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LBP药物组,每组14只.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LBP药物组在造模后4周,每天上午8时灌胃给药,80 mg/kg,容量为1 ml/kg,连续4周.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分别灌胃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在造模后8周3组所有大鼠再次麻醉,取出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椎间盘的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腰椎间盘中MMP-3表达的变化.结果 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假手术组髓核细胞数目较多,形态多样性;模型组髓核细胞稀少,细胞基质见大量的空泡;LBP药物组髓核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但较模型组退变程度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模型组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阳性染色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LBP药物组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阳性表达较模型组低(P<0.05),而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可能对细胞外基质中蛋白多糖有间接降解的作用,从而延缓或抑制实验性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的形态学的影响。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椎间盘退变组、LBP干预组,每组14只。采用手术方法制作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LBP干预组在造模后4周,每天上午8:00灌胃给药,80mg.mL-1,容量为1mL.kg-1,连续4周。假手术组及椎间盘退变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在造模后8周三组所有大鼠再次麻醉,取出椎间盘组织,分别在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学的变化。结果 HE染色光镜观察假手术组髓核细胞丰富,形态不规则,集中成簇;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细胞稀少,细胞基质见大量的空泡;LBP干预组髓核细胞有变性、坏死,但较椎间盘退变组退变程度减轻。电镜下假手术组的髓核细胞多见,核膜完整,细胞器丰富;椎间盘退变组髓核细胞减少,细胞器缺失,见大量的空泡;LBP干预组髓核细胞减少,有变性、坏死,退变较椎间盘退变组减轻。结论 LBP可能对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组织退变有延缓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改变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椎间盘退变组和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每组12只,手术方法制作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在造模后4周,将RES超细粉末制成20mg.mL-1的溶液,按50 mg.kg-1,每天1次腹腔注射,持续2周。正常对照组和椎间盘退变组给予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三组大鼠在造模后8周取腰椎间盘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椎间盘病理组织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MMP-9的表达。结果 HE染色显示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可见不同程度的髓核的脊索细胞及软骨样细胞减少,周围基质和水分亦较少,但比椎间盘退变组退变程度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MMP-9阳性染色的灰度值分析显示白藜芦醇药物干预组阳性染色弱于椎间盘退变组(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藜芦醇具有减轻实验性腰椎间盘组织退变的作用,抑制MMP-9的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陈德胜  李燕  杨文君  金群华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4):299-301,F0002
目的观察四环素延缓和抑制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病理变化的作用及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四环素治疗组(造模后4周,每日皮下注射四环素25mg,持续2周)。大鼠在退变模型建立8周后处死,HE染色光镜观察各组腰椎间盘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记实验检测腰椎间盘组织MMP-3的表达。结果动物模型建立8周后除正常组外,其它各组椎间盘组织均出现不同程度退行性病理改变,四环素治疗组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四环素治疗组椎间盘组织中MMP-蛋白表达呈弱阳性,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蛋白印记检测同免疫组化结果相同。结论MMP-3的增高可导致椎间盘细胞外基质降解,而四环素能降低MMP-3的表达,从而减轻椎间盘基质的降解,延缓和抑制实验性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回医烙灸法对大鼠退变椎间盘中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回医烙灸组。采用针刺手术方法制作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回医烙灸组在造模后1个月行回医烙灸疗法,5 d 1次,每次20 min;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不予干预。在造模后3个月各组大鼠处死取材L5~6椎间盘,进行标本的形态学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3表达。结果模型组的退变指数较回医烙灸组和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模型组椎间盘组织中MMP-3阳性染色强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但较回医烙灸组低(P<0.05)。结论回医烙灸疗法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组织中MMP-3的表达,从而延缓实验性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活血健腰汤对腰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组织白介素-1β(IL-6)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活血健腰汤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机制。方法 40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活血健腰汤组、布洛芬组,每组各8只、造模成功给药20天后检测大鼠髓核组织IL-6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IL-6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活血健腰汤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IL-6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IL-1的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健腰汤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致炎因子IL-6的表达来减轻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去卵巢对大鼠腰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采用8个月龄健康雌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在其双侧卵巢旁边分别取和卵巢同等大小的脂肪组织,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造模后所有实验大鼠在同等条件下喂养,13周后全部处死,观察其腰椎间盘组织形态学、脊索细胞数量及髓核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组织形态学评分及脊索细胞数量改变:模型组和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观察其髓核细胞的退变程度:模型组空白组,空白组和假手术组退变程度相当。结论:采用去卵巢的方式能初步建立大鼠腰椎间盘退变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兔退变椎间盘组织形态结构及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3月龄健康兔共4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依次为对照组、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兔均行椎间盘退变造模术。造模后3 d开始给药,对照组及模型组每日以生理盐水灌胃代替中药,中药低、中、高剂量组补肾活血方每日灌胃,连续给药8周。采用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检测方法观察椎间盘组织形态学变化,并运用PCR法检测MMP-3表达水平。结果 HE染色显示:药物干预后,低剂量组髓核细胞数量变化不明显,纤维环及髓核存在裂隙,中、高剂量组细胞数量较低剂量组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剂量组MMP-3表达未见明显变化(P0.05);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MMP-3的表达均有显著下调(P0.05);PCR法检测法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中药干预后,椎间盘组织内增高的MMP-3表现出降低趋势,其降低程度与药物剂量呈正比,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MMP-3表达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造模成功后MMP-3表达量显著上调,经补肾活血方干预后可抑制MMP-3的表达,说明补肾活血方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椎间盘退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补肝健腰方对腰椎间盘退变大鼠髓核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补肝健腰方防治腰椎间盘退变的疗效机制.方法 40只10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30只、假手术组10只;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椎间盘退变模型,造模组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补肝健腰方组、布洛芬组,每组各8只.造模成功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髓核组织TNF-α、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NF-α、IL-1β表达较假手术组增高,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补肝健腰方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TNF-α、IL-1β的含量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布洛芬组腰椎间盘髓核组织IL-1β的含量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肝健腰方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退变腰椎间盘髓核组织中致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来减轻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MMP-13在大鼠退行性变腰椎间盘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大鼠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建立大鼠手术制备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正常组不做处理,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椎间盘组织中MMP-13的表达。结果组织病理学显示实验组髓核细胞数目较正常组减少。实验组和正常组椎间盘组织中均有MMP-13的表达,实验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13在腰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模型观察转录因子GATA-3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通过对肾脏纤维化信号通路的干预,进一步了解逆转纤维化进程的策略方向.方法:将54只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侧输尿管梗阻组(unilateral ureteralobstruction group,UUO)和正常对照组,单侧输尿管梗阻组按照处理因素再分为GATA-3反义寡核苷酸组(antisense oligonu-cleotide group,AS),GATA-3无意义寡核苷酸组(nonsense oligonucleotide group,NS)和生理盐水组,每组9只.正常对照组27只大鼠采取同样的分组方法.分别在试验第1、7、14天处死每小组3只大鼠,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纤维化的病理变化并评估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方法观察GATA-3、Smad7等阳性表达情况并统计面积.RT-PCR法观察大鼠肾脏组织GATA-3及Smad7 mRNA表达同时计算灰度值.结果:GATA-3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大鼠无论是在梗阻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肾脏纤维化现象均较其他两个处理组轻微,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梗阻组及正常对照组组均有GATA-3的表达,通过RT-PCR进一步证实,在梗阻组大鼠的.肾脏组织中均有GATA-3及Smad7 RNA的表达,反义寡核苷酸处理的大鼠Smad7的表达无论是在梗阻组还是正常对照组中均随梗阻时间的延长显著下降.结论:转录因子GATA-3通过减少BMP-7诱导的Smad7的表达,使Smad7阻断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信号转导作用削弱,加剧了肾脏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进一步证实通过对纤维化信号通路中的转录因子进行干预影响纤维化的进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托吡酯(TPM)对戊四氮(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癫痫发作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为其作为神经细胞保护剂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建立癫痫大鼠模型(模型组)和建立癫痫大鼠模型后以TPM进行干预(TPM预防组),并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分别进行动物行为学观察及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结果 TPM预防组痫性发作级别较模型组显著降低,惊厥潜伏期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1和<0.05),惊厥持续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数较TPM预防组、对照组显著增加,TPM预防组神经细胞凋亡数、caspase-3阳性神经细胞数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TPM对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模型有预防作用;TPM能有效控制PTZ所致慢性癫痫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其可能机制是降低caspase-3的表达,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CA1区毁损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新生细胞存活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建立海人酸(KA)损毁单侧海马的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于毁损后3d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体视学的计数方法计算DG的BrdU阳性细胞总数。用自噬特异性抗原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与BrdU双标的方法检测这些新生细胞的减少是否有自噬的参与。结果假毁损组DG区可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与假毁损组比较,实验组在海马毁损后DG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dU给药后第1天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均未见BrdU和LC-3双标细胞。结论成年大鼠海马毁损可增强DG的神经发生,新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新生细胞减少的调控中可能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心脏特异表达Dkk3转基因模型小鼠,研究Dkk3对心脏发育及和心肌病的调节作用. 方法把Dkk3基因插入心肌特异启动子α-MHC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显微注射法建立C57BL/6J Dkk3转基因小鼠,PCR鉴定转基因小鼠基因型,采用Northern blot检测Dkk3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HE染色和超声检查转基因小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建立了3个不同表达水平的Dkk3转基因小鼠品系.转入的Dkk3基因在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同龄对照小鼠.组织学分析显示Dkk3小鼠室壁变厚,心腔减小,心肌细胞排列轻度紊乱.超声检查显示心室壁变厚,收缩期容积和舒张期容积显著减小,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增加.结论 Dkk3过表达导致转基因小鼠室壁变厚,心腔减小,心肌细胞排列轻度紊乱,心肌舒张功能轻度失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医学教育三维模型库构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医学教育视觉影像资源建设中存在的效率与质量问题,提出了构建医学教育三维模型库,将医学教育中常用的形体使用三维软件进行数字化建模型,形成可以重复使用的三维模型库的设想,并对其建设与管理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NA干扰GPC3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Huh-7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初步机制。方法设计并合成靶向GPC3的特异性siRNA片段,通过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肝癌细胞Huh-7,48h后验证siRNA的干扰效率;Annexin V/PI染色法观察GPC3基因沉默对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定量PCR来检测caspase3的蛋白水平和核酸水平表达。结果设计合成的GPC3siRNA转染后,能够有效抑制Huh-7细胞中GPC3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GPC3干扰组细胞在转染后48、72h的凋亡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96h后两组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C3干扰组的caspase3在转染后48、72h的表达高于未转染组,96h后两组间caspase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RNA静默GPC3基因能促进肝癌细胞凋亡,其机理可能与上调caspase3有关。进而推测,GPC3基因可能成为肝癌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调节因子Caspase-3表达的时序变化,探索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损伤时间组的脑挫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和分析。结果①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细胞分布在挫伤灶中央及其周围的半影区,与远隔部位和对照组脑组织呈阴性染色形成明显对比;半影区比中央区更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挫伤后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半影区TUNEL染色和Caspase-3表达逐渐增强,呈平行关系;48h内两种染色方法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增加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93和0.69)。结论观察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随损伤时间逐渐增强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稳定表达神经营养素-3的NIH3T3细胞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志宏  王锦玲  邱建华  金明  杨安钢 《医学争鸣》2003,24(15):1390-1393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通过体外共培养实验观察其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载体,将携带有外源性基因NT3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T3转染小鼠成纤维细胞,进行RT-PCR,Western-blot分析及免疫组化鉴定,并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进行共培养实验.结果:得到抗G-418的阳性细胞克隆;RT-PCR的产物约为744 bp;Western-blot可见一清晰的蛋白条带,与NT3的蛋白分子量相符合.NT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转染NT3-cDNA的NIH3T3细胞胞质呈棕黄色着色.NT3转染组细胞与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共培养2wk后,与对照组相比,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无明显减少.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NT3的NIH3T3细胞株;该细胞对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有很好的营养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甘氨酸(Gly)阳离子态、阴离子态和两性离子态在气相真空、油相环己烷和水相环境中的构象蜕变行为。方法:运用CAM-B3LYP和B3LYP方法在6-311++G(2d,p)基组水平上对Gly不同离子态,进行几何结构、电子结构、振动分析和热力学函数计算,并运用极化连续模型(PCM)考察溶剂效应。结果:在气相、油相和水相3种环境中得到阳离子态的构象分别有3、3、5种,阴离子态的构象有1、1、3种;3种环境中只有极性强的水相中得到1种两性离子态构象且与中性分子态能量差别不大。两种方法计算得到键角一致,前者计算得到键长稍短,后者能量稍低。结论:Gly在不同环境中构象变化行为不同,环境极性增加,有利于离子态存在。  相似文献   

20.
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治疗腹膜转移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内注射羟基喜树碱(HCPT)对腹膜腔转移癌模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高转移性人肝癌细胞株HCCLM3接种于30只裸鼠腹腔内,制成腹膜转移癌模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只;前者组按2 mg/kg剂量腹腔内注射HCPT,后者注射等体积的0.85%氯化钠溶液;于第2,4,6周连续注射7 d,观察8周。监测荷瘤裸鼠的体重和腹膜癌的变化,测量血液学和血清学指标。结果:至研究终点时,治疗组14只裸鼠存活,对照组存活5只;治疗组的平均生存期是(55±1)d(95%CI:54-57 d),对照组的平均生存期是(43±4)d(95%CI:34-51 d)(P=0.002)。治疗组的肿瘤重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观察到血性腹水和腹腔内弥漫性种植灶,对照组有4只裸鼠出现血性腹水,6只出现腹膜腔内弥漫性种植灶(P<0.00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甲胎蛋白浓度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γ-谷氨酰转肽酶活性在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裸鼠的体重、血常规和血生化其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未观察到明显的药物相关毒副作用。结论:腹腔内注射HCPT治疗腹膜癌模型,能抑制肿瘤生长,减轻腹膜癌病情,延长荷瘤宿主生存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