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广州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动态,掌握其流行现状,为疫情预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广州市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AHC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11年广州市共报告AHC病例18724例,年平均发病率24.08/10万,其中2007年(发病率为33.00/10万)和2010年(发病率为124.32/10万)出现明显高峰;病例集中在夏秋季节的8—10月份,在2007年和2010年8一10月份发病数分别占当年病例总数的96.40%和98.61%;城乡结合部为高发区(33.34/10万),其次是农村地区(18.95/10万)、市区(18.13/10万);病例男女性别比为1.32:1;各年龄组均有病例报告,但以5—9岁年龄组及0~4岁年龄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率分别为78.64/10万、70.93/10万;职业构成比居前3位的依次为学生(27.60%)、工人(12.85%)、幼托儿童(10.59%)。结论2005年以来广州市AHC隔2—3年流行1次,且流行强度有增加的趋势,加强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地区的AHC疫情监测,做好学校、托幼机构和工厂AHC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未来控制广州市AHC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庆市2004-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结合2004-2010年重庆市疾病监测信息系统报告的流行病学个案信息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系统报告的暴发疫情,使用Excel及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0年,重庆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18 730例,无死亡.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9.36/10万.呈现出2007年和2010年2个发病高峰;9~10月份为该病高发季节;发病男:女=1.59∶1,发病年龄10~14岁为主,占发病总数的23.79%;学生发病最多(51.74%),其次为农民(19.81%)和托幼儿童(5.26%).2004- 2010年重庆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41起,报告发病6 116人,无死亡;9月为暴发疫情的流行季节;疫情持续平均时间为8.8d(最高39 d,最低1d);郊区疫情数是城区的5.15倍,89.36%的疫情发生在学校.结论 重庆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率居全国前5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应重点做好灾后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宣传;医院在流行季节开设临时的诊治门诊,防止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景裕  孟宗达 《现代预防医学》1996,23(4):251-251,253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唐景裕1孟宗达2刘爱华1陈淑芬2王秀军1丁秋丽2胡湘江3张翠芹4张学敏41994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我县有较大的流行。为查明该病的流行特征、病原及传播因素。我们对AHC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2004~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分析2004-2007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特征,为其防控策略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2004-2007年广东省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2004-2006 年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呈常态散发水平,病例主要分布在粤北及珠江三角洲地区,8月为发病高峰,<5岁儿童发病率最高;2007年发生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主要病原体为CoxA24变异型病毒株),病例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6~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主要分布在15~39岁和<10岁的工人、民工、学生及儿童等. [结论]广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工作的关键期为5-7月,工厂、学校及幼托机构等集体单位是其防控工作的重点;建议以集体单位开展"红眼病"症状监测为主实施暴发疫情管理和医疗机构开展病原学监测为主相结合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实施网络直报以来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变化趋势,掌握其流行特点,为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预测及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04—2006年我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发病水平相对较低,2007年出现明显高峰,发病数较2004—2006年及2008年同期上升5.27、6.82、5.40和2.26倍;8—10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在广东、四川、广西等南部省份,各年龄均有发病,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工人、农民、学生三大人群中。2004-2006年共报告暴疫情6起,2007年和2008年各报告暴疫情65起和13起,9月份高发,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是引起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的主要病原。结论做好学校等人口密集场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深圳市福田区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AHC)炎病例的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点,为(AHC)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来自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的疫情资料,对(AHC)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深圳市福田区报告(AHC)病例759例,发病率62.93/10万,(AHC)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8~10月为发病高峰,占发病总数的84.85%,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发病以20~39岁年龄组为集中,在学生、商业服务人员、工人发病率较高。结论在AHC的流行季节或发生AHC的暴发前,应对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和人群密集的工厂企业和公共场所加强卫生监督,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AHC疫情。  相似文献   

7.
8.
尤爱国  康锴  陈豪敏  许汴利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98-3099,3101
目的分析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共报告病例1850例,发病率为1.95/10万,显著高于2009年(χ2=1043.07,P﹤0.01);病例主要分布在豫南、豫中和豫北地区;9月为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的68.32%;男性发病率为2.42/10万;女性为1.45/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6,P﹤0.01);1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发病以学生、农民和工人为主;共报告暴发疫情6起,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在学校、工厂等集体单位开展健康教育,是控制河南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2010年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年宝安区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16起,发病1556例,罹患率为2.87%。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罹患率,男性为2.94%,女性为2.73%;各街道中小学为6.06%(10起、539例),幼儿园为9.92%(3起、26例),大型企业为2.20%(3起、991例);观澜街道为2.86%(1起、858例),新安街道为5.36%(7起、341例),大浪街道为8.46%(2起、182例);12~14岁为3.53%,3~5岁为9.92%,6~8岁为7.40%。1556例中8月961例,占61.76%;9月595例,占38.24%。托幼儿童26例,占1.67%;学生539例,占34.64%;工人991例,占63.69%。[结论]深圳市宝安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的暴发人群以青年工人为主。8~9月为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福建省201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疫情特征,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SAS9.0软件对2010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年全省报告AHC病例4 963例,为2009年的25倍,发病率为13.68/10万,发病高峰期为8~10月(95.0%);发病人群主要为学生、托幼儿童、农民和工人,学校是AHC高发场所。结论防控AHC的关键期为8~10月,学校及幼托机构等人口密集场所是防控的重点,应做好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1.
2004—2010年连云港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毛艳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9):1108-1110
目的分析2004—2010年连云港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及同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AHC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及2008—2009年连云港市AHC发病水平相对平稳,2007和2010年发生了AHC较高强度流行,8—10月为流行期,9月为发病高峰;2004—2010年全市8个县区仅有新浦区及连云区每年均有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各年龄均有发病,患者群以15~19岁、10~14岁、5~9岁和35~39岁为主,男性略多于女性;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及农民为主;暴发均发生在学校。结论加强监测,做好学校、农村和工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宣传教育是控制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和流行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广西浦北县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该县各乡镇1999-2012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该县14年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报告共188例,其中7年无病例报告,而近3年均有病例报告,人群年发病率在0.59/10万~8.02/10万之间,人群年均发病率为1.62/10万.病例出现最多的年龄是5岁以下的幼儿,占总病例数的17.02%.总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44∶1.该病在各乡镇均存在低密度的流行,患病人群以农民和散居幼儿为主,但均未出现该病暴发流行的报告.结论 该县各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但并未出现随全省病例增多的年份而当地病例增加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的疫情特征,为完善AHC监测和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AHC疫情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结果  2016―2020年深圳市龙华区共报告AHC病例986例,年均发病率为6.73/10万,2019年达发病高峰,2020年则下降。男性年均发病率高于女性(χ2=19.203, P<0.001),1~ < 1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夏季高发,职业构成以工人最多(50.30%)。结论  2016―2019年深圳市龙华区AHC呈逐年上升趋势,2020年因COVID-19疫情防控措施,发病率下降,未来还需把握契机,积极持续开展AHC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近年山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预测今后的流行趋势。方法 对山东省2005年1月-2013年12月报告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山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共发病4130例,2007年和2010年出现暴发流行,发病呈现3年一次暴发的规律,病例主要分布在威海、青岛、聊城、德州等地市;男女发病比为1.66:1,职业主要为农民、工人、学生,其中农民的发病构成比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91.75,P<0.001);病例3 d内诊断率为81.11%。结论 山东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疫情呈缓慢扩散上升趋势,存在3年一次暴发的规律;农民、工人和学生为主要感染人群,学校、工厂人口密集场所容易出现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5.
采用动力学模型评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 )暴发疫情中隔离效果。结合AHC和动力学模型的特点,建立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移出(SIR)模型,由此再加人隔离措施,建立控制学校AHC暴发的易感-染病-隔离-移出(SIQR)模型,并以2011年长沙市某校AHC暴发疫情为例,评估AHC暴发学校隔离的防控作用。在无干预情况下,学校AHC暴发疫情的基本繁殖数(入o)为6.80,疫情传播速度非常快,若不采取干预措施,在23 d内,几乎所有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发病,累计发病738例,催患率高达99.73%,疫情将在9月I1日达到发病高峰,当日的新发病例数将达到126例。不同时间采取不同力度的隔离措施,防控效果不同,越早采取隔离措施、隔离力度越大,发病高峰越低、累计催患率(TAR)越小,暴发疫情控制效果越好。在第6天采取E=0.9措施时,累计患病数已经降至132例,此时TAR=17.84%。在AHC暴发疫情处置中,隔离可作为一项主要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时空分布特征以及研究影响其发病的社会环境影响因素,为该疾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中国2011-2017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AHC发病数据为基础,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探求疾病时空分布特征,并且使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各环境因子对疾病的影响。结果  2011-2017年AHC年发病率波动较小,发病主要集中在夏秋季;空间上集中于中南地区以及华东地区;AHC发病率存在空间正相关,湖南省从高高聚集到低高聚集,防控力度要继续保持,贵州省从低高聚集到高高聚集,要注意周围省份疾病传播;气象、社会发展、经济文化等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AHC的发病,且因子的两两交互作用增强了发病风险,其中年均气温与其他因子的相互作用增加效应较强。结论  AHC发病时空分布不均匀,并且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地理探测器模型的运用能有效地探索其时空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为AHC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应用易感者-感染者-移出者(SIR)模型模拟学校暴发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疫情处理提供参考.采用经典SIR模型构建数学模型,Malthusian指数递减模型估计采取干预措施后的传染率系数(β),通过疫情早期数据确定参数和设置初始值,使用Matlab 7.1软件进行疫情处理效果模拟.结果 显示在无干预措施下,疫情将经历3个阶段:(1)初期(≤5 d)疫情发展较慢,是采取防控措施的最佳时期;(2)快速发展期(6~15 d)采取防控措施效果不甚理想;(3)中后期(≥16 d)90%以上易感者已被感染,采取措施已无较大意义.在有干预措施的情况下,SIR模型模拟结果显示,新发病例数迅速减少,疫情能得到有效控制,该结果与实际疫情发展情况基本相符.SIR模型对模拟校园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疫情具有较好效果.
Abstract:
To simulate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controlling an outbreak of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on one school campus by using the Susceptible-Infected-Recovered (SIR) model,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to the epidemic. Classical SIR model was used to model the epidemic. Malthusian exponential decline method was employed to estimate the infective coefficient β for interventions. The initial value of parameters was determined based on empirical data. The modeling was implemented using Matlab 7.1 software. Without interventions, the outbreak was expected to experience three phrases: (1)early stage (the first 5 days) in which the epidemic developed slowly and could be intervened easily; (2) rapid growing stage (6-15 days) in which the number of infected cases increased quickly and the epidemic could not be well controlled;and (3) medium and late stage (16 days and later) in which more than 90% of the susceptible persons were infected but the intervention measures failed to prevent the epidemic.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s, the epidemic was predicted to be controlled in the early stage, under the SIR model. The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SIR model kept an acceptable consistency with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epidemic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SIR model seemed effective in modeling interventions to the epidemic of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in the school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2--2010年浙江省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HC)暴发疫情病原柯萨奇病毒A组24型变种(CA24v)流行株的全基因组序列与遗传特性。方法 选取浙江省不同年份的CA24v流行株,采用RT-PCR扩增基因序列,并与国内外流行株进行全基因组及VPl、3C区序列比较分析。结果 浙江省2002年和2010年CA24v全序列为7456~7458 bp,编码含2214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聚蛋白,2010年的Zhejiang/08/10较2002年的毒株在5’端非编码区的第97、119位各存在一个T碱基插入,Zhejiang/08/10与2002年以来的分离株各区段氨基酸同源性为94.7%~100.0%,与近60年来CA24流行代表株全序列中各区段氨基酸的平均差异率以2A区与3A区最大,分别达8.4%和7.3%。3D区最小,仅为1.9%。1987年与2002年以来的CA24v毒株在全序列上共存在38个和20个氨基酸的稳定变异。2002--2010年CA24v的组间遗传距离分析表明,3c区较VPl区更为稳定,CA24v的早年流行株Jamaica/10628/87在3D区上可能存在重组,而在近年流行株中未发现该现象。结论 CA24v以时间序列为主逐年进化,地域间虽存在差异,但影响较小。自2002年起,由CA24v引起的AHC一直在浙江省本地散在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05—2020年龙岩市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龙岩市2005—2020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20年龙岩市共报告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949例,发病率为0.54/10万~18.71/10万,年均发病率为4.56/10万,2007年、2010年和2014年出现发病高峰,其余时间保持在一定水平波动。8—10月为集中发病期;病例主要分布在漳平、上杭、永定;男性年均发病率为5.03/10万,高于女性的4.08/10万(χ2=21.31,P<0.05);发病年龄为出生9 天至98岁,平均年龄为29.36岁,<10岁和25~50岁年龄组病例数较多;主要发病人群为农民、学生、幼托儿童等。结论 应在该病的高发季节来临前对高发人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主动监测,开展病原体监测,及早发现,及时报告,防止疫情发生蔓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宜昌市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宜昌市2007年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患者进行时间序列、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在时间序列上,8~9月份为高发期,9月份为峰值期;青少年组高于中老年组;男性高于女性;学生、农民的发病数比较高。结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发病率,手一眼接触传播的途径比较容易实现,极易造成地区性甚至世界性大流行,故应广泛开展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