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小利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11-2513
目的:了解济源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年~2010年济源市22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分娩的381例出生缺陷婴幼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为6.88‰,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多指(趾)畸形、总唇裂、唇裂、神经管畸形、外耳畸形。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以下特点:男性高于女性、城镇与乡村无明显差异,孕妇年龄<20岁、>35岁妊娠发生率高。结论:济源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偏低,产前阳性监测率偏低,应加强以提高产前诊断水平为重点的一、二级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必然条件。随着中国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不断降低,人口的期望寿命不断提高,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出生缺陷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将2006-2010年辽宁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太原市1997~200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出生缺陷动态监测实施方案>要求,1997年以来,我市在10个县(市、区)的94所医院进行了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动态监测.至2003年,共监测围产儿187 492例,出生缺陷儿2 462例,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31.31/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881例,NTD发生率为46.99/万,占出生缺陷的35.78%.围产儿死亡2 505例,围产儿死亡率为13.36‰.出生缺陷畸形的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出生缺陷儿有53.57%存活,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4.75倍.孕28周前引产的出生缺陷儿88.12%依靠B超诊断.因此采用B超筛查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1997~2004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新艳 《中国健康教育》2005,21(10):790-792
目的 了解太原市1997~2004年出生缺陷儿发生率及变化趋势,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制定和采取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山西省“削峰工程”(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于全国,全国又高于世界,山西省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成了“珠峰”,政府要削除这个“珠峰”采取一系列措施,称作“削峰工程”)及“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的要求,对1997~2004年太原市10个县(市、区)94所出生缺陷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孕满28周至产后7天内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8年共监测围产儿217908例,出生缺陷儿2871例,出生缺陷发生率131.75/万;其中神经管畸形(NTD)1021例,NTD发生率46.85/万,占出生缺陷36%.围产儿死亡2892例,围产儿死亡率13.27‰;缺陷儿死亡率是同期围产儿死亡率的32.39倍;出生缺陷畸形发生顺位,依次为神经系统缺陷、面耳颈部缺陷、骨骼肌肉系统缺陷,消化系统缺陷;28周前引产出生缺陷儿诊断89.74%依靠B超.结论 出生缺陷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开展广泛健康教育,普及婚检和进行保健知识宣传,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前B超筛查等,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王晓侠 《现代保健》2011,(8):126-127
目的 了解近两年展览路地区出生缺陷患儿的发生率、顺位变化及存活情况,找出相关因素,提出相关措施,为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医学依据.方法按照中国出生缺陷人群监测方案,认真填写〈出生情况及婴儿随访登记表〉,每月汇总上报妇幼保健院.结果笔者所在区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新生儿出生缺陷率,以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为主,副耳、血管瘤也占有一定比例,缺陷围产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为了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风险,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机开始于孕前.近年来早期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水平有所提高,新生儿血管瘤筛查则是把握最佳治疗时机.控制出生缺陷儿的孕育是控制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长治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2012年长治市6监测医院分析的667例出生缺陷儿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9.36‰,总体呈波动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顺位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外耳畸形、神经管缺陷、唇裂合并腭裂。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有以下特点: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加强出生缺陷的三级预防工作,可有效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2006年与2000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学莉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08-4109
[目的]分析成都市2006年与2000年出生缺陷监测情况,探讨降低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方法]比较成都市2006年与2000年出生监测资料。[结果]成都市2006年出生缺陷发生率(121.38/万)明显高于2000年(71.53/万),耳部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结论]应加强一、二级妇幼保健网建设,提高出生缺陷监测质量;加强宣教,加强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强化产前检查和产前诊断,孕4~6个月进行B超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重庆市1996~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重庆市1996-2001年出生缺陷(BD)的发生率及其变化。[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进行各项具体监测工作。[结果] 6年共监测围产儿87449例,检出BD儿957例,发生率为109.4/10^4。各年的BD发生率有波动无下降,但比本市10年前的BD发生率降低49.3%。城乡的BD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男女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围产儿死亡1099例,死亡率为12.5‰,城乡的围产儿死亡率有明显差异;有缺陷的围产儿死亡率是正常儿围产死亡率的31倍。[结论] 继续提倡和加强优生优育、围产保健工作,提高产检率和产前诊断水平,提高未育妇女孕前及孕早期自我防护意识,有助于降低BD发生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窦翼飞  冯小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3):3279-3280
目的:为了解秦皇岛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发生类型及导致可疑和相关因素,为政府决策、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准确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06~2008年在全市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产科门诊系统检查、住院分娩的孕产妇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对孕期及分娩后进行全程监测与干预,对发现异常的及时矫治,并进行监测质控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全市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在38.54/万,其中2006年出生缺陷儿162例,出生缺陷率为49.65/万;2007年出生缺陷儿为103例,出生缺陷率为30.25万/;2008年出生缺陷儿125例,出生缺陷率为37.28/万。同时对76956例围产儿实施三级预防干预,发现先天畸形198例,出生缺陷为25.7/万,对24237例未进行系统实施干预,发现先天畸形192例,出生缺陷为79.2/万。结论:加强优生知识宣传,做好优生咨询,加强育龄妇女健康教育和孕前孕期干预力度,加强婚前保健和早孕期保健及孕期营养指导,提高孕早期出生缺陷的检测技术,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前诊断,提高宫内诊断技术,是减少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的有效措施和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广西1996~2001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勇 《中国妇幼保健》2002,17(12):724-726,733
按照卫生部关于“三网合一”监测方案的要求 ,自 1996年以来 ,系统地对全自治区围产儿进行了出生缺陷监测 ,6年中共监测围产儿 10 15 94例 ,发现出生缺陷儿 15 5 0例 ,各年度的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9.60‰、12 .0 2‰、14.90‰、15 .0 8‰、17.46‰、17.97‰ ,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 ;男、女婴出生缺陷发生率分别为 15 .3 2‰、14.5 7‰ ,有明显差异 ( χ2 =2 8.5 6,P<0 .0 0 5 ) ;城乡出生缺陷发生率为 14.5 4‰、 16.2 9‰ ,有明显差异 ( χ2 =5 .0 2 ,P<0 .0 5 ) ;产母年龄≥ 3 5岁是出生缺陷的高危因素 ;出生缺陷儿死亡居围产儿死亡的首位原因 ;前 5位出生缺陷为巴氏胎儿水肿综合征 ,多指 (趾 )、唇裂并腭裂、先天性脑积水、肢体短缩。干预措施为 :1合理布局监测网点 ;2开展医院监测和社区监测 ;3积极开展出生缺陷发生的三级预防措施 ;4充分发挥三级妇幼保健网对出生缺陷的监测作用 ;5建立和启动“出生缺陷干预工程”;6培育和健全法律体系 ,使出生缺陷的干预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分析安庆市2014~2018年出生缺陷监测资料,了解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影响因素。方法按照《中国妇幼卫生监测方案》的方法要求,收集安庆市5家国家级监测医院的出生缺陷监测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围生儿出生缺陷发生水平和主要出生缺陷顺位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监测围产儿48 764人,发现出生缺陷儿791例,5年出生缺陷的平均发生率为162.21/万。男性出生缺陷发生率(180.76/万)高于女性(140.64/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2.286,P<0.05);低年龄组的孕母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其它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6.218,P<0.05);乡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169.75/万)与城镇(152.35/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271,P>0.05)。前5位出生缺陷发生率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小耳及外耳其他畸形、多并指(趾)、唇腭裂和马蹄内翻足。结论近5年安庆市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加强三级预防工作,尤其要加强孕前及围孕保健的咨询和宣传,以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浙江省景宁县出生缺陷的发生状况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和评价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景宁县内4家医院依据《景宁县出生缺陷监测方案》要求上报的2009年和2010年出生缺陷监测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缺陷类型、发生出生缺陷儿母亲孕期情况,并跟踪随访。结果共监测景宁县两年中2 443例围产儿,出生缺陷26例,总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0.64‰,其中单发缺陷23例,多发缺陷3例,缺陷类型前五位为多指、先天性心脏病、唇裂、腭裂、脑膨出。男性围产儿出生缺陷率为9.31‰,女性为12.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监测1 282例,出生缺陷率为7.02‰(9例),2010年监测1 161例,出生缺陷率14.64‰(17例)。结论景宁县出生缺陷呈上升趋势,与围产期产前诊断和出生后早期诊断技术增高有关;主要影响因素是母亲孕期患病、服药及遗传等;加强孕前保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质量,开展产前筛查工作,和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关键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郭立杰  武卉 《职业与健康》2014,(11):1568-1570
目的了解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变化及转归情况。方法按照全国出生监测中心制定的监测方案,对该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分娩的围生儿逐一筛查。结果该院共出生围生儿数7 616例,出生缺陷儿237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3.11%,出生缺陷儿死亡数28例,缺陷儿死亡率11.81%;围生儿死亡数86例,死亡率1.13%,前5位出生缺陷依次是先天性心脏病、外耳畸形、多指畸形、总唇裂(唇裂、腭裂、唇裂合并腭裂)、21-三体综合征,构成比分别为48.9%、11.0%、7.2%、5.1%以及4.3%。农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70.9%,明显高于城镇的29.1%;缺陷儿死亡率城镇为4.3%,农村为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出生缺陷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广泛开展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加强婚前保健、围生期保健,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咨询,以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统计住院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寻找预防出生缺陷的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围产儿13 898例中发生出生缺陷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出生缺陷构成状况、孕妇多种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福建省新生儿救护中心厦门分中心住院患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22.45‰(312/13 898)。出生缺陷按不同组织器官及部位划分,位于前5位依次为心血管系统、四肢畸形、肾脏发育异常、尿道下裂、颌面部畸形。结论:大力实施围产期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与干预工作,积极开展围产保健、避免早孕期高危因素的暴露、提高产前筛查和诊断技术对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4~2007年武汉市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了解掌握武汉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和种类,探索出生缺陷影响因素和制定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武汉地区2004~2007年部分开展助产的医疗机构分娩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武汉市2004~2007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8.1‰,4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多指、唇腭裂、外耳畸形、唇裂及先天性心脏病;孕母年龄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双胎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单胎;产前诊断率为27.1%;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工作,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孕期出生缺陷干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针对性地开展出生缺陷干预,为基层制定有效干预措施和降低出生缺陷提供依据。方法:对3241例孕妇分别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微量元素钙、铜、铁、锌等含量及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检查,用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筛查出乙肝病毒携带者和大、小三阳共188例,占6.31%,孕妇血清中微量元素未达标准为237~681例,占7.31%~21.01%,弓形虫和风疹病毒感染分别为0.40%和0.34%,三维彩超查出胎儿头颅、肢体和腹部畸形14例,占0.60%。结论:针对性的开展出生缺陷筛查和孕期干预,可预防和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陶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252-3254
目的:通过对2000~2004年云南省出生缺陷变化趋势分析,探讨今后监测工作的重点。方法:对2000~2004年云南省出生缺陷监测网覆盖的医院收集的孕28周至产后7 d住院分娩围产儿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产妇呈上升趋势,这些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我省出生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多指、总唇裂高于全国水平,神经管畸形发病率仍然很高;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全国水平。50%神经管缺陷、腹裂等严重畸形在孕28周前能被诊断。结论:对20岁以下和30岁以上的孕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预防畸形儿的相关知识,加强产前筛查,提高出生缺陷产前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3-2019年广西地区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影响出生缺陷的可疑因素,为制定出生缺陷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监测2013-2019年在广西地区1 174家医院怀孕满28周到出生后7 d的围生儿(包括活产、死胎、死产、7 d内死亡的新生儿及计划内引产的围生儿),并在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发生趋势.方法 对1997-2007年广东省医院出生缺陷监测网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和趋势分析.结果 广东省出生缺陷医院监测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自1997年的98.9/万上升为2007年的244.2/万;在常见出生缺陷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呈急剧上升,先天性足内翻、多指(趾)、总唇腭裂呈轻微上升;母亲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围产儿间出生缺陷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产前诊断的比例逐渐上升,并对监测出生缺陷发生率有影响;母亲孕早期患病、用药、接触环境有害因素、高龄、不良生育史是出生缺陷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 出生缺陷监测方式、对象及范围、诊断技术及水平、监测质量控制、危险因素等导致出生缺陷监测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缪金剑  周华  蒋健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8):2787-2789
目的:了解常州市2010年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以及城市功能区出生缺陷状况,探讨常州市出生缺陷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常州市所有接产医院产科分娩的出生缺陷儿,并根据城市功能划分为中心城区、工业区、农村3个区域,将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围产儿出生缺陷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010年围产儿共39 399例,出生缺陷发生率5.10‰,出生缺陷发生率和出生缺陷前三位顺位与2007~2009年基本一致,全市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5.10‰,其中工业区出生缺陷率为9.13‰,中心城区出生缺陷率为4.60‰,农业区为3.24‰,工业区出生缺陷率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发生出生缺陷的人群中,工业区组在流动人口、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孕期一方饮酒、从事高风险职业等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而婚前产检率、孕期定期检查率等指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应继续加强婚检与孕前保健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生育健康管理工作,加强出生缺陷产前检出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