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Arg72Pro)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海地区胃癌及其胃癌发生部位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标本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结果 p53基因Arg72Pro 3种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在胃癌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1.86%、25.00%、53.14%,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6.67%、31.94%、51.39%.等位基因Arg和等位基因Pro在胃癌中的频率分别为48.44%、51.56%,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2.36%、57.64%.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59、0.32),p53基因型分布和胃癌发生的部位亦不具有相关性(P=0.74).结论 p53基因Arg72Pro多态性与青海地区胃癌易感性无明显相关,与胃癌发生部位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综合评价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发病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PUBMED、中国知网(CNKI)和万方学位论文数据库中检索研究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公开发表论文,使用STATA 11.0软件分析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与食管癌易感性的关系。使用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可信区间(95%Confidence Interval,95%CI)作为效应指标。同时,评价所纳入研究的异质性及发表偏倚。结果共有9篇p53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相关的公开发表论文被纳入本研究,共包括病例3032例,对照3924例。分析结果显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的Pro等位基因相对于Arg的合并OR值为1.34,95%CI为1.17~1.53;显性模式和隐性模式下合并OR值及95%CI分别为1.30(1.13~1.50)和1.27(1.10~1.45);纯合基因型Pro/Pro相对于Arg/Arg的合并OR值及95%CI为1.67(1.27~2.18),P均〈0.01。结论 p53第72位密码子的Pro等位基因是食管癌的易感因素,Pro/Pro纯合基因型使食管癌的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与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结合银染技术,对47例河南林县食管鳞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53基因第5~8外显子进行比较。结果:p53基因第5~8外显子出现异常电泳条带者20例(42.6%);生存期大于5a组与生存期小于5a组,p53基因单链构象多态性变化发生率分别为32.1%(9/28)和57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p53基因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 方法 对149例口腔癌病例和303例对照病例采集5 mL血液样本,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RFLP法检测p53基因的多态性,利用Stata12.1软件分析p53基因的多态性与口腔癌的关联,并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 结果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携带者较Arg/Arg基因型携带者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增加1.837倍(95%CI:1.016,3.325)。p53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有相乘交互作用(OR相乘:4.375,95%CI:1.646,11.627)。 结论 p53基因Pro/Pro基因型可能是福建地区口腔癌的易感基因,Pro/Pro基因型与饮酒具有相乘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敏  徐景杰 《医学综述》2011,17(21):3352-3354
目的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基因多态性与蒙古族妇女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妇女中,同期选择宫颈癌患者53例,健康对照者65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连接酶检测反应技术分别对入选样本进行基因分型,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蒙古族妇女中,p53基因第72密码子Arg和Pro等位基因频率在宫颈癌组中分别为51.9%和48.1%,在对照组中分别为50.8%和49.2%,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性和蒙古族妇女宫颈癌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53基因第72密码子基因多态性和蒙古族妇女宫颈癌无明显相关性,并非是蒙古族妇女宫颈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p5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探讨p53与肝细胞肝癌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帮助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p53阳性率为79.49%,HBsAg阳性者为87.93%,肝硬变者为90.14%,癌转移者为92.5%。食管鳞癌中p53阳性率为53.01%。癌转移者63.41%。两种肿瘤p53阳性反应均随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结论 p5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加的阳性表达基本平行,阳性反应程度与HBsAg、周围病变、癌分化、癌转移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53基因第72密码子多态(Arg72Pro)与中国人群肝细胞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方法,检测507例HCC患者与541例对照组肝正常组织p53Arg72Pro基因型分布及差异。结果 HCC组及对照组Pro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5%及40.3%,Pro型的HCC发病风险是Arg型的1.19倍(95%CI=1.00-1.41,P=0.053)。与Arg/Arg纯合子相比,Arg/Pro杂合子的HCC风险增加至1.21倍(95%CI=0.82-1.78,P=0.341),而Pro/Pro纯合子的HCC风险显著增加至1.79倍(95%CI=1.06~3.01,P=0.029)。将Arg/Arg、Arg/Pro和Pro/Pro视为不同的等级,经趋势Armitage检验,存在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P=0.046)。结论 Pro增加HCC发病风险,并呈等位基因剂量-效应关系,表明Pro/Pro基因型是中国人的HCC遗传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p5 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 ,探讨p5 3与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学之间的关系 ,帮助诊断肿瘤及判断预后。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 ,石蜡包埋 ,免疫组化LSAB法染色 ,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结果 肝细胞肝癌中p5 3阳性率为 79.49% ,HBsAg阳性者为 87.93% ,肝硬变者为 90 .14% ,癌转移者为 92 .5 %。食管鳞癌中p5 3阳性率为 5 3.0 1%。癌转移者为 6 3.41%。两种肿瘤p5 3阳性反应均随癌分化程度降低而增强。结论 p5 3在肝细胞肝癌和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基本平行 ,阳性反应程度与HBsAg、周围病变、癌分化、癌转移等因素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oxp3和突变型p5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进行Foxp3和突变型p53蛋白检测,并采用配对t检验和K-W检型对两种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3例食管鳞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Foxp3和突变型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04%、61.45%。性别和年龄方面,Foxp3和突变型p53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呈负相关(r=-0.474,P<0.01)。结论 Foxp3和突变型p53的表达与不良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是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
p53 Codon 72 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 codon 72多态性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别对1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15例宫颈鳞状细胞癌和20例正常妇女的p53 codon 72 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p53 Arg 纯合子、p53 Pro 纯合子和p53 Arg/p53 Pro杂合子在正常妇女对照组分别为38%、6% 和56%;而在卵巢癌组分别为38%、5%和57%;在宫颈癌组分别为78%、8% 和14%.上述人群中,宫颈癌p53 Arg 纯合子明显高于卵巢癌组和正常妇女对照组(P<0.05).结论 p53 Arg 纯合子可作为与HPV感染有关的宫颈癌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P53基因Codon72多态性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 codon72多态性在贵州妇女中的分布情况及了解不同p53基因型对宫颈癌发生的影响。方法采用PCR RFLP技术和PCR方法检测61例宫颈癌和45例正常宫颈石蜡包埋组织中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分布情况以及样本的HPVl6、18DNA检测。结果HPV16、18DNA总阳性率在宫颈癌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75.4%和4.4%;P53基因3种基因型Arg/Arg、Pro/Pro、Arg/Pro中Arg/Arg在宫颈癌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Pro/Pro、Arg,Pro,且高于对照组中Arg/Arg的比例。在HPV16、18阳性宫颈癌组与阴性组中P53基因型两组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8,P〈0.05)。结论P53 Arg/Arg基因型可能是宫颈癌发生的遗传易感因素,与高危型HPV16、18相关宫颈癌的发生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E6表达之间的关系,以了解p58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是否可以作为预测宫颈癌发生的一项高危因子。方法以PCR法检测81例宫颈鳞癌(高分化13例、中分化24例、低分化44例;Ⅰb期24例、Ⅱa期15例、Ⅱb期37例、Ⅲa期5例)、18例宫颈腺癌、8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30例、CINⅢ58例)及6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及HPV16、18E6的表达。结果p53Arg纯合子、p53Arg/Pro杂合子及p53Pro纯合子在宫颈鳞癌、腺癌和CIN(Ⅱ~Ⅲ)中分别占58.02%、30.86%、11.12%;55.55%、27.78%、16.67%I59.09%、21.59%、19.32%。各组中p53Arg纯合子明显高于p53Arg/Pro杂合子及p53Pro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0.01)。正常宫颈组织中p53Arg纯合子、p53Arg/Pro杂合子及p53Pro纯合子分别为23.33%、40.OO%、36.67%,三者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鳞癌及腺癌)、CIN(Ⅰ~Ⅱ)组中p53Arg纯合子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中p53Arg纯合子,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中HPVl6、18E6(+)亚组中p53Arg纯合子显著高于HPV16、18E6(-)亚组及HPVl6、18E6(+)正常对照组亚组(P〈0.05,P〈0.01)。各组中p53Arg纯合子均高于p53Pro纯合子(P〈0.05);p53Arg纯合子及等位基因均未随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而变化,与宫颈癌前病变程度亦无关系。结论p53Arg纯合子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一项高危因子,与高危型HPVE6同时检测可提示宫颈病变的发展趋势;p53Arg纯合子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以盲肠结扎穿刺法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以电镜和凋亡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其心肌细胞凋亡变化,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蛋白的表达。结果一定时间内脓毒症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对照组(P均〈0.05),p53蛋白表达阳性数均较正常对照或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均〈0.05),其变化与TUNEL法检测凋亡的结果一致(P〈0.05)。结论细胞凋亡可能是脓毒症时心肌损害的机制之一,其调控基因p53的改变或许可以作为脓毒症病情改变的标志,可利用它对脓毒症进行干预,以改善脓毒症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53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高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为我国汉族人群CAG发病机制的探寻及高危人群的筛选提供有意义的信息。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110例CAG患者的家族史和基因测序方法,观察p53 5~8外显子内的第62位、72位和92位内含子多态性改变,并进行单纯病例研究和SPSS13.0统计分析。结果:检出p53基因内含子多态性82例,检出率74.55%(P<0.05,ORI=4.740)。结论:p53基因内含子多态性改变伴家族史者患CAG的危险度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癌组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BL)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期建立更为实用简便的化疗敏感性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法检测49例手术NSCLC患者癌组织和PBL中突变p53蛋白的表达,并以健康人PBL中突变p53蛋白表达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p53蛋白在癌组织、NSCLC患者PBL和健康人PBL中的表达分别为63.26%(31/49)、59.18%(29/49)和5%(1/20),其中癌组织的p53蛋白表达与NSCLC患者PBL的表达呈正相关,20例健康人PBL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SCLC患者(P<0.01).p53的表达在NSCLC不同临床病理类型及分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检测NSCLC患者PBL中p53蛋白表达可间接反应癌组织的p53蛋白表达状况.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p53基因突变在p53功能失活中所占的比例,并初步探索食管鳞癌p53功能失活的原因。方法对45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正常食管组织作为对照)进行p53基因突变检测(p53-PCR-SSCP法)、p53sD能失活检测(p53SD能测定法)以及2种p53结合蛋白MDM2和HPV16/18-E6的表达检测(免疫组化sP法)。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53功能失活率为64%,p53基因突变平为49%;p53基因无突变组中,p53功能失活者HPV16/18--E6表达率高于p53功能正常者,也高于p53基因突变组l而3组间MDM2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食管鳞癌p53SD能失活率高于p53基因突变率,p53sD能失活有望成为一种评价食管鳞癌生物学特性的新指标;食管鳞癌p53功能失活的原因可分为p53基因突变和非基因突变原因,前者占72%,后者占28%。在非基因突变原因中可能存在p53结合蛋白HPV16/18-E6的参与,而不存在MDM2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马群英 《医学综述》2013,19(5):826-828
p53是一种核蛋白,参与细胞周期调控,DNA修复和凋亡诱导,属于抑癌基因。但多数肿瘤中p53发生突变,而部分突变的p53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化疗抵抗等有关。Survivin是另一个重要的凋亡分子,属于凋亡抑制家族成员之一,可通过抑制capase-9和capase-3而发挥抗凋亡作用,其对肿瘤的发生、复发等有重要作用,两者都是肿瘤分子治疗的靶标,在临床和分子方面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