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婴幼儿反复喘息及学龄前儿童哮喘发作的最常见因素[1].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的特点,使其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当感染发展到下呼吸道的时候,过多的分泌物堵塞在狭窄的呼吸道,出现临床症状-喘息.婴幼儿的第一次喘息,往往以毛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起病.  相似文献   

2.
总结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手术后呼吸道的护理经验.根据婴幼儿呼吸道狭窄,咳嗽反射弱,分泌物易阻塞气道,对缺氧敏感,不配合,易躁动,病情变化快等特点笔者采取了以下护理措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机的管理,气管插管的护理,肺部护理,拔除气管插管的指征,拔管后的呼吸道护理以及喂养的护理.从而完善了婴幼儿呼吸道的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对降低肺部并发症,提高术后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理呼吸道无效是指个体处于不能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和阻塞物以维持呼吸道通畅的状态.若不及时抽吸气道分泌物,将引起气道内分泌物干涸阻塞,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以致结痂阻塞气道,导致呼吸功能的严重损害,引起缺氧、高碳酸血症和肺部严重感染等后果,常常危及患者生命.吸痰是解除痰液阻塞,改善通气功能的一项简单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65例婴幼儿喘息性肺炎进行严密观察并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结果:患儿均在1~3周内病情缓解或治愈出院。结论:通过密切观察病情,严格按医嘱用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提供人性化服务及健康教育能使婴幼儿喘息性肺炎的病情得到很好控制。  相似文献   

5.
胸部物理治疗在肺部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韩英 《广西医学》2005,27(10):1682-1683
胸部物理疗法即包括了深呼吸和有效咳嗽、胸部叩击和震颤、体位引流和机械吸引的一组治疗措施,目前广泛应用于呼吸科、胸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等临床科室,尤其是那些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行动不便或障碍、营养差、手术后等病人.我科于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对50例肺部感染患者实施了胸部物理疗法,有效的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改善了肺部血液循环和胸部肌张力,增强了呼吸肌力,保证呼吸道通畅,较好地预防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在治疗和护理上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小儿喘憋性肺炎主要发生在肺部的细小支气管,也称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临床症状类似支气管肺炎,且喘憋喉鸣更显著,又称之为喘憋性肺炎[1]。大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常发生于2岁以内婴幼儿,尤其是6个月以内的小儿,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临床以阵发性喘憋、伴有咳嗽、呼吸困难、缺氧为主要症状,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危及生命。所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2]。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对40例喘憋性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以电脑婴幼儿高频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老年患者气道排痰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月春 《右江医学》2007,35(5):595-597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脱落、增生,分泌物增多。而老年人各系统器官功能减退,抵抗力下降,呼吸道的黏膜萎缩,纤毛运动不良,净化功能降低、反射减弱,清除困难,易致黏液滞留,使细菌在呼吸道滋生,容易发生肺部感染。感染又加重上皮细胞的破坏和黏液分泌物的增加,多种因素在慢性炎症发展过程中互为因果循环,反复发作,后期发展为阻塞性肺病。因此,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控制疾病发展,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行无创气道胸部物理疗法,对改善通气、预防感染有很大帮助。老年病人的气道护理也因此成…  相似文献   

8.
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包括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憋性肺炎以及婴幼儿哮喘症。虽然它们各有特点,临床上有时难于鉴别,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咳嗽、喘鸣。迅速有效地控制喘憋,解除支气管的痉挛,改善肺部微循环是提高这类疾病疗效的关键。我们应用小剂量654-2穴封足三里治疗47例小儿下呼吸道喘息样疾病,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128例以喘息为主要症状的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喘息性肺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结果 治疗组喘憋、咳嗽、肺部湿罗音的改善与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讨论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喘息性疾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指应用机械通气治疗48小时或用机械通气拔除人工气道48小时内发生肺部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症患者机体抵抗力低下,人工气道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防御屏障,使外源性细菌及体内致病菌有机可乘,增加继发感染的机会;另外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呼吸机管路消毒不彻底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均可导致VAP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急危重症抢救中实施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其中发生率9%~70%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1],一旦发生VAP,则容易造成撤机困难,延长住院时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导致机械通气失败.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肺部感染是应用呼吸机治疗期间常出现的许多并发症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感染可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增加气道阻力和呼吸功能的消耗,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方法.对48例机械通气并发肺部感染的患者,通过对气道进行有效的湿化、雾化,使痰液充分稀释,利于排出,减少分泌物的坠积,防止气道阻塞、肺不张,同时加强翻身、叩背.注意营养支持,提高机体抵抗力.结果 48例患者中32例肺部感染控制满意,成功撤离呼吸机.7例死亡,死因是原发病危重或/和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9例患者家属主动放弃治疗而拔除气管插管.结在呼吸机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及基础护理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和减少呼吸道的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12.
婴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期,由于6个月以后的婴幼儿,母传抗体基本消失,直到3岁以后,自身产生的抗体才能满足抵抗疾病的需要.因此,6个月至3岁时,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婴幼儿由于其呼吸道解剖生理的特点,使其上呼吸道感染,极易发展到下呼吸道.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时,由于咳嗽反射弱,纤毛功能不健全,致使过多的分泌物堵塞在狭窄的气道,而出现临床症状--喘息.婴幼儿的第一次喘息,往往以"毛细支气管炎"起病.  相似文献   

13.
对昏迷患者吸痰深度的探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昏迷患者的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易使口腔分泌物吸入呼吸道.同时由于咳嗽反射和呼吸道纤毛运动减弱,使分泌物堆积,引起吸入性肺炎和窒息.因此,及时吸出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是至关重要的.如何才能彻底吸尽呼吸道分泌物,除了变换体位、叩背、湿化气道及一般吸痰等措施外,对吸痰深度至今尚无特别强调.中华护理杂志曾报道吸痰深度为10~15cm,我科在实际工作中采用10~15cm吸痰,效果不太理想.为彻底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并发症,我们对昏迷患者的吸痰深度作一些探讨. ……  相似文献   

14.
危重疾病患者不能自主进行口腔护理,口腔健康状况往往很差,微生物病原体在生物膜和口腔分泌物中沉积与传播.在机械通气情况下,这些病原菌更易进人下呼吸道在肺部定植,引起医源性肺炎感染,ICU入住时间显著延长,死亡率升高.减少引起口咽部污染的细菌数量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方法之一.选择性口咽去污染(SOD)及口腔护理措施可能使医院肺炎感染率降低.本文对局部抗菌药物、消毒剂的应用,综合性口腔护理措施的作用,口腔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文献复习,期望引起对危重病人的口腔护理工作的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15.
气管切开是目前救治重症昏迷、解除呼吸道梗阻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患者昏迷,痰液无法咳出,易加重患者的肺部感染.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吸痰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从而改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质量,在危重患者的抢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有效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长期关注的问题,现将气管切开术后吸痰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鲜蓉华  沈玉会  刘利 《大家健康》2013,(15):150-151
机械通气是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合理的吸痰是新生儿机械通气的重要护理操作技术,有效吸痰为了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持呼吸道通畅,并把吸痰引起的副作用降到最限度,减少肺部并发症,从而达到通气与换气功能的目的,提高机械通气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硫酸镁治疗婴幼儿喘息性肺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对65例应用硫酸镁治疗治疗.结果 65例患者,应用硫酸镁治疗65例,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硫酸镁治疗喘息性肺炎,不良反应少,护理技术简单,值得临床院前急救及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吸痰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操作之一,入住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本身病情危重,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使会厌暂时失去作用,咳嗽反射减弱,再加上镇静剂、肌松剂的应患者咳痰能力下降或丧失,不能及时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分泌物潴留影响通气效果,易诱发肺部感染,使病情恶化,严重者甚至可造成气道堵塞而危及生命[1]。因此,人工气道内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适当肺泡通气、氧合作用及气体交换功能、降低肺部感染的关键,而吸痰的安全、合理、有效,将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甚至病人的预后。我科在实际工作中采用膨肺吸痰,为彻底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防止肺部并发症,我们对患者的吸痰深度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常由慢性支气管炎发展而成,特点为气道阻塞和阻塞性呼吸功能障碍,以老年人最为常见.当并发肺部感染时,老年人常因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嗽无力及反应迟钝而使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可引起窒息而死亡.为了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我们在病人排痰护理过程中,采用胸廓叩击震动排痰技术,有效地增强了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使病人的肺功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20.
肺部感染时,呼吸道过滤、净化功能减退,分泌物不能充分排出。特别是老年人因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减弱,肺功能低下,咳痰无力,使痰液阻塞气道,严重影响通气功能,使肺部感染经久不愈。为了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我们加强了病人排痰护理,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83例均为肺部感染的住院病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病人119例,男87例,女32例,除3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好转出院。2 护理2.1 湿化呼吸道 湿化呼吸道,可以增强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促使粘痰液化而排出。具体做法:在雾化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