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护理专科生实习前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索实习前护理专科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生心理咨询和实习前的岗前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名实习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主要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等。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呈显著相关;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专业不满意等10个变量与心理问题有关,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有4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结论应加强实习前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加强应对技能训练和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护理院校在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采取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720名护理院校在校护生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①在校护生SCL-90中的总均分、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t=5.383,10.341,4.244,7.226,8.010,7.147,P<0.001)。②在校护生心理健康依次受专业满意度、学历、家庭经济的影响(重要性依次为0.332,0.265,0.226)。③SCL-90各因子分与生活事件各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总分、EPQ-N及EPQ-P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EPQ-E(除躯体化、敌对、其他外)及EPQ-L呈显著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护理院校在校护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专业满意度、学历、家庭经济、生活事件、人格特征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各护理院校应积极采取因人而异的措施以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对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的量表(PSQI)、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及自编生活事件对睡眠质量调查问卷,调查辽宁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311名本科护生睡眠情况。结果本科护生PSQI总分(8.65±3.49),56.91%本科护生的睡眠质量差。影响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生活事件为学习考试压力、家庭矛盾、恋爱问题、人际关系、本人/家属疾病困扰,就业压力;影响本科护生睡眠质量的心理健康因子有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心理承受力差、适应力差、情绪失调、焦虑、抑郁、敌对、偏执、躯体化。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躯体化、人际关系、学习考试压力、心理承受力差可解释睡眠质量变化的37%。结论本科护生的睡眠质量较差,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较多,学校管理者应重视并给予正确指导,促进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以便为该人群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事件量表,对某医科大学护理专业在校学生469名进行测评。结果护理专业学生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SCL-90均分与生活事件总分(r=0.537)相关最密切。回归分析显示,对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因子依次为学习因子、适应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结论应注意减轻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注重人际关系训练,提高应对挫折能力,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临床实习护生生活事件发生率,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CES-D),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ASLE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2006~2007届在本市三甲医院340名临床实习护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4.82%,焦虑症状检出率22.97%,常见的生活事件为人际关系、实习择业压力和健康适应,有抑郁与焦虑症状护生的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明显高于无症状者,积极应对较少,消极应对较多.应激量高、消极应对高的护生抑郁与焦虑症状共存的检出率高.结论:临床实习护生负性情绪发生率高,负性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温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温州市3 200名中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结果 3 200名中学生,25.63%存在心理问题,22.50%为轻度心理问题,3.13%为中度心理问题,无重度及严重心理问题者。女生抑郁得分高于男生(P0.05);高中组心理健康总分、均分、适应不良、情绪波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心理不平衡及学习压力得分均高于初中组(P0.05);中学生心理问题依次为学习压力(47.79%)、强迫(44.12%)、情绪波动(42.23%)、焦虑(33.76%)、适应不良(32.21%)和人际关系敏感(30.62%)等。中学生生活事件评估中,人际关系得分最高,为(5.74±4.25)分;其次为学习压力(5.70±3.79)分、受惩罚(4.63±3.67)分、丧失(2.86±2.68)分和健康适应(2.48±2.14)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习压力(t=6.60,P0.01)和人际关系(t=4.57,P0.01)是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且学习压力的影响程度大于人际关系。结论温州市中学生学习压力、强迫等心理问题突出,尤其是高中生;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学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护生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便利抽取411名护生,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得分:大专(3.01±0.37)、本科(2.81±0.41)、研究生(2.80±0.32),症状自评得分:大专(1.68±0.60)、本科(1.68±0.50)、研究生(1.48±0.31)。不同学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及灵活性、技能、满意度、领导得分有差异(P0.05),症状自评仅恐惧得分存在差异(P0.05)。大专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及灵活性、技能、满意度、领导与症状自评呈负相关(P0.05),本科护生专业自我概念及灵活性、沟通交流、领导与症状自评呈负相关(P0.05),研究生护生专业自我概念与症状自评无线性相关(P0.05)。结论管理者和教育者可根据不同学历护生专业自我概念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心理精神症状,促进其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卫校护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48名护生进行测量,分别与全国青年常模修订(常模组)比较,并对各年级护生进行比较。结果 SCL-90各因子项得分,护生组较常模组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焦虑。结论 护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和应对技能训练,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重庆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重庆市三峡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对重庆库区1014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库区中学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19.8%女生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男生;除敌对、恐怖外,高中生总分及其他因子得分均冠著高于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影响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生活事件有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2个因子以及受人歧视、与教师矛盾,评选落空,讨厌上学等事件结论库区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生活事件存在广泛的显著相关,减少负性生活事件有利于改善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与个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福建省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人际关系情况,探讨人际关系与个性之间的关系,为提出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使中专护理专业学生(以下简称“护生”)更能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福建省不同地区的4所中专卫校1165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在EPQ测量中,中专护生典型内向型的比例达15.02%;在人际关系综合测量中,人际关系问题的总检出率为56.9%。人际均分情况因年级、家庭地区及校际差异有显性,人际得分与个性各个因素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人际关系与个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高素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8,(10):1812-1815
目的 探究中国大学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样本的41篇文献,共计42个独立样本(n = 33 313)进行元分析。结果 SCL - 90总分与生活事件总分、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和其他各因子的相关系数为0.479、0.461、0.443、0.345、0.273、0.430、0.417,均达到显著(P<0.001);学校类型对SCL - 90总分与学习压力因子的相关性有调节作用(Q = 4.174,P<0.05);发表年份对SCL - 90总分与人际关系(P<0.01)、学习压力(P<0.01)和其他事件(P<0.05)的相关性有调节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各类负性生活事件显著相关。心理健康水平与学习压力的相关程度受到学校类型和发表年份的调节;心理健康水平与人际关系、其他事件的相关程度皆受到发表年份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学生生活事件与抑郁状况的关系,为加强中学生心理卫生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5所中学的3798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较常发生的生活事件为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受惩罚及健康适应有关的10项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可产生较大的应激影响;中学生抑郁检出率为38.4%,年级、家庭类型、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与中学生抑郁的发生存在相关。结论中学生抑郁情况不容忽视,生活事件与抑郁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类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学生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对992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际交往和学习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各因子的得分高于常模(P=0.000),人际交往能力差异和不同学习状况对所持有的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结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需要关注,且心理健康状况与人际交往、学习状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安徽省卫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目的了解安徽省卫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实施有效的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安徽省3所省属卫校的2500名大中专生使用SCL-90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研究对象的主要心理问题为人际关系敏感(6.9%)、强迫(6.4%)和抑郁(5.7%);女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5);中专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专生(P<0.05);不同年级学生的SCL-90各因子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因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城市、城镇、农村的卫校学生各因子得分依次增高,在人际关系、强迫、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因子上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卫校大中专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较低,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开展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5.
某民办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民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共抽取大学生1 2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该民办大学有29.49%的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3.78%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SCL-90各因子均分高于湖南及全国公立大学学生的各因子均分(P<0.01),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敌对、抑郁与人际关系敏感。除敌对外,各因子均分女生高于男生(P<0.05),护理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最高,高于其它各专业(P<0.05),其次为临床医学专业,以药学、影像专业学生各因子均分最低,独生子女的敌对情绪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城市来源的学生在躯体化症状、敌对、偏执3个因子得分高于农村来的学生(P<0.05)。结论民办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公立高校学生差,并有其特殊性;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心理问题较多的护理、临床专业,特别是女生,要特别注意男生的敌对情绪。  相似文献   

16.
1996名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蒙汉族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内蒙古民族大学1996名蒙汉族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内蒙古民族大学蒙汉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0.86%。蒙古族学生的敌对和恐怖等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学生(P<0.05);蒙古族女生的强迫、人际敏感和焦虑症状水平明显高于蒙古族男生(P<0.05);汉族女生的躯体化、焦虑和抑郁症状水平明显高于汉族男生(P<0.05)。结论应针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健康促进活动。  相似文献   

17.
医科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理卫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大学生826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47%的大学生有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问题较多的是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与敌对.年级、专业、性别的不同和主观上对就业前景、人际关系、所学专业满意度及学习压力的态度和感受不同,在得分上有较明显差异.结论针对低年级组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开展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8.
农科院校新生与在校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农科院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农科院校新生和校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心理问题发生率:新生14.09%,在校生28.73%;新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而在校生为人际敏感、抑郁、强迫和敌对。各因子分新生均低于在校生(P<0.01),新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1或P<0.05),在校生各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应针对性开展心理卫生教育及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