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价值.方法:以我院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治疗)和对照组(接受瑞格列奈治疗).对比两组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及BMI.结果:两组治疗前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及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糖、血脂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及BM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可以改善肥胖型2型糖尿病体重指标、降低血糖、血脂.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联用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确诊的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80倒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40例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及维生素C片,冶疗前后测定2组患者血清转氨酶水平,血脂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肝/脾CT比值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ALT明显降低明显,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均显著改善,胰岛素抵抗指数明里下降;同时患者治疗后肝/脾CT比值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多烯磷脂酰胆碱联用二甲双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甘喜 《医疗保健器具》2014,(12):1577-1578
目的 探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80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92例,对照组8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西格列汀治疗.入组前常规进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等评估,治疗期24周.治疗结束后分析两组患者的在体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各项监测指标(空腹及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细胞分泌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40% (85/92)和对照组患者72.73% (64/88)相比占优势,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体重、低血糖发作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安全有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伍蔚凌 《临床医学工程》2013,(11):1379-1380
目的 讨论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胰岛素治疗,观察组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以及血糖达标时间,以评价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的体重增长只有(1.9±0.4) kg,低于对照组的(4.5±1.2) kg.观察组每日胰岛素使用量为(42±8)U,对照组为(57±11)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为(8.5±0.3)d,与对照组的(12.4±0.4)d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使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减少每日胰岛素使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并避免体重的过快增长,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6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艾塞那肽10μg,2次/d皮下注射)及对照组30例(二甲双胍500 mg,3次/d口服),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血糖、体质指数(BMI)、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BMI、腰围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BMI、腰围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C肽、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塞那肽与二甲双胍相比降糖同时可显著减轻患者的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57-1358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 AST、 GGT)、脂代谢指标(TC、 TG、 HDL-C、 LDL-C)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FPG、 2hPG、 HbA1c、 HOMA-IR、 HOMA-β),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各肝功能、脂代谢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拉鲁肽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和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3例.治疗组用那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用那格列奈联合罗格列酮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控制空腹血糖[(6.67±1.34)mmol/L和(7.33±1.52)mmol/L]、餐后2 h血糖[(7.57±1.24)mmol/L和(8.02±1.45)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7.85±1.21)%和(8.13±1.37)%],改善血脂,P<0.05,治疗组体重指数明显改善(P<0.05).血压,血、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依从性好.结论 两种组合均能有效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而且也适合老年人.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控制和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其在降低患者血糖、血脂含量及控制体重等方面的功效,为治疗手段的更新、进步创造条件。方法择取入住我院的120例2型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要求其之前服用过降低血糖的药物且对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无过敏反应。通过随机抽签将这部分病患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病人实行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每天口服1次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观察记录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饭后2h血糖(2hGB)、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指标在14周前后具体变化情况并加以分析。结果胰岛素治疗及口服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降血脂、血糖都具有一定效果,而在减少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质指数方面,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的效用显著优于只进行胰岛素治疗,其差异与统计学意见匹配(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单纯胰岛素治疗对降血糖、血脂都有明显作用,而前者在减少病患胰岛素抵抗和限制体重方面也具有显著作用,后者则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轻中度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观察。方法:选择我院60例2010年-2015年70岁以上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组合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后复查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体重指数及记录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基本相同,低血糖风险相似。但格列美脲组更方便、易操作,不存在胰岛素保存不当所致的治疗失效。结论:格列美脲联合二甲双胍与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性2型糖尿病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控制血糖方面相似,但其更安全、易操作、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5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治疗组采用二甲双胍加阿卡波糖,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治疗3个月后TC、TG、LDL-C、FPG、2hPG、HbAlc、BMI均有明显降低,HDL-C有升高,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10例患者出现腹胀、肠鸣,排气增加,有5例出现腹泻,对照组分别为5例和3例。所有患者未出现血肌酐异常。结论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能很好地调节改善伴高脂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代谢紊乱,使体重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脂肪肝组、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糖尿病组,分别通过普食、高脂饲养、给药、腹腔注射STZ建立模型,14周时用胰岛素耐量试验衡量大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浓度。结果胰岛素耐量试验显示,脂肪肝组用降糖率计算血糖下降幅度仅为对照组的约66%,与脂肪肝组比较,罗格列酮组降糖率明显增高约50%(P<0.01),二甲双胍组降糖率增高约15%(P<0.01)。糖尿病组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比脂肪肝组高约26%(P<0.01);各组血浆抵抗素之间方差分析未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大鼠血浆抵抗素与降糖率、血糖等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脂饲养正常SD大鼠14周产生严重的胰岛素抵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均可显著改善高脂饲养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抵抗素可能与大鼠的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及2型糖尿病无关,而且不受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干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基因G3057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关系。方法以216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104例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及108例正常糖耐量者作为受试对象,采用半巢式PCR-RFLP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各组的基因变异频率,ELISA法检测各组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常规检测血糖、血脂等代谢参数。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具有较高的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瘦素水平和较低的胰岛素水平。其3057位核苷酸G—A变异频率为76.0%,也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脂肪肝组及糖耐量正常组(分别为62.1.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3,P〈0.01)。结论LEPR第3057位核苷酸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调节机体脂质代谢、影响机体胰岛素敏感性等途径参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135年12月-2007年12月的58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生活干预,治疗组在生活干预基础上加复方牛胎肝提取物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血脂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脂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肝纤维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纤维化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对NAFLD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大鼠2型糖尿病(T2DM)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治疗作用。方法高糖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T2DM并发NAFLD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治疗组,每组16只,并设立正常对照组20只。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125mg/(kg·d)灌胃治疗。于实验第16(治疗后8周)、20周(治疗后12周)末分批处死大鼠,检测肝功能、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光镜下观察大鼠肝脏组织学形态,分别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肝组织UCP-2蛋白和UCP-2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转氨酶、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及血脂水平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肝脏于第16周末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变性,第20周末出现严重脂肪变性;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组(P均〈0.01),UCP-2mRNA表达于第16周末[(1.789±0.301)VS(0.245±0.087),t=11.02,P〈0.011和20周末[(1.989±0.207)VS(0.262±0.058),t=17.93,P〈0.01]均高于正常组,以20周末更为明显。在16周末(治疗后8周)和20周末(治疗后12周),治疗组大鼠血清转氨酶、血糖及血脂水平均有改善,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升高(P〈0.01或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治疗组肝组织UCP-2蛋白表达在16周末和20周末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1),UCP.2mRNA表达在16周末[(0.665±0.088)VS(1.789±0.301),t=7.81,P〈0.01]和20周末[(0.610±0.102)VS(1.989±0.207),t=9.98,P〈0.01]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可降低T2DM并发NAFLD大鼠肝脏脂肪含量,调控肝脏UCP-2的适度表达,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弧治疗(观察组),13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单用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肝肾功能、血乳酸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较对照组更加明显;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和血乳酸水平均无显著变化,无乳酸酸中毒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瑞格列奈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较为安全,并可达到更佳的降血糖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1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饮食控制,同时给予益肝灵片(2片/次,日3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片(2片/次,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组ALT、AST、TG、TC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可安全有效地用于NAFL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血尿酸(SUA)的关系。方法将80例住院T2DM患者分为不伴NAFLD的T2DM组(A组)和伴NAFLD的T2DM组(B组),T2DM的诊断标准符合2003年WHO标准,NAFLD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会标准(2010年1月修订),高尿酸血症诊断标准参照2009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HUA)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建议中国专家共识。收集两组的一般资料,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游离脂肪酸(FFA)及瘦素等,进行24h尿定量分析。对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T2DM组相比,伴NAFLD的T2DM组腰臀比(WHR)、SU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三酰甘油(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尿微量自蛋白(UMA)均升高,FFA降低,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合并NAI、LD的T2DM患者SUA的水平显著升高。FFA及瘦素在T2DM患者SUA与NAFLD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明确,仍需对大样本对象继续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MF)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医院收治的68例NAFLD患者,采用MF1.5g/d口服治疗6个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改变情况。结果:MF可以明显降低ALT,改善NAFLD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二甲双胍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可以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全会标  高勇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6):1586-1587,1590
目的比较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初诊T2DM先单用二甲双胍(1.0g/d)治疗4周,血糖控制不佳的98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B组: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C组: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甘精胰岛素,治疗随访12周。结果 12周后3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PG)全部达标,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A、B两组HbA1c部分达标,C组HbA1c达标(P﹤0.05)。C组疗效优于A、B组,FPG达标所需时间最短,日胰岛素用量最少。3组低血糖发生率均﹤3.5%,无严重低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和吡格列酮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三药联合疗效优于二药联合,安全有效是初诊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高血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将130例新诊断T2DM患者分为单纯T2DM组22例,T2DM合并高血压(高血压)组32例,T2DM合并NAFLD(NAFLD)组36例,糖尿病合并NAFLD及高血压(NAFLD合并高血压)组40例。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C肽(FCP)和胰岛素(FINS)、游离脂肪酸(FFA)、血脂谱、尿酸和肌酐等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R-IR)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130例新诊断T2DM患者中,NAFLD占59.2%,高血压占53.8%,NAFLD合并高血压占30.0%。NAFLD组与NAFLD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甘油三酯和尿酸水平均高于单纯T2DM组患者(P<0.05),NAFLD组与NAFLD合并高血压组患者血清FFA和Hcy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与高血压组患者(P<0.01)。NAFLD组与NAFLD合并高血压组患者LnHOMA-IR高于单纯T2DM组与高血压组患者(P<0.05),但是前者的LnISI却小于后者(P<0.05)。结论:Hcy、甘油三酯、FFA及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NAFLD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T2DM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而且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