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苗茁   《中国医学工程》2014,(7):98-98
目的观察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措施分析。方法选取我院68例患有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4例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方案,B组34例采用脾动脉栓塞术的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两组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均得到良好治疗效果,B组较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脾破裂的外科手术治疗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脾动脉栓塞术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治疗创伤性脾破裂采用开腹脾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创伤性脾破裂患者60例,通过双盲随机数字法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脾破裂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恢复饮食时间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时间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创伤性脾破裂采用开腹脾切除术能够有效提高疗效,缩短手术时间,使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脾动脉结扎带蒂大网膜覆盖或填塞行保脾手术17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方式。方法对17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脾动脉结扎带蒂大网膜填塞脾破裂口缝合修补治疗。结果手术保脾治疗17例,其中单纯修补缝合3例,脾修补缝合加大网膜填塞5例,脾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填塞修补9例,术后均未出现再出血等并发症,经1~3年随访,B超、CT扫描脾解剖形态未见异常。结论该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满意,是较理想的保脾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与腹腔镜保脾术对交通意外致脾破裂的疗效,以及对患者血液学相关指标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交通意外致脾破裂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保脾术治疗,观察组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术后1个月及3个月血常规、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IgM、IgG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2%,对照组为9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血沉、血IgM与IgG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与腹腔镜保脾手术对交通意外致脾破裂患者疗效相当,均可稳定患者血常规、血沉及免疫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但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手术时间、卧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对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总结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3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进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47例行脾脏切除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36例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患者均成功救治,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关临床指标比较,如术后发热、合并肺部感染、胸腔积液、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输血例数、住院天数、手术时间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并有效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是治疗急诊外伤性脾破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胡重文 《华夏医学》2005,18(3):378-37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脾破裂手术术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6例严重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脾破裂Ⅱ级7例,Ⅱ级9例,其中脾损伤创面有活动性出血2例,脾包膜或包膜下广泛挫伤伴有巨大血肿6例,脾门附近裂损8例,均行脾动脉结扎 脾修补术。结果:本组1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生命体征平稳.无腹腔内出血。结论:有选择性地对严重创伤性脾破裂患者行脾动脉结扎 脾修补术,其止血有效、可靠,同时可达到保脾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脾破裂进行选择性脾修补术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1例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27例均保脾治疗成功。4例脾脏缝合处有少量渗血,经保守治疗2~3d出血停止,住院8~22d,均治愈出院。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1年,无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脾破裂修补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是保脾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避免了因切除脾脏而出现的凶险性感染(OPSI)等并发症,故保脾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洛阳东方医院收治的64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开腹组(32例)和腹腔镜组(32例)。开腹组接受开腹脾切除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接受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脾动脉结扎用时、术中失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滞留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脾动脉结扎用时、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引流管滞留时间及住院天数较开腹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开腹组少(均P<0.05)。开腹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8/32),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开腹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引导下二级脾蒂离断切脾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能明显降低术中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计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脾切除手术,研究组进行脾保留手术。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10.71%、对照组为28.57%。结论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患者伤情允许情况下优先选择脾保留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创伤性脾破裂的诊治方法及经验。方法37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治疗33例,非手术治疗4例。其中7例行脾切除术,14例行脾切除加自体脾组织片大网膜移植术,8例行部分脾切除术,2例行脾破裂单纯缝合修补术,2例行脾动脉结扎修补术。结果非手术治疗患者治愈4例,手术治疗患者治愈32例,死亡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及腹壁切口疝。结论对创伤性脾破裂及时作出诊断,准确评估脾破裂程度;在抢救患者时,结合患者的全身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莹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0):133-13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处理和护理方法。方法:对于外伤性脾破裂合并其他脏器损伤时应积极手术治疗,行脾修补及脾动脉栓塞,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结果:手术98例,脾动脉栓塞18例,其中死亡8例,其成功率为90%。结论:早期正确诊断和及时处理,并加强术前病情观察和术后的护理,避免凶险感染的发生,是提高救治成功率及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27例创伤性脾破裂的患者,均采取脾保留手术,对其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7例患者中,采取脾修补术13例,脾动脉栓塞术8例,脾节段切除术6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并发症2例,总有效率为92.6%。结论对于脾脏部分损伤的患者,在充分掌握其临床适应证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手术术式,给予脾保留手术,其近期对抢救患者生命是相对安全可靠的,远期保存其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留勇 《广西医学》2012,34(9):1274-1275
目的 探讨外伤性脾脏破裂保脾治疗的手术方式,以提高脾破裂的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保守治疗3例,施行单纯缝合修补术23例,缝合修补联合大网膜填塞15例,脾动脉结扎缝合修补术13例,肠线捆绑保脾术8例,脾脏部分切除10例,脾切除同时行脾片移植12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84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效果良好.结论 保脾手术安全有效,为外伤性脾破裂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脾损伤程度及部位选择相应保脾术式是提高保脾手术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脾保留手术在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并总结其对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我院门诊和急救科就诊的120例创伤性脾破裂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脾保留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脾动脉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临床效果良好,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广泛的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严重创伤性脾破裂31例保脾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6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术,13例行脾动脉结扎 部分切除术,12例行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结果本组全部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均恢复劳动能力,无感染易感性增加,B超检查提示:脾动脉结扎者无脾梗死情况,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者在移植部位可见脾组织回声波.结论对严重创伤性脾破裂病例,行脾动脉结扎 修补缝合或部分切除术是可行的,即能迅速有效地控制脾破裂出血,又能维持脾脏功能.脾切除 大网膜自体脾组织移植术是全脾切除术后弥补脾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术式的解剖学依据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脾脏的分叶、分段和分区指导临床判断外伤的类型;应用脾动静脉的分支类型和脾内动脉干及终支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提供治疗方式。分析临床115例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治疗成功的解剖依据及治疗方法。结果:单纯保守(非手术)治疗成功率41.7%(48/115),占同期脾外伤的33.8%(48/142);手术保脾治疗26例(22.6%),其中单纯修补缝合6例,脾修补缝合加大网膜填塞12例,脾部分切除加大网膜填塞修补8例;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27例;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31例(27.0%)。痊愈109例,2例因合并严重血气胸3,例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呈植物状态。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可根据脾脏解剖学的特点来分析和判断损伤类型,尽可能采用保脾方式治疗,减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方法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3年间保脾治疗的46例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分为非手术治疗组、脾修补组、脾切除加自体移植组和血管介入脾动脉栓塞组4组。非手术治疗23例(脾损伤Ⅰ级8例,Ⅱ级10例,Ⅲ级1例,4例不详),其中3例伴休克。非手术治疗占同期脾外伤20%(23/115)。脾修补治疗9例(Ⅱ级1例,Ⅲ级7例,Ⅳ级1例),7例伴休克。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术8例(Ⅲ级1例,Ⅳ级7例),其中5例伴休克。介入组6例(Ⅱ级2例,Ⅲ级4例),无休克,均一次脾动脉栓塞成功。46例均无并发症发生。痊愈45例,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呈植物状态。4组患者住院时间均无差异。结论脾脏Ⅰ、Ⅱ级损伤以非手术治疗为主,Ⅲ级损伤以脾动脉栓塞或手术修补保脾为主,Ⅳ级以上的损伤只能手术保脾,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8.
总结我院近10年对82例创伤性脾破裂施行各种保脾手术治疗体会。根据脾损伤的轻重程度不同,分别采用脾修补术、脾部分切除术、全脾切除加脾组织大网膜移植及脾动脉结扎加脾修补术。全组病例均经手术治疗,仅有4例因脑外伤死亡外,其余均无再出血及感染发生,疗效满意。作者还讨论了保脾的意义及各种保脾手术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导管部分脾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外科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70.0%;观察组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67%、16.67%,表明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症具有创伤小、疗效好、见效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少,安全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胡侃 《海南医学》2012,23(23):64-65
目的 分析研究二级脾蒂离断术在外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自我院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2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地分为研究组(二级脾蒂离断术组)和对照组(传统脾蒂离断术组)各5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18±0.24) min,术中出血量为(137.48±10.74) ml;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6.47±1.21) min,术中出血量为(144.74±11.03) ml,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31、3.82,P>0.05).研究组术后来出现并发症;对照组患者术后有2例出现脾蒂继发性出血,4例出现胰瘘,8例出现脾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4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23,P<0.05).结论 二级脾蒂离断术与传统的脾蒂离断术比较,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