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前列地尔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老年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方法 经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95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50例,常规治疗组45例,对治疗组治疗后颈动脉超声改善不明显的患者连续给予第二疗程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差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斑块治疗前后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扩张颈动脉血管具有靶向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9月到2016年10月期间,共收治4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健康体验患者40例,即对照组,对所有患者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同时对两组患者检查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具体包括:斑块检查数量,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内径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软斑、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扁平斑显著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颈动脉硬斑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左右侧的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值明显比实验组宽,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患者的粥样斑块给予检查,在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适合临床的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60岁以上老年人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185例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或64排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分析颈动脉血流动力学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及颈动脉斑块严重程度分级与冠脉狭窄指数、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结果 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多支冠脉病变组双侧颈总动脉内径增宽(P<0.05);双颈内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快(P<0.05);双椎动脉阻力指数明显增高(P<0.01).与无冠脉病变组比较,3个冠脉病变组双颈总动脉阻力均增高(P<0.05).与颈动脉0级组比较,颈动脉2级和3级斑块组冠脉狭窄指数均增高(P<0.01).3级颈动脉斑块组100%有冠脉狭窄,颈动脉2级、3级斑块组患者冠状动脉2支以上病变患者明显增加(P<0.01).结论 颈动脉管腔内径增大,血管最大血流速度增快和动脉阻力指数增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密切相关,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高,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增高,冠脉病变支数增多,血管狭窄程度更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粥样斑块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7年3月~2019年3月入院的4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然后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颈部动脉斑块。结果:观察组颈部动脉软斑、扁平斑和溃疡斑检出率要高于对照组,颈总动脉内径和颈内动脉颅外段内径显著窄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定期对患者颈部血管的粥样斑块进行超声检查可以有效预防缺血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素E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前列腺素E1(PGE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靶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95例头晕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PGE1治疗组(50例),两组均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200 ml,PGE1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PGE120μg,静脉注射,1次/d,15 d为1个疗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结果 95例患者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正常检出率为9.8%(4/41),非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为46.3%(25/5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E1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增宽、颈总动脉血流速度减慢,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GE1通过扩张血管,改变血流速度,达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靶向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余永树 《健康必读》2006,5(9):28-30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二维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硬化斑块指数衡量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测定肱动脉内径代表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患病组36例,对照组40例.结果 患病组,IMT、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硬化斑块指数(Plaque index,PI)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患病组与对照组相比,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P<0.01),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存在严重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北京市第二医院2016年3月-2018年10月收治的5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的56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用彩超对两组受检者进行颈部血管检查,观察颈动脉狭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颈动脉中膜厚度增厚的发生情况。并测量两组受检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流量、平均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结果观察组颈动脉狭窄、静脉窦粥样硬化斑块检出和颈动脉中膜增厚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脑血流量减少,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使用颈部血管超声进行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血管有无狭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50例于2014年3月到2016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的1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使用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分布及性质。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宽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明显多于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P0.05),双侧颈总动脉处斑块明显多于颈内动脉处(P0.05),观察组患者稳定斑块明显少于不稳定斑块(P0.05),对照组稳定斑块明显多于不稳定斑块(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使用动脉彩超检查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本科的住院病人264例,分为132例脑梗死组和132例其他病人组,均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观察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有无颈动脉斑块.结果 132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71%,CIMT增厚发生率为79%,其他病人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30.3% CIMT增厚发生率为39 %,脑梗死组CIMT增厚及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CIMT增厚和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对45岁以上健康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脑梗死发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本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168例经过CT、MRI检查证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超检查,将同期住院非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的彩超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168例患者有134例(79.76%)彩超诊断颈动脉颅外段存在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对照组160例有6例诊断出颈动脉颅脉外段存在粥样硬化,2组彩超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最高的部位是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是颈总动脉。梗死灶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健侧(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出率高,为了早期诊断、早期预防,临床上建议使用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狭窄筛查进行筛查。  相似文献   

13.
刘振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66-2268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血流动力学信息,比较两支动脉血管血流动力学指标的相关性,探讨糖尿病对血管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27例定义为糖尿病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颈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检查,记录两支血管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127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68.5%的患者颈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57.4%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提示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提示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73.6%的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也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组颈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颈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的PI和RI线性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的粥样硬化发病率呈正相关。证明糖尿病诱发血管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严重,肠系膜上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颈动脉超声筛查在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150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卒中形成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吸烟史、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独立危险因素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实验组的颈总动脉左侧内径(t=373.78,P=0.00)、右侧内径(t=23.76,P=0.00)、颈内动脉颅外段左侧内径(t=11.51,P=0.00)、右侧内径(t=72.39,P=0.00)均窄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动脉疾病、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超声诊断不仅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患者血管的狭窄程度,还可显示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60例可疑非心肌梗死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心病43例,无冠状动脉病变17例。同时超声检查颈、股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颈、股动脉的IMT和斑块发生率高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者(P〈0.05),其粥样硬化的程度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对左、右颈动脉和左、右股动脉的IMT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进行秩和检验,相关系数分别为0.466、0.312、0.273、0.378;颈、股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系数分别为0.823、0.738。颈、股动脉斑块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47%和76.47%以及53.49%、70.59%。结论外周动脉IMT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灵敏度较高;但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低;外周动脉斑块预测血管病变支数的灵敏度较高,对非心肌梗死冠心病多支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相关性及外周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SCF)、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将400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非冠心病(NCHD)组9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202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105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斑块的形态特征将冠状动脉斑块分为Ⅰ、Ⅱ、Ⅲ型.根据超声特点将颈动脉斑块分为易损型和稳定型,比较ACS组、SAP组与NCHD组患者斑块的类型及外周血M-SCF、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组冠状动脉斑块主要为Ⅱ型,占78.7%(159/202),颈动脉斑块主要为易损型,占69.3%(140/202).而SAP组冠状动脉斑块Ⅰ、Ⅱ、Ⅲ型分别占40.0%(42/105)、30.5%(32/105)和29.5%(31/105),颈动脉斑块主要为稳定型.ACS组外周血M-SCF、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NCHD组(P<0.05),SAP组与NCH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斑块Ⅱ型患者较Ⅰ、Ⅲ型患者M-SCF、CRP水平明显升高(P<0.05);颈动脉斑块易损型患者M-SCF、CRP水平较稳定型患者明显升高(P<0.05).结论 冠状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密切相关.外周血M-SCF、CRP水平和斑块特征与斑块的稳定性有关,对于冠状动脉事件有一定的预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雪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89-119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高血脂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6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脂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7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速、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采用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是否有助于预测脑梗死发病风险。方法颈动脉内径狭窄小于70%的TIA患者158人,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其类型,并随访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125例患者完成研究,平均随访24.1个月,发生血栓栓塞性脑梗死13例,其中无斑块组年发生率为1.5%,稳定性斑块组为3.6%,不稳定性斑块组为9.2%,后者明显高于前二组。结论采用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有助于预测TIA患者脑梗死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