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对心脏重构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中,按就诊顺序连续入选386例高血压患者,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晨峰组(146例)和非晨峰组(240例),均同步记录24h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观察24h动态血压参数,24h动态心电图检出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及ST段偏移;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左房内径等指标。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LVMI分别为(119±21)g/m^2和(93±12)g/m^2(P〈0.01);左房内径分别为(46±11)mm与(38±10)mm(P〈0.05);房性早搏检出率分别为98.6%与84.2%(P〈0.05);房性心动过速检出率分别为54.1%与20.8%(P〈0.01);心房颤动检出率分别为24.0%与0(P〈0.01);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的检出率分别为79.5%与57.9%(P〈0.05)和6.8%与2.5%(P〈0.05);检出ST段水平型压低率分别为33.6%与13.8%(P〈0.01)。两组左室肥厚的检出率分别为67.1%与30.4%(P〈0.01)。53.2%的心律失常和57.6%的ST段压低发作出现在清晨6:00~8:00。相关分析表明,清晨血压和血压晨峰升高与对应时域ST段压低呈正相关。结论与无血压晨峰的高血压病患者相比,具有血压晨峰的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更显著,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更常见,且多出现在清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24h同步动态血压(ABPM)和动态心电图(DCG)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探讨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关系,以及口服长效降血压药物雷米普利治疗后对其影响。方法:对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于口服雷米普利治疗前、治疗后4周,分别用三导动态心电图血压二合一分析仪,行24h同步动态血压和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观察清晨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ST段压低的变化。结果:清晨高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与无症状缺血性ST段压低呈正相关(P<0.01)。经雷米普利治疗4周后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与治疗前比较,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和ST段压低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虽有减少,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晨高血压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雷米普利能有效降低清晨高血压,并能减少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发作次数,是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一种有效而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与静息心率和主要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ABPM)分析8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确认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均常规检查血脂、空腹血糖、动态心电图(HOLTER),计算体重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取HOLTER记录的早晨6∶ 00的心率为静息心率(RHR).结果 晨峰组的24 h白昼、夜间平均收缩压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晨峰组的LVMI、RHR均高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伴血压晨峰有显著静息心率加快和靶器官损害加重等表现,因此遏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晨峰反应对降压达标、减少恶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波动对心肌供血的影响。(2)方法 动态监测32例老年高血压病人24h血压和心电图,分析血压变化时心电图的改变。(3)结果 在剧烈活动时,收缩压升高,ST段压低加重;但在日常活动时,血压波动与ST段压低程度无明显相关性。(4)结论 老年高血压病人剧烈活动可引起心肌缺血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2例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分为两组,即血压晨峰≥23.6 mm Hg(1 mm Hg=0.133 3 kPa)4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血压晨峰<23.6 mm Hg 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展开同步24 h动态心电图与血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频发房性早搏、房速失常、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ST段改变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T-T改变、T波改变高于对照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而言,血压晨峰的出现提示存在心律失常与心肌缺血等风险,对此需要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6.
陆娟  黎艳婷  冯砚瑜 《河北医学》2011,17(8):1068-1070
目的:探讨肾性高血压患者中动态血压与持续心电图监测的内在联系。方法:选择53例肾性高血压患者,并与5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比较,进行动态血压和持续心电图监测,并分析患者血压与心电图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共发现心律失常49例,ST-T段压低23例,心律失常和ST-T段压低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ST-T段压与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成负相关,心律失常次数与舒张压和收缩压成正相关。结论:肾性高血压患者血压的昼夜调节功能失常,心电图的改变与患者血压值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朱海莹  李晓慧 《海南医学》2009,20(10):27-28,26
目的探讨如何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及时诊断。方法对38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根据ST段压低情况及其与临床症状、发作时间、持续时间、心率变化及日常活动的关系做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检出109例(28.5%)ST段压低,其中单纯性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3例,无症状缺血型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是有症状的4.1倍;心肌缺血发作时,症状的有无与缺血时间长短无关;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于一般活动中(43.1%),发作时与发作前心率比较差别不大,发作高峰在06:00-12:00。结论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的糖尿病患者,有一部分患者无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4 h动态心电图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诊断金标准,记录93例老年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并评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SMI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常规心电图监测提示心肌缺血发生例数低于动态心电图(P<0.05);动态心电图监测提示ST段阵次改变次数共453次,其中SMI ST段阵次改变占比73.07%,有症状心肌缺血改变占比26.93%,其中以6∶00~12∶00发生率最高,0∶00~6∶00最低;SMI与有症状心肌缺血患者ST段下降幅度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6∶00~18∶00时间段比较,18∶00~6∶00 SMI患者ST段压低水平降低,压低持续时间延长,心肌缺血阈值变异性(IV)水平增大(P<0.05)。结论 冠心病二级预防患者SMI发生率较高,而动态心电图可实现连续性监测,是诊断SMI的非创伤性辅助检查方式,对及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BPS)的关系。方法将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24 h动态血压(ABPM)监测分为晨峰组和非晨峰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查,计算机上读出HRT的参数:震荡初始值(TO)及震荡斜率值(TS),并分析两组的参数值。结果晨峰组TO明显高于非晨峰组,TS明显低于非晨峰组(P〈0.05)。结论 HRT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及伴有血压晨峰患者的心源性损害有较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孙更新  赵文娟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1):1596-1597,1600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在无症状心肌缺血(SMI)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2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16例,行8-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绞痛及ST段压低阵数情况。结果:本组患者共检出心肌缺血97例(83.6%),缺血性ST段下移共发生1 390阵次,其中有症状心肌缺血共检出200次(14.4%),ST下移(0.17±0.04)mV;SMI共检出190次(85.6%),ST段平均下移(0.16±0.07)mV;〉61岁患者SMI发生比例显著高于低于61岁患者(P〈0.05),SMI发生比例随年龄增长而增高。SMI共检出ST段下移1 190阵次,白天显著高于夜间(P〈0.05),昼夜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I患者18:00~6:00时心肌缺血时间、IV值均显著高于6:00~18:00,两时间段SMI患者ST段压低程度、持续时间及IV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明确SMI发病时间段,SMI检出率高,是诊断SMI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升高与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根据清晨血压是否升高分为晨峰组(MBPS组,83例)和非晨峰组(Non-MBPS组,97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分析两组间的血浆ET和AngⅡ水平差异,并分别分析两组中的血浆ET、AngⅡ水平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82.53±12.24),(78.82±32.47)pg/ml〕高于Non-MBPS组〔(75.56±3.74),(59.34±31.7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BPS组中,血浆ET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清晨舒张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性;血浆AngⅡ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清晨收缩压增高值、清晨(6:00~10:00)平均收缩压呈正相关性。Non-MBPS组血浆ET、AngⅡ与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明显高于Non-MBPS组。血浆ET、AngⅡ水平可能与清晨血压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 MBPS)现象早期肾功能损害及同型半胱氨酸( Hcy)、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在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中的检测价值。方法168例老年高血压杓型患者,依据动态血压结果有无MBPS现象分为晨峰组(n=73)和非晨峰组(n=95),均进行胱抑素C ( Cys C )、尿微量白蛋白( U-mAlb )、尿转铁蛋白( U-TRF)、Hcy、hs-CRP监测,并常规监测血肌酐( SCr)、血尿素氮( BUN)、血糖( GLU)、胆固醇( TCH)、三酰甘油(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分析两组间Cys C、Hcy、hs-CRP值和U-mAlb、U-TRF阳性率差异。结果两组患者 SCr、BUN、GLU、TCH、TG、HDL-C、LDL-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晨峰组MBPS变异幅度、Cys C 值、Hcy 值、hs-CRP 值均显著高于非晨峰组( P =0.000);晨峰组U-mAlb阳性率高于非晨峰组(χ2=18.014, P=0.000);晨峰组 U-TRF 阳性率高于非晨峰组(χ2=19.694,P=0.000)。结论老年杓型高血压MBPS现象对Cys C、U-mAlb、U-TRF、Hcy、hs-CRP有显著影响,MBPS较非MBPS更容易引起早期肾功能损害, Hcy、hs-CRP对高血压早期肾功能损害有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对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方法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符合条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64例分为MBPS组(65例)和非MBPS组(99例)。常规检查空腹血糖、肌酐、血脂谱、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等,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MBPS组的24h、自昼、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高于非MBPS组动态血压监测水平(P〈0.05)。MBPS组的LVMI、尿微量白蛋白、a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均高于非MBPS组(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晨峰者有更明显心脏结构和肾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4.
凌晨血压升高与血栓前状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血栓前状态(PTS)的关系.方法 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和凝固法测量160例EH患者外周血浆Ⅷ相关抗原(vWF:Ag)、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的水平,并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有44例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160例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对两组患者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MBPS组上述指标较NMBPS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H组人群凌晨血压增高进一步促进血栓前状态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orning blood pressure,MBPS)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分析6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的特点,根据MBPS差值,将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凌晨血压增高(MBPS组,n=30),凌晨血压增高〈23.6mmHg判断为非凌晨血压增高(NMBPS组,n=32),分别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结果MBPS组LVMI明显高于NMBPS组(P〈0.01),且其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凌晨脉压均明显高于NMBPS组(P〈0.01)。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促进了左心室肥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病患者凌晨血压增高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凌晨血压增高(MBPS)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2例,根据MBPS差值分为MBPS组(≥23.6mmHg,64例)与非MBPS组(<23.6mmHg,188例),分别检查血糖、血脂、血与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二维超声、尿常规等,比较2组之间动态血压参数及血与尿β2-MG、尿mAlb的差异。结果MBPS组凌晨收缩压、凌晨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脉压、心率、血与尿β2-MG及尿mAlb明显高于非MBPS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MBPS者较非MBPS者更容易出现早期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王淼  王义围  辛红菊  何杰 《河北医学》2013,19(9):1315-1318
目的:探讨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morning blood pressure surge,MBPS)现象与踝肱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的关系。方法:根据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选取253例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BPS分为晨峰组(MBPS组)106例和非晨峰组(非MBPS组)147例。分析两组ABPM各项指标特点,两组均行踝肱指数检测,并常规检测血尿素氮(BUN)、肌酐(Cr)、血糖(Glu)、低密度脂蚤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分析两组间ABI差异。结果:MBPS组收缩压晨峰变异幅度显著高于非MBPS组,MBPS组的ABI显著低于非M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MBPS是引起ABI释低的重要因素,对全身动脉硬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对20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晨峰血压分为年龄、性别无明显差异的晨峰组和非晨峰组。依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生化测定,观察并比较患者晨峰血压对肾功能损伤的影响。结果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患者24 h、日间、夜间SBP和DBP的血压平均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晨峰血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收缩压分别为(39.60±10.48) mmHg 和(15.94±10.07) mmHg,晨峰舒张压分别为(14.76±3.42) mmHg 和(10.37±8.83)mmHg;24 h尿微量白蛋白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晨峰组与非晨峰组分别为(105.95±26.06)mg/24h和(90.98±23.63)mg/24h;收缩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呈明显正相关(r=0.26,P<0.01),舒张压的晨峰血压与尿蛋白分泌无明显相关性(P>0.05);血肌酐、血尿素氮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晨峰血压与高血压性肾脏损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晨峰现象(MBPS)与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12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采用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24 h血压,血压晨峰值≥35 mmHg患者为晨峰组(MBPS组)45例,血压晨峰值<35 mmHg患者为非晨峰组(NMBPS组)67例,两组均询问饮酒史、吸烟史、年龄、病程,测量诊室血压、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MBI),测定血糖、血脂,并对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患者具备以下诊断标准为心脑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血管病、出血性脑血管病,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动态血压各参数、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NMPBS组比较,MPBS组血压晨峰值、清晨平均动脉压、24 h平均收缩压、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晨峰组患者血压晨峰值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