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早期诊断治疗方案和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862例胆囊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胆囊炎、胆囊结石786例,胆囊息肉样病变73例,胆囊占位3例。结果:12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腺癌。术后随访行胆囊及肝楔状切除加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除者,5例生存1年,2例生存14个月,1例生存2年,单纯行胆囊切除2例均生存1年,胆囊切除及旁淋巴结活检+胆总管T管引流2例生存4个月。结论:原发性胆囊癌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早期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4月经病理证实的15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均发生于经产妇,12例以单侧乳腺肿块就诊者,术前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示慢性乳腺炎或小叶肉芽肿性乳腺炎;3例以单侧乳腺肿块伴脓肿形成而就诊者,行切开引流治疗效果不佳.15例确诊后均手术切除治愈,术后随访3~67个月无复发.结论 肉芽肿性乳腺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酷似乳腺癌,发病率低,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确诊依靠病理检查,包括病灶在内的腺叶、区段、象限切除术是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脏局限性结节状增生(FNH)合理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脏FNH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例均行手术切除,肿物大小与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一致,均单发,3例病变位于左叶,3例位于右叶,予行1例左肝叶、3例肝段及2例部分不规则切除术.结果 术中或/及术后病理检查6例均证实为FNH,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术后7~10 d出院.6例患者随访3年仍健在、无复发.结论 肝脏FNH极难术前确诊,但合理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结合病史及血液学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治疗上以手术切除为主,确诊者可行保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间质瘤的外科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3例直肠间质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行手术治疗,均经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为直肠间质瘤.行肿瘤完整切除10例,不完整切除2例,探查1例,2例于术后12~28个月局部复发再次行手术切除.随访1~5年,行肿瘤完整切除无死亡.结论?直肠间质瘤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一般无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初步诊断,病理及免疫组化可确诊,临床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术中尽可能完整切除肿瘤,可提高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俞萍  商黎明  杨菲 《中国医师杂志》2007,9(8):1091-1092
目的分析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术前鼻内镜下行新生物活检,12例明确诊断,活检1次者8例,2次者3例,3次者1例。术前误诊6例中,5例术中快切,2例确诊,3例术后病理确诊,1例术后病理报告“内翻性乳头状瘤伴部分恶变”。11例鼻内镜手术,5例Caldwell-Luc+鼻内镜手术,2例鼻侧切开术。随访1-5年,复发2例,鼻侧切开术1例;Caldwell-Luc+鼻内镜手术1例。结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内镜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根据病变范围决定手术方式,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李静娴 《中国保健》2008,16(4):130-130
目的:探讨诊断治疗鼻窦出血性息内的方法.方法:对单独或联和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3例鼻窦出血性息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6个月~8年,无复发.结论:术前CT及活检、上颌窦穿刺对诊断有较大价值,确诊依靠书中肉眼观察及术后病理检查.单独或联和应用鼻内窥镜手术方法对彻底清除鼻窦出血性息肉、防止复发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46例胃肠道原发性恶性淋巴溜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中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 16例、 18例、 9例和 3例。术前内镜活检确诊 12例 ,3 4例经手术与病理确诊。 43例行手术切除 ,另 3例Ⅳ期行单纯活检。术后辅助化疗 3 2例 ,放疗 化疗 12例。 1年生存率Ⅰ~Ⅲ期为 10 0 % ,Ⅳ期 66 7% ;3年及 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 5 %及 61 6%。结论 本病早期不易诊断 ,内镜活检及手术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的主要方法。对Ⅰ、Ⅱ、Ⅲ期病例根治性手术切除应作为首选治疗 ,术后辅助化 (放 )疗可提高生存率。对Ⅳ期应以全身化疗 局部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回顾性调查并随访经病理证实并存活的亚急性重型肝炎病例,观察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与病理符合情况及转归,探讨其预后,提高亚急性重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对74例临床诊断的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肝活检病理学检查,其中26例行第二次肝活检.所有病例均发送随访信.结果:74例临床诊断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中经病理证实为68例,符合率91.89%,另6例为急性肝炎.其中26例分别在第一次肝穿后32~54d行第2次肝穿检查,2例呈早期肝硬化表现,16例呈缓解期改变,8例呈G2S2改变.随访22例,2例2年后肝穿为早期肝硬化,2例因意外死亡,14例为慢性肝炎,4例为肝硬化失代偿期.结论:病理诊断较临床诊断更可靠,因受多因素影响病理诊断与临床诊断存在一些差距;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多数病例有肝组织损伤的修复,肯定了亚急性重型肝炎积极治疗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早期准确发现并治疗提供线索.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原发性前列腺移行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病例均可诊断为原发性前列腺癌,2例发现时已是晚期病变,术前检查(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B超等)均未能准确提示其诊断.术后病理原发性前列腺癌诊断明确,术后1例失随访,1例早期病变应用吡柔比星灌注后随访17个月后情况良好.1例晚期术后2个月复查腰椎MRI发现骨转移.结论 本病早期诊断困难,确诊主要需行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或尿道镜检并取病理组织检查,因其预后较差,且容易病理漏诊或误诊,需排除多中心病变及混合肿瘤情况而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5月至2007年6月收治的23例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肝脏炎性假瘤患者以右上腹部不适、发热为主要症状,术前检查7例(30.4%)WBC计数升高,9例(39.1%)转氨酶升高,2例(8.7%)糖链抗原(CA)19-9升高;无甲胎蛋白(AFP)升高病例,HBsAg阳性5例.超声检查多表现为偏低回声,内部多无血流信号.CT、MRI增强扫描后多表现为周边强化或中央分隔状、小结节状强化.DSA检查未发现肿瘤染色征象.行肝左外叶切除2例,肝局部切除6例,肝段切除2例,射频消融术1例,微波固化治疗1例,肝动脉化疗栓塞1例,局部切除+结肠癌根治术1例,肝左外叶切除+胰腺穿刺活检+胆肠吻合+胰管空肠吻合1例,8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 手术患者或介入治疗患者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按期出院.随访3个月至11年,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3个月、第2次术后11个月、化疗栓塞治疗后8个月死于恶性肿瘤,其余患者均健康存活.结论 肝脏炎性假瘤无特异性临床表现,CT、MRI增强扫描后的影像学特征,对其诊断有所帮助;诊断明确者可密切观察,诊断不明确或不能排除恶性肿瘤者建议手术治疗,术后患者应密切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
经皮射频治疗肝癌及其活体穿刺活检结果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分体活检针穿刺活捡的诊断价值与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分析48例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及转移性肝癌并作了穿刺活检的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46例病人取得病理诊断,2例未能诊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超声或CT引导射频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应用分体活检针穿刺活俭安全有效,诊断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患者中,10例表现为肝区疼痛不适,3例自觉腹部巨大肿物;AFP、CEA、CA19—9检测均无明显异常,大部分病例有血清GGT、ALP、γ-GT升高,但无特异性;B超、CT、MRI均提示肝脏占位性病变;均行探查术并经病理证实;均获随访。12例切除肿瘤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3个月;至2009年12月31日存活4例;1例行肝移植治疗,己生存5个月;3例未能切除肿瘤者,行介入治疗,生存时间为5~8个月。结论成人肝脏血管内皮肉瘤无明确病史及基础疾病,血清学检查无特异性.可通过影像学方法检查早期发现,确诊最终依赖于病理结果,目前手术切除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肝脏移植也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3.
兰海  李启春  曾红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37-2338
目的提高输尿管移行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1年7月~2010年10月收治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经输尿管镜检查、活检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结果 15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细胞癌。其中Ⅰ级3例,Ⅱ级10例,Ⅲ级2例。TNM分类法,T2期4例,T3期11例,T4期1例。1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10年,死亡2例。2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膀胱肿瘤,行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定期膀胱灌注化疗。结论输尿管癌的预后取决于肿瘤的浸润程度和肿瘤的分期密切相关,尤其是分期更为重要。影像学联合输尿管镜组织活检是诊断输尿管癌的最佳途径。早期发现,及时明确诊断并且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对提高输尿管癌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同时术后需施行定期膀胱内灌注化疗及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经手术及经皮肝穿刺病理证实的肝结核患者的CT表现.结果:肝结核的CT表现分为3种类型:①肝浆膜型31例,平扫肝包膜及包膜下多发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边缘轻度至中度强化;②肝实质型21例,分为粟粒型12例和结节型9例.前者CT平扫显示,肝内散在多发粟粒小结节状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中央无强化,后者CT平扫显示肝内单发或多发低密度灶,直径>2 cm,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或周边环形强化或成簇样强化;③结核性胆管炎2例, CT表现胆管狭窄及远端胆管扩张.结论:CT分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结核的感染途径.而病灶的增强方式又反映了肝结核的不同病理改变.熟悉这些特点有助于对肝结核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内镜下活检术对结肠息肉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探讨结肠息肉的临床治疗。方法:分析某医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的患者资料,重点比较结肠息肉内镜下活检术与息肉切除术后标本的病理诊断。结果:62例结肠息肉患者中单发52例。共检出息肉74枚,比较内镜下息肉活检术后病理与切除术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为58%,Kappa值为0.293(P〈0.01)。所有患者接受内镜下治疗后,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结肠息肉活检术与切除后的标本病理结果存在显著的不一致,单纯根据活检术对结肠息肉进行分类不一定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脏穿剌活检在临床应用上是否值得推广。方法:在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行肝脏穿剌活检,所取得的活检组织经常规固定、制片、HE染色、光镜阅片,再结合临床和实验室检查,并参照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结果:74例中病理诊断表明慢性病毒性肝炎21例,均为慢活肝和(或)慢迁肝;肝硬化22例;肝炎性假瘤11例;肝癌15例;肝血管瘤2例;肝囊肿2例;肝腺瘤1例。结论:在B超和CT引导下经皮行肝脏穿剌活检方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所获得经病理组织学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诊断中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 对6例艾滋病合并肺部病变病例及其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胸闷,4例咳白色泡沫痰,3例高热(>39.5℃).WBC升高2例,降低4例;血沉增快3例;1例癌胚抗原明显升高达52.20 n...  相似文献   

18.
残胃癌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残胃癌发生的原因及诊断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2006年20例残胃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局部复发12例(包括吻合口和残胃),腹腔、盆腔种植复发3例,肝脏转移2例,卵巢转移2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16例;根治性切除11例,姑息性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非根治性切除和非手术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6个月、11个月和6个月。结论残胃癌的预防重在术中无瘤操作,定期随访是早期诊断的关键,积极再手术能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6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肾错构瘤出血18例患者,经超声、CT等影像学检查后,行开放性手术15例,保守治疗3例.结果 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出血不再继续,病情趋于稳定.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术中大出血及死亡病例.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肾错构瘤,无恶变.18例患者均获随诊,随诊时间3个月至5年,随诊时进行超声、CT及IVU检查.行肿瘤剜除术6例患者无肿瘤复发,无继发出血,无尿瘘,IVU提示手术侧肾功能良好.行患肾切除术9例患者对侧肾功能良好.3例保守治疗患者,血肿吸收良好,肿瘤无明显变化.结论 肾错构瘤出血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全面综合分析,超声和CT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肾错构瘤出血确诊的主要方法.其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肿瘤剜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出血严重、对侧肾功能正常者,可行患肾切除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频电波刀(LEEP)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价值及术后HPV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09年3月在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妇产科接受LEEP手术治疗的139例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结果及随访情况。结果:139例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12.60 m l(2~80 ml)。术前术后病理级别一致者89例(64.03%),级别上升者26例(18.71%),级别下降者24例(17.27%)。术后随访12~18月98例,术后病理检查切缘阳性6例(4.23%),其中4例复查HPV-DNA阳性而行二次手术,另外2例HPV-DNA阴性随访2年无病灶复发;3例(2.16%)术后发生宫颈粘连(CINⅡ1例、CINⅡ2例),其中1例伴宫颈狭窄;TCT复查为炎症9例(6.47%),HPV-DNA阳性;1例术后复查为CINⅡ同时HPV-DNA阳性,应本人要求行全子宫切除术,术后病检未见癌变。结论:高频电波刀对诊断和治疗宫颈疾病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若正确掌握手术指证,规范手术操作步骤,则不影响病理学诊断,并可弥补阴道镜下活检的局限性。而术后HPV检测对预测病灶残留和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