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sease,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疾病。近年,GERD被分为糜烂性和非糜烂性2类,糜烂性GERD是指患者食管黏膜有组织病理学损伤改变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与反流性喉炎(refluxlaryngitis,RL)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5例RL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分别行电子喉镜、上消化道内镜、x线钡餐拍片,嗓音声学分析等检查,并给予抑-酸抗反流治疗。结果RL患者多表现为咽喉部不适和异物感(89.1%)、慢性咳嗽(36.4%)、声音嘶哑(20%)、喉痛(18.2%),严重者甚至引起误吸、喉痉挛(10.9%)等症状,电子喉镜下可见杓区充血(67.3%),杓间区黏膜肿胀或肥厚形成皱襞(43.6%),声带、假声带水肿(40%),梨状窝积液(32.7%),声带后部接触性溃疡或肉芽肿(20%),声带缘下出现假性声带沟(16.4%);RL患者可出现轻度的嗓音异常,65.5%表现为紧张性发声障碍,其基频(F0)、频率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标准化噪声能量(NNE)值升高,除女性F0外,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症状体征改善或消失。结论反流性喉炎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主要消化道外表现之一,以声门后部病变为主,质子泵抑制剂(PPI)既可以作为其治疗手段又可用作临床试验性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口咽、食管同步Dx-pH检测探讨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与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的关系.方法 分析43例怀疑咽喉反流病患者的高精度食管压力检测、24 h食管双极阻抗pH监测、便携式多道睡眠监测数据,根据各检测结果进行分组,比较组间各测量指标差异,研究两疾病的相互关系.结果 全体受试者中,可诊为GERD的14例(32.6%),可诊为OSAHS的26例(60.5%),同时患有OSAHS和GERD者10例,占OSAHS患者人数的38.5%,占GERD患病人数的71.4%.在仅患有OSAHS组、仅患有GERD组、同时患有GERD和OSAHS组以及阴性对照组之间,体质量指数(BMI)和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残余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未发现LES残余压与两疾病严重程度的线性相关关系.在OSAHS患者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DeMeester评分(r =0.457)、远端食管酸暴露时间百分比(r=0.491)呈正相关趋势(P值均<0.05).在GERD患者中,未发现反流指标与睡眠指标和食管功能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同时患有OSAHS和GERD组内未见反流指标、睡眠指标、食管功能指标的线性相关关系(P值均>0.05).结论 GERD与OSAHS在发病率、疾病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反酸可能加重OSAHS患者的病情,两种疾病可能在食管功能,特别是在LSE肌张力的调节上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近十几年已引起多学科的广泛关注,本病定义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产生的临床症状和/或由其产生的并发症。GERD同时可伴有食管以外的呼吸系统、口腔及某些耳鼻咽喉科所致的多种临床表现,如慢性咳嗽、哮喘、咽异物感、鼻窦炎、中耳炎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声带白斑临床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比较CO2激光与喉显微手术切除声带白斑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声带白斑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手术方式与声带白斑预后的关系。按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30例,激光组30例。常规组患者采用支撑喉镜下冷器械喉显微手术,激光组采用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声带白斑病变组织。常规组和激光组患者均在术前1周,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分别行电子喉镜、频闪喉镜检查、GRBAS、VHI主观评分和客观嗓音分析。结果60例声带白斑患者中,长期吸烟51例(85.00%),长期饮酒49例(81.67%),伴胃食管反流35例(58.33%)。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和胃食管返流在声带白斑的复发和声带白斑恶变的影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周声带白斑激光组的声带伤口恢复略好于常规组术后1周患者。而激光组和常规组患者电子喉镜检查、频闪喉镜黏膜波观察和主客观嗓音分析在术后1~3个月结果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激光组和常规组患者,在术后1~4年进行随访,随访的结果是常规组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激光组复发率(6.67%,2/30)。结论声带白斑发病与吸烟、饮酒、胃食管反流相关,但在其复发及恶变影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近期效果较激光组稍好,但声带白斑治疗的远期效果CO2激光喉显微手术疗效优于常规手术。  相似文献   

7.
问与答     
问:如何诊断喉咽反流性疾病?(北京市第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马凌霄)喉咽反流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咽喉部,与呼吸道和消化道上部组织接触的结果。其与喉痉挛、声带接触性肉芽肿、声带白斑、喉癌等疾病关系密切。喉咽反流引起的症状及体征而造成的疾病为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mgeal reflux disease,LPRD)。该病与胃食管反流是不同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有许多报道提示胃食管返流可能是喉部疾病的原因之一,并推测其机理为胃酸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慢性咳嗽及胃酸直接损伤喉部等。文献报道病理性胃食营运流患者发生嗓音异常的比例从11%至23%不等。为了分析胃食管返流疾病与喉部症状或吸烟习惯的关系,选择60例囵有食管症状作过纤维食管镜检查而行24/J‘时食管PH值检测的患者,其中30例PH值检测证实有胃食管运流(GERD)。另30例PH值正常。PH值检测通过将PH计电极置放于食管内进行。在PH检测前调查其是否有嗓音异常及吸烟习惯。另外选择30例年龄相当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其中吸烟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诊断性治疗,观察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ar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患者在治疗前后反流症状体征的变化及食管动力学特点。方法 将疑似LPRD患者进行诊断性治疗,治疗前后均行反流体征评分量表(reflux finding score,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reflux symptom index,RSI)的评分及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igh resolusion manometry,HRM)检测。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 lux disease,GERD)问卷评分标准,分为单纯LPRD组和LPRD伴GERD组。结果 确诊为LPRD患者38例,单纯LPRD组12例,LPRD伴GERD组26例。两组中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LPRD组RSI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3.009,P<0.05),RFS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976,P>0.05),LPRD伴GERD组RSI和RFS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LPRD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PRD伴GERD组食管动力参数UESP、LESP、DCI和DL在治疗前后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单纯LPRD患者反流体征较症状的明显改善需要更长的治疗时间。埃索美拉唑联合伊托必利能改善LPRD伴GERD的食管动力,单纯的LPRD治疗前后食管动力无明显变化,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单纯LPRD与GERD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喉形态学改变与嗓音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54例6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男性29例,女性25例)的喉形态改变与嗓音声学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健康青年对照组为21—22岁在校大学生46例,男女各23例。结果老年男性声带萎缩16例(55.2%),声门闭合不良18例(62.1%),声门下黏膜水肿16例(55.2%),室带超越(指发音时室带遮盖声带的部分或全部)12例(41.4%)。老年女性杓间区水肿15例(60.0%),声门闭合不良14例(56.0%),声带萎缩12例(48.0%),声带水肿8例(32.0%)。老年嗓音男性基频升高、女性基频下降,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噪谐比增大,嗓音的颤抖强度指数增加,特别是老年男性嗓音具有软发声特征。除老年女性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软发声指数升高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参数与健康青年对照组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5或0.01)。结论老年人在喉形态和嗓音声学特征上均出现了明显变化,除声带萎缩、声带水肿外,声门下黏膜水肿与杓间区水肿的发生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11.
[英]/RivalR…//OtolaryngolHeadNeckSurg.1995,113(4).364~369胃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可致胃食管返流病(GERD),除胃肠症状外常伴颈症状,如吞咽困难、咽异感、清嗓、声嘶、粘液多、持久喉痛、慢性咳嗽,造成喉接触性溃疡、返流性喉炎等。已引起耳科医生重视。GERD与咽喉症状的关系在文献上尚有争论,机制可能为返流物直接刺激,环咽功能异常及迷走神经传导。为了解颈症状(CS)患者中GERD的发生率、检查方法和抗返流治疗的疗效,对1988~1991年就诊于胃肠动力科并转耳科的216例(男98,女118,18~90岁,平均54岁)有持续…  相似文献   

12.
胃食管返流疾病(GERD)是一种很常见的上消化道疾患,主要表现为胃灼热感,也可有非肠道症状,如声嘶、咽异感、咽下困难、慢性咽部刺激性咳嗽及耳痛,有的病人还主诉咽痛及胸痛感。以往诊断GERD根据病史、食管测压法、盐酸激发试验,纤维内腔镜检、对比剂X线检查、食管闪烁造影及延长PH监测等。该作者从1989年到1991年采用非住院式pH监测方法,对计例有症状而疑为GERD的病人进行研究,除1例住院外,其余16例均在家中检测门诊观察。2例因不能忍受安装探头而中止监测。试验使用前端装有锑质探头的一近端及一远端双通道SynecticsGER…  相似文献   

13.
1 概述 咽部异感症,如咽部异物感、烧灼感、阻塞感等咽喉部炎症,是耳鼻咽喉科门诊最为常见的主诉,也是耳鼻咽喉科疾病中原因难查、治疗难以奏效的病症。近年来研究发现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导致咽喉部炎症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病不仅局限于消化科,  相似文献   

14.
声带息肉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声带息肉的临床形态和病理特征。方法选择在海军总医院进行手术储存图像清晰的156例声带息肉患者的喉内镜图像及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性88例,女性68例;年龄14~76岁,中位数43.0岁;病程1~132个月,中位数6.5个月。右侧声带息肉57例,左侧61例,双侧38例。患者有单个声带息肉的118例,2个声带息肉的36例,3个声带息肉的2例。无蒂型声带息肉129例(声带息肉的基底长度大于或等于与声带息肉基底平行的声带息肉的最大径),有蒂型声带息肉27例(声带息肉的基底长度小于与声带息肉基底平行的声带息肉的最大径)。所有标本经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根据喉镜照片,对比病理观察结果把声带息肉分为五型:水肿型、血管扩张型、出血型和出血血栓型、纤维型、淀粉样变性型。156例声带息肉患者中水肿型70例(44.9%),无蒂者66例,有蒂者4例;血管扩张型49例(31.4%),无蒂者47例,有蒂者2例;纤维型15例(9.6%),无蒂者5例,有蒂者10例;出血型或出血血栓型13例(8.3%),无蒂者10例,有蒂者3例;淀粉样变性型9例(5.8%),无蒂者1例,有蒂者8例。不同类型声带息肉患者的病程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临床形态将声带息肉划为不同的类型对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意义,对一部分水肿型、血管扩张型和出血型声带息肉,病变比较小、病程较短的患者可考虑保守治疗。纤维型声带息肉和淀粉样变性型声带息肉一般需要手术切除,淀粉样变性型声带息肉应注意与喉癌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通过对嗓音元音分析及嗓音障碍严重指数的研究,评估其是否可以用于鉴别诊断临床常见嗓音疾病。方法对811例嗓音疾病患者的持续元音测试和音域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根据诊断将受试者分成8个疾病组。在对数据进行初步分析后,选择方差分析中的Dunnett T3检验方法进行组间的两两对比分析,检验标准α=0.05。结果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受试者F0min、Jitter、Shimmer、SPLmax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受试者F0、Jitter、F0max、F0min、SPLmax、SPLmin各组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进一步对各组进行两两比较,男性受试者除喉癌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声带息肉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Jitter和F0max,声带白斑组与任克间隙水肿组的F0max,息肉组与喉癌组的SPLmax存在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受试者除囊肿组与声带麻痹组、声带小结组与声带麻痹组的SPLmax,声带息肉组与声带小结组的DSI存在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各参数在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嗓音分析可用来评估发声的障碍程度,但以目前所用参数尚不能有效鉴别诊断喉部疾病。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声带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年6月~1997年12月间,我们采用金嗓散结丸及肌注并加喉部直流电导入透明质酸酶的方法,治疗声带小结75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75例中,男22例,女53例,年龄9~48岁,平均24岁。患者职业以教师、售票员、售货员、声乐学员、演员居多,约占总数的 91 %(68/75);少数为小学生、工人、干部等其他职业,约占总数的9%(7/75)。2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声嘶,讲话费力,约1/3患者表现有咽喉干燥不适感,病程1月至数年。检查见全部患者双侧声带前中1/3交界处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教师的嗓音健康现状,探讨诱发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嗓音疾病的相关风险因子。方法对天津市47796例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及咽喉部、嗓音检查,对结果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天津市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嗓音疾病的总体患病率为33.81%(16160/47796),其中患病率最高为肥厚性声带炎19.80%(9456/47796),其次是血管性声带炎14.790%(7064/47796),声门闭合不全6.64%(3174/47796),声带小结2.58%(1234/47796),声带息肉1.93%(920/4779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嗓音疾病与教师性别、学区、教龄、日授课学时、班容量、教师对讲话响度的主观评估、吸烟等因素有关。结论天津市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嗓音疾病患病率高,应展开针对教师的咽喉嗓音健康教育和嗓音保健活动,预防嗓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声嘶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500例声嘶患儿电子喉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1746例,女754例,声带小结占44.2%(1105例),声带肥厚占38.2%(955例),急性及亚急性喉炎占6.5%(163例),声带麻痹占5.6%(141例),喉乳头状瘤占1.6%(40例);以上5种疾病为引起儿童及青少年声嘶的常见该病,占总人数的97%(2404/2500例);发病年龄主要以学龄前期为最高,占37.12%(928/2500),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2.32:1;5种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分布不同,其中声带麻痹在〈1岁组所占比例最高(77.30%,109/141),喉乳头状瘤在1~3岁组比例最高(50.00%,20/4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儿童声嘶疾病的发病年龄以学龄前期为主;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声带小结发病比例最高,声带麻痹和喉乳头状瘤分别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多见。  相似文献   

19.
任克间隙和任克水肿的现代概念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克间隙(Reinke’s space)是位于声带上皮下与声韧带之间的一个柔软、含有无定形物质的潜在间隙,其形态和张力决定了声带的振动特点。此间隙内组织液缓慢聚集增多形成任克水肿(Reinke’s edema),它是引发嗓音改变的常见声带疾病。吸烟、嗓音滥用和食管反流被视为最常见的病因,具体病理机制尚不十分明确。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任克间隙的细胞生理学、任克水肿的病理生理学、治疗方法的最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通常认为声带麻痹与甲状腺的恶性肿瘤有关。然而,它也可以由甲状腺的良性疾病引起。文献回顾表明,手术证实的甲状腺良性疾病引起声带麻痹的发生率是0.7%。约30%~50%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因无症状而不去就医或就医而未引起医生的注意,所以真正的发病率还要高。报告8例甲状腺良性疾病伴声带麻痹的患者,均经外吸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和纤维喉镜证实。结节性甲状腺肿4例,但其中2例声带麻痹发生在结节侧腺叶的对侧,其余4例为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8例中有6例甲状腺功能正常,包括2例以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的患者,另外2例为甲状腺功能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