切事物相对的两个方面。针灸学中,经络的命名与分布,仍以阴阳理论为指导。古人以阴阳来命名十二经脉(已有专文另论,在此略之),也以阴阳作为经脉分布的划分标准。在四肢部,阳…  相似文献   

9.
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足阳明胃经生理功能以丰富经络学说内容。方法:整理足阳明胃经的相关经典文献,分析足阳明胃经的循行部位、气血多寡、病候及腧穴主治规律与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胃经为十二经脉之长;胃经脉大血多、气盛阳旺;足阳明主润宗筋。结论:足阳明胃经是经络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经脉,联系脏腑器官众多。通过化生气血、调节气机来调控整个机体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0.
1986年3月17日,笔者在湖北中医学院附院针灸门诊部发现一例足阳明胃经经络敏感现象,现报道如下。李菊仙,女,53岁,武汉重型机床厂干部,系左侧面神经麻痹患者。8月17日上午在治疗面神经麻痹的过程中,自述前一天晚上睡觉时,因感双下肢大腿部发凉,便置一大热水袋于两大腿正面中央(相当于双侧足阳明胃经伏兔穴上下)。少顷,便自觉有一种舒适的温热感从大腿部上行,经腹部、胸部到达左侧面部,继而又感有一股较大的牵引力从面部向下拉,以致感到瘫痪的面肌很舒服。牵拉感经胸部、腹部又回到了大腿部。在经过腹部时,自觉胃脘部灼热,阵发性肠蠕动增强3次,每次蠕动就矢气一次。治疗完毕,笔者当即对该患者进行了经络敏感测定。以低频脉冲电先刺激左侧胃经井穴厉兑,有明显刺疼,约半分钟后,开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辨证论治兼顾足阳明胃经治疗不寐,并探讨不寐的病机,结果:55例,临床痊愈18例,显效20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55%,并对不寐病机的认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足阳明胃经与胃相关研究进展510407广州中医药大学92本科硕士班徐莉指导赖新生中医学认为,足阳明胃经属于胃,两者关系密切。由古至今的医疗实践来看,针灸胃经经穴确能治疗许多胃肠疾患,而近年的实验研究亦表明针灸胃经经穴对胃肠功能有调整作用。本文收集近十...  相似文献   

13.
根据近5年的文献报道,对足阳明胃经的实验研究情况,从胃经与胃相关及联系途径,胃经经穴作用的物质基础与形态结构,胃经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与显示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性的论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展望,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足阳明胃经提供了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4.
正中医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就是说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因为脾胃具备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整个消化和吸收的功能,是人体的能量源头。脾胃掌握着身体内能量的吸收和分配,脾胃不好,人体的很多器官运作代谢就会减慢,工作效率就会降低。本经共有45个穴位,15个穴位分布在下肢的前外侧面,30个穴位在腹、胸部和  相似文献   

15.
试述足阳明胃经及临床证治266071山东青岛中青化工联合公司医院安培祯足阳明胃经是十二正经之一,与任督二脉相合构成了人体内的巨大网络系统—十四经脉。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它参与十四经脉的循环往复,气血能源的保障供给,在经络学说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  相似文献   

16.
<正> “前额,属阳明”在中医来讲是众所周知的定论,它是以《灵枢·经脉篇》关于十二经脉循行的文字记载为依据。如:“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额中……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但是在历代一些主要针灸文献(包括全国统编教材)中,足阳明经脉在前额部的循行分布,存在着文图脱节,其中图示是不符合经旨本义的,给教学和学习针灸经络者造成了不应有的混乱。为此,笔者就足阳明经在前额部的循行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7.
足阳明胃经脊髓脑干神经网络计算机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前《针灸学》教材中足阳明胃经在大腿部几个穴位的定位,明显与《针灸逢源》之前的针灸书籍不符,经探讨分析,仍然以古书中介绍的为准为宜。  相似文献   

19.
丰隆是足阳明胃经经穴,位于外踝上八寸,胫骨前嵴外两横指处。丰隆在胃经上的连接,大都是从膝下沿胫外廉下行至上巨虚处,再向后上折至丰隆穴,续而下行。然《经络学》等书将丰隆穴置于下廉三寸而别的,从足三里穴引支脉至中指外间的连线上。本人认为,这种联系方法不符合《内经》经旨,有商榷之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f MRI技术探讨针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组穴引起脑激活区分布情况,为穴-脑相对特异性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健康男性青年志愿者14例,经验丰富的临床针灸医师3名,用相同针刺手法针刺右侧足阳明胃经五输穴组穴,应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针刺效应在全脑的激活区情况。经SPM8软件分析处理,以P0.01、大于5个像素具有统计学意义构成统计参数图并转换到Talairach标准空间,获得针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在脑内激活区分布规律。结果:针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组穴正激活的脑区为:中脑、脑干、对侧丘脑,同侧颞顶叶、颞叶(BA38),双侧岛叶(BA13),对侧颞中回、顶叶/顶下小叶、缘上回(BA40),同侧顶叶、枕叶、梭状回;负激活的脑区为:对侧额叶,对侧中央前回(BA32),双侧前扣带回(BA10)。结论:针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组穴引起的脑功能区变化与本经经络循行、临床功效间存在一定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