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制简易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外科 2 0 0 2年 3月~ 2 0 0 3年 2月收治骨盆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患者 3例 ,均采用自制简易骨盆外固定支架治疗方法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例均为男性 ,平均 2 8岁。其中左骶骨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 1例 ,其耻骨联合分离 4cm ,左侧耻骨向上移位 2 .5cm ;左耻骨上下支骨折、左骶髂关节分离移位 1例 ,其耻骨联合分离 3.5cm ,伴有左侧耻骨向上移位 2cm ;第 3例患者为双侧上下支骨折、右侧髂骨骨折 ,耻骨联合分离严重 ,伴有右侧耻骨向外上方旋转移位 ,3例均无没有尿道损伤等并发症。1 .…  相似文献   

2.
外支架固定治疗外伤性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坚 《广东医学》2005,26(6):832-833
目的探讨外支架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根据Tile分型,对14例TileB型损伤的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在切开复位的基础上行单纯外支架固定;5例TileC型损伤在后路固定的基础上,行耻骨联合切开复位,外支架固定。结果19例经6~16个月随访。根据骨折复位情况、疼痛、步态、肢体长度、髋关节活动度评定疗效,本组总优良率94.7%。结论切开复位结合外支架固定具有疗效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阶段加压联合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8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患者15例。治疗时先对患者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再分阶段逐渐加压,使耻骨联合分离处逐渐闭合最后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对患者随访半年以上,切口均I期愈合。术后半年,患者耻骨联合间距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骨盆后环部的骨折和脱位均获骨性愈合。结论外固定架阶段加压联合重建钢板治疗陈旧性TileB1型骨盆骨折疗效显著,耻骨联合分离间距明显缩小,骨折或脱位均可获骨性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11例耻骨联合分离、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并分析其临床结果。结果1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年。除1例有骶髂部的慢性疼痛,需间断服用止痛药物;其余均恢复满意。结论应用耻骨联合双钢板加骶骨棒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耻骨骨折合并骶骨骨折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
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龙江 《吉林医学》2010,31(9):1238-1238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患者采用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在C形臂X线透视机下进行最大限度的耻骨联合分离复位,操作中注意耻骨联合中间的空隙变化,上好平衡外固定器及外固定器的加压器,进行外固定加压。结果:优50例,良9例,3例因螺钉松动、拔出,出现了耻骨联合间隙丢失,但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不大,疗效评定为可。结论:外固定架具有简单、安全、有效、微创特点,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加高强度可吸收线捆绑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疗效。方法 耻骨联合上横弧形切口,开放复位,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加高强度可吸收线捆绑治疗。结果 17例全部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2个月,优良率100%,患者均恢复耻骨联合正常间隙,最大限度保留了骨盆的完性性和稳定性。结论 骨盆重建钛板内固定加高强度可吸收线捆绑治疗耻骨联合分离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坐耻骨骨折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达仁 《四川医学》2000,21(5):441-442
自1995年以来,我院为20例骨盆环前环坐耻骨骨折或合并后环骶髂关节脱位或关节附近骶骨、髂骨骨折,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坐耻骨骨折移位,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6例,女4例。年龄17~55岁。按牟德昌分型法型:无损于骨盆环完整的骨折。型:骨盆环一处骨折;型:骨盆环二处以上断裂骨折;型:髋臼骨折。本组20例均为型,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且前环骨折均在二处以上。为压缩型,近骶髂关节处髂骨纵形骨折或骶髂关节脱位1cm,耻骨上下支、坐骨下支骨折并明显移位。骨折侧闭孔处呈“G”形。受伤后至手术时间6~8天…  相似文献   

8.
严谦  胡旺阳  万泉 《现代医学》2011,39(2):156-159
目的:评价C型臂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的临床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应用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骨盆环骨折21例,空心螺钉直径均为6.5 mm。单纯前环单侧骨折4例、双侧骨折5例;前后环均破坏中,一侧骶骨骨折脱位合并同侧或对侧耻骨上下支骨折7例,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合并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3例。骶骨骨折脱位除1例用2枚螺钉外,其余均用1枚螺钉固定,耻骨上支用1枚螺钉,耻骨联合分离用1枚螺钉。结果:手术时间20~50 min,平均30 min,术后2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14个月,平均10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医源性神经损伤,除1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合并耻骨联合分离螺钉欠佳外,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未见螺钉移位现象。该例患者出现生理负荷下骶髂部疼痛,行走有跛行。结论:C型臂X线机引导下经皮空心螺钉治疗累及骨盆环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外固定支架在开放性耻骨联合分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05-2009年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开放性耻骨联合分离患者共10例,耻骨联合分离距离平均3.5 cm,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14~28个月),并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价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优6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例患者发生钉道反应,经过钉道周围通畅引流、加强钉道护理、口服抗生素后好转.无血管、神经并发症发生.结论 外固定支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开放性耻骨联合分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逆向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耻骨上支治疗耻骨支内、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1例存在耻骨上支不稳定性骨折的患者进行逆向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记录手术及随访信息,并对耻骨上支内、外侧进行对比,评估临床效果.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7.7±15.2)min,其中耻骨上支内侧骨折为(55.3±14.4)min,耻骨上支外侧骨折为(76.5±15.4)min,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平均(42.5±5.2)mL,内、外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平均随访(9.3±2.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周围器官损伤、伤口感染、褥疮、神经损伤以及肌肉萎缩等并发症.1例耻骨上支外侧骨折病例出现内固定周围骨折,1例耻骨上支外侧骨折病例出现退钉现象,其余所有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共16例患者完成Majeed评分,耻骨上支内侧骨折患者中5例优,2例良;外侧骨折患者中5例优,3例良,1例可.结论 逆向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上支内、外侧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耻骨上支内侧骨折手术时间更短,但两者临床效果并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空心拉力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耻骨联合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耻骨联合分离手术患者,随机分19例为观察组与19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应用空心拉力螺钉进行固定治疗,对照组应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治疗. 术后对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进行为时半年的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中出血量、术后骨盆的稳定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以备对比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4.3 ±9.3分钟,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1 ±13.5分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为14.6 ±26.4ml,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为221.4 ±103.6ml;骨盆挤压与分离试验观察组阴性17例,阳性2例;对照组阴性16例,阳性3例. 观察组无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后骨盆稳定性上无明显差异(P>0.01),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分离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术后骨盆稳定性高等优点,故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洪彬  向登  肖建平  林炎水 《四川医学》2009,30(10):1661-1662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因重物挤压致右耻骨上下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左骶髂关节脱位。伤后15d于2008年5月18日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中采用右腹股沟前入路及左髂前上嵴人路,术中使用16孔骨盆重建钢板1块、3孔重建钢板2块.术中放置骨科引流管2根。手术时间6h,出血量300ml,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复查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平衡外固定器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1999-2005年对64例耻骨联合分离的患者行闭合复位、平衡器外固定术。结果:随访1~3年,所有64例患者均获得了临床治愈。结论:平衡外固定器治疗耻骨联合分离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9月~1999年2月用手法复位后多头绷带固定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综合治疗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26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在本院住院的产后耻骨联合分离症患者44例,均为初产妇,年龄23~29岁,均于产后1~7天发病,病程1~3天。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观察组18例。两组患者均有耻骨联合处疼痛,活动时加剧,屈髋屈膝、卧床时有所缓解,双下肢抬举困难,特别是单腿负重步态周期内尤为严重。体征主要为耻骨联合处局部有明显压痛或触痛,可触及明显缝隙,骨盆分离试验阳性。骨盆X…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治疗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骨盆骨折患者60例,闭合性损伤46例,开放性损伤14 例.其中B型49例,C型11例,合并休克16例,神经损伤8例,颅脑损伤5例,尿路损伤3例,内脏损伤6例,髋关节脱位8例,肢体骨折14例.入院后,优先处理外科合并伤,摄骨盆前后及入口,出口位片,并行CT扫描,确定骨折类型、手术入路以及固定方式,耻骨联合分离应该采用上弧形切口,用重建钢板进行固定.双侧耻骨上下支骨折,采用髂腹股沟入路,采用重建钢板或螺钉内固定.前环复位固定后,用骨盆钢板在上下平面同时内固定.手术后对患者给予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结果 本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手术治疗后,优50例(83.3%),良7 例(11.7%),可2例(3.3%),差1例(1.7%),优良率为95%.随访1~24个月,平均10个月,53例切口一期愈合,7例切口二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所以患者均6个月内达骨性愈合,能正常行走,肢体长度正常,无跛行,并恢复原来的工作.结论 手术治疗可以获得骨盆外形恢复好、功能恢复快的效果,能有效防治并发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孙少青 《海南医学》2013,24(12):1824-1825
目的了解耻骨联合分离发生的特点,探讨防治方法,降低该病的患病率,减轻孕产妇的痛苦。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耻骨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骨盆制动,选择剖宫产分娩,指导产妇正确使用腹压,予镇痛、理疗、中医药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4例患者出院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产后16周,剖宫产术分娩者于产后2~5周、顺产于产后7~10周局部症状好转至消失,均能正常活动,生活自理,检查耻骨联合处无压痛,骨盆挤压分离试验阴性,复查B超或X线摄片显示耻骨联合间隙距离5~6mm。结论耻骨联合分离病因复杂,根据临床表现及超声检查早期作出诊断,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减轻疼痛、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7.
<正>骨盆前环是由双侧耻骨、坐骨支以及耻骨联合连接构成,是骨盆相对脆弱的部分,因此骨盆前环骨折较其他部位常见。对移位的骨盆耻骨支骨折特别是高位耻骨支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欠佳,目前倾向于手术治疗[1-2]。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恢复骨盆环的对称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让患者开始早期锻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海氏三角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浮动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耻骨联合浮动损伤患者32例,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海氏三角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总结分析其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满意度情况。结果:根据Matta标准评价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21例(65.63%),满意复位8例(25.00%),不满意复位3例(9.38%),满意率为90.62%。术后未发生腹部疝气,无钢板松动、断裂脱出、感染及医源性神经、血管、腹内脏器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海氏三角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耻骨联合浮动伤可以稳定骨盆,有助于早期活动及功能锻炼,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典型病例:患者女,65岁,主囚路滑跌坐与地,右髋部疼痛1小时入院。入院后行骨盆前后位、出入口位X线检查,X线片示耻骨支骨折未发现明显骨盆后环骨折。皮牵引治疗2周后,有臀骶部仍有明显疼痛,查骨盆CT重建示右耻骨支骨折合并骶骨翼压缩骨折。为保证患者今后可以自由活动,行后路骶髂关节螺钉固定。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进步,车祸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的骨盆骨折越来越常见,骨盆的解剖位置较深,结构复杂,骨盆骨折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手术难度大,救治不当时致残率和死亡率较高。当骨盆受到前后方的挤压力时,因耻骨支最细,为骨盆前环的薄弱点,最易发生骨折[1]。我科于2015年4月收治左髋关节脱位、左髋臼粉碎性骨折、右耻骨上支骨折患者1例,行髋臼横断伴后壁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右耻骨上支骨折闭合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愈合良好。本例患者是承德地区首例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微创经皮逆行拉力螺钉治疗骨盆前环耻骨上支骨折的手术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