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围绝经期指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直至绝经后1年内的时期,此期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一般始于40岁左右,历时短至12年,也可长达102年,也可长达1020年[1]。围绝经期是女性卵巢功能衰退的生理转折时期,也是诸多疾病好发时期,由此导致的异常子宫出血可能是生理现象,也可能预示罹患疾病,诸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癌等。为分析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笔者回顾性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腔镜诊治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7~80min,切除组织约3g~40g;经止血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在术后48h内无明显阴道流血或者有少量排液,患者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3d,禁性生活2周,均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3天。结论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术中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能保留生育能力,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病率低的优点。是治疗宫腔内良性病变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是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异常子宫出血(AUB)是妇科常见病,其病因复杂,多见于子宫内病变,传统的诊断性刮宫常有24%~35%的宫内病变被漏诊[1]。本研究回顾分析了584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Hysteroscopy HS)对异常子宫出血(abnoraml uterine bleeding AUB)病因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54例AUB患进行HS检查,术中同时定位取活检及诊断性刮宫做病理检查。结果 HS诊断子宫内异常病变的敏感性为90.26%(139/154),其中子宫内膜息肉敏感度为85.42%(41/48);粘膜下子宫肌瘤87.50%(14/16):子宫内膜增生过长为76%(19/25);炎症为100%(20/20):子宫内膜癌为100%(1/1)。结论 HS是AUB患的首选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与诊断性刮宫,取活检行病理检查联合应用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异常子宫出血(abnormal uterine bleeding,AUB)包括生育期、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出现的异常出血,例如月经过多、过频、经期延长、不规则出血以及绝经前、后子宫出血,是宫腔镜检查的主要适应证[1]。现将我院采用宫腔镜对71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进行诊治的效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因异常子宫出血行宫腔镜诊治患者71例,患者年龄26~62岁,<30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2.5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抽血化验女性激素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P(孕酮)E2(雌二醇),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3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血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下降,FSH、LH变化不明显,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效果。方法将确诊为围绝经期功血的38例患者每晚睡前空腹给予口服米非司酮10 mg,连服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分别抽血检查肝肾功能及血常规,同时B超监测子宫内膜厚度。结果38例患者在服药期间均闭经,无子宫内膜增厚,肝肾功能均正常,血红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贫血得到改善。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疗效肯定,无肝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8.
余丹 《中国药业》2014,(5):73-75
目的 探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98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口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分别对两组手术情况、疗效、贫血状况、激素水平和不良反应进行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膨宫液用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贫血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后血清卵泡雌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孕酮(P)等激素水平对照组患者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疗效显著、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06-2008年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应用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164例,术中定位取材或诊刮。结果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诊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1例,符合率63%子宫内膜息肉36例,符合率94%,子宫黏膜下肌瘤21例,子宫内膜癌2例,符合率50%。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B超检查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可以提高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对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与单纯诊刮相似,但可以更详细地观察形态学变化,对子宫内膜癌可以直视下活检,阳性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异常子宫出血是妇科疾病常见的症状,可发生于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中在围绝经期中的发病率可达70%[1].其病因较复杂,常见的有内分泌紊乱、炎症、肿瘤、全身性的疾病导致凝血功能障碍等.由子宫的因素造成的病因主要包括子宫内膜增生、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癌等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是正确治疗和预后的关键.本研究选取132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并予定位取材或诊断性刮宫,术后常规进行病理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少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2):141-142
目的观察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特点,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68例异常子宫出血的患、使用宫腔镜进行诊断,回顾性分析其诊断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宫腔镜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进行诊断,结果为黏膜下子宫肌痛11例,子宫内膜癌3例,子宫内膜息肉22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4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3例,子官内膜复合性增生6例,节育环嵌頓6例.检查阳性率为80.9%,55例被检出的患者中37例行诊断性宫腔镜刮宫术,检查同时定位进行组织活检,11例经检查后采取硬膜外麻醉下的宫腔镜电切术,7例(子宫内视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増生)行子宫切除术,随访一年,无复发案例。结论应用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可对宫腔内的病理与生理变化作直接检视,发现有宫腔内病变,可进行巧步定位切除及进行组织活检,其诊断准确率较高,微创,能早期发现宫颈管及子宫内膜的病变,联合病理检查可进一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疗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小剂量(6.25 mg/d)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大剂量(12.50 mg/d)米非司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72.50%(29/40)(P <0.05)。观察组的FSH、LH、E2、P水平都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中,2例有恶心现象,1例胃部有不适感,2例有头晕现象,不良反应率为12.50%(5/40)。对照组患者中,3例有恶心现象,3例胃部出现不适,2例有头晕现象,对照组不良反应率为20.00%(8/40),差异无显著性(P> 0.05)。结论应用剂量为12.50 mg/d的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因米非司酮有促进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临床上有用于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报道。本文对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和作用进行了临床分析。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宫腔镜诊断异常子宫出血的效果及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诊断及治疗的210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病理检查均符合诊断标准,并在使用宫腔镜检查诊断的同时在宫腔镜下摘取小病灶或对大的病灶作宫腔镜电切除术.结果 宫腔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200例(95.2%)基本完全相符,210例患者手术时间10~40 min,平均(20.1±7.3)min;术后服用抗生素,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宫腔镜检查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与病理检查结果基本相符,而且在子宫镜检查的同时还可进行直视下手术治疗,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凤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0):3121-3123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dysfunctional uterine bleeding,DUB,简称功血)是以月经失调为特征的异常性子宫出血[1],多发于45~ 55岁的妇女,治疗原则以止血、调整周期、减少经量、防止子宫内膜病变为主.笔者采用米非司酮与复方炔诺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疾病的疗效。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肝肾功能、孕酮水平、外周血雌二醇水平以及血常规等项目进行检查,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患者行刮宫术5d后,每天晚上睡觉前,让患者服用12.5mg的米非司酮,患者每月复诊一次以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结果患者在治疗初期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但在继续用药后症状基本消除。患者治疗结束后,74例患者的月经经期和周期恢复至正常时间,其余20例患者经过治疗后进入绝经期。有贫血症状的患者得到纠正,子宫内膜厚度、孕酮水平和外周血雌二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子宫体积的大小没有出现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的米非司酮能够有效地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血36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手术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中均无并发症发生。36例患者中闭经16例,月经明显减少19例,月经改善的总有效率为97.22%(35/36);月经无改善1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宫腔镜双极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围绝经期顽固性功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妈富隆与孕激素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方法 80例进行诊断性刮宫手术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孕激素治疗,观察组采用妈富隆治疗,随访3个月后观察子宫内膜厚度,贫血,月经量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的子宫内膜厚度,血红蛋白和月经量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并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妈富隆在控制围绝经期功血方面明显优于孕激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药物治疗)和观察组(宫腔镜电切术治疗),每组各40例,对两组治愈率、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的治愈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所致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