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图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经头颅CT证实为急性脑血管疾病的262例病人,入院后6h内记录12导联心电图,每1周复查1次心电图。结果 262例中211例(80.5%)出现心电图异常,110例脑出血中95例(86.4%)出现心电图异常,152例脑梗死中116例(76.3%)出现心电图异常。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的心电图异常与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损害部位、面积有关,心电图异常率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的变化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6月~2015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心电图的变化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结果 20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脑出血组92例,脑梗死组9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5例)共158例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约占79.00%,其中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91例,约占98.91%,脑梗死组心电图异常53例,约占55.21%,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14例,约占93.33%,脑出血组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类型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复极变化的发生率最高,为82例,约占51.90%,其次是心肌损伤和心律失常分别为48和45例,各占30.38%和28.48%。在158例心电图异常患者中,经过多次的治疗和检查心电图之后,病情有好转102例,恢复正常36例,死亡20例。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与心电图密切相关,病情越重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越高,但心电图的异常项目亦可随着病情的好转而恢复正常,故心电图的变化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3):323-324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的变化与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31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心电监护、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等手段,回顾性分析患者异常心电图的变化与特点。结果患者入院时心电图异常改变主要有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 FV1)异常、房颤/房扑、ST-T改变、QT延长、显著U波等,入院治疗7天后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Pt FV1异常和房颤/房扑,其发生率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P<0.05);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最常出现的心电图改变是ST-T改变和QT延长。结论掌握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对临床病情观察和疗效评估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4.7%(163/252),其中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7.2%,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1.3%;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T改变,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检查应作为一项急诊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使用超早期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安全性,探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自2006年6月份以来人住本院行超早期小骨窗治疗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死亡率为23.5%,按脑出血意识分级Ⅰ~Ⅲ、Ⅳ、Ⅴ,死亡率分别是0、9.76%、80%,患者入院时的GCS评分高低的因素、出血量的大小、出血部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再出血等因素与本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有关。结论:超早期小骨窗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但是脑出血意识状态V者不适宜该方法,可应用GCS评分高低的因素、出血量的大小、出血部位、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术后再出血等评价本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硫化氢中毒病人心电图异常表现的特点及对心肌损害的预后判断。方法入院时对465例急性硫化氢中毒患者进行标准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465例病人中心电图异常325例,占69.89%,其中轻度、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人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分别为31.40%、88.75%和96.99%。中度和重度中毒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中毒患者(P0.01),ST-T异常在中度和重度中毒病人中发生率分别为42.50%和48.87%,明显高于轻度中毒病人(P0.01),重度中毒病人ST段抬高及心律失常发生率与轻度和中度中毒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中度和重度硫化氢中毒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心肌缺血缺氧为心电图异常表现的主要特点,重度中毒者的心肌损伤心电图表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ECG)的改变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选择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和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ECG检查.结果:脑出血组ECG异常者为23例(76.7%),脑梗死组ECG异常者19例(63.3%),ECG异常主要以ST-T波改变为主.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常伴有异常ECG,对这类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减少脑血管病患者的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1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按是否发生SIRS分为SIRS组(75例)和非SIRS组(88例),均于入院第1天进行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入院第1、3天分别进行头颅CT检查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SIRS组出血破入脑室发生率(56.00%,42/75)显著高于非SIRS组(28.41%,25/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SIRS组入院第1天NIHSS评分显著高于非SIRS组,GCS评分显著低于非SIR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0).SIRS组入院第3天出血量及NIHSS评分较入院第1天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非SIRS组入院第3天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入院第1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高于非SIRS组[33.33%(25/75)比9.09%( 8/88),30.67%(23/75)比6.82%(6/88)](P=0.000、0.000).结论 SIRS参与急性脑出血的病情发展过程,可作为急性脑出血病情进展的警示信号和预后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心电图变化特点。方法对25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急性脑卒中后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64.7%(163/252),其中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7.2%,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51.3%;心电图异常的主要表现是ST-T改变,其次是心律失常。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心电图检查应作为一项急诊常规检查项目。  相似文献   

10.
张茜 《中国卫生产业》2014,(28):140-141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脑梗死部位与心电图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2月12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患者的心电图检测结果,并结合病变部位对心电图异常率的出现进行研究,旨在了解脑梗死部位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影响。另研究心电图正常组与心电图异常组患者病死率及病情程度分布状况。结果 127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为72.44%(92/127),脑干部位异常率90.0%(18/20);丘脑-基底节区异常率92.31%(36/39);大面积梗死异常率90.00%(18/20);单个脑叶异常率41.67%(20/48)。与单个脑叶相比,其他三个梗死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丘脑-基底节区、大面积梗死与脑干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方面正常组未出现死亡例数,异常组共10例患者死亡,死亡率10.89%,病情分型中正常组中重组均为1例,异常组中重组分别为19例、24例,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较高,心电异常患者死亡率与病情严重程度均高于心电正常患者,心电图异常变化集中在ST-T段改变,同时受梗死部位的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湘兰 《现代保健》2013,(21):71-72
目的:探讨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血压临床护理干预。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100例,均为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回顾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病发后7d内血压水平高于正常,脑梗死者48h内血压有明显波动,脑出血者血压呈持续升高表现(P〈0.05)。第3天、第7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护理后,患者总有效率为91%,死亡率为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结论:加强脑出血与脑梗死急性期护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血压水平及预后,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伴有静脉不对称征(asymmetry vein sign,AVS)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扩容治疗后能否改善此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 方法筛选符合入组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将其分为AVS组与无AVS组,AVS组22例,无AVS组18例,均给予扩容治疗,比较两组入院、出院时NIHSS评分及出院后90 d mRS评分。 结果AVS组出院时NIHSS评分(4.86±1.89)分,明显低于无AVS组的(6.56±2.6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AVS组90 d mRS预后良好率为86.36%,无AVS组90 d mRS预后良好率为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5)。 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若伴有AVS,扩容治疗后较无AVS的患者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神经功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足月、低Apgar评分儿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和脑性瘫痪(CP)的预测.方法分别在6、12个月,应用Infants Motor Screen(IMS)和婴幼儿应物、应人和言语能发育的"里程碑"对1年内低Apgar评分儿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252例中失访7例,6个月异常24例(其中死亡5例)、12个月异常20例(其中死亡5例、CP 5例),同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影响因素主要是1、5分钟Apgar评分均低,脑损伤,宫内窘迫和脐带绕颈.急性期临床表现有预测价值(如眼球凝视,肌张力增高等).判别分析表明:惊厥,呼吸暂停,眼球凝视和主动运动少4项对CP的判断符合率为91.3%,6个月特定的神经行为反应(如坐位时躯干控制能力,拥抱反射等)对CP的判断符合率97.9%.结论严重窒息持续时间和窒息后脑损伤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急性期临床表现对远期预后有预测价值,系列观察对CP的预测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张频  熊金睿  邹婷婷  涂嘉欣  龚韧  吴磊 《中国校医》2022,36(11):833-837
目的 探讨新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预后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在某院首次接受PCI手术的AMI患者信息,随访2年至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为观察终点,单因素分析后构建Cox回归模型,并用列线图模型展示。结果 ⑴共收集病例1 362例,出现MACE 250例;随访对象PCI术后30 d、6个月、1年、2年的MACE阳性率分别为4.63%、11.38%、14.54%和18.36%;⑵Cox回归发现有外周和脑血管病史(HR=0.755,95%CI:0.587~0.970,P=0.028)是AMI患者PCI术后预后的保护因素;心电图有异常性Q波表现(HR=1.322)、病变冠脉支数为两支(HR=1.911)、B型脑钠肽(B-type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100 pg/μL(HR=1.481)、β2微球蛋白(Beta 2 microglobulin,β2-MG)>3.0 mg/L(HR=1.416)与葡萄糖(Glucose,GLU)>6.1 mmol/L(HR=...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泰安市中心医院就诊的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9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35-65岁,平均(54.64±5.35)岁。试验组患者采用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其中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34~66岁,平均(55.43±5.73)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改善情况以及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的安全性。 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7 d NIHSS评分均降低(P<0.05),90 dADL评分则升高(P<0.05),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其ADL评分则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其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以及90 d内死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流状态,提高血管再通率,减少颅内出血的发生,保障患者的预后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合并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18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分析肺部感染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年龄、卒中类型、患者有意识障碍及吞咽困难、卧床时间、接受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以及肺部感染前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密切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是影响肺部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组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IHSS)减少(13.82±1.62)%,无肺部感染组减少(58.26±2.72)%;并发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24.1%,无肺部感染组病死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并基础疾病、卒中类型、有侵入性操作治疗是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影响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和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256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105例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患者普遍存有心电图改变和心肌酶谱的异常,脑梗死组在心电图改变异常率和心肌酶谱改变率上均显著低于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组(P<0.05),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组比较,心电图与心肌酶谱改变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GCS评分低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合其脑心综合征发生的概率高(P<0.05);病变部位位于脑室、脑干和小脑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其脑心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叶及基底节(P<0.01)。结论脑心综合征发生在急性脑血管病变患者并不少见,临床上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警惕性,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福州口岸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类别出入境人员心电图的异常情况。〔方法〕对2005年1~6月5737名出入境人员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心电图异常检出率高达30.6%;男女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但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为6.3%,不同出入境人群间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主要异常心电图检出率以入境人员和出国探亲人员较高,公、商务人员最低。〔结论〕福州口岸不同人群心电图异常检出率较高,加强对出入境人员中主要异常心电图的监测,加大卫生健康宣传咨询力度,对防止和降低心血管疾病意外事件的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2月-2011年6月到湖南省儿童医院就诊的86例病毒性心肌炎小儿患者,同时采用动态心电图(DCG)和常规心电图(ECG)对86例患者进行检查,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的检出心电图异常率分别为93.02%和75.58%,两种检查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两组检查方法检查的心电图改变类型中,除异常Q波与完全性RBBB检查结果一致外,其余改变类型都显示DCG检查阳性率比ECG高(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监测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诊断更确切、更可靠,可作为治疗过程中的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