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免疫花环法对49例慢性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观察,发现与正常人相比,慢性肝炎患者T3+、T4+,T4+/T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T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CAH-B、CPH-B的T3+、T4+、T4+/T8+比值亦明显低于正常人(P<005),T8+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而二组间无明显区别(P>005),慢性乙肝(CAH-H、CPH-B)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间存在平衡失调,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受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及环境因素等影响,可出现不同的结局和临床类型。其中宿主的免疫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功能状况。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异常,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在我院门诊及病房住院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HBV-YMDD变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治疗前未检测出HBV-YMDD变异并且HBV-DNA均为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拉米夫定50 mg/d和恩替卡韦0.5 mg/d;对照组只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疗程12个月。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HBV-DNA含量及HBV-YMDD变异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在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外周血CD4+水平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6个月、9个月、12个月,CD8+水平显著下降(P0.01),CD4+/CD8+比值上升(P0.01),HBVDNA阴转率高(P0.05);治疗后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HBV-YMDD变异例数少(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拉米夫定用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更能有效的改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功能、抑制HBV-DNA病毒的复制、减少HBV-YMDD变异。对乙肝患者更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肝血管病变关系。方法:90例乙型肝炎患者及10例对照性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并依据血管病变程度将其分为4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检测TNF-α含量。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①各级乙型肝炎肝血管病变病人血清TNF-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TNF-a水平与肝炎病人的肝血管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s=0.773,P<0.05)。②各级乙型肝炎肝血管病变病人外周血CD8+T细胞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4+/CD8+T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级别肝血管病变患者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及细胞免疫在肝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性变化.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35名健康入(A组)、31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B组)、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组)、3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D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8+以及NK细胞,并分析各组间免疫细胞表达差异性.结果 C、D组CD4+ 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2.45±10.45)%、(29.54±11.55)%较A、B组的(38.05±10.15)%、(37.17±11.22)%,明显降低,而CD8+ 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36.15±11.56)%、(38.45±10.35)%,较A组的(30.14±11.25)(%),明显升高(P<0.01); NK细胞则表现为C、D组平均值为(15.23±6.38)%、(12.07±5.95)%,较A、B组的(22.05±7.15)%、(20.32±7.67)%,明显降低(P<0.05),以D组降低最为明显,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和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降低,CD8+ T淋巴细胞升高;通过T淋巴细胞和NK细胞百分比检测可监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108例食管鳞癌患者(食管鳞癌组)术前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对照组)对比,分析食管鳞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特点。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食管鳞癌组患者外周血CD3^+ 、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0;P=0.320);CD4^+和CD8^+水平显著增高(P=0.001;P〈0.001),由于CD8^+增高的程度大于CDZ增高的程度,使得CDgCDs~较对照组降低(P〈0.001)。(2)早期食管鳞癌患者外周血CD4^+/CD8^+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2);中晚期食管鳞癌患者CDgCDs~进一步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与早期食管鳞癌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8)。(3)有淋巴结转移食管鳞癌患者CD4^+和CD4^+/CD8^+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均〈0.001),CD8^+和NK细胞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5)。结论食管鳞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随着肿瘤的进展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削弱;监测CD4^+/CD8^+的变化可作为食管鳞癌病情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7.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41例肺癌患者术前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与50例健康献血者作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癌患者CD3^+、CD4^+、CD8^+和NK细胞减少,CD4^+/CD8^+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分期相关:Ⅰ期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未见明显抑制;Ⅱ期CD3^+、CD4^+、CD9^+和NK细胞减少,但较Ⅰ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期肺癌患者所有亚群均降低,分别与Ⅰ期和Ⅱ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分期增加,CD4^+/CD8^+明显降低,各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转移组NK细胞和CD4^+/CD8^+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免疫功能随着肿瘤的进展进一步受到削弱。  相似文献   

8.
甲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周开姣本文应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标法,检测了60例甲型肝炎(甲肝)患者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以了解细胞免疫与甲肝感染的关系。1调查对象与方法1.1病例组选取甲...  相似文献   

9.
郭炜  张倩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42-1343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慢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151例使用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慢乙肝患者,分为HBeAg阳性组,及HBeAg阴性组,分析其治疗过程中CD4+/CD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HBeAg阳性组患者治疗48周出现血清学应答者CD4+/CD8+比值较无出现血清学应答者高;HBeAg阴性者出现病毒学应答者CD4+/CD8+比值较无出现应答者高;两组出现应答患者48周后CD4+/CD8+比值无显著差异。[结论]使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患者中,出现应答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儿童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ASC)的T细胞亚群状态。方法设对照组(n=32)及ASC组(n=104),ASC组中又分别根据HBV—DNA及HBeAg的定性分为HBV—DNA阳性组(n=62)及阴性组(n=42)和HBeAg阳性组(n=56)及阴性组(n=48)。血清HBV标志物和HBV-DNA分别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和基因扩增技术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细胞亚群采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APAA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结果ASC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HBV—DNA阳性组CD.、CDJCD8明显低于HBV—DNA阴性组(P〈0.05或〈0.01),CD8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HBeAg阳性组的CD4、CD4/CD8较HBeAg阴性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CD8明显升高(P〈0.01)。结论儿童ASC存在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尤其以HBV—DNA阳性及HBeAg阳性者为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2011年3月-2012年3月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05例,采用荧光标记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别测定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结果 轻、中、重度血清HBV-DNA含量绝对值的对数值分别为(5.3±1.8)、(6.2±1.3)及(6.7±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HBV-DNA含量丙氨酸氨基转氨酶、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及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程度与血清HBV-DNA基因含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及其后期肝病患者免疫状态,了解其变化及临床意义。 方法 纳入临床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7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患者35例、乙肝肝癌(hepatocellular cancer,HCC)患者32例及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s,HC)38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 /CD8+和Th1、Th2)的构成比,用ELISA法分析各组血清中Th1类(IFN-γ)、Th2类(IL-4)、Th17(IL-17)细胞因子的表达量。 结果 CHB、 LC、HCC与正常对照相比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百分数比例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B、 LC、HCC患者TH1(CD4+IFN-γ+)细胞频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P<0.05),CHB、 LC、HCC三组患者TH2(CD4+IL4+)均高于健康对照(P<0.05); 对应CHB、LC、HCC患者血清IL-4、IL1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CHB、LC、HCC患者血清中IFN-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程与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均有明显相关性(均P<0.05)。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及肝癌患者外周血存在T细胞亚群标志改变,提示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免疫功能并纠正免疫紊乱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s)的频率及MDSCs与肝功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0月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就诊且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30例CHB患者作为CHB患者组,同时选取同一时间段的1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CHB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MDSCs的频率,对两组MDSCs频率的差异进行了组间t检验比较分析。分别用干化学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两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两组HBV-DNA载量进行检测。Spearman相关分析MDSCs与HBV-DNA载量、ALT和AST的相关性。 结果CHB患者组的MDSCs频率(2.347%)高于健康对照组(0.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CHB患者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DSCs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HB患者MDSCs频率与ALT、AST呈负相关(r=-0.319、r=-0.214,均P<0.05),但MDSCs频率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r=-0.154,P=0.742)。 结论CHB患者组MDSCs频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与ALT、AST呈负相关,提示MDSCs在CHB患者外周血中募集增多,可能与CHB感染的慢性炎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0%(123/1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3%(92/1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相较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小更为显著,且HBV-DNA转阴率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也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BV-DNA含量与肝损害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及肝组织HBV-DNA水平。结果 HBeAg阳性组肝组织HBV-DNA(12.56±3.38)×107拷贝/ml,和血清HBV-DNA(9.13±2.97)×107拷贝/ml定量,均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1.25±0.61)×107拷贝/ml和(0.98±0.52)×107拷贝/m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G2-4组肝组织HBV-DNA定量(8.09±2.98)×107拷贝/ml,明显高于G0-1(5.32±2.24)×107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纤维化S2-4组(7.78±2.87)×107拷贝/ml,肝组织HBV-DNA定量明显高于G0-1(6.13±2.39)×107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HBV-DNA定量,在肝组织炎症程度G0-1与G2-4之间,肝组织纤维程度S0-1与S2-4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组织和血清HBV-DNA与HBeAg的表达密切相关,肝组织HBV-DNA载量与肝脏损伤程度呈明显相关,能够客观反映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而血清HBV-DNA定量与肝组织炎症和脏纤维化程度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乙型病毒肝炎(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特征及病程不同阶段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2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A2D8+T较急性肝炎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HBV—DNA阳性组、HBeAg阳性组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百分比及CD4+T/CD8+T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结论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乙肝病毒感染的慢性化及肝病的临床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以及反映肝脏损伤水平的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的关系。方法:收集238例e抗原阴性慢性乙肝患者血清,采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利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TRFI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浓度,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ST水平;最后,利用SPSS软件做统计分析。结果:HBV-DNA载量与HBsAg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r=0.21,P<0.01);与AST水平经相关性分析无统计学意义;在AST异常情况下,HBV-DNA载量与HBsAg的相关性更佳(r=0.362,P<0.01)。结论: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定量水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HBV抗原所引起的宿主免疫应答是影响肝炎临床转归的决定性因素之一.现就最近几年研究较热的CTL、调节性/辅助性T细胞、枯否细胞、凋亡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等在慢性乙型肝炎重症化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D35、CD64在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比较慢性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CD64和CD35的平均荧光强度。并分析其与乙肝相关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慢性乙肝患者淋巴细胞CD35(LCD35)的平均荧光强度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乙肝DNA的载量呈负相关(r=-0.49,P<0.05)。结论LCD35在慢性乙肝患者中表达下降,并且与病毒活动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