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河南省2005-2010年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发病时间聚集性和分布特征,探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的应用。方法应用集中度结合圆形分布法对河南省2005-2010年HFRS患者发病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5-2010年HFRS集中度M值依次为0.356、0.243、0.370、0.341、0.489和0.746;圆形分布平均角依次为338.21°、12.47°、296.03°、341.19°、319.87°和314.42°。除2006和2007年外,河南省HFRS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P<0.05),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P<0.05)。结论河南省HFR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11、12月,近年来HFRS发病高峰有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时间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法,对HFRS的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6年南京市报告HFRS病例311例,年均发病率为0.38/10万。集中度M=0.50;圆形分布法计算平均角珔α=99.79°,平均角标准差S=84.46°(Z=35.40,P0.05)。高峰点为4月11日(1月15日—7月5日)。结论南京市HFRS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时点在4月中旬,高峰期为1月中旬到7月上旬。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京市主要传染病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为传染病监测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对南京市2008—2013年10种主要传染病流行季节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有明显的季节性(M值为0.561);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猩红热和手足口病有一定的季节性(M值分别为0.348、0.347、0.325、0.306)。用圆形分布法求得流行性出血热、猩红热的发病高峰日均在4月份,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发病高峰日分别在6、7和9月份,集中度M值和圆形分布R值呈高度正相关(r=0.999 8,P0.01)。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性出血热、细菌性痢疾、猩红热和手足口病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应据此及时开展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阜阳市 44年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的季节性特征及不同年代季节性特征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运用集中度、圆形分布法及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季节性分布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高峰时点为 12月 15日 ,标准差为 5 9天 ;在 44年的四个不同年代中 ,季节性特征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峰值降低 (P <0 .0 1) ,病人分布的离散程度增加 ,流行间歇期 (5月 7月 )的发病构成从 0 .75 %上升到 16 .92 % (P <0 .0 1)。结论 :HFRS在阜阳市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 ,这种特征近 2 0年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陈勇  殷菲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4):2630-2631
[目的]用圆形分布法对江苏省1999~2006年流脑疫情资料进行分析,为预防和控制江苏省流脑提供准确和科学的依据. [方法]按月统计流脑发病数,用圆形分布法探讨流脑季节性分布特点. [结果]江苏省流脑发病具有明显季节性(P<0.05),各年发病高峰日不全相同(P<0.01),年发病率与发病高峰日和高峰期跨度无关(P>0.05). [结论]江苏省流脑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其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2、3月份,近3年来流脑发病高峰日有前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南昌市1998-2007年霍乱、甲肝、菌痢、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和狂犬病等疾病的发病季节性规律。方法应用集中度分析方法探讨疾病的季节性,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疾病发生的高峰时间分布。结果霍乱有严格的季节性,乙脑有很强的季节性,菌痢和狂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甲肝和出血热的季节性较差;以上疾病均存在高峰发病日;其中霍乱高峰发病月日是8月3日,乙脑为7月8日,95%可信时区分别为6月12日~8月24日和4月24日~9月21日。结论在疾病的高峰发病时间段,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疾病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南昌市1998—2007年霍乱、甲肝、菌痢、肾综合征出血热、乙脑和狂犬病等疾病的发病季节性规律。方法应用集中度分析方法探讨疾病的季节性,应用圆形分布法分析疾病发生的高峰时间分布。结果霍乱有严格的季节性,乙脑有很强的季节性,菌痢和狂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甲肝和出血热的季节性较差;以上疾病均存在高峰发病日;其中霍乱高峰发病月日是8月3日,乙脑为7月8日,95%可信时区分别为6月12日~8月24日和4月24日~9月21日。结论在疾病的高峰发病时间段,应加强卫生宣传和疾病监测,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1992-2006年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特点及规律,为制定泰安市肾综合征出血热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92-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宿主动物带病毒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2-2006年全市共发病9 6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80/10万,死亡25例,病死率0.26%.发病呈明显季节性高发,表现为双峰型,春季高峰高于冬季高峰;发病以青壮年、男性农民为主,<19岁的学生发病有所上升.发病性别男女之比为2.03∶ 1,发病地区分布于所辖6县(市、区).鼠种构成复杂,室内以褐家鼠、野外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结论 泰安市为混合型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疫区,褐家鼠是本病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河南省麻疹(measles)流行的季节性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集中度及圆形分布法分析河南省麻疹季节性发病规律.结果 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的季节性分布M值为0.463;平均角为(α-)所对应的日期即麻疹的发病高峰日为4月8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 test,Z=6 729.17,P<0.01,发病高峰日的95%可信区间为4月7日-4月9日;发病的流行高峰期为1月26日-5月19日.结论 2007-2011年河南省麻疹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分布特征,1~5月为该病的流行高峰,应在此流行高峰期之前开展针对性的强化免疫等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丰城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不同年代发病的季节分布特征。方法应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季节性分析。结果丰城市20世纪70年代HFRS发病呈单峰分布,季节高峰为秋冬季,r=0.5140,高峰日为12月16日;80年代为典型双峰分布,秋冬季(r=0.8153)和春季高峰(r=0.7550);其他年代分布虽不够典型,但也保持了双峰型特征。双峰分布年代秋冬高峰日在12月中旬,珔α秋冬无统计学意义(F=1.843,P0.01);春季高峰日在5月上中旬,珔α春有统计学意义(F=10.755,P0.01)。结论圆形分布法可以较好地分析单峰型分布资料,对于具有双峰分布的资料可以通过对发病高峰进行拆分,分别进行分析,获得满意结果。丰城市HFRS有很强的季节性,流行高峰期前是实施各项干预措施的最好时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石家庄市2004~2009年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季节性和长期趋势,为有效防制其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传染病疫情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疫情资料,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高峰日和高峰期,用相关分析法分析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长期趋势。结果①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其季节分布特征是,全年均可发病,2~3月份发病人数逐渐增多,4~5月份达高峰,6月份以后下降,8~10月份最低。②2004~2009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均存在明显的高峰日和高峰期(P﹤0.01),各年发病高峰日不相同或不全相同(F=167.213,P﹤0.01),总高峰日在4月26日,总高峰期为1月16日~8月5日。③2004~2005年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较少,2006~2007年明显上升,2008~1009年发病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石家庄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高峰日多集中在4~5月份,高峰期从1月中旬到8月上旬,应围绕此发病高峰期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阜阳市肾综合症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58年以来的人间及1984年以来的鼠间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利用圆形分布,计算发病高峰日期;同时对发病率与带毒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958—2007年全市共报告HFRS病例40002例,死亡238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1.99/10万,病死率为5.95%。各县市区均有病例,颍上县最多(占40.30%),病死率以界首市最高(33.24%)。50年来共呈现4次发病高峰,20世纪80、90年代维持在较高的流行强度。各月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11月至次年1月份,发病高峰日为12月13日。室内和野外鼠密度分别为9.84%和7.91%,带毒率分别为9.21%和6.99%。1984—2007年的鼠带毒指数和人群发病率的相关系数为r=0.58。室内的优势鼠种在2000年前为褐家鼠,2000年后为小家鼠;野外的优势鼠种一直为黑线姬鼠。结论阜阳市HFRS疫源地普遍存在,鼠密度及带毒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群发病,应加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04-2014年济宁地区11个县市区的气象资料以及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气象因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方法 分析2004-2014年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例共计895例,同时收集同期的气象数据,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的变化趋势,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分析肾综合征出血热传播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2004-2014年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地域性明显,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部;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济宁地区发病仍然呈现与以往相似的发病季节特点,大部分县区年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之间的无相关性,而月发病人数与气象因素间的相关性较大。肾综合征出血热月发病人数在济宁地区与气温、降水和湿度总体均呈负相关。结论 气象因素对济宁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存在明显影响,通过对气象因素的各种预报,对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措施,可减少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与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06-2017年楚雄州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斑疹伤寒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2006-2017年楚雄州3种鼠传疾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7年间楚雄州共报告肾综合征出血热、恙虫病、斑疹伤寒3种鼠传疾病共3207例,报告死亡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9.83/10万,其中以恙虫病报告病例最多,占3种鼠传疾病病例总数的85.53%(2743/3207)。肾综合征出血热报告发病率位居第1的是楚雄市,恙虫病和斑疹伤寒报告发病率位居第1的是永仁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报告发病高峰是4月,恙虫病的报告发病高峰是7-10月,斑疹伤寒的报告发病高峰是8-9月;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恙虫病发病人群均以农民为主,斑疹伤寒发病人群以农民、学生和散童为主。结论 楚雄州3种鼠传疾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季节性和人群分布特征,应在高发季节做好重点地区、重点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FTLS)季节性特征。方法 FTLS疫情资料来源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应用集中度、季节指数和圆形分布法分析FTLS季节性分布特征。结果 2009-2014年,信阳市共报告FTLS病例2 901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Z=23.822,P<0.001)。2009-2014年各年度FTLS集中度M〖WTBZ〗值分别为0.564、0.557、0.636、0.645、0.561和0.566,平均值为0.585。不同月份和季度的季节指数均不相同。5月份季节指数最大,为292.04%;2月份季节指数最小,为0.41%。第1-4季度各季度季节指数分别为5.24%、213.03%、142.71%和39.02%。2009-2014年信阳市各年份FTLS发病均存在集中趋势(雷氏检验P值均<0.05),6年间信阳市FTLS流行高峰期为4月27日-8月25日。应用Watson-Williams检验对不同年份的平均角α进行检验,F=7.036,P<0.05,不同年份FTLS发病高峰日不完全相同。实际流行高峰期与圆形分布拟合的流行高峰期开始时间基本一致,从4月下旬或5月上旬开始,但持续时间延长,最长持续至10月上旬。结论 信阳市FTLS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出现在第2季度,可用圆形分布法来粗略估计其流行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某区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规律。[方法]分析1997~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流行情况与特征。[结果]1997~2009年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105例。疫情为高度散发,波及全区的每一个乡、镇、街。4~5月为发病高峰。男性高于女性,20~50岁的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89.52%。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地户籍。发病与职业和居住环境有关。[结论]鼠带毒指数与发病高峰相关,做好灭鼠工作应是遏制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河南省周口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流行因素,判断疾病发展的态势,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采用夜夹法进行鼠密度调查。结果 2005-2012年周口市报告病例136例,平均发病率为0.16/10万。病例以40岁男性青壮年农民发病居多。冬季是发病高峰。混合鼠密度在10.0%和18.9%之间。结论周口市2005-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整体下降趋势并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北京市发热、腹泻聚集性病例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收集2009-2015年《北京市传染病症状监测信息系统》中发热、腹泻症状聚集性数据,运用集中度与圆形分布方法对其时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集中度法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M值分别为0.57、0.47;圆形分布分析结果显示聚集性发热、聚集性腹泻的角度离散程度指标R值分别为0.57、0.46,样本平均角雷氏检验Z值分别为414.14、148.09,P值均<0.01,有季节性,聚集性发热高峰日为10月13日,流行期为8月13日至12月14日;聚集性腹泻高峰日7月31日,流行期为5月20日至10月11日。结论 北京市聚集性发热具有较强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腹泻具有一定的季节分布特征。聚集性发热流行期在秋冬季,聚集性腹泻流行期在夏秋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江西省某县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人员发病的原因,为今后类似事件的调查提供经验与借鉴。方法 回顾性收集4例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苗接种资料,应用胶体金法和ELISA法对病例血清标本进行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4例疑似病例均有流行性出血热疫苗接种史。病例1和病例4有发热、“三红”、“三痛”、水肿和尿蛋白阳性等出血热相关的症状,病例1汉坦病毒IgG抗体检测阳性,病例4的IgM和IgG阳性,病例2和病例3无出血热相关的典型症状,汉坦病毒IgM/IgG抗体检测阴性。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综合研判,病例1和病例4被确诊为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病例2和病例3排除流行性出血热。结论 该起事件共发现2例流行性出血热确诊病例,2例误诊病例。建议加强医疗机构对出血热诊治知识的培训,提高医疗机构出血热的实验室诊断率,提升医疗机构流行性出血热病例的早发现和早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