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常骨组织的代谢,包括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即骨形成—吸收偶联(Coupling)及其之间的平衡(骨重建平衡,Bone Rernodeling Balance)。  相似文献   

2.
人体骨组织包括细胞和细胞间物质。细胞又包括成骨细胞、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它们共同完成吸收旧骨和生成新骨的过程 ,从而完成骨的生长代谢。成骨细胞常见于生长期的骨组织中 ,大都聚集在新形成的骨质表面 ,是由骨内膜和骨外膜深层的成骨性细胞分化而成的 ,其功能是促使骨骼形成、调节构成细胞外骨基质成分及骨基质的矿化 ,代表骨形成 ;破骨细胞常位于已钙化基质的骨表面 ,其功能是促进骨基质重吸收及其矿物质溶解和吸收 ,代表骨吸收。骨形成和骨吸收是一对偶联的不断更新的动态过程。骨的生长则是通过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协调作用完成的。在…  相似文献   

3.
β转化生长因子在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骨的代谢过程中 ,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对偶联 ,当这对偶联失去平衡 ,骨吸收增高而骨形成减少时 ,机体骨骼的骨量下降 ,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目前的研究表明 ,在这个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调节 ,其中β转化生长因子 ( TGF-β)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调节因子之一。多年来的研究证实 ,β转化生长因子 ( TGF-β)是一族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多肽 ,是体内存在的一种极其广泛的调节物质 ,广泛存在于动物正常组织细胞以及转化细胞中 ,以骨组织和血小板中的含量最为丰富 ,在骨形成和骨重建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相似文献   

4.
中医药对骨质疏松症骨重建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症日益成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一般认为,骨代谢是维持骨组织不断更新,保持生命活力的基本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骨重建(bone remodeling)完成的。骨质疏松骨质丢失的潜在机理是骨重建过程的失调。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许多细胞功能,协调陈旧骨的吸收和新骨的形成,其中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与旁分泌和细胞粘附的方式在骨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1 骨质疏松骨重建的概念 骨重建主要是由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参与的、发生于骨表面的、由破骨细胞激活和骨吸收开始以及与之相偶联的成骨细胞激活和骨形成而终结…  相似文献   

5.
骨质疏松症 ( Osteoporosis,OP)是以骨量减少 ,骨的体积密度降低 ,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随着骨量的减少 ,骨的机械强度逐渐衰减 ,骨折的危险性随着增加 ,其中以脊椎压缩性骨折及髋部骨折危险性最大。近年来关于 OP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尤其是已经确定了和OP骨折相关的两个主要过程 :( 1 )青少年时期骨量的获得 ,即骨峰值 ;( 2 ) 60岁以后骨的丢失。这两个过程均受遗传和局部调节因子等因素调节。1  IGFs和 GH对骨重建平衡的调节作用正常骨组织的代谢 ,包括由成骨细胞调节的骨形成和破骨细胞调节的骨吸收 ,即骨形成…  相似文献   

6.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病理特征主要为雌激素缺乏,多种因素导致以破骨细胞(OC)介导骨吸收和成骨细胞(OB)介导骨形成亢进,骨吸收与骨形成耦联破坏,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最终导致全身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密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骨折。随着我国老年社会到来,对该病防治研究已成热点,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成为治疗的新选择。现将应用蒙药二味杜仲胶囊治疗PMOP临床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妇女性激素对骨代谢指标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其特征是全身性的骨量减少及骨组织微结构改变,以至于骨脆性增高,易于骨折。人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上都有雌激素受体,清楚地说明雌激素在骨代谢中有重要的作用。妇女绝经后,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骨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主要使骨吸收作用增强,虽然也使骨重建增强,但骨吸收即骨破坏过程远远超过了骨形成的过程,其结果导致骨代谢的负平衡,  相似文献   

8.
骨代谢与细胞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组织与其它组织一样都具有新陈代谢的活性,骨代谢包括骨的形成和吸收两方面。骨形成时,成骨细胞先形成类骨质并矿化形成新骨:骨吸收时,破骨细胞清除旧骨的矿物质。正常人的骨组织处在不断地转换中,旧骨不断地破坏,新骨不断地形成,周而复始,使骨骼维持在正常状态,这一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就会导致代谢性骨病,如骨质疏松等,因此,研究影响骨代谢等的各种因素也成为当代科学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既包括有各种影响骨代谢的激素,如雌激素(E2)、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等,也包括一些相关联的细胞因子,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转化生长因…  相似文献   

9.
正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与年龄相关、全身性的骨骼系统疾病,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其主要特征是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退化,并导致骨强度减低、骨脆性增加以及骨折危险性增高[1]。OP发生的机制是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在骨的重建过程中无法完全修复被吸收的骨质,使其骨量不断减少,骨质下降。因此,治疗OP的关键是促进成骨细胞(OB)的成骨过程,缓解破骨细胞(OC)的破骨过程。一些学者从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对中医药治疗OP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由于中药成分复杂,其粗提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是一种骨量降低、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导致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增高的全身性疾病[1].随着我国进入老年社会,绝经后OP(Ⅰ型)和老年性OP(Ⅱ型)己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社会问题.Ⅰ型主要是雌激素缺乏致骨丢失,Ⅱ型主要是增龄致细胞水平骨形成减少和肾脏1α-羟化酶活性下降,1,25(OH)2-D3(1,25-二羟维生素D3)生成减少,肠钙吸收减少继发PTH(甲状旁腺激素)增高而致骨盐丢失[2].在骨的代谢过程中,破骨细胞的骨吸收作用和成骨细胞的骨形成作用是一对偶联,当这对偶联失去平衡,骨吸收增高而骨形成减少时,机体骨骼的骨量下降,则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3].对骨吸具有调节作用的因素很多,其中之一的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合近年来TGW-β与骨质疏松关系的相关文献报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骨质疏松症(OP)是当今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由于世界人口结构的加速变化,对OP的有效防治正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健康焦点和临床研究的热点。OP可受遗传、内分泌失调、营养缺乏、不良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病,由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与成骨细胞介导的骨形成的偶联平衡被打破致使骨吸收大于骨形成是目前公认的OP发病的主要病理机制。现代医学对OP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分子免疫学水平,研究发现相关细胞因子在OP的病理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调节破骨细胞对骨骼的吸收和成骨细胞对骨骼的形成,是调控OP发生和发展的重要转导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通过刺激破骨形成和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在骨破坏中发挥关键作用,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骨保护素等细胞因子可通过增强成骨细胞的分化功能、促进骨形成。目前临床多使用降钙素、雌激素及双磷酸盐等西药进行治疗OP,但长期服用患者的依从性差,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中医药治疗OP以其整体调节、价廉及不良反应小等优势占据重要治疗作用,并且随着网络药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中医药可通过干预多种细胞因子表达,进而调节骨稳态,发挥治疗OP的作用。该文阐述相关细胞因子在OP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中医药调控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成果,以期为OP的中医药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体内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动态平衡"被破坏所导致,而这与中医"阴阳失衡"疾病观不谋而合。依据中医阴阳理论,在骨重建单元范围内负责骨形成的成骨细胞为阴,负责骨吸收的破骨细胞为阳,成骨细胞(阴)与破骨细胞(阳)之间有着对立统一的关系。成骨与破骨细胞的阴阳属性阐释在理论上可发展丰富微观中医理论,基础实验方向指导寻找多靶点平衡机制,临床上将平衡阴阳理念贯穿到病因病机分析、理法方药诊疗全过程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验证电针足少阳经穴的抗骨质疏松效应。方法将40只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胆经组、非经穴组,后3组行去卵巢造模手术,术后3个月胆经组、非经穴组按不同取穴方案开始电针,假手术组、模型组则不行针刺。干预3个月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骨密度、骨组织形态学及骨代谢标志物包括骨形成指标及骨吸收指标等。结果模型组和非经穴组骨密度体重校正值较胆经组、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05)。骨组织HE切片可见胆经组骨微结构较其他组明显改善。骨形成指标显示胆经组大鼠骨重建的成骨活动较其他组更活跃(P<0.05);骨吸收指标亦提示非经穴组、模型组较其他组破骨活动强烈(P<0.05),而胆经组骨吸收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电针足少阳经穴具有肯定的全身性抗骨质疏松效应,可为《黄帝内经》"少阳主骨"关于体表足少阳及其经穴可自身调节骨强度而治疗骨质疏松相关病症的推断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指妇女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内分泌失调,引起雌激素水平下降,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降钙素分泌不足,从而导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的代谢性疾病。骨重建过程的主要功能细胞是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二者经由多种信号通路影响着对方的分化、聚集和功能活动。雌激素作为免疫细胞和骨细胞的共同交叉机制,通过经典激素受体途径,调节T细胞的活化和免疫因子的产生表达,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通过雌激素受体途径,调节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参与骨形成与骨吸收的调控。雌激素对骨重建方向的影响,既有正性调节作用,又有负性调节作用。因此,雌激素通过直接调节机制和旁分泌机制,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功能,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骨吸收-骨形成耦联失衡的病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从骨形成-骨吸收与骨量的关系、雌激素调控骨形成-骨吸收耦联的机制以及雌二醇调控骨代谢的作用机制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人体骨骼是动态变化的组织,而在这个动态变化的代谢中包含了骨形成和骨吸收,也即成骨细胞形成新骨和破骨细胞吸收旧骨形成骨转换的过程。维持骨代谢的平衡需要骨形成和骨吸收间的动态平衡和偶联。在骨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和成骨细胞分泌的酶类可反映骨形成的过程;胶原代谢产物和破骨细胞分泌的酶类可反映骨吸收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骼疾病。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为骨重建动态平衡被破坏,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功能失衡,导致骨代谢失衡,骨吸收加快,骨形成减少,最终造成骨吸收远大于骨形成,净骨量丢失。骨质疏松的形成与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二者在体内的动态平衡密切相关,其中破骨细胞主要介导骨吸收,在骨骼的形成和骨密度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骨细胞则是特殊的骨形成细胞,能合成骨基质,调节机体的骨矿化,参与骨重塑等活动。  相似文献   

17.
骨中的雌激素受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即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指绝经后妇女体内卵巢功能低下 ,雌激素明显减少 ,骨偶联过程失衡 ,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作用超过了成骨细胞性骨形成作用 ,所导致的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雌激素缺乏是其主要发病原因 ,因此 ,雌激素补充疗法被广泛用来预防此疾的发生。但雌激素在骨内作用的确切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受体是生物大分子对精细的信息传递和细胞调控极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分子 ,雌激素属类固醇激素 ,通过细胞内受体发挥作用 ,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是介导雌激素发挥生物效应的…  相似文献   

18.
OPG、RANK、RANKL系统与骨代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代谢包括骨形成与骨吸收,形成与吸收要维持一个动态平衡,骨组织才能具有正常的形态,发挥应有的功能,骨形成时,成骨细胞先形成类骨质并矿化形成新骨,骨吸收时,破骨细胞清除旧骨的矿物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成骨与破骨细胞耦联中OPG-RANKL-RANK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骨痂中成骨、破骨细胞体外细胞培养,建立骨痂"成骨-破骨细胞共育系"作为研究平台,测定桃红四物汤对骨痂成骨与破骨细胞耦联中OPG-RANKL-RANK系统的作用,成骨细胞中的OPG、RANKL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内容,同时分析破骨细胞中RANK的蛋白和基因的表达量,以及测定和分析其对破骨细胞中Src、AP-1、NF-κB p50的定位及表达的影响。结果:骨痂形成第2~3周是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共存的最多时期,可以作用研究的最好时期;桃红四物汤能促进有小梁的生成增加,类成骨细胞及成骨细胞上维生素D受体表达;骨痂形成中期中使用药可以明显增加OPG、gp130的表达,增加骨质的质量。结论:桃红四物汤可以动态调节OPG-RANKL-RANK传导通路,对促进骨组织重建与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骨代谢过程是骨组织自身不断更新的过程[1],骨更新过程中破骨与成骨无论在细胞学或者组织学水平都被认为是一种“偶联”形式(Coupling),一旦破骨与成骨过程的偶联形式发生失衡,即可导致骨量和骨质的变化[2],从而造成如骨质疏松、骨折等一系列的骨代谢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