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心肌细胞连接蛋白与心房颤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是含有多种细胞间通道的特殊膜结构,由连接蛋白(connexin,Cx)所构成,Cx40含量和分布的改变,可导致心房肌细胞电耦联传导速度改变,增加折返性心律失常,从而产生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本文对连接蛋白与心房颤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缝隙连接与心房颤动的折返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永霞  钟国强 《医学综述》2006,12(6):335-336
缝隙连接(GJ)由缝隙连接蛋白(Cx)构成,GJ作为细胞间的一种特殊通道介导着细胞间电和化学信号的传递,在维持电和机械耦联的正常进行以确保心肌协调收缩方面起着重要作用。GJ重构易致微折返形成,因而心房颤动容易产生和维持。  相似文献   

3.
缝隙连接与癫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秀梅  李光乾 《医学综述》2007,13(6):430-432
缝隙连接(GJ)是细胞间通道,是由许多连接蛋白亚型组成的中空通道,它能使相邻的细胞胞质相通,在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在癫痫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同的组织表达不同的连接蛋白,连接蛋白亚型基因剔除会影响癫痫动物模型的惊厥发作,缝隙连接的阻滞剂有抗惊厥作用。缝隙连接在癫痫发病机制的作用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缝隙连接的特异性抑制剂有可能成为治疗癫痫的新方法,为癫痫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缝隙连接蛋白(connlexin,cx)是构成缝隙连接(Gapjunction,GJ)通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蛋白。目前在哺乳动物组织中发现的连接蛋白至少20种。而Cx43(Connexin43,Cx43)是缝隙连接蛋白中最为丰富的连接蛋白,主要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在GJ介导的缝隙连接通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Cx43的主要研究主要集中在与肿瘤、心血管、癫痫、脑水肿等方面,本文就Cx43与脑水肿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与缝隙连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的启动与维持不仅与离子通道的改变有关而且与缝隙连接的数量、分布方式及其组分连接蛋白的变化有关。本文重点就心房颤动与缝隙连接的关系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缝隙连接蛋白43(Cx43)是缝隙连接蛋白中最为丰富的连接蛋白,主要存在于星形胶质细胞中。另外,Cx43也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主要连接蛋白。Cx43的磷酸化与去磷酸化对缝隙连接通道的功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Cx43磷酸化参与缝隙连接的重构,通过细胞缝隙连接通信可能导致创伤性脑损伤、脑水肿、癫痫、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因此,对Cx43作用的研究将成为神经精神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梁庆  林吉进  李玉光 《医学综述》2006,12(4):195-197
缝隙连接通道是连接相邻心肌细胞的特殊通道,其主要功能是介导心肌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换和心肌细胞间的电耦联,其表达和功能的正常是心脏整体正常电活动的重要保证。心脏缝隙连接通道由不同的连接蛋白组成,心室的缝隙连接通道主要由连接蛋白43组成。心脏缝隙连接通道的功能受胞内pH值、胞内Ca2+浓度、ATP浓度、连接蛋白的磷酸化状态、跨通道电压和一些神经体液因子等的调控。近年的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内存在一些能够与连接蛋白43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且发现这些蛋白质能够通过这种相互作用改变连接蛋白43的结构状态或磷酸化状态,从而进一步发挥调控缝隙连接通道的功能。现仅就近年来发现的与Cx43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及其调控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连接蛋白作为缝隙连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为止发现的连接蛋白至少有20余种,其中表达最普遍和研究最多的是缝隙连接蛋白43。迄今为止已发现存在于几十种组织和细胞当中,其作为小鼠、大鼠、豚鼠、犬和人中一种重要的缝隙连接,机体的许多系统疾病病理生理过程都和其有关。Cx43的表达及分布异常,在泌尿系统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缝隙连接蛋白43在泌尿系统中多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92-796
缝隙连接是细胞间的主要连接方式,广泛分布于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等。细胞间电活动的传递主要是通过缝隙连接来完成,丰富的、通道阻抗小的缝隙连接构成了细胞间电偶联的基础。缝隙连接蛋白Cx43是构成心室缝隙连接通道的结构基础,与心房颤动、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心脏疾病密切相关。缝隙连接蛋白Cx36介导的缝隙连接通路在癫痫、神经元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缝隙连接蛋白Cx36是唯一在神经元特异性表达的缝隙连接蛋白,尤其在海马的CA1、CA3、CA4等区高度表达,Cx36可能在癫痫电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缝隙连接蛋白介导通道的通透功能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被很多因素调控。应用缝隙连接阻断剂可减轻缝隙连接相关疾病的症状,在心脏、神经系统疾病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缝隙连接阻断剂有可能成为相关疾病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就心肌细胞及神经细胞缝隙连接蛋白的典型代表Cx43、Cx36及其阻断剂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缝隙连接与卵泡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剑锋  张金萍 《医学综述》2008,14(13):1960-1963
卵巢中的卵泡处于无血管的微环境中,卵母细胞发育所需营养以及调控信号都要通过卵母细胞与颗粒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以及颗粒细胞与膜细胞之间的缝隙连接来实现。缝隙连接在胞间通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缝隙连接由连接蛋白(Cx)组成,已发现Cx家族有20多个成员,其中Cx26、Cx32、Cx37、Cx43和Cx45参与卵泡的发育,Cx37、Cx43在卵泡发育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卫卫 《医学综述》2014,20(21):3923-3925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的具体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缝隙连接是存在于相邻细胞间的一种特殊膜蛋白通道,使相邻细胞进行直接通讯,对心脏的协调收缩非常重要。近年研究发现,心脏的缝隙连接与心律失常有着密切关系。缝隙连接蛋白(Cx)40是心房肌主要的Cx,其在房颤时数量、分布及磷酸化状态发生变化,心房纤维化、心房扩大、炎症以及遗传因素均可使Cx发生改变,从而促进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12.
Yan H  Chen JZ  Zhu JH  Ni YM  Yu GW  Hu SJ  Tao QM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3):209-213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在心房纤颤(房颤)心房肌的表达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63例接受开胸手术患者(包括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患者),手术时取心房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心房肌钙调磷酸酶调节亚单位(Calcineurin B)、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磷酸酶-1(MKP-1)mRNA表达量,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细胞外调节激酶1(ERK1)、磷酸化细胞外调节激酶1(P-ERK1)、缝隙连接蛋白40(Cx40)、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蛋白表达量的改变.结果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与右心耳组织Cx40蛋白表达量(左心房2.2±0.8,2.2±0.6;右心耳2.1±0.5,2.0±0.8 ), 与窦性心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Cx43蛋白仅在左房组织表达高于窦性心律瓣膜病组(3.1±0.6,2.8±0.7 vs 1.0±0.2,P均<0.05).Calcineurin B mRNA、 MKP-1 mRNA、P- ERK1蛋白在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各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免疫组化显示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患者Cx40、Cx43均分布紊乱,聚集于细胞的侧边、胞浆或核周.结论房颤患者心房肌Cx40、Cx43 蛋白基因表达增高且分布异常,可能与ERK1及一些磷酸酶的异常激活、调控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3.
闫静静  秦明照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27):3285-3289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是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患病率及卒中的发病率均逐渐增加。血栓栓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是房颤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规范的抗凝治疗可显著降低卒中及全身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但目前我国抗凝治疗现状不尽如人意,尤其是老年房颤患者。本文对老年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及影响规范化抗凝治疗的因素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各界对抗凝治疗的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F,简称房颤)电重构被认为是促进房颤的适应性结果。然而,房颤时INa、ICa通道蛋白表达下调与细胞内相应离子浓度增高诱导有关,利于极性维持;ITo为1相外向瞬时K+电流,IKur为1相和2相重要外向K+电流,IKr、IKs为2相主要外向电流,均于房颤时其相应通道蛋白表达下调,延长心房肌有效不应期(AERP),不利于折返形成;IK1、IKAch、IKATP+作用于动作电位3相,其通道蛋白上调增大心肌舒张电位.降低心肌兴奋性,减少异位激动。因此.房颤时心房肌电重构并非为适应房颤,而是恢复生理功能。房颤促房颤形成是因为房颤可致心房结构重构。而结构重构又使房颤易于发生和维持,两者相互作用并最终加重心房肌损伤,诱导心肌电紊乱。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心房颤动(AF)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AF是引起脑卒中、心血管疾病、栓塞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国外研究表明,由多学科协作、以护士为主导、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管理模式,有助于降低AF患者的再入院率、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目前,我国AF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尚未形成规范的综合管理模式。本文基于国内外AF管理指南和相关文献,梳理了AF综合管理模式的流程(包括筛查、综合评估、制定管理策略、健康教育、定期随访、转诊)及各流程的具体内容,初步制定出适合我国社区的AF筛查流程和综合管理过程,可以为构建社区AF规范化管理体系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6.
尽管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使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逐年降低,但心血管事件仍然是导致全球人口寿命缩短的重要原因,其中男性患病年龄多早于女性。识别及减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改善心血管疾病预后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性生活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性功能障碍,特别是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在人群中具有高患病率,并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心房颤动与勃起功能障碍2种疾病常合并存在,二者不仅有诸多相似的危险因素,也有众多共同的病理生理途径。勃起功能障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预测心房颤动发生及进展中也有一定的价值。同时,勃起功能障碍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治疗中断或依从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筛查和诊断勃起功能障碍,可为评估心房颤动预后提供一种简单且实用的工具。已有研究证实,勃起功能障碍相关药物治疗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时,也可改善心房肌血供、降低炎症水平,其中,睾酮可作用于心房肌膜离子通道,减少心房肌异常自发触发电位,进而降低房颤发生风险。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明确勃起功能障碍与心房颤动间的关系,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及睾酮缺乏在二者的发病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但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本文就勃起功能障碍及相关治疗对心房颤动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刘露  刘晓宇 《中华全科医学》2021,19(9):1553-155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心悸、乏力、胸闷等症状,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心衰风险增加数倍。在传统的房颤防治模式下,虽然新型口服抗凝药、左心耳封堵术及导管消融术等新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其致残率仍呈上升趋势,医疗负担持续加重,房颤已成为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房颤综合管理是近年提出并证实可明显降低房颤患者住院率及死亡率的治疗策略。该策略需组建一支由全科医生、卒中专家、心脏内科、心脏外科、药学专家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对房颤患者进行综合、全面、连续地管理。全科医生在房颤一级预防中可对其危险因素进行筛查、评估,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促进生活方式、饮食方式的改善,从而控制或消除危险因素对房颤的影响;在房颤二级预防中通过常规体检、门诊复诊等方式做到房颤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已发生房颤的患者,全科医生通过及时有效的抗凝、控制心室率、维持窦性心律等治疗与监测,防治卒中、心衰、出血等并发症。本文从房颤综合管理角度,通过对全科医生在房颤各级预防中的角色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基层全科医生在房颤管理中的工作方向及流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水平在高龄心房颤动(AF)并发慢性心力衰竭(CHF)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住院治疗的92例高龄CHF病人,其中CHF合并AF病人46例为AF组,CHF窦性心律者46例为窦律组.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成Ⅱ级、Ⅲ级和Ⅳ级.比较2组病人BNP、CRP、D-D、左室射血分数的差异和相关性.结果 :在相同心功能分级情况下,AF组病人血浆BNP、CRP、D-D水平均明显高于窦律组(P<0.01),且2组心功能分级越高,BNP、CRP、D-D水平越高(P<0.01);AF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窦律组(P<0.01).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中BNP、CRP检测水平高低与心功能分级水平正相关.结论 :高龄CHF合并AF病人血清BNP、CRP、D-D水平升高,明显高于CHF窦性心律者,并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联合检测对诊断疾病严重性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Acomparativestudyontheangiogenicactivityofcondylomaacuminatumandbasalcellcarcinoma(曾抗);WangRuishan(王瑞善),WangHongtao(王鸿涛);WuR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