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所致的宫颈癌前病变(CIN)和宫颈癌患者体内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INⅠ级、CINⅡ级及CINⅢ级患者各20例和宫颈癌患者30例,所有患者均为HPV阳性,另选20名HPV阴性的正常女性作为对照;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IL-17;以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中IL-17+CD4+细胞。结果 CINⅠ组和CINⅡ组血清中IL-17分别为(143.6±27.3)pg/ml和(127.7±33.1)pg/ml,对照组为(48.5±11.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和宫颈癌组血清中IL-17分别为(210.9±22.4)pg/ml和(239.6±41.5)pg/ml,不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CINⅠ组和CINⅡ组相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和CINⅡ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1.92±0.26)%和(2.16±0.98)%,对照组为正常对照(0.37±0.08)%,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和宫颈癌组的IL-17+CD4+细胞分别为(3.74±0.34)%和(4.03±0.41)%,与CINⅠ组和CINⅡ组相比,其表达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血清IL-17水平的上升和IL-17+CD4+细胞数量的增加对HPV所致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宫颈癌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的变化,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3月黄石市中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手术切除的宫颈癌组织87例为宫颈癌组,选取同期因功血、子宫肌腺病等子宫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组。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使用亚硫酸盐修饰后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结果 87例宫颈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5%(P<0.05)。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宫颈癌患者不同年龄和组织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FIGO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为10.9%,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的24.4%(P<0.05)。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为12.2%,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23.7%(P<0.05)。IL-17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在中、低分化患者为12.5%,显著低于高分化患者的25.8%(P<0.05)。结论 IL-17基因启动子在宫颈癌组织中呈现低甲基化状态,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SSF2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监测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淮安市洪泽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标本60例,对比RASSF2A启动子甲基化在不同分期及组织学类型患者中的阳性率情况。结果临床上Ⅲ~Ⅳ期患者的宫颈癌组织当中,RASSF2A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Ⅰ期患者(P0.05),Ⅰ期患者与Ⅱ期患者之间、Ⅱ期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的RASSF2A甲基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宫颈鳞癌患者RASSF2A甲基化明显高于宫颈腺癌患者(P0.05);免疫组织染色结果显示,Ⅰ期、Ⅱ期、Ⅲ~Ⅳ期,RASSF2A的阳性表达逐渐下降,3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患者RASSF2A阳性率明显低于宫颈腺癌患者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RASSF2A甲基化同宫颈癌发生存在联系,并多见于宫颈鳞癌组织当中,RASSF2A甲基化同宫颈癌细胞转移以及浸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凋亡相关蛋白Smac、Livin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汕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宫颈鳞状细胞癌24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15例(CIN Ⅰ组),CIN Ⅱ13例(CIN Ⅱ组),CIN Ⅲ13例(CIN Ⅲ组),正常宫颈组织15例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的Smac和Livin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Smac阳性比例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5.658,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Smac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4,P>0.05);宫颈癌组、CIN Ⅱ组和CIN Ⅲ组Livin阳性比例分别为79.17%、76.92%和84.62%,明显高于对照组(x2值分别为19.420、17.279、14.412,均P<0.05);CIN Ⅰ组与对照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536、0.000,均P>0.05);CIN Ⅰ组Smac和Livin阳性比例明显低于CINⅡ组、CINⅢ组和宫颈癌组(x2值分别为20.843、22.611,均P<0.05);低分化患者Smac阳性比例为42.86%,明显低于高中分化患者(x2=11.657,P<0.05);宫颈鳞状细胞癌中Smac和L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0.872,P<0.05).结论 Smac和Livin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Th17/Treg细胞及其细胞因子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关系。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60例,其中Ⅰ期15例、Ⅱ期20例、Ⅲ期12例、Ⅳ期13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表达频率,ELISA法检测IL-17和IFN-γ表达水平。结果 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率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IL-17表达水平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加,其中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经Pearson相关分析,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和细胞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r=0.746,r=0.714,P0.01)。Treg细胞百分率和IFN-γ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无相关性。结论宫颈癌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高表达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宫颈癌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收集的90例宫颈癌组织标本(宫颈癌组)、90例宫颈上皮瘤变组织(CIN组),收集时间2015年3月-2017年1月,检测两组标本中的hWAPL蛋白表达水平,探讨hWAPL蛋白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国际妇产联盟(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等指标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74.44%(67/90)显著的高于CIN组的12.22%(11/9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为Ⅲ期、低分化、间质浸润≥1/2、发生淋巴结转移、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组的hWAPL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高和中分化、间质浸润1/2、未发生淋巴结转移、未发生脉管浸润的宫颈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WAPL蛋白阳性表达在≥50岁、50岁的宫颈癌患者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WAPL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显著上调,并且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钙激活中性蛋白酶6(Calpain 6)的表达及其与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和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5年12月安吉县人民医院(浙江医院安吉分院)妇产科宫颈癌组织标本120例作为宫颈癌组,正常宫颈标本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组织中Calpain 6、caspase-3和MVD表达。结果宫颈癌组Calpain 6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caspase-3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宫颈癌组MV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宫颈癌Ⅲ期者Calpain 6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宫颈癌Ⅰ~Ⅱ期者(P<0.05)。低分化者caspase-3阳性率低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程度、FIGO分期Ⅲ期、腺癌者的MVD水平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程度、FIGOⅠ~Ⅱ期、鳞癌者(P<0.05)。宫颈组织中Calpain 6与caspase-3呈负相关(P<0.05),与MVD呈正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中Calpain 6阳性率和MVD水平升高,caspase-3阳性率下降,宫颈组织中Calpain 6与caspase-3呈负相关,与MVD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宫颈癌血清中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l的表达,探讨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宫颈癌患者40例(宫颈癌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患者30例(CIN组)、正常健康人群20例(正常组)血清中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表达,并对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Fractalkine、CX3C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及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CIN组LSIL患者血清Fractalkine表达水平[(4 228.1 ±214.4)pg/ml]明显高于HSIL患者[(3 438.1 ±411.0) pg/ml],CIN组LSIL患者血清CX3CR1表达水平[(31.4 ±4.4)pg/ml]明显高于HSIL患者[(27.0±2.0)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伴有淋巴结转移组血清Fractalkine、CX3CR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宫颈癌血清Fractalkine和CX3CR1水平表达与宫颈癌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在宫颈癌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s =0.371,P=0.018). 结论 Fractalkine及其受体CX3CR1的低表达与宫颈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内皮因子(CD10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对宫颈癌组织(72例)和正常宫颈癌组织(48例)的VEGF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其中新生血管的内皮细胞标记采用CD105,肿瘤内微血管的密度计算方法为Weidner法。同时对宫颈癌组织中的VEGF、CD105和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情况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癌组患者VEGF阳性表达率(76. 39%)显著高于宫颈正常组(10. 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Ⅰ~Ⅱ期宫颈癌患者组织中VEGF的表达较Ⅲ~Ⅳ期患者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癌中淋巴结转移者VEGF的表达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等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宫颈癌组CD105-MVD(31. 51±2. 702)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1. 76±2. 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Ⅰ~Ⅱ期宫颈癌患者CD105-MVD显著低于Ⅲ~Ⅳ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CD105-MVD显著高于宫颈癌淋巴结未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宫颈癌组织CD105的表达与患者年龄、分化程度、类型之间无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宫颈癌组VEGF阳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2. 5个月)明显短于VEGF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时间(31. 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VEGF与CD105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临床FIGO病理分期增加以及淋巴结发生转移的宫颈癌患者中VEGF与CD105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FIGO分期低与淋巴结未转移者,证实在宫颈癌疾病的发展、淋巴结转移过程中VEGF与CD105的联合检测对于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HSPC 238和RPS 27a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另取子宫良性病变切除的宫颈组织40例作为对照。荧光定量PCR检测HSPC 238和RPS 27a基因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HSPC 238基因的2-△Ct值为(0.086±0.014),显著低于对照组(0.215±0.032)(P0.05);宫颈癌组织RPS 27a基因的2-△Ct值为(0.223±0.037),显著高于对照组(0.124±0.013)(P0.05)。HSPC 238基因2-△Ct值在FIGOⅢ、Ⅳ期为(0.052±0.007),显著低于Ⅰ、Ⅱ期(0.122±0.023)(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0.068±0.009),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0.102±0.021)(P0.05);在中、低分化组为(0.071±0.010),显著低于高分化组(0.106±0.018)(P0.05)。RPS 27a基因2-△Ct值在FIGOⅢ、Ⅳ期为(0.253±0.042),显著高于Ⅰ、Ⅱ期(0.192±0.027)(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为(0.265±0.044),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0.184±0.025)(P0.05);在中、低分化组为(0.253±0.041),显著低于高分化组的(0.182±0.024)(P0.05)。宫颈癌患者HSPC 238基因表达与RPS 27a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517,P=0.026)。结论宫颈癌患者中HSPC 238基因低表达和RPS 27a基因高表达,HSPC 238基因表达减低和RP S27a基因表达升高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以及肿瘤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血清白介素-10(IL-10)的表达与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广西玉林市妇幼保健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收集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110份宫颈分泌物及组织,其中25例浸润性宫颈鳞癌,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22例CINⅡ及20例CINⅢ、22例正常女性宫颈组织,采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几组HPV感染情况,同时采用反转录酶-聚合酶链锁反应(RT-PCR)法对宫颈组织中IL-10 mRNA表达进行测量.结果宫颈癌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组、CINⅠ组,CINⅠ组HPV感染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7~12.32,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量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25~8.11,均P<0.05);宫颈癌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及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55、7.12,均P<0.05),CINⅡ-Ⅲ组IL-10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CIN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0,P<0.05),IL-10的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组织中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一步分析血清IL-10的表达与HPV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提示IL-10的表达与HPV感染呈正相关(r=0.702,P=0.001).宫颈组织IL-10表达不仅和HPV感染密切相关,而且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也相关.结论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与IL-10相关,IL-10的表达与HPV和子宫颈癌疾病阶段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13.
罗远材  郭路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2):3660-3663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组织中核因子NF-κBp65、磷酸化型NF-κBp65(p-NF-κBp6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以及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sHPV)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NF-κBp65、p-NF-κBp65在67例宫颈癌、14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GIN Ⅰ-Ⅲ)、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NF-κBp65、p-NF-κBp65的表达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升高,并与宫颈病变级别呈正相关(P<0.05);NF-κBp65、p-NF-κBp65在hs-HPV阳性组的表达高于hs-HPV阴性组(P<0.05);NF-κBp65、p-NF-κBp65在癌细胞高分化、肿瘤直径≤4 cm、临床Ⅰ-Ⅱ期组的表达低于癌细胞中低分化、肿瘤直径>4 cm、临床Ⅲ-Ⅳ期组(P<0.05).结论:hs-HPV能促进NF-κBp65的表达和激活,NF-κBp65的表达和激活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血清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和细胞角蛋白19(CK19)水平及意义。方法选取2017-2019年在杭州市富阳区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4例(宫颈癌组),同时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设为CIN患者30例(CIN组)、健康志愿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SCCA和CK19水平。结果宫颈癌组血清SCCA和CK19分别为(4.22±1.10)ng/ml和(13.36±7.10)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血清SCCA和CK19分别为(1.80±0.43)ng/ml和(8.70±2.54)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GO分期Ⅲ、中低分化患者血清SCCA和CK19分别为(4.35±0.92)ng/ml和(15.67±5.60)ng/ml、(4.39±1.00)ng/ml和(15.05±6.65)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和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CA和CK19诊断宫颈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7和0.741,截断值分别为2.31 ng/ml和11.20 ng/ml,灵敏性分别为72.00%和65.00%,特异性分别为80.00%和68.00%。结论宫颈癌患者血清SCCA和CK19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FIGO分期及分化程度有一定关系,在疾病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COX-2蛋白质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宫颈组织、慢性宫颈炎、CIN Ⅰ~Ⅱ、CINⅢ和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COX-2(环氧合酶-2)表达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正常宫颈组织15例、慢性宫颈炎23例、CIN Ⅰ~Ⅱ25例、CINⅢ 26例及宫颈癌组织42例中COX-2蛋白质的表达. [结果]COX-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增高.正常宫颈组织中的COX-2不表达,在慢性宫颈炎、CINⅠ~Ⅱ、CINⅢ和浸润性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52.0%、73.1%和90.5%,正常宫颈组织与各组织C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宫颈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P<0.01).COX-2表达在CIN Ⅰ~Ⅱ与浸润性宫颈癌(X2=12.7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Ⅲ与浸润性宫颈癌之间的(X2=2.41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其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异常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浸润性宫颈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29,P<0.01).COX-2表达在CIN Ⅰ~Ⅱ与浸润性宫颈癌(X2=12.7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NⅢ与浸润性宫颈癌之间的(X2=2.417,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OX-2蛋白的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而阳性率增高.其在慢性宫颈炎中的异常表达.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 值. OX-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表达在慢性宫颈炎与CIN Ⅰ-Ⅱ和CINⅢ差异无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IGF-Ⅱ)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ⅡmRNA binding protein 3,IMP3)在宫颈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德州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取活检或者手术切除后的宫颈组织标本85例,其中宫颈癌42例,正常宫颈组织15例,宫颈炎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期7例、Ⅱ-Ⅲ期11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情况,对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及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比较,并分析IGF-Ⅱ及IMP3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CINⅡ-Ⅲ期组及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癌组的IGF-Ⅱ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宫颈组织标本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全相等(P0.05):宫颈癌组的IMP3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宫颈炎组、CINⅠ期组及CINⅡ-Ⅲ期组(P0.05)。不同年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与否、肿瘤分化程度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患者的IGF-Ⅱ及IMP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Ⅱ及IMP3蛋白表达可为宫颈癌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可将其作为宫颈癌筛查的生物学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Survivin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技术检测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81例宫颈癌及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结果 Survivin mRNA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和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4.6%和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 mRNA阳性表达在CIN Ⅲ级中明显高于CINⅠ/Ⅱ级(P〈0.05),在宫颈癌中,Ⅱb~Ⅲ期显著高于Ⅰ~Ⅱa期,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0.01),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结论 Survivin mRNA在CIN及宫颈癌中过表达,推测Survivin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宫颈癌的预后不良、复发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宫颈癌早期检测和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及端粒酶活性与宫颈癌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型别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感染和端粒酶活化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 对 83例宫颈癌、47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 10例正常宫颈应用TRAP PCR银染定性及TRAP PCR ELISA定量法检测端粒酶活性 ,PCR法检测HPV分型。结果  ( 1)端粒酶阳性率和HPV 16 18型阳性率 :宫颈癌 >宫颈CIN >正常宫颈 ,CINⅢ级 >CINⅠ、Ⅱ级 ;HPV 6 11型阳性率 :CINⅠ、Ⅱ级 >CINⅢ级。 ( 2 )宫颈癌中端粒酶阳性 :Ⅰ期 <Ⅱ期 <Ⅲ、Ⅳ期 ;中分化 >高分化 ;腺癌与鳞癌差异无显著性 ;HPV 16 18阳性 :Ⅰ期 <Ⅱ期 <Ⅲ、Ⅳ期 ;HPV 6 11阳性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病理类型无关。 ( 3 )端粒酶阳性值 :宫颈癌 >CIN ,CINⅢ级 >CINⅠ、Ⅱ级 ;HPV 6 11拷贝数 :CIN >宫颈癌 ,CINⅠ、Ⅱ级 >CINⅢ级 ;HPV 16 18拷贝数 :宫颈癌 >CIN ,CINⅢ级 >CINⅠ、Ⅱ级。结论 HPV感染尤以 16 18型和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病变恶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双链RNA-依赖的蛋白激酶(PKR)的表达,探讨PK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临床病历资料和病理资料完整的宫颈癌患者共37例、同期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 Ⅰ-CIN Ⅲ)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因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切除子宫的正常宫颈组织3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PKR的表达,分析PKR在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KR表达阳性率为54.1%(20/37),宫颈癌分期等临床病理资料均无明显相关(P>0.05);宫颈癌组PKR表达高于CIN Ⅲ,CIN Ⅰ~Ⅱ组和正常宫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R的异常表达在宫颈病变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基因K-ras及C-myc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6年6月在该院因TCT结果异常或HPV-DNA检测异常行阴道镜宫颈活检术的3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宫颈慢性炎症10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210例,宫颈癌74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宫颈组织中K-ras及C-myc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C-myc、K-ras阳性表达率最高,其次为CINⅢ组,慢性炎症无阳性表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为Ⅲ~Ⅳ期的宫颈癌组织中C-myc、K-ras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以及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宫颈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yc蛋白与K-ras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的关系(r=0.683,P=0.000)。结论癌基因C-myc以及K-ras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并且恶性程度越高,临床分期越晚,其阳性表达率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