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采血小板保存期内活化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分析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活化水平,探讨其对临床血小板输注效果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免疫荧光标记法对30份机采血小板保存前、保存后d1、d3、d5活化指标PAC-1、CD62P进行检测,ELISA法检测同时点Solube CD62P含量及变化。结果随着保存时间延长,流式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PAC-1、CD62P表达率水平显著升高(P<0.05),ELISA法检测sCD62P含量也显著增高(P<0.05)。结论随着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活化水平显著增高,可能在影响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甘油三脂(TG)对机采血小板保存的影响。方法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离机(MCS+)采集浓缩血小板(PC)24份,用高浓度TG贫血小板同种异体血浆(PPP)制备血小板悬浮于高TG血浆的模型,调整每份PC的TG终浓度分别为正常人群中值(2.3 mmol/L)的1倍、2倍和3倍,用低浓度PPP调整PC的TG使其终浓度为正常人群中值的0.7倍作为对照。样本于22℃保存,并分别于d 0、1、2、3、4、5测定胶原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血小板膜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随着保存期的延长,各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呈下趋势;相同保存时间内,TG含量越高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越明显;在保存的d 1—5,高TG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此同时,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呈上升趋势;在保存的d 0—5,高TG组的CD62P和CD63的阳性表达率>对照组。结论悬浮于高甘油三脂血浆的血小板体外保存研究表明,高含量TG不利血小板的保存质量,可增加血小板的活化和降低血小板聚集功能。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评价白细胞滤除对机采血小板整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20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24—96小时后使用血小板型白细胞过滤器进行过滤,分别检测机采血小板过滤前后的血小板浓度、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单位容量、白细胞量、pH值、乳酸脱氢酶(LDH)浓度、K^+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血小板凝血指数MA值,并计算白细胞去除率和血小板损失率。结果表明:机采血小板经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残留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滤前白细胞计数(P〈0.001),白细胞去除率达到了99.97%;血小板损失率为(8.1±4.2)%,明显低于20%的国家标准规定(P〈0.001);与过滤前相比,过滤后MVP、机采血小板保存介质中的LDH浓度、K^+浓度和pH值无明显变化(P〉0.05),过滤后的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出现轻度下降(P〉0.05),但滤盘灌注液内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却明显高于滤前(P〈0.05);过滤后血小板MA值出现轻度下降,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使用白细胞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机采血小板中混杂的白细胞及部分活化血小板,使血小板损失率控制在较低水平,且对于血小板凝血活性没有产生明显影响。过滤后的机采血小板达到预防巨细胞病毒感染及HLA同种免疫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血小板常温保存3天后再进行-80℃冰箱内冷冻保存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对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进行了计数,并检测聚集力、黏附力以及CD62p的表达,并通过可对比性病例观察保存3天后再冷冻与当天冷冻血小板,临床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保存期3天之内血小板数量、低渗性休克反应、黏附功能无显著差异性改变(P〉0.05),但聚集功能和CD62p的表达率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5)。当天保存并冷冻的血小板与保存3天后再冷冻的血小板各项指标的变化都无显著性差异。CD62p的再表达率(CD62p凝血酶激活后阳性率-CD62p激活前的阳性率)也无显著性差异,分别是51.1±4.5和51.1±4.4(P〉0.05)。临床应用当天冷冻和保存3天后再冷冻血小板的CCI值分别是48%和49%,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保存3天后可以再-80℃冷冻保存,其临床应用效果与当天冷冻血小板比较后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机采血小板常温保存过程中代谢及体外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通过对15U保存0~9d机采血小板的血气指标、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水平、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进行系统监测,分析机采血小板体外保存过程中代谢指标与体外功能的关系。结果 血小板在体外保存9d的过程中,乳酸与H^+逐渐堆积,pH值随之下降;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在7d时开始明显下降;CD62p表达率随保存天数增加而逐渐增高,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逐步下降;血气、葡萄糖、乳酸等代谢指标与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CD62p的表达率及再表达率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对代谢指标的监测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体外功能的变化,从而对血小板保存质量作出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旨在观察尿苷二磷酸半乳糖(UDP-6ai)糖基化修饰人血小板的稳定性、理化指标及体外功能变化。实验分为室温对照组、冷藏对照组以及修饰组(U+4组和4+U组)。机采人浓缩血小板悬液,4℃保存前或后添加适量UDP—Gal,进行糖基化修饰,分别于0、1、3、5、7、14天,通过荧光标记识别血小板膜糖蛋白末端半乳糖残基的凝集素(FITC—RCAⅠ)检测糖基化修饰效果;pH计检测血小板悬液pH值;血细胞计数仪检测血小板平均体积;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CD62P、血小板膜蛋白CD42b及Ps的表达。结果表明:保存14天时,修饰组血小板RCAⅠ结合率是室温组的5—6倍;修饰组血小板悬液pH低于室温组,但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保存14天时室温组和修饰组血小板平均体积分别为10.6±1.9fL和11.14±1.1f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体外聚集活性在保存过程中均逐渐下降,但修饰组优于室温组(p〈0.05);流式检测结果显示,保存1—5天修饰组CD62P、CD42b和Ps表达的阳性率与新鲜血小板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保存14天时,CD62P和Ps表达的阳性率升高,CD42b表达的阳性率降低,与新鲜血小板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在修饰血小板保存过程中,糖基化修饰的效果稳定,修饰血小板的pH和平均体积均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聚集活性良好,优于室温保存组,但在保存5天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活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保存期内机采血小板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17例来源于符合国家标准的献血者的机采血小板,(22±2)℃振荡保存。分别于保存第0、1、3、5天进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气分析、p H值、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血栓弹力图、低渗休克反应以及CD62p表达的测定,从而对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生理活性及功能的变化做出综合评价。结果:随保存时间的增加,与采集时比较,机采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宽度以及血小板低渗透反应性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血小板的p H值,血气分析、葡萄糖、乳酸、乳酸脱氢酶等代谢指标,CD62p表达率和再表达率等指标的变化,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栓弹力图参数中,血小板的R值的变化、及MA保存第5天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而K值、αAngle的变化及MA保存第1、3天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能保持良好的活性及功能,临床上输注保存期内的机采血小板,不会因保存时间而影响输注效果。  相似文献   

8.
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对比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的质量差异。将15袋(2单位/袋,400ml全血制备)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和15单位单供者机采血小板在(22±2)℃条件下振荡保存。在制备后1小时检测血小板浓度、体积、白细胞残留量、红细胞残留量;分别在血小板保存的0、1、2、3、4、5天检测平均血小板体积、pH值、乳酸浓度、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结果显示:二组的血小板得率、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都分别达到相应的国家质量标准,但在达到相同血小板计数的情况下,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的红细胞残留量、白细胞残留量明显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乳酸、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升高;二组间比较,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CD62p表达率在保存0-5天均高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二组的pH值、凝血酶激活后CD62p再表达率均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二组间比较,2-5天白膜法组pH值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0-5天白膜法组CD62p再表达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在0-5天无明显变化,而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组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水平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保存1-5天时均明显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组(p〈0.01)。结论:白膜法手工富集血小板质量低于单供者机采血小板质量,其制备工艺有待改进和优化,以降低红细胞、白细胞残留量和活化血小板水平,提高其血小板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掌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的功能变化,为临床输注成分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于日照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的3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样为研究对象.男性献血者为21例,女性为9例;年龄为19~42岁,平均为25.2岁.所有献血者均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11).所有血液的采集均获得献血者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一栏签字后献血.通过白细胞过滤方法制备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于(22±2)℃血小板恒温振荡保存箱中振荡保存,并分别于保存前以及保存后第1,3,5及7天检测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膜表面CD62P(P选择素)的表达率和血栓弹力图(TEG),进而评价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白细胞残余量为(5.9±2.1)×105/袋,保存至第5和7天,白细胞残余量相对于保存前明显减少,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残余量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②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前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较低,仅为(10.3±2.3)%,保存后第3,5及7天与保存前比较,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均显著增加,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随保存时间延长,血小板膜表面CD62P表达率逐渐增加.③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保存后第1,3,5及7天R值较保存前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R值随保存时间延长呈明显增加趋势.而K值和α角在保存期内与保存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后第5,7天MA值较保存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在保存期内存在明显的血小板损耗,但对其凝血功能影响不大,保存5d内的去白细胞机采血小板仍是比较理想的成分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国产和同类进口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对机采血小板的保存效果。方法机采血小板无菌加入到2种血小板保存袋于22℃保存,分别在0、3、5和7 d取样品测定血小板聚集功能、膜蛋白CD62p、血小板代谢功能、pH、浓度、MPV、PDW、血小板低渗休克反应(HSR)及细菌培养。结果 2种血小板保存袋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血小板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品保存血小板保存袋相比,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种保存袋保存效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