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就诊我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4例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治疗组34例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基础上加用螺内酯联合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的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LVEF、LVEDD及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LVEF、LVEDD及BN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0例心功能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EF)40%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mg,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月、6月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舒张期最大内径(LVDd),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及死亡率。结果患者用药前及用药后1月、6月左心室射血分数(EF)明显增加(0.33±0.09)比(0.50±0.06)、(0.64±0.04),LVDd缩小(60.5±5.0)比(56.6±4.8)、(57.4±3.5),两组的EF、LV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1月、6月心功能改善的有效率(显效与有效之和)分别为75%、95%、65%、62.5%,两组间的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例2.5%,对照组死亡3例7.5%,两组间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研究小剂量卡维他洛对慢性心衰的影响。选择Ⅱ、Ⅲ级心功能的患者38例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Ⅱ度以上传导阻滞、严重心动过缓,肝肾功能不良,糖酯代谢紊乱。入选后每周观察心电图、心率、血压;入选时,服卡维地洛即刻前及服后8周分别作超声心动图,观察服药前后各参数变化。用药前后LVEF及E/A有增加(P<0.05,P<0.01),LVRT及PASP明显下降(P<0.05、P<0.01)。临床总有效率73.7%。卡维他洛能使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常规方法治疗与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2013年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8例,按入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小剂量螺内酯联合美托洛尔组),每组各19例,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血清NT-proBNP水平。结果经过1个疗程(12周)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功能好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具有明显或非常明显的差异,P〈0.05或P〈0.01。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螺内酯与美托洛尔的联合治疗效果显著,明显好于常规治疗,患者满意度高,在临床上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螺内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改善心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往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上以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为主,但最终并不能阻止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和发展。80年代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心力衰竭的恶化是由于血流动力学异常和神经-内分泌紊乱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心力衰竭的治疗内容包括:阻滞神经-内分泌和活化因子治疗;改善血流动力学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小剂量组加用螺内酯20mg/d,中剂量组加用螺内酯40mg/d。疗程12周。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小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3.33%(42/45),中剂量组为95.56%(4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MI、LVDd、E/A、LVEF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31、4.92、4.11、4.62、6.34、5.78、5.56和5.92,P〈0.05):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t=1.13、0.90、1.10和2.01,P〉0.05)。中剂量组出现3例高血钾.3例乳腺增生,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安全性更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于晗 《健康大视野》2007,15(5):47-48
目的评价长期服用螺内酯片剂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各种原因导致的慢性轻、中度心力衰竭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在心衰标准用药的基础上,其中一组给予螺内酯片剂长期口服,另一组在急性期加用或不加用螺内酯,临床观察并随访6个月后,检查超声心动图,以评价左室功能和容积。结果观察过程中共入选螺内酯组65例以及安慰剂组31例。在观察结束,两组的射血分数(LVEF)均有增加,但螺内酯组LVEF的增加值显著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7.6±7.7)%和(3.1±5.4)%,P=0.0042。经6个月的治疗,螺内酯组显著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和收缩末期容积(ESV)分别为(-18.2±35.7)ml、P=0.0003和(-26.7±34.6)ml、P=0.0001。而安慰剂组在观察终点,左室EDV和ESV均有增加分别增加(7.4±33.1)ml和(2.8±30.2)ml。在观察过程中,3例患者死亡,均在安慰剂组中。结论螺内酯在心力衰竭标准用药基础上治疗轻、中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可显著改善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9.
张阳 《智慧健康》2022,(33):151-155+181
目的 分别评估将螺内酯应用于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期间所取得的临床疗效及对心律失常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8例心力衰竭伴慢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对照研究主体,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匀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以对照组为基础应用螺内酯,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水平,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并对患者用药过程进行监督,统计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从而对比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LVEF、LVESD、LVEDD分别为(47.85±5.28)%、(47.19±5.24)mm、(55.74±5.16)mm,观察组患者分别为(51.74±5.36)%、(42.65±4.86)mm、(50.68±4.96)mm;和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组心功能水平具有明显优势(P<0.05)。在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共4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高钾血症,1例为胃肠道反应,2例为心律失常,发生率为6.25%;观察组患者共3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1例为心律失常,1例为高钾血症,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螺内酯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螺内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LVESD、LVEDD、LVEF)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  相似文献   

11.
吴霰 《现代保健》2011,(6):35-36
目的 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124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卡维地洛治疗24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卡维地洛对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心脏收缩功能、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效果.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螺内酯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 40例,对照组选用利尿剂氢氯噻嗪及氨苯喋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卡托普利、β-受体拮抗 剂倍他乐克,洋地黄制剂地高辛为主要治疗药物.治疗组以螺内酯替代上述氨苯喋啶,其他治疗同对照组,治疗 3个 月后评判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 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结 论: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周俊高  高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31-2232
目的对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的BNP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进行讨论分析。方法抽取55例在某院就诊的患有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病例(定义为A组),再抽取同期接受健康检查的健康老年人病例55例(定义为B组),对两组的BNP、LVEDD、LVEF水平与其心脏功能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LVEDD、LVEF水平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前的BNP、LVEDD、LVEF水平与B组患者比较相差很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BNP水平可以对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疾病进行筛查,可以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客观的反应,与患者的心脏功能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在对心理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和诊断的整个过程中都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云军 《现代保健》2010,(15):20-2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分析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所致的心力衰竭患者,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用依那普利5~10mg,每日1~2次,螺内酯20~100mg,每日2次,联合治疗8周后观察血压和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全部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下降(P均〈0.01),36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显效19例(52.8%),有效15例(41.6%),无效2例(5.6%);临床治疗期间无严重高血钾及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力衰竭可降低血压、改善心功能和临床症状,降低病死率,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T-proBNP和BNP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贫血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氮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羧基端活性段脑钠肽(BNP)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76例因心功能不全入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其中31例贫血。测定血浆NT-proBNP、BNP、血常规、肾功能等。结果:1)两组NT-proBNP比较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BNP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示血红蛋白浓度与BNP呈现负相关(r=-0.687),与NT-proBNP无关。结论:研究表明在评价心力衰竭患者NT-proBNP、BNP水平时需考虑其贫血等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李显录 《现代保健》2011,(17):64-66
目的观察螺内酯在心衰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0例高血压心衰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分别进行心功能分级和6min步行试验。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吸氧、半坐卧位、依那普利、倍他乐克、极化液,体液潴留明显者给予速尿20mg/d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螺内酯40mg/d,两组均治疗8周,观察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心功能改善和6min试验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提高。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内酯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心衰患者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胡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5):630-631
目的探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自我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通过院内授课、出院前宣教、电话随访3个阶段系统的对80例慢性心衰患者从心理、饮食、运动、服药、自我监测、家庭支持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并以6个月内再入院率与对照组(80例)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得到了提高,试验组6个月内再入院率为14.1%(11/78),小于对照组的再入院率27.6%(21/26),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结论通过3个阶段来提高慢性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水平,可有效减少6个月内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对慢性心力衰竭(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二所三甲医院心内科收治的461例慢性心衰患者,根据住院期间心脏基础节律分为窦性节律组(窦律组)和房颤组,进行为期3年的电话随访;终点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结果 房颤组中高龄、女性及左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占有较高比例;与窦律组比较房颤组的病因主要为瓣膜性疾病,而窦律组则为冠心病;随访结果显示房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窦律组(P <0.01);Cox回归分析对其它因素校正后发现,房颤(RR =1.311,95% CI:1.002-1.715,P<0.05)、年龄(RR=1.014,95% CI:1.004-1.024,P<0.01)是影响慢性心衰患者3年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 房颤及高龄是慢性心衰患者远期不良预后加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丁虹 《职业与健康》2011,27(3):346-34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加用卡维地洛至目标剂量维持;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在治疗12个月后观察2组疗效。结果用药(卡维地洛)12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0.01)。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HR)的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从小剂量开始加用卡维地洛治疗CHF,疗效均优于常规治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一套适合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为下一步慢性心衰治疗质量评价提供量化工具.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等数据库,同时参考〈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筛选出候选指标.选择来自北京、上海、哈尔滨的1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应用德尔菲法咨询专家意见,根据专家打分的均数和选择率确定最终的指标体系.纳入标准为:均数≥3.5,选择率≥50.0%.结果 发放专家咨询表15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每份均符合要求.经过三轮Delphi,由最初52个候选指标筛选出22个指标,构成慢性心衰治疗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2个结构指标,18个过程指标(15个院内指标,3个出院指标),2个结局指标.指标体系中,均数〉4分的有12个,选择率≥80.0%的9个.利尿剂的均数和选择率最大,分别为4.7和100%;院内感染率≤7%的均数和选择率最小,分别为3.5和53.3%.指标均数的范围为3.5~4.7,选择率的范围为53.3%~10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慢性心力衰竭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国外相关组织建立的稍有不同,符合我国国情,能全面客观的评价慢性心衰的治疗质量,发现其中的不足,以促进我国慢性心衰治疗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