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汇编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基本X线征像,用以提高大骨节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8个单位保存的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改变的X线片,采用扫描仪扫描,Photoshop软件进行分类处理。结果获得了儿童大骨节病掌骨与腕骨包括囊变、假性囊肿、干骺端不整伴硬化、干骺端增宽伴硬化、干骺端凹陷、干骺端凹陷伴硬化、骨竖刺形成、骨端凹陷、骨端骨性关节面缺损、骨端切角征、骨端骨刺、骨端烟头征、骨骺变形、锥形骨骺、一字型骨骺、骨骺碎裂、八字形骨骺、骨骺的延迟(骨骺溶解、骨骺缺失)、腕骨的局部硬化等5种类型,19种基本X线征像。结论填补了儿童大骨节病X线影像学改变的空白,为正确诊断大骨节病提供了详实的影像学参照。  相似文献   

2.
迄今大骨节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手部X线拍片。但流行病学,实验病理学研究表明,从接触病因到出现X线改变至少需时半年X线诊断实际上是晚期诊断。作者曾报告大骨节病人尿中生化改变可先于X线改变的事实。但终因尿液成分变异较大,尚不足以作为诊断个案病例的依据。本文报告大骨节病儿童血液中16种生化指标的测定结果,并从中选出有意义的数个,作为在判别分析基础上早期诊断大骨节病的参考,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骨节病修复研究是继全国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之后 ,X线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研究的一部分 ,对儿童发病及病情变化与年龄关系 ,干骺、骨骺、骨端骺软骨病灶修复过程影像研究及病变修复机理的探讨 ,作者经过长时间 (1982~ 1997年 )动态X线观察 ,研究结果引起国内同行关注 [1~ 4] 。1 历史资料永寿大骨节病三年 (1979~ 1982年 )科学考察 ,汇集了全国著名专家教授 ,从病理和 X线观察曾作出了充分阐述。病理研究确认“……硬化 ,是软骨坏死后必然发生的修复过程”[5 ] 。外科认为“骨端关节面凹陷、碎裂表示病情严重”[6 ] 。病理 X线研究…  相似文献   

4.
大骨节病骨软骨的病理和X线征的研究文献上已有报道;动态观察2年半,X线所见病灶演变属於修复}同时对大骨节病常见X线征的发生和由来已作了推断性小结。但是,已往在制定大骨节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时,却仍然把X线所见软骨变性坏死灶演变中出现的修复性变化,例如骨骺的碎裂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大骨节病科研防治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学习和参考。方法汇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和本课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的历史X线片,以及选择近年来具有典型病例的病区给予补拍的X线片共34 867张进行复读,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大骨节病病例X线片,采用计算机Photoshop系统进行处理。结果编辑干骺型、骨端型、干骺骨骺型、干骺骨骺骨端型和骨关节型9幅;鉴别诊断X线片包括正常变异、单指指间关节炎和正常干骺骨骺闭合反应各1幅,构成本文各种大骨节病X线水平的儿童病例图片系列,并阐述了大骨节病病例不同类型的病理基础以及愈后。结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对大骨节病人的红细胞生物化学、电镜形态学方面的研究中发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及其形态上均有“膜缺陷”的改变,为了解这种形态图象是否存在于一般光镜中,特别是临床及X线诊断为早期患儿与病区儿童在红细胞形态之间的关系如何,我们对大骨节病患儿红细胞作了光镜观察。 1.材料和方法 取甘肃省和政县吊滩乡(大骨节病区及低硒地区)21例儿童耳垂血标本,其中经临床和X线检查诊断为早期大骨节病的患儿9例,临床可疑本病但X线正常者12例。另取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全市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防治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在病区县各选4个当前病情最重的村作为监测点,调查7~16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患病情况,7~12岁儿童大骨节病X线阳性检出情况及13~16岁儿童临床诊断I度及以上病人X线符合情况。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X线片由省级专家组集体阅读,阳性X线片由国家专家组复核并作出最终诊断,统计检出率。收集相关村屯人口、饮水、粮食供给等方面的基本资料。结果 3个县12个监测点临床I度及以上患者平均检出率为1.67%,长岭县检出率0.8%,前郭县检出率3.4%,乾安县检出率2.82%。7~12岁儿童X线阳性平均检出率为1.08%。长岭县检出率1.81%,前郭县检出率0.91%,乾安县未检出。结论通过改水换粮,X线检出率均很低,儿童X线改变为干骺端和骨端型,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步下降的趋势。长岭、前郭二县在监测中都有X线阳性检出,而所有病区全部建井并持续使用的乾安县监测中未有X线阳性检出。提示我们饮浅井水与病情有一定关系,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能完全排除致病因子的作用,需坚持落实大骨节病的防治措施,尽早控制大骨节病发生。继续加强政府投资、管理力度,加大大骨节病区换粮力度,并且重新在病区修建深水井,更加深入地开展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大骨节病病情动态,为大骨节病的防治及科研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甘肃省抽取华亭县历史上大骨节病重病区的8个村,依据《大骨节病诊断标准》(GB16003-1995)监测7~13岁在校学生临床及右手X线病情,18岁及以上居民户临床。结果18岁及以上居民户病情调查1 646人,查出Ⅰ度以上病人189人,Ⅰ度以上检出率11.48%;7~13岁在校学生临床检查753人,临床未检出大骨节病人,X线检查439人,检出X线异常改变11例,X线检出率2.51%。结论华亭县大骨节病病情处于稳定状态,X线检出率,干骺端检出率、骨端检出率均在国家标准之内。  相似文献   

9.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多发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基本病变是发育中儿童的关节透明软骨的变性与坏死以及继发的骨关节炎。严重病变可致矮小畸型、终生残废。大骨节病主要发生在儿童、少年,成人中新发病例甚少。发病初期,只有X线改变,临床检查看不到明显体征。如不脱离病因,病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成人大骨节病的主要诊断指标,为进一步制定成人大骨节病诊断标准、大骨节病流行病学的防治研究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比分析了陕西省大骨节病病区16岁以上与16岁以下大骨节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结果(1)16岁以下组及16岁以上组临床指征阳性率比较的单因素分析显示,21项指标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仅有3项指标(指末弯、干骺端与骨骺X线征)是16岁以下组高于16岁以上组,其余18项均为16岁以上组高于16岁以下组;(2)16岁以下组及16岁以上组大骨节病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16岁以下组检出大骨节病指末弯、X线干骺端、骨骺征象的概率显著高于16岁以上组,而关节痛、指粗、腕障碍、肘障碍和骨端五项临床指征的概率则显著低于16岁以上组。结论16岁以下年龄组,指末弯、骨骺、干骺端的X线征象等指征较为特异,而在16岁以上年龄段,关节痛、腕障碍、肘障碍、指粗、骨端等五项指征较为特异。  相似文献   

11.
X线是诊断大骨节病的基本方法,经多年实践证明,既灵敏而且特异。这是几代人连续努力的结果,中国人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作者查阅文献100余篇,力图对大骨节病X线诊断衍变过程和研究进展作出扼要的概述。1 大骨节病人骨骼系统的X线研究 中国大骨节病X线研究始于50年代后期,是在原苏联,日本研究的基础上,经过40多年的努力,对本病的一系列X线改变已经有了建立病理学基  相似文献   

12.
全国永寿大骨节病科学考察组,根据大骨节病流行病学和X线病理基础研究将病区按其活跃、程度严重程度综合划定为四种类型其具体规定是: 1.活跃重病区X线阳性征检出率70%以上,干骺端改变检出率高于50%。2.相对活跃重病区X线阳性征检出率70%以下,干骺端改变检出率低于50%。  相似文献   

13.
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点黑龙江富裕14年监测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自1990年至今已14年。通过总结了解黑龙江省14年来(1990-2003年)大骨节病病情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以便为全省大骨节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信息,并指导防病工作。方法根据1990年3月卫生部地病司承德会议关于开展全国大骨节病病情监测工作制订监测方案要求,选黑龙江省历史重病区富裕县为监测点,每年3—4月对100名7-12岁儿童拍右手X线片,按照GB16003—1995大骨节病诊断标准(1995年前诊断标准与该标准相同),对确诊病例统计干骺端、骨端和X线检出率。1990—1999年为定点监测,2000年后改为动点监测。结果富裕点区X线检出率至1997年已降到10%以下,至2000年下降到5%以下。干骺端检出率至1993年已降到5%以下。骨端检出率1996年已降到10%以下。其干骺端和骨端改变均很轻微。结论大骨节病病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建议各地专业防治人员经常深入病区,特别是偏僻死角病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病情监测,发现病情,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及时防止病情复燃,巩固大骨节病基本控制成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实大骨节病与饮茶型氟中毒重叠病区中存在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的特征性病例,为诊断、预防和控制同患此两种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1)按大骨节病诊断标准进行临床和X线检查,筛选出大骨节病病例人群做为研究对象;(2)每个研究对象进行调查日饮茶量等信息并采集所饮砖茶水和尿液,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茶水和尿氟含量,计算人群摄氟量、人群尿氟值,并就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人群(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病例未患氟骨症人群(大骨节病人群组)进行比较;(3)每个研究对象拍摄前臂(包括肘关节)X线片,按氟骨症X线诊断标准诊断氟骨症,并就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人群组掌指、前臂的临床体征以及X线影像进行比较。结果 (1)40-78岁之间的自愿受试者共61人中确诊大骨节病病例45人,其中Ⅰ度病例检出34例、Ⅱ度病例检出5例、Ⅲ度病例检出6例;(2)45例大骨节病病例共确诊氟骨症19人,其中Ⅰ度病例检出4人、Ⅱ度病例检出2人、Ⅲ度病例检出13人;(3)氟骨症人群组摄氟量人均日为7.69 mg,是大骨节病人群组人均日摄氟量的2倍,也是人群总摄氟量卫生标准的2倍;氟骨症人群组尿氟含量几何均值为3.03 mg/L,是大骨节病人群组尿氟值的1.5倍,是人群尿氟正常值的2倍。(4)氟骨症人群组与大骨节病人群组掌指、前臂的临床体征以及X线影像进行比较,掌指临床体征及其X线影像基本无差异;氟骨症人群肘关节(被动)后伸10-70度的为84.21%(16/19),大骨节病人群组肘关节(被动)后伸10-30度的为30.77%(7/26),卡方检验,χ^2=4.89〉χ^20.05(1)=3.84,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并且,大骨节病人群组肘关节后伸曲度均在30度以内,而氟骨症人群组大于30度的达到56.25%(9/16);X线影像上大骨节病人群组除无桡尺骨间膜骨化外,表现为肘关节退变和骨质增生,而氟骨症人群组表现为肘关节退变、骨质增生并伴有膨大、变形以及肌腱韧带附着点和关节囊骨化。结论 (1)证实了大骨节病与饮茶型氟中毒重叠病区中存在大骨节病病例罹患氟骨症的特征性病例;(2)大骨节病发病在前,氟骨症发病在后;(3)掌指临床体征和X线影像基本无差异;(4)氟骨症人群组的肘关节损害体征重于大骨节病人群组,X线影像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5.
39例干骺-骨骺型大骨节病X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骨骺-干骺型大骨节病的X线诊断。方法 X线拍摄39例干骺-骨骺型大骨节病患者右侧肢体、骨盆、脊柱和头颅。结果 39例病人中,病变均累及第2—4近节指骨和3—4中节指骨,锥形骨骺和与此相连接干骺部深层锯齿状边缘或凹陷,或在干骺部和骨骺之间致密骨块影是该病典型的X线征象。结论 锥型骨骺可以影响到除小指中节指骨以外的所有指骨.伴随多发性和可变性X线征象可以肯定做曲干骺-骨骼型大骨节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肱骨短小症患者的体征和X线征;方法依据临床检查和X光拍片,分析确认该病的临床体征和X线病变特征;结果该病的突出特征是肱骨短小,上臂与前臂长度不成比例,两者比值在0.45-0.65之间,远小于两个对照组(F=352.34,P0.001);多数患者身材矮小,个别患者身高基本正常;患者肘弯明显;走路姿势呈蹒跚步态;体格发育较差;心血管系统正常,智力发育正常;该病患无论临床检查还是X线检查,其手指骨没有病变或极其轻微,这是与大骨节病的主要区别;患者X线改变明显,主要集中在肱骨上,主要表现为骨端粗大变形,骨发育不良,长管状骨的骨端呈现为"干骺连续征",这具有鉴别诊断的意义;结论本病属于骨软骨发育不良类疾病,与目前已知的骨病有明显不同,目前,课题组正在做遗传基因分析,或为一新发现的特殊骨病,但尚需排除是大骨节病的一个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17.
作者曾报告大骨节病血清酶学生化类型问题,认为生化类型可能独立于 X 线诊断而存在。该文因篇幅所限,并末对生化类型与X 线诊断的关系做具体的论证。本文,应用永寿大骨节病考察资料,从流行病学、X 线诊断与生化指标三个方面,对此问题做了定量的分析,确认生化类型是病区中病情活跃程度决定的,与个案 X 线诊断无关。对文献(1)中的结论做了进一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表现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1个骨巨细胞瘤病灶的患者30例的X线影像资料。观察所有患者病灶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及相关表现。结果手术前的X线诊断准确率为83.9%。31个病灶中,位于长管状骨骨骺端28例。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膨胀性生长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所有病灶均有边界,但和正常的骨质分界不锐利。所有病例均未见骨膜反应。结论骨巨细胞瘤具有较典型的X线表现特点,X线检查为临床诊断提供了较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骨关节病。病变主要累及软骨内化骨的骨骼,特别是侵犯青少年期长、短管状骨的骺软骨、关节软骨,造成慢性、营养不良性(退行性)坏死及增生、修复的病理改变。 文献报道大骨节病临床最小发病年龄为97天,病理发现的最小年龄为1.5岁。胎儿,特别是大骨节病患者的胎儿可否有大骨节病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报道的不多,但探讨确定这一问题,对病因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自80年代即搜集此类标本,现将组织学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掌握山东省大骨节病病情动态变化,给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全国大骨节病监测方案,收集自1996年以来至2010年的病情监测数据,分析我省7~12岁儿童大骨节病临床与X线检出率变化。结果 15年来临床检查7~12岁儿童3358人次,未发现Ⅰ度及以上患儿;手腕部X线摄片3091人次,检出阳性病例41人次,平均检出率1.33%,其中干骺端29例,骨端12例。结论山东省大骨节病病情持续在基本控制标准以内,但多数监测年份仍有X线阳性病例检出,且以干骺端为主,因此应继续加强病情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