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84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结果:两组孕周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两组第一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第二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我院共有215例双胎妊娠,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孕周大于37周以剖宫产为主,孕周小于37周以阴道分娩为主。2组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组第1胎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第2胎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大于剖宫产组(P<0.01)。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3.
罗玥 《基层医学论坛》2005,9(3):201-202
目的探讨双胎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本院98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第1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第2胎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4.
张勇 《医学综述》2013,(16):3031-3033
目的分析并评价双胎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汉川市第一人民医院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286例双胎妊娠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阴道产组(147例)与剖宫产组(139例),并对产妇的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以及新生儿窒息率进行分析。结果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体质量<2500 g者的阴道产组显著高于剖宫产组(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质量在2500 g以上以及≥37孕周者显著高于阴道产组(P<0.05)。阴道产组与剖宫产组第二胎新生儿窒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阴道产组第二胎儿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率显著低于第一胎儿(χ2=5.117,P<0.05),Apgar评分≤7分的窒息率明显著高于第一胎儿(χ2=4.312,P<0.05)。结论剖宫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其出生顺序无关,双胎妊娠产妇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能够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5.
脐带绕颈产时连续胎心监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使用产时中心电子监护系统(CEMS)对提高脐带绕颈分娩质量的作用。方法选择头位、≥3孕周、单胎孕妇,脐带绕颈(观察组)185例,无脐带绕颈(对照组)194例,产时行连续胎心监护指导产科处理,分析两组胎心监护异常、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剖宫产及阴道手术产率。结果观察组胎心监护变异减速(VD)发生率23.2%,明显高于对照组6.20%,差异有显著性(P<0.01);羊水粪染率、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率两组分别为31.9%、4.3%、10.3%和29.4%、4.1%、11.3%,经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观察组阴道产钳助产率8.6%,明显高于对照组2.6%,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脐带绕颈在CEMS监护下分娩,可及时发现胎心监护异常指导产科处理,不增加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28~33+6周胎膜早破(PROM)期待治疗时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孕28~33+6周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周分为孕28~31+6周45例和孕32~33+6周58例。按期待治疗时间长短分为两个亚组:A组期待治疗时间<3 d;B组期待治疗时间≥3 d。比较各组孕产妇及早产儿并发症差异。结果:①孕28~31+6周PPROM组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和早产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宫内感染率均高于孕32~33+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孕28~31+6周A组早产儿病死率高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新生儿窒息率和NRD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32~33+6周A组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和早产儿病死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孕28~31+6周和孕32~33+6周B组宫内感染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褥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处理有不同策略,适当延长期待治疗时间可以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7.
孙德荣 《中原医刊》2005,32(8):21-21
目的探讨单胎臀位妊娠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347例单胎臀位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两组分娩早产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足月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正确选择单胎臀位妊娠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终止妊娠的适宜时机和最佳分娩方式。方法分析64例重度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孕周终止妊娠及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分娩方式的母婴结局。结果≤32周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明显升高(P<0.05),33~36周与≥37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孕周间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剖宫产组比较,阴道分娩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降低,其围生儿病死率及孕产妇并发症均显著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妊高征患者,在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可于孕32周终止妊娠,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双胎妊娠孕周以及阴道分娩或剖宫产终止妊娠的临床分析,探讨双胎妊娠孕周及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92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孕周、新生儿体重及Apgar评分。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孕周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与34~36+6孕周及≥37孕周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4~36+6孕周及≥37孕周的围生儿窒息率、围生儿病死率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围生儿窒息率和病死率高于剖宫产组,尤其阴道助产者围生儿窒息率最高。结论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早产儿的出生,特别是〈34周的早产儿的出生;根据不同孕周,正确选择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40例剖宫产再孕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孕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两组孕妇分娩过程的应用及效果.结果:阴道分娩产妇,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第一产程、阴道检查次数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在其他几项指标中比较无差异(P>0.05);阴道分娩产妇及剖宫产妇护理后,观察组阴道分娩产妇在产时出血量、产后发热、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及住院费用上均少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产妇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在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及新生儿体重中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孕妇再孕分娩产妇中予以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的减少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新生儿窒息情况,并且能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便早期预防。方法总结287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结果287例新生儿窒息者中有胎儿窘迫占93.7%;羊水污染占82.2%;重度新生儿窒息患者Ⅱ-Ⅲ度羊水胎粪污染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新生儿窒息(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新生儿窒息者产科因素中脐带因素、羊水过少和早产是主要原因,但重度窒息患者中以羊水过少及产程异常发生率最高。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阴道助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自然分娩组及剖宫产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适时终止妊娠,熟练掌握阴道手术产指征与技术,提高监护技术,应用有效的新生儿复苏技术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是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将2000年1月-2007年12月106 例双胎妊娠产妇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 组的孕周、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新生儿体重显著高于阴道分娩组(P〈001),2 组第 1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 2 胎儿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剖宫产组显著低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选择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13.
岳涛  杨敏  杨海媛 《中国现代医生》2013,(23):151-152,155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孕周与其相关并发症及新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重度子痫前期的54例病例资料,根据孕周不同分为三组,A组:(孕周〈28周)、B组:(28≤孕周〈32周)、C组:(32≤孕周〈34周)。就发病孕周、并发症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孕周越早、并发症越多,但三组间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间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新生儿窒息率及死亡率随着孕周的延长而降低;适当期待治疗,适时终止妊娠可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羊水过少对晚期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9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羊水过少产妇480例为观察组,据羊水指数(AFI)分为两组:A组羊水指数≤5 cm,B组羊水指数〉5 cm而≤8 cm,并随机选取同期羊水量正常的产妇480例为对照组,对研究对象的妊娠结局进行临床观察,分别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及A、B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分娩孕周、分娩方式、胎儿生长受限、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这5项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羊水指数划分的A、B两组在分娩方式、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这3项指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分娩孕周及胎儿生长受限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羊水指数(AFI)应作为常规产前监测指标,当羊水指数≤5 cm时妊娠结局较差,应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而当羊水指数〉5 cm而≤8 cm时,可以在严密监护胎儿宫内状态的情况下经阴试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孕妇、胎儿、母婴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期糖尿病118例患者病例,将同期正常妊娠妇女1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妊娠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及分娩方式的情况。结果:GDM组孕妇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巨大儿、新生儿窒息、早产、剖宫产率及阴道助产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念珠菌性阴道炎、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危害较大,应加强孕期产检,争取早发现,及时诊治。  相似文献   

16.
刘丹  郑穗联 《当代医师》2014,(11):1494-1497
目的 探讨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差异性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间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amp;育英儿童医院的早产儿共1 183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中1 058例自然受孕儿设为Ⅰ组,125例试管婴儿设为Ⅱ组,将ROP筛查结果记录,对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性进行pear-son x2检验,将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贫血、新生儿败血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疾病与ROP进行spearman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Ⅰ组中ROP有138例,发病率为13.0%;Ⅱ组中ROP有17例,发病率为13.6%,两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胎数、出生体质量、孕周分类,两组的RO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孕周与ROP呈负相关(r=-0.13,-0.159,P<0.05);胎数与ROP无关(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与ROP呈正相关(r=0.096,P<0.05);动脉导管未闭等疾病与ROP均无关(P>0.05).结论 温州地区自然受孕儿与试管婴儿ROP发病率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GDM患者120例,依据血糖控制情况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对两组围生儿的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羊水过多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产后出血、孕妇感染及剖宫产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早产儿、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新生儿低血糖及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GDM患者运动、饮食、胰岛素疗法等综合治疗,并加强系统的健康宣传教育,重视早期血糖检测,及时治疗,可提高围生儿及产妇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燕 《湖南医学》2014,(2):352-353
【目的】探讨早产的常见危险因素与母婴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早产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足月分娩的138例相比较,分析引起早产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孕周组的母婴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胎膜早破、未作产前检查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造成早产的高危因素,与足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不同孕周早产组在低体质量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pgar评分<7分的比率及新生儿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而对母亲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早产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其病死率和并发症越高;加强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对新生儿结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李新  崔蓉  王蕾 《实用全科医学》2011,9(4):546-547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予痫前期对围产期母婴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8例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3组,即A组(孕周〈28周)、B组(28周≤孕周〈32孕周)、C组32孕周≤孕周〈34孕周);根据治疗时间分为4组即Ⅰ组(治疗时间≤48h)、Ⅱ组(治疗时间48h~7d)、Ⅲ组(治疗时间7~20d)、Ⅴ组(治疗时间〉20d)。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A、B、C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病死率和围产儿病死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发型重度予痫前期严重影响母婴预后,适当期限内的保守治疗有助于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0.
PA、Hs-CRP、CRP与早产儿胎龄和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前白蛋白(P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早产儿出生时胎龄和有无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时间的关系。方法:对出生48h以内、胎龄及出生史明确的早产儿80例,分别于生后24~48h内检测血清PA、Hs-CRP、CRP水平;同时摘记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包括胎龄、有无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时间。结果:在不同出生胎龄(<32周、32~33+6周、34~36+6周)的早产儿组间,血清PA、Hs-CRP、CRP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无胎膜早破及胎膜早破<6h、6~24h、>24h分娩的4组间,PA浓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CRP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胎膜早破>24h组血清Hs-CRP和CRP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P<0.01)。结论:早产儿血清PA、Hs-CRP、CRP水平与早产儿的出生胎龄无关;Hs-CRP和CRP水平与胎膜早破时间长短有关,胎膜早破>24h血清Hs-CRP和CRP水平明显增高;PA水平与有无胎膜早破和胎膜早破时间长短均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