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岚 《黑龙江医学》2005,29(6):406-407
目的探讨壶腹部癌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1994~2004年间的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24例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十二指肠降部腔内软组织肿块、胆总管腔“截断征”及肝内胆管中高度扩张,胆总管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本组诊断准确率83.3%。结论螺旋CT诊断壶腹部癌是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赖海平  张广源 《海南医学》2012,23(17):87-88
目的 分析多例胆总管下端梗阻病例的CT表现,探讨常规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胆总管下端梗阻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下端梗阻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手术或病理等结果对照.采用螺旋CT行上腹部增强双期扫描,局部病灶加扫薄层.结果 胰头癌8例,均表现为胰头肿块,动脉期无明显强化,肝内外胆管扩张,肝内胆管扩张呈软藤状.壶腹周围癌11例(其中壶腹癌5例),5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至壶腹部,十二指肠乳头区结节状充盈缺损,动脉期明显强化3例有“双环征”,1例未见胰管扩张,增强扫描见胰管胆管分开进入十二指肠;胆总管下端癌4例,表现为胆总管扩张突然中断,管壁不均匀增厚,轻度强化;十二指肠腺癌2例,表现为十二指肠乳头区及附近十二指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强化,局部边缘模糊.华支睾吸虫致胆道下段梗阻1例,CT考虑阴性结石或炎性狭窄,B超提示胆管下段结石可能.胆总管下端结石梗阻10例,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CT、B超均诊断胆管下段结石.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及薄层扫描,能较好显示胆管下端梗阻病变影像特点,结合B超等其他检查可使鉴别诊断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64层螺旋CT对61例壶腹周围癌行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图像进行分析。首先判定肿块是否为胰头癌,再做出具体诊断,并与病理、手术对照。结果30例胰头癌CT诊断29例,无非胰头癌误诊为胰头癌。CT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一致者56例(91.8%),不一致者3例(4.9%),未明确诊断者2例(3.3%)。胰头癌、壶腹癌、远端胆管癌及十二指肠癌均有较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6.7%、88.9%、85.7%、83.3%。结论 64层螺旋CT及其三维后处理阴性法CT胰胆管造影技术对于壶腹周围癌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邓立勇 《中外医疗》2012,31(23):162-163
目的观察胆总管螺旋CT的表现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5月在该院接受胆总管阻塞治疗的患者86例,对其胆总管阻塞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者中包括胰头壶腹病变36例,胆总管结石30例,胆总管癌11例,胆总管炎性狭窄9例。胰头壶腹病变中胰头癌19例,胰腺炎9例,胰腺结核1例,壶腹癌6例,胰岛细胞瘤1例。胰头壶腹部占位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异常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显示"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或)血行转移。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阻塞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也较为准确,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检查方法,优于B超检查,不受肠气和脂肪的影响,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873-2874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CT扫描对壶腹癌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壶腹癌的CT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的壶腹癌的CT征象,结果,在14例壶腹癌中,13例可见十二指肠乳头区肿块合并胆总管和/或胰管截断性扩张;11例肿块有明显强化;而同期对比15例胰头癌中,肿块无明显强化,结论:低张薄层增强CT扫描可发现壶腹癌的特征性直接征象,对诊断壶腹癌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晓燕 《海南医学》2010,21(20):99-101
目的探讨"双管征"诊断壶腹周围癌的价值。方法对43例患者进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检查并显示"双管征"。分析每一例病人的MRCP、轴位T1WI及T2WI,测量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肠腔至胆胰管梗阻端的距离、胆胰管末端间距离、胆总管直径、胰管直径、观察胆总管末端形态、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胰管形态,比较不同胰胆管疾病时"双管征"的差异。结果在胰头癌组"双管征"、胆胰管汇合角度、十二指肠腔至胆胰管狭窄段距离及胰管直径较非胰头壶腹周围癌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节征"(13/27)和狭窄段侧支胰管扩张(6/27)多见于胰头癌。结论在MRCP图像识别"双管征"的不同表现有助于对壶腹周围病变定位。  相似文献   

8.
全世杰  王华  张莹  刘永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01-2403
目的: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胆总管梗阻性疾病的MSCT表现特征与诊断价值.方法 对47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胆总管梗阻性病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胰头及壶腹部肿瘤23例(胰头癌18例,Vater's壶腹癌2例,胆总管癌3例),胆总管结石20例,胆总管炎性狭窄4例.分析其CT表现,并与手术或病理对照.结果 (1)胰头及壶腹部肿瘤表现为胰头增大变形及低密度区;胰头周围组织侵犯;扩张的胆总管突然中断;"双管征";肝内胆管软藤状中、重度扩张;十二指肠内侧壁结节;胆总管壁增厚或下端结节;淋巴结转移和血行转移.(2)胆总管结石表现为胆管内环形或圆形致密影;"靶征"或"新月征";梗阻以上胆总管轻度扩张.(3)胆总管炎性狭窄表现为梗阻端扩张胆总管逐渐变细,范围较长呈鼠尾巴状;梗阻以上胆管轻度扩张;胆管积气.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胆总管梗阻性疾病定位诊断准确,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快捷的检查方法,能为胆总管梗阻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是多层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MPR)与曲面重建(CPR)技术在胆管成像上的应用,能直观地显示肝外胆管的走行、胆管及其周围病变与扩张胆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ater氏荧腹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CT资料完整的30例Vater氏壶腹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行Whipple手术,3例行姑息术作内或外引流。检查前30min、50min分别口服1%-2%有机碘造影剂500ml。常规上腹部CT平扫 增强扫描,梗阻段、兴趣区作2mm或5mm薄层扫描。结果:荧腹部软组织肿块,十二指肠腔内充盈缺损及局部肠粘膜破坏,壶腹段胆总管壁不规则增厚、偏心性软组织肿块和肝内、外胆管中、高度扩张,胆总管全段扩张,胆囊增大,双管征是Vater氏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CT征象。结论:CT能清晰显示壶腹癌的直接和间接征象,直接征象的显示与检查方法、扫描技术、CT设备有关,CT是诊断壶腹癌有效、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王东  王吕浩 《河北医学》2006,12(3):222-22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诊断乏特氏壶腹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乏特氏壶腹癌的螺旋CT表现,均服开水做对比剂充盈肠管,病变局部采用薄层增强扫描,17例辅以图像后处理技术。结果: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胆道系统低位梗阻,25例CT图像能明确壶腹部肿块,能清晰显示肿瘤的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壶腹部肿块是乏特氏壶腹癌的CT直接征象,应用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相结合对壶腹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可靠而有效的方法,并对其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超声及CT诊断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囊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48例超声及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病理对照。结果超声联合CT诊断准确率为89.58%明显高于超声(60.42%)和CT(72.9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9例超声表现异常,其中2 3例结节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边缘毛刺征,与周围组织无清晰边界;19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呈砂粒状;24例血流信号丰富;1 3例淋巴结转移。35例CT影像学异常,其中28例CT平扫呈低密度,24例出现"边界反转征",30例形态不规则,19例结节临近的甲状腺包膜中断,25例结节内有钙化病灶,11例淋巴结转移。结论超声联合CT检查能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认识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像,提高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6例经组织病理证实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SCT、HRCT及增强SCT表现。重点对病灶的内部结构、边缘形态、周围组织改变及增强程度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56例小肺癌中,HRCT具有分叶征47例,毛刺征45例,胸膜凹陷征34例,血管束征21例,胸膜侧阴影16例,空泡征23例,细支气管气象征5例,磨玻璃样改变6例,空洞2例,钙化1例。征像出现率明显高于SCT。增强病例中48例CT值增幅>20 Hu。结论 HRCT显示病灶内部结构和边缘形态明显优于SCT。具有3种边缘征像以上的肺部外围型结节应高度怀疑周围型肺癌,增强扫描对鉴别结节的良恶性很有帮助。CT表现与病理分型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陈茂豪  郝鹏  陈苏妹 《当代医学》2011,17(18):13-14
目的探讨乏特氏壶腹癌的多层螺旋CT诊断。方法 40例乏特氏壶腹癌患者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运用MP及CPR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CT与手术显示乏特氏壶腹癌梗阻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与手术诊断胰腺、胆管与十二指肠、淋巴结转移与周围血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中有30例显示十二指肠内缘乳头状充盈缺损肿块,9例显示浸润生长型腺癌。结论 MSCT扫描与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应用在乏特氏壶腹癌的诊断与鉴别中是有效、可靠的方法之一,并对临床手术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种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马鞍山市人民医院进行胃癌根治性切除术的173例患者的术前CT检查资料.根据手术病理结果有无浆膜外侵犯分为浆膜外侵犯阳性组96例(阳性组)和浆膜外侵犯阴性组77例(阴性组),对比分析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 阳性组中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的出现率分别为35.42%、96.88%、86.46%、64.58%、40.63%、68.75%、26.04%,均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CT征象中,亮线征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7.40%、94.44%,浆膜面毛糙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6.88%、93.88%,浆膜面索条的符合率、比值比和ROC曲线下面积最高,分别为83.24%、12.767、0.828(P<0.001).多种CT征象联合诊断胃癌浆膜外侵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7(P<0.01).结论 亮线征、浆膜面毛糙、索条、膨隆、结节、脂肪浑浊及血管异常等CT征象对胃癌浆膜外侵犯有诊断价值.浆膜面索条的诊断性能较好,多种CT征象联合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非胆系增强法胆道三维重建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46例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扫描,扫描数据进行胆管三维重建,对梗阻原因进行定位、定性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31例胆道结石(其中30例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1例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误诊为壶腹部肿瘤),定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96.8%、100%;15例胆胰肿瘤患者中(9例胆管癌、1例胆囊癌、2例胰头癌、1例壶腹部癌、1例先天性但总管囊肿),14例得到正确诊断,定性、定位正确率分别为93.3%、100%。总体定性、定位诊断正确率分别是95.7%、100%。结论 64层螺旋CT胆道三维成像能够无创、清晰、立体显示胆管结构,提高术前对疾病的定性、定位诊断率,对胆道梗阻诊断有重要价值,并可进一步指导临床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癌高危患者经多层螺旋CT筛查诊断的影像特点。方法选取体检时被筛选为肺癌高危人群的107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均予以多层螺旋CT筛查,对筛查结果显示为疑似肺癌者给予病理检查,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分析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归纳整理肺癌确诊患者及非肺癌患者多层螺旋CT的影像特点。结果 1107例肺癌高危患者中,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者共78例,发现可疑癌结节60个,可疑癌肿块20个,共计80个;经多层螺旋CT筛查为疑似肺癌的78例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者64例,多层螺旋CT在肺癌筛查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为82.1%(64/78);其中癌结节55个(83.3%),癌肿块11个(16.7%),共计66个;2肺部癌灶为结节者53例(82.8%),检出癌结节55个,平均结节大小为1.8cm,其中33个(60.0%)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22个(40.0%)未合并CT征象;肺部病灶为肿块者11例(17.2%),检出癌肿块11个,平均结节大小3.5cm,其中7个(63.6%)合并明显CT征象,剩余4个(36.4%)未合并CT征象。结论肺癌确诊患者中癌结节所占比例较癌肿块高,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肠及肠系膜损伤的CT表现特点。方法12例经手术证实的肠及肠系膜损伤病例,主要观察(1)肠管破裂,腹腔游离气体的分布特点。(2)腹膜腔内游离积液的密度、腹水聚集部位与肠及肠系膜损伤部位的关系。(3)肠及肠系膜改变的CT表现形式。结朵(1)手术发现肠管不同程度穿孔、撕裂5例,4例腹腔内肠管外可见游离气体;1例空肠小穿孔,CT未发现腹腔游离气体;气体的多少与肠管破裂部位及裂口大小有关。(2)腹腔内游离积液12例,腹水密度较高(〉35HU),损伤部位肠间积液9例。(3)肠管改变,肠壁增厚、肠管扩张、连续层面肠管的连续性中断。(4)肠系膜水肿,较广泛或局限性肠系膜脂肪密度增高,见条状影,系膜间见大小不等血肿影(〉50HU)。结论腹腔肠管外游离气体、密度较高游离积液、肠间积液、肠系膜密度改变,常可做出肠及肠系膜损伤的可靠CT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