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硬膜外血肿患者实施手术后发生脑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50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按照手术后有无脑水肿分为水肿组(n=24例)和正常组(n=26例)。对两组患者进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瞳孔大小、脑中线位移情况、血肿量、有无基础疾病、血压有无升高等可能的相关危险因素,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中可能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前GCS评分、瞳孔散大、血肿量、脑中线位移程度、血压有元升高、手术是否拖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瞳孔散大、血肿量大、血压升高、手术拖延是导致脑水肿的危险因素。结论经硬膜外血肿手术后的患者极易发生脑水肿,为防止脑水肿的发生,应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血压升高、瞳孔有无散大并尽早手术,这样才能减轻手术后脑水肿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9年11月在本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37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脑水肿发生情况,统计分析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前GCS3~8分、术前瞳孔散大、血肿量〉100mL、手术时间拖延〉12h和中线移位〉9mm是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GCS评分3~8分、术前瞳孔散大和手术时间拖延〉12h是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影响颅脑外伤术后脑水肿发生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是术前GCS评分、术前瞳孔大小和手术时间的早晚,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临床应予以高度重视,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及时行去骨瓣减压治疗以及后续的脱水治疗,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我院自1991年4月至1998年9月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EDH)67例,为了解EDH术后脑水肿发生的规律,便于制定治疗措施,本文对67例EDH病例进行临床分析。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54例,女13例。年龄2~91岁,平均36岁。致伤原因:车祸34例,坠落伤11例,摔伤10例,刀刺伤1例,棒击伤9例,原因不明2例。血肿部位:额部11例,领部18例,顶部1例,枕部1例,骑跨横窦上下3例,额领部19例,额顶部2例,领顶部8例,额领顶部1例,后颅凹1例。手术情况:清除血肿后去骨瓣减压ZI例,未行骨瓣减压46例。术后结果:治愈门例,昏迷出院1例,死亡5例。… 相似文献
4.
叶全德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3,(6):7-9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8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中95例患者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在6h、6~24h、24~48h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时血压水平、血肿形态、肝功能异常、是否经长途搬运及是否早期使用甘露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主要发生在发病后24h之内,尤其6h内为高发期,发病时血压高、血肿形态不规则、肝功能异常、长途搬运、早期使用甘露醇是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分析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特点及危险性,探讨脊柱术后通过护理观察及时发现硬膜外血肿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我院2006 年1 月~2010 年6 月的4 例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的发现与治疗过程.结果:4 例患者因发现及时,通过再次手术行血肿全清术,4 例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脊柱术后硬膜外血肿早期发现并行血肿全清术效果理想,对脊柱术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硬膜外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和治疗组15例,治疗组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切口去大骨瓣减压治疗,术后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除治疗组手术治疗以外的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GOS评级:Ⅰ级2例;Ⅱ级1例;Ⅲ级2例;Ⅳ级5例:Ⅴ级5例。对照组GOS评级:Ⅰ级3例;Ⅱ级3例:Ⅲ级3例;Ⅳ级5例;Ⅴ级1例。除Ⅲ级、Ⅳ级外,其余两组治疗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可有效挽救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梗死患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脑外伤术后非手术区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征、形成机理及诊断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脑外伤术后经CT扫描或再次开颅探查证实为迟发性血肿的发生部位、发生时间及其与脑挫裂伤、颅骨骨折等原发伤的关系. 结果血肿部位与手术部位关系:邻近型13例、远隔型18例、对侧型9例;发生在脑内13例,硬膜外17例、硬膜下9例、脑室内1例,17例术后硬膜外血肿有12例可见颅骨骨折,13例脑内血肿12例术前CT扫描发现血肿发生部位有不同程度脑挫裂伤;血肿发生在术后24h内22例.24~72h 12例、72h以上6例. 结论脑外伤术后迟发性颅内血肿中,硬膜外、硬膜下与脑内血肿形成机制不尽相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脑膜或皮层血管破裂、桥静脉断裂等局部损伤可致不同类型的血肿,脑血管麻痹、低血氧症是非手术区迟发性血肿形成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行微创血肿清除术的患者80例,采用高压氧治疗者44例为观察组,不采用高压氧治疗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术后24 h后无活动性出血时给予高压氧治疗30 d,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段神经功能缺损(NIHSS)及脑水肿面积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时脑水肿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2周、4周时脑水肿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8周、1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4周、8周、12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早期给予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脑出血后脑水肿是一种继发性病理状态,可使颅内压增高,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阐述脑出血后脑水肿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以及目前治疗脑水肿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微创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128例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微创钻孔、尿激酶灌注引流,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结果本组全部治愈,无继发出血及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治疗组血肿清除时间、头痛持续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费用显著下降。治疗组未用甘露醇等脱水利尿剂,对照组使用甘露醇(6.6±2.8)d。结论无手术禁忌证的中小型急性硬膜外血肿应积极予以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与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病神经内科2013年8月~2015年10月收集的69例HICH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对象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入院第1d、3d、7d、14d测定HICH患者外周血中SF的水平,同时采用CT检查HICH患者脑血肿及水肿体积,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患者的血清中SF水平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患者的血清SF水平在入院后逐渐升高,在第3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血肿体积、绝对水肿体积、相对水肿体积在患者入院后第1d、3d、7d、14d逐渐升高,在第7d左右达到最高水平后逐渐降低;病例组患者的脑水肿相对水肿体积与患者的血清SF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HICH患者的血清SF水平显著的升高,并且与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脑出血超早期微创清除血肿治疗前后脑水肿的变化情况.方法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微创组(出血后3 h).以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水肿细胞形态.每组每时相点(12 h,24 h,48h,72 h,7d)各6只大鼠.结果脑出血组和微创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12 h,24h,48h比较P<0.05.7 d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微创组与脑出血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脑出血后早期(<3 h)予以微创清除血肿术后水肿有明显减轻(P<0.05),为临床脑出血微侵袭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