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抑癌基因PTE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 ,其发病率逐年上升。近年来 ,不同的研究发现 ,子宫内膜腺癌中有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或缺失 ,为 4 0 %~ 83% [1,2 ] 。本研究通过对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进行定位和定量分析 ,并与抑癌基因p5 3、原癌基因AKT进行对比 ,以探讨其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意义。一、材料与方法1 实验对象 :选取 1996~ 2 0 0 0年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0例 ,平均年龄 5 6 8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腺癌 ,手术病理分期 [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1989年 ]为Ⅰ期 15例 ,Ⅱ期 8…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癌126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 ,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已接近宫颈癌[1] 。子宫内膜癌手术前后的分期与病理分级的符合率、适当的手术范围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 1993~ 2 0 0 1年 ,在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12 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对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及手术前后诊断存在的差异的临床意义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及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 1993年至 2 0 0 1年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经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12 6例。年龄 39~ 72岁 ,平均 5 9岁 ,其中绝经前 31例 ,主要表现为月经过多与紊乱 ;…  相似文献   

3.
51例老年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老年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病理类型及处理方法 ,以期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对 1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 6 0岁 5 1例 (老年组 )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 5 0岁的 35例 (中青年组 )做对照分析。全部手术切除的标本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老年组与中青年组临床分期 ,Ⅱ期以上的分别为 2 9 4 %(15 / 5 1)和 11 4 %(4/ 35 ) ;组织分级G2 -G3分别为 6 8 6 %(35 / 5 1)和 45 7%(16 / 35 ) ;子宫肌层浸润深度大于 1/ 2的分别为 43 1%(2 2 / 5 1)和 2 0 0 %(7/ 35 ) (P <0 0 1) ;5年存活率分别为 6 6 6 %和 91 4 %(P <0 0 5 )。结论 :老年子宫内膜癌的预后较中青年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差 ,与临床分期晚和组织分化差有关。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放射及药物治疗。由于癌变位于宫腔进展较缓慢 ,诊断时多为临床早期 ,即病变局限于子宫 ,有手术治疗的可能。特别在 1988年FIGO对子宫内膜癌 (EC)实行手术—病理分期之后 ,手术治疗的重要性已受到妇科肿瘤学界进一步重视。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 (年龄、有无内科合并症 ) ,术前对癌变累及范围 (临床分期 )及恶性程度估计 (病理类型及分级 ) ,选择和制定治疗方案。早期患者原则上以手术治疗为主 ,按术后病理、手术分期及存在复发高危因素选用辅助治疗 ;晚期则采用放射、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1 术前检查…  相似文献   

5.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目的 总结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52例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分为≤ 3 5岁年龄组 (A组 ,17例 )与 3 5~ 45岁年龄组 (B组 ,3 5例 )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占内膜癌总数的 12 7% ,随年龄的增加 ,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 ,约 50 %的患者合并未产、不育、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增生 ,2 9%合并肥胖 ,2 3 %合并多囊卵巢 ,其中A组合并多囊卵巢的比例为 53 % ,合并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比例为 59% ,较B组明显增高 (分别为 9%、2 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按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标准手术病理分期Ⅰ期占 82 % ,其中A组均为Ⅰ期子宫内膜样腺癌 ;B组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比例占 2 6% ,但除了分期有升高的趋势 (P <0 0 5)外 ,其余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治疗以手术为主 ,另有 2例患者采用孕激素治疗保留生育功能 ,获得缓解。 2例复发。结论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多合并不育、月经失调、内膜增生、肥胖、多囊卵巢 ,表明其发生与雌激素有关 ;期别以Ⅰ期为主 ,尤其是≤ 3 5岁者 ,高危因素少 ,预后较好。对于早期 (Ⅰa期 ) 45岁以下内膜癌患者可考虑保留生育功能或卵巢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异位症 (EM)的发病原因 ,可能是患者个体存在遗传易感性[1] 。本研究应用离体博莱霉素敏感试验 ,以预测EM发病的易患性 ,进而为阐明EM的发病机理以及预防EM提供理论依据。一、资料和方法1 研究对象 :选择 1999年 12月至 2 0 0 1年 4月 ,在我院住院手术且经病理检查确诊为EM的患者 46例。按 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分期标准 ,将EM患者分为EMⅠ组 (Ⅰ期和Ⅱ期 ,2 1例 )和EMⅡ组 (Ⅲ期和Ⅳ期 ,2 5例 )。选择同期本院住院经阴道手术并联合腹腔镜检查 ,及病理检查确诊为单纯宫腔粘连或子宫脱垂的非EM患者 19例作为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超声检查及血清CA125 EMAb测定诊断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但有3 5 %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1] 。因此 ,术前误诊、漏诊率高。MRI诊断子宫腺肌病有很高的价值 ,但由于检查费用昂贵 ,不能广泛普及。为此 ,我们采用超声检查及测定血清CA12 5、EMAb水平 ,以探讨它们在子宫腺肌病诊断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研究对象 以我院妇产科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3月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确诊的 68例子宫腺肌病和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子宫腺肌病 3 8例为研究组 ,子宫肌瘤 3 0例为对照组。研究组平均年龄 ( 3 5 4 3± 5 84 )岁 ,对照组 ( …  相似文献   

8.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收集 96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EMCO)的临床资料 ,对其临床症状、诊断、处理方式进行初步探讨。1 临床资料  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EMCO96例 ,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7 6岁 ,40岁以下 6 2例 ,占 6 4 5 8%。未婚 1例 ,未孕 6例。有流产史73例 ,占 76 0 4% ;无人流史 2 3例 ,占 2 3 96 % ;有 1胎生育史 6 2例 (6 4 5 8% ) ,2胎及 2胎以上生育史 12例(12 5 0 % ) ;不孕症 6例 ,占 6 2 5 % ;置宫内节育器 6 0例 ,占6 2 5 0 % ;有诊刮史 2例 ,占 2 0 8%。1.1 术前诊断及术中分期 …  相似文献   

9.
对子宫内膜癌Ⅰ期的处理 ,一般是根据手术切下子宫后检测子宫内膜癌的病灶浸润深度及范围大小[1] ,再决定是否需扩大手术。这可能增加手术时间、手术难度及患者痛苦。本文采用前瞻性研究对 3 3例病人行经阴道超声宫腔造影术(transvaginalscansonophsterography ,TVS SHG)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浸润深度及范围 ,为术者提供有力的术前参考数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4月期间 ,对 3 1例术前诊断为子宫内膜癌Ⅰ期的病人及 2例临床可疑为子宫内膜癌的病人 (此 2例病人同时…  相似文献   

10.
45岁以下子宫内膜癌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我院 14年中收治的 13例年龄≤ 45岁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以期提高对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的认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86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6 5例 ,其中≤ 45岁者13例 ,占 2 0 %。1 2 年龄 ≤ 45岁组最小者 32岁 ,平均年龄 39.7岁。其中 ,32 35岁 2例 ,4145岁 7例。 >45岁组最大年龄 74岁 ,患病高峰年龄 5 15 5岁。1 3 婚育史  6 5例患者全部已婚。≤ 45岁组的 13例中 ,原发性不孕 7例 ,继发不孕 2例 ,妊娠≥ 2次者 4例。 >45岁组的 5 2…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癌nm23表达与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来自我院 1995年 6月至 1999年 6月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 5 2例 ,年龄 2 872岁 ,平均 5 2 3岁。子宫内膜腺癌 40例 ,浆液性腺癌 6例 ,粘液性腺癌 4例 ,透明细胞腺癌 2例。根据FIGO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类法 :Ⅰ级 2 4例 ,Ⅱ级 16例 ,Ⅲ级 12例。手术分期 :Ⅰ期 12例 ,Ⅱ期 2 2例 ,Ⅲ期 15例 ,Ⅳ期 3例。本组 5 2例术中均常规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 ,Ⅰ、Ⅱ期 34例中切除淋巴结 2 71个 ,Ⅲ、Ⅳ期 18例中切除淋巴结 2 0 1个 ,共切除淋巴结 472个。同时取 2 0例因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标本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腹腔镜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8年 1月至 2 0 0 3年 8月间用腹腔镜完成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2 4例作为研究组 ,随机选择同期经过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 41例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围手术期的情况和生存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情况 ,如体重、病情严重程度、病理分化程度和肌层浸润深度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 97min ,对照组为 13 4min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 ;平均手术出血量分别为 163和 2 59ml,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9) ;平均切除盆腔淋巴结数量分别为 13 6和19 6个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 12 %和 2 4%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 6 3和 9 6d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0 1)。两组病理类型和手术病理分期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等辅助治疗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剔除失访病例后 ,两组生存率分别为 10 0 %和 97%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小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在严格掌握指征的条件下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是可行的 ,并且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值得进行多中心、前瞻  相似文献   

13.
基膜聚糖 (lumican)基因在正常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均有表达 ,并调节间质细胞分泌基质蛋白。基膜聚糖基因的表达异常可影响细胞基质的形成 ,促使肿瘤发展[1]。本研究对3 2例子宫内膜癌 (内膜癌 )组织及其周围正常内膜组织基膜聚糖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 ,以探讨基膜聚糖基因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组织浸润、转移的关系。一、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3 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标本及其周围的正常内膜 ,取自 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妇产科的住院患者。患者的年龄为 42~ 77岁 ,平均年龄 55岁。手术病理分期为Ⅰa…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5年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3.5岁,获得随访的113例患者3年生存率为85.7%,5年生存率为75.1%,总体生存率为69.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病理分期(P=0.009)、组织学分级(P=0.006)、淋巴结转移(P=0.025)、病理类型(P=0.001)与预后显著相关,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和预后有显著相关性,是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5.
Guo W  Chen G  Zhu C  Wang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04-607,T001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 2、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 ,TIMPs) 1、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 过氧化物酶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明胶酶谱法对 37例内膜癌及 7例绝经期妇女子宫内膜组织中MMP 2、MMP 9、TIMP 1、TIMP 2蛋白及其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MMP 2、MMP 9及TIMP 1、TIMP 2蛋白主要分布在内膜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及绝经期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 ,在间质细胞中也有少量表达。内膜癌细胞中 ,MMP 2、MMP 9及TIMP 1蛋白的表达 ,病理分级为G3内膜癌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73%、2 0 %及 6 7% ,高于G2 (13%、0及 2 7% )、G1 者 (均为 0 ,P<0 0 5 ) ;深肌层浸润内膜癌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6 3%、16 %及 6 8% ,高于浅肌层浸润的 8%、0及 0 (P<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强阳性率分别为 4例中 4例、4例中 3例及 4例中 4例 ,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的 2 5 %、0及 2 5 % (P <0 0 5 ) ;手术病理分期为Ⅲ~Ⅳ期者强阳性率分别为 5例中 5例、5例中 3例及 5例中 5例 ,高于Ⅰ~Ⅱ期者的 30 %、0及 30 % (P <0 0 5 ) ;TIMP 2蛋白在不同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内膜癌细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间初治为手术治疗的9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临床分期术后采用手术病理分期,对这两种分期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分期不符合率为45.8%(44/96),其中临床Ⅰ期为24.0%(12/50),Ⅱ期76.9%(30/39),Ⅲ期为5例中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10.3%(8/78),其中临床Ⅰb期为16例中1例,Ⅱ期14.7%(5/34)。子宫外盆腔转移率14.6%(14/96),其中临床Ⅰb期为19例中2例,Ⅱ期23.1%(9/39)。卵巢转移率9.4%(9/96),其中临床Ⅰa期为9.7%(3/31),Ⅱ期为10.3%(4/39)。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为7.9%(7/89),其中临床Ⅰ期为4.0%(2/50),Ⅱ期为10.3%(4/39)。大网膜转移率5.2%(5/96),阑尾转移率2.1%(2/96)。经单因素分析,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均与盆腹腔转移有关(P<0.01,0.0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前3个因素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手术病理分期较临床分期准确,临床分期尤其是临床Ⅱ期的误差率较高,临床处理上应予重视。子宫内膜癌盆腹腔转移与临床分期、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病理分级密切相关。手术病理分期能客观判断预后,并指导治疗。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上皮内癌(SEIC)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22年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术后病理诊断为SEIC的6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6例SEI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5岁(范围:55~73岁), 均因绝经后阴道流血初次就诊。6例患者术前均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检查, 其中4例行宫腔镜手术、2例行分段诊刮术, 均提示SEIC, 其中3例合并子宫内膜息肉。6例患者均行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 手术范围包括筋膜外子宫全切除+双侧附件切除+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大网膜切除+肉眼可见病灶剔除术, 其中1例术中见右侧卵巢表面、右侧髂窝表面腹膜、子宫直肠陷凹表面腹膜及直肠表面均有转移灶。术后病理检查:6例患者中, 4例仅见SEIC, 其中3例病灶存在于息肉内(包括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2例为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合并SEIC, 且均存在子宫内膜息肉背景, 其中1例出现子宫外转移。免疫组化法检测:6例患者p53均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 其中3例呈强阳性表达。术后3例患者辅助铂类药物+紫杉醇方案化疗4~6个疗程。6例患者均随访,...  相似文献   

18.
子宫内膜癌1299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点及变化趋势,探讨子宫内膜癌诊治中的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989年1月至2007年6月经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129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3时段进行对比分析(第1时段:1989-1995年,290例;第2时段:1996-2003年,499例;第3时段:2004-2007年6月,510例)。结果(1)我院3时段年均收治手术治疗子宫内膜癌患者分别为41、62、146例,呈逐年显著上升趋势。(2)3时段<45岁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5.5%、14.4%及18.6%,呈上升趋势(P<0.05)。(3)特殊病理类型(非子宫内膜样腺癌)所占比例第3时段上升至13.5%,高于第1时段的0.3%和第2时段的7.6%(P<0.05)。(4)每个时段内临床分期误差率以Ⅱ期为最高,3时段分别为80.5%、67.5%及77.8%。结论(1)子宫内膜癌发病逐年增多,且发病年龄有年轻化趋势。(2)特殊病理类型子宫内膜癌所占比例显著增加。(3)子宫内膜癌临床Ⅱ期分期误差率仍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nm2 3和c -erbB - 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 4 2例子宫内膜癌中nm2 3和c -erbB - 2蛋白的表达。结果 nm2 3和c -erbB - 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0 0 %、 4 7 6 % ,其阳性表达与年龄、不同组织学类型差异无显著 (P >0 0 5 ) ;nm2 3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1 ) ,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者 (71 9%和 2 0 0 % ,P <0 0 5 ) ;c -erbB - 2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 ,分化程度高及早期癌中c -erbB - 2表达强。结论 对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nm2 3和c -erbB - 2蛋白的检测 ,有助于了解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Che Y  Yao Q  Dai S  Luo B  Wang Y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2,37(10):608-61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及其蛋白表达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PCR SSCP)和DNA序列分析法 ,检测子宫内膜癌 (5 2例 )、卵巢上皮性癌 (6 0例 )中PTEN基因第 5和第 8外显子的突变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 :(1)PTEN基因突变率为 2 5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 (0 ,P <0 0 5 ) ;PTEN基因突变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组织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 <0 0 5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6 0 % ,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 (0 ,P <0 0 5 )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率与病理分级和组织类型密切相关 (P <0 0 5 ) ,而与手术病理分期和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P >0 0 5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 :(1)PTEN基因的突变率为 5 % ,与正常卵巢组织 (0 )和良性卵巢肿瘤 (0 )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PTEN蛋白缺失率为 2 3% ,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 (均为 0 ,P <0 0 5 ) ;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PTEN蛋白缺失率与其组织类型及患者的年龄、绝经与否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 ,与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有关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的突变和蛋白表达缺失均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