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染色体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对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16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有异常占32%,而AA患者未发现染色体核型异常,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AML患者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与高危组MDS患者相似,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染色体核型异常有助于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比较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与诊断、预后的关系,探讨MDS及AML患者不同年龄组染色体预后分层特征。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R显带技术分析134例MDS和123例AML患者染色体核型。结果表明:MDS与AM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分别为41%及61%。MDS与AML组异常核型分析显示:①MDS组以数目异常为主(主要为+8),AML组患者以结构异常为主,主要为t(15;17)及t(8;21),与FAB亚型相关性不明确的异常核型检出中主要为+8。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及顸后良好、预后不良核型在MDS组均明显高于AML组;MDS组发生AML转化中有12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AML组有3例染色体核型异常者是由MDS转变而来。②两组行年龄分层分析显示:MDS组随年龄增大异常核型检出率增高,其中在1〉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复杂异常核型检出在MDS3个年龄组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AML组异常核型检出随年龄增大检出率减少,≤30岁组明显高于I〉60岁组,而复杂异常核型则显示≥60岁组明显高于≤30岁组;核型预后分析,在MDS与AML组均提示预后不良核型检出率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增高,在≥60岁组明显高于在≤30岁组;预后良好核型在MDS及AML则显示≤30岁组又明显高于≥60岁组。结论:MDS及AML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染色体核型分析为预后分层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112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2例MDS中,染色体核型异常者57例,占50.9%,主要累及 8,-7/7q-,-5/5q-,-y,20q-及其它涉及数量或结构异常的各种核型改变,其中-7/7q-和复杂核型异常的MDS易发生克隆转化,易进展为急性白血病;5例初诊为良性血细胞减少的患者经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有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最终确诊为MDS.结论 染色体核型分析在MDS诊断、预后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在原始细胞比例不高、病态造血不明显的MDS-RA或MDS-RCMD时,核型分析对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估计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71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了解MDS患者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计数20个核分裂相,根据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将患者分为染色体核型正常组、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和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27.0(6~83),22.5(5~90),13.5(1~48)个月,比较各组患者的白血病转化率、死亡率和生存时间。结果 71例MDS患者中44例(62.0%)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其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频率分别为76.9%、55.8%、75.0%。各亚型染色体异常核型出现的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染色体异常核型类型中复杂核型(两种以上核型异常)最多,为21例(占异常染色体组的47.7%),其次为+8,-7,20q-,分别为8例、2例和2例,其他异常核型均为1例;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患者有28例(63.6%),〉5个组的患者有16例(36.4%)。71例MDS患者中有18例(25.4%)转化为白血病,其中染色体核型正常组的27例患者有5例(18.5%)转化为白血病;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组的28例患者有7例(25.0%)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42个月;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的16例患者有6例(37.5%)转化为白血病,25%患者白血病转化中位时间为6个月。71例MDS患者中死亡29例(40.8%)。存活42例(59.9%)。染色体核型正常组MDS患者中有8例(29.6%)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12例(42.9%)死亡,染色体异常核型分裂相〉5个组患者中有9例(56.3%)死亡。3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大干60个月、47个月和24个月。结论 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是影响MDS患者病情进展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提示陔指标反映MDS异常克隆负荷。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对65例MDS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65例MDS患者的FAB分型为:RA27例,RAS1例,RAEB33例,RAEB—T3例,CMML1例;中位年龄66岁(19—89岁),65例MDS中继发性MDS6例。在研究中对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活检和染色体检查。结果表明,经骨髓细胞学检查为病态造血者64例(98.5%),其中3系病态造血者21例(32.3%),2系病态造血33例(50.8%),1系病态造血10例(单纯红系8例占12.3%,单纯粒系2例占3.1%)。骨髓活检38例,其中6例有幼稚前体细胞异常定位(ALIP)。染色体检查49例患者,其中29例检测出有异常核型(59.2%),且以数量异常为主,高危型MDS(RAEB或RAEB—T)的核型异常发生率高于低危型MDS(RA,RAS),继发性MDS高于原发性MDS;在这49例患者中15例转为急性白血病(30.61%),20例染色体正常组中3例(15%)转化为AML,而染色体异常组29例中有12例(41.4%)转化为AML。随访中位时间为35个月(2个月-106个月),染色体核型正常组中位生存期为26.8个月,异常组中位生存期为8个月。结论:我国MDS患者发病年龄较国外略年轻;高危MDS患者染色体畀常发生率高于低危MDS,染色体改变与MDS的白血病转化密切相关,核型异常组的白血病转化率较核型正常组高,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染色体改变及预后。方法用常规细胞遗传学分析和FISH法分析37例MDS患者8、5、7号染色体的异常变化。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患者的遗传学异常与疾病转归、预后之间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检出染色体异常21例(56.8%),其中复杂异常6例(16.2%),8号染色体异常9例(24.3%),-5/5q-异常2例(5.4%),-7/7q-异常2例(5.4%)。平均随访12个月,1例失访,22例存活,14例死亡,12例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复杂核型与MDS的急性白血病转化及死亡密切相关;8号染色体三体和-7/7q-与死亡相关。结论FISH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的异常,应用多种探针并结合染色体检测能较准确判断MDS患者的预后,异常核型比例高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染色体核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诊断及核型演化与病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短期培养法或直接法R显带技术对70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6例为最初拟诊为慢性再障(CAA)或不明原因贫血患者,16例进行连续性检测至少2次,并分析其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70例MDS患者中有36例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异常检出率51%,主要染色体异常有-5/5q-、-7/7q-、+8、20q-和染色体复杂异常;6例最初拟诊为慢性再障(CAA)或不明原因贫血患者,均发现克隆性染色体异常:16例进行2次以上检测的患者中8例有核型演化,均伴有病情进度,另8例无核型演化患者病情稳定。按IPSS计分系统进行分组,危险度越大,异常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MDS患者具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其检测可作为MDS诊断、治疗、预后的指标,MDS染色体核型演变预示病情的进展与恶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基因组异常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针对5、7、8和20号染色体的不同探针组合对50例 MDS 患者骨髓进行 FISH 检测,分析其分子遗传学异常,比较与常规染色体检查的相关性。结果50例 MDS 患者骨髓标本结果总共检出32例(64%)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核型分析的异常检出率为46%(23/50),FISH 的阳性率为62%(31/50),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08)。结论FISH 方法是筛查 MDS 患者常见染色体异常的有力细胞遗传学工具,能敏感地检测出小克隆异常,是常规核型分析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9.
6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积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重点研究不同积分系统、WHO分型、FAB分型,染色体异常克隆,骨髓学及血液学指标在其预后中的意义,筛选与预后独立相关的因素。收集武汉协和医院近5年63例MDs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使用EpiData3.0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并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63例MDS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追踪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对随访结果结合临床资料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统计方法包括:所有生存率采用寿命表法,对各组生存率之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所有生存率函数曲线均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表明:63例MDS患者中住发病年龄为38岁,其中26例患者出现染色体异常核型(41.27%)。中位生存期30.63月。截至随访终止33例病例死亡(52.38%)。5种预后积分系统不同组别患者的总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均具有统计学差异,且以IPSS,Lille和Spanish预后积分系统差异最为显著(p〈0.0001)。经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对患者0s有重要影响的因素为IPSS(P〈0.0001)、Lille积分系统染色体分组(P〈0.0001)、骨髓原始细胞比例(P=0.00062)、Spanish积分系统(P=0.00064)及Lille积分系统(P=0.008)。63例患者的Os经过WHO分型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RA患者相比较RCMD患者与5q-患者有更长的OS(p=0.003),并且5q-亚型提示非常良好的预后。RAEB-I患者中位OS高于RAEB-II患者。将63例MDS患者重新归类于FAB分型显示低危组(RA/RAS)和高危组(RAEB)的0s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012)。结论: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染色体核型异常是影响MDS预后的两个重要因素。WHO分型比FAB分型更有提示预后的价值,IPSS能为有染色体结果的MDS患者治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对比FISH检测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常见染色体异常克隆的检出率,探讨细胞遗传学异常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的关系.应用FISH 5/7/20/8/Y染色体数目及缺失检测探针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检测50例按WHO2008标准诊断MDS患者染色体异常克隆,随访患者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情况.结果表明:50例MDS患者FISH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二种检测涉及5、7、20、8号以及Y染色体的遗传学异常分别占50.0%(25/50)和40.0%(20/50),累及5号染色体异常均为6.0%(3/50),累及7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6.0%(13/50)和20.0%(10/50),累及20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12.0%(6/50)和6.0% (3/50),累及8号染色体异常分别为24.0%(12/50)和20.0%(10/50),Y染色体缺失均为2.0%(1/50).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7号染色体>8号染色体> 20号染色体>5号染色体>Y染色体.47例患者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情况:IPSS细胞遗传学不良组46.2% (6/13)为转白血病前移植;良好组45.5% (10/2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中间组有16.7%(2/12)为转白血病前移植.MDS进展为急性白血病率,预后不良组为7.7%(1/13),预后良好组为4.5%(1/22),细胞遗传学预后中等组为58.3% (7/12).预后不良组进展为急性白血病者比例很低,与该组多数患者接受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有关.结论:成套的FISH探针比常规染色体核型对特定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尤其对低克隆的染色体异常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少于20个分裂相时优势明显.IPSS染色体核型预后分组显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无差异,其原因可能是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报道2例伴有t(3;5)(q25;q34)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方法:骨髓细胞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并以3号和5号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一致的核型异常:46,XY,t(3;5)(q25;q34);其中1例患者的双色FISH检测证实1条3号染色体长臂和1条5号染色体长臂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结论:t(3;5)(q25;q34)是一种少见的核型异常,它和MD有特别的联系,常有涉及三系的病态造血改变;染色体涂染技术是检测该易位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2.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连续性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染色体核型演变与病情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高危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骨髓短期培养和G显带技术对 4 1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连续性监测至少 2次 ,同时密切追踪随访其临床病情进展情况。结果 4 1例患者中初诊时具有异常克隆者 2 4例 ,占 5 8.5 %。随访 7~ 72个月 (中位随访时间为 34个月 ) ,病情有进展者 12例 ,其中 6例具有染色体核型异常克隆演变 ,病情无进展者 18例 ,其中只有 1例出现核型演变。 7例核型演变的附加异常主要累及 2 ,4 ,7,8,10 ,11,17,2 1号染色体。 4 1例中 4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病情缓解的同时染色体异常克隆消失 ,7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除 1例早期死亡外 ,6例完全治愈 ,染色体异常克隆消失。结论 连续监测证实MDS染色体核型演变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病情有进展者出现克隆演变的比例远高于病情稳定者。在MDS疾病进展过程中出现附加染色体异常者预后更差 ,提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作为具有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MDS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特点。方法以WHOMDS分类标准为诊断金标准,收集2007年3月1日至2012年3月6日起期间,诊断的MDS患者165例。非克隆性疾病患者16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骨髓与血片细胞学检查中病态造血特征在克隆性和非克隆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DS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的主要依据:粒系Auer小体、核出芽、微核;红系核出芽;外周血片中出现巨核细胞、原粒细胞或早幼红细胞。结论细胞形态学是诊断MDS的基础.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早期MDS细胞形态学改变不典型时,恶性克隆处于非显性状态。表达特征亦不明显,需要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以便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40例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收治的40例初诊为MDS患儿的临床特点、危险分层和不同治疗方案对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儿3年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结果:40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4∶1.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0岁。其中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是最常见类型,染色体异常11例,合并基因异常12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15例,未进行HSCT而行单纯药物治疗25例。接受HSCT治疗和非HSCT治疗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2±12.2)%和(35.3±10.2)%(P=0.039),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65.0±12.9)%和(19.2±8.4)%(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岁(P=0.033)、初诊血小板<50×109/L(P=0.007)、存在复杂核型和/或基因突变(P=0.0002)、未接受HSCT治疗(P=0.016)是影响儿童MDS预后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染色体核型特征及其预后意义.方法 对染色体核型可供分析的351例成人原发MD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染色体核型异常者237例(67.5%).其中仅有染色体数目异常者99例(41.7%),仅有染色体结构异常者70例(29.5%),同时有数目与结构异常者68例(28.8%);单一异常130例(54.8%),2种异常54例(22.8%),复杂异常(≥3种)53例(22.4%).整倍体数目改变有多倍体4例(1.7%);非整倍体及染色体臂的异常可见于所有染色体,常见的依次有+8、-20/20q-、-7/7q-、-5/5q-、-18、-11/11q-、+21、-Y、-21、-10、-16、-22、+9、del(12)(p12).-5/5q-(5.1%)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8.7%~23.4%),5q-综合征的发生率极低(0.3%),+8(19.1%)和-20/20q-(9.4%)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分别为1.2%~7.0%和2.0%~3.5%).237例染色体核型异常的患者中染色体易位有31例(13.1%),其中12种染色体易位在MDS中迄今尚无文献报道.i(17)(q10)有9例(3.8%),其中6例(66.7%)为单一异常.染色体重复有7例(3.0%),主要累及1号染色体(4例).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预后差的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在RA、RARS、5q-综合征组,RCMD、RCMD-RS组,RAEB-Ⅰ组,RAEB-Ⅱ组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54,P<0.01).351例MDS患者中,177例获得随访资料,中位随访时间14.5(1~131)个月,81例死亡,中位生存期(MS)12(1~90)个月.按IPSS染色体核型分组,染色体核型为预后好、中、差的患者MS分别为51[95%可信区间(CI)25~77]、35(95%CI 5~65)和13(95%CI 9~17)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总体生存(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染色体核型按正常核型(NN)、嵌合核型(AN)、异常核型(AA)分组,NN、AN、从患者MS分别为51(95%CI 24~78)、36(95%CI 0.3~71)和23(95%CI 10~35)个月,Log-rank检验三组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结论 我国MDS患者具有有别于两方国家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异常特征.染色体核型分析是MDS患者预后分层实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30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染色体异常克隆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重要地位。运用染色体常规G显带技术及FISH技术对 30 6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 ,并对其中 93例进行临床追踪观察。结果表明 :30 6例MDS中有 14 4例检出异常克隆 ,总的核型异常率为 4 7.1% ,发生频率较高的染色体畸变依次为 : 8,易位型 ,复杂及高度复杂异常核型 ,- 7/ 7q - ,2 0q - / - 2 0 ,三体 1或部分三体 1, 9/ 9q ,-Y , 11/ 11q - ,- 9/ 9q - ,dup(1q) , 2 1。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 (RAEB)与转化性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T)的核型异常率明显高于难治性贫血 (RA)及难治性贫血伴缺粒幼细胞 (RAS) (P <0 .0 5 )。有诱变剂接触史者染色体畸变率高于无诱变剂接触史者。随访 93例中核型异常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0 5 ) ,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机率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 (P <0 .0 5 ) ,其中复杂或高度复杂核型 ,- 7/ 7q - , 11/ 11q -者预后差。结论 :MDS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克隆性疾病 ,染色体核型分析对MDS的正确诊断、病情监测、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WHO分型、临床及血液学特征,以及MDS患者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分组特点.方法 采用WHO新分型方案对80例MDS患者进行诊断及分型.对确诊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结果、骨髓象及转归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MDS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47岁,低于国外学者的报道.染色体异常率为35.14%,检出的异常核型分布以+8最多,不同于欧、美洲国家和日本的大样本研究结果.74例患者经IPSS分组及追踪观察,11例转化为急性白血病.单变量分析提示年龄、染色体、原始细胞比例及外周血细胞减少系列数对患者有预后意义.IPSS低危组与中危-Ⅰ组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HO分型中难治性贫血(RA)、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增生异常(RCMD)与RA伴有原始细胞过多(RAEB)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EB-Ⅰ与RAEB-Ⅱ之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组MDS患者的发病年龄、WHO亚型分布、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及分布与欧、美洲国家和日本不同.WHO分型将RAEB分为RAEB-Ⅰ和RAEB-Ⅱ,对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益.IPSS同样适用于中国人,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及提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伴有i(20q-)重复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骨髓细胞经直接法和24h培养后按常规方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并以20q端粒探针和20q12单一序列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2例的临床和血液学改变符合MDS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揭示2例患者均有i(20q-)重复:例1为46,XX,del(20)?i(20q-)[6]/46,idem,der(6)i(6p)[1]/47,idem, der(20)?i(20q-)[3]/47,idem,der(6)i(6p), dei(20)?i(20q-)[20],例2为45,XY,-7,der(20)?i(20q-)[17]/46,idem, der(20)?j(20q-)[3]。其中1例患者经双色FISH检测证实两个衍生的20号染色体为伴有中间缺失的20号长臂等臂染色体。结论i(20q-)重复是MDS的一种少见的再现性的核型异常,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原发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和分型的临床经验,提高诊断效率。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收集连续性样本,对上海市中美联合白血病协作组282例MDS患者进行综合诊断,同时采用FAB和WHO分型进行诊断。结果MDS中位发病年龄为56岁,50~59岁和70~79岁病例最多,分别占20%和25%。67%的患者外周血中出现幼稚粒细胞,48%出现幼稚红细胞。FAB—RA和WHO—RCMD患者比例较高,约占68%,高于欧美国家。染色体异常率为31.2%,低于欧美国家,但与日本相近。根据临床资料结合外周血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诊断MDS的符合率为89%;将上述方法联合骨髓活检(平行试验)诊断MDS符合率可达94%;如将临床资料、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和细胞遗传学四者联合,其诊断符合率达97%。结论该组MDS患者在分型、发病年龄、全血细胞减少比例、染色体异常率等方面与日本报道相近,与欧美国家有不同。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检查、细胞遗传学检查相结合可以极大提高MDS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