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和研究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早癌筛查,对40岁以上门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普通胃镜下发现可疑病灶者应用色素内镜对早癌病灶随机进行靛胭脂、冰醋酸靛胭脂及肾上腺素染色检查,发现早癌行病理活检,对其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早期胃癌中位年龄57.24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病理分型以腺癌最多,其次为高级别内瘤变,黏液细胞癌及未分化癌最少。结论:早期胃癌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典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每年新发的100万例胃癌患者中有2/3源于亚洲。在我国,虽然发病率较以往有所下降,但其仍是引起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进展期胃癌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仅20%-40%,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80%-90%。因此,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凌红  许岸高 《医学综述》2006,12(23):1469-1471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均居恶性肿瘤首位。早期诊断对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各种检查手段中内镜检查配合病理组织活检仍为目前早期胃癌诊断最主要及可靠的方法。因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专科医生对内镜下早期胃癌诊断技术的认识,并加强对癌前疾病、癌前病变的随访,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方晓瑞 《中外医疗》2016,(15):110-111
目的:探究早期胃癌的规范化内镜诊断及相关术式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选用术式不同将整群该院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6例早期GC患者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0例),前者行超声内镜检查及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者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6%)低于对照组(16.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业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超声内镜检查准确率为91.7%(33/36)。结论超声内镜检查可提高早期GC诊断正确率,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效果明确,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早期胃癌内镜下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早期胃癌患者42例,以上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证实.本组患者均行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活检钳钳取组织,直径小于1.0cm全部取材,直径大于1cm较多取材.取材组织做病理学检查.结果:①病变部位和胃镜下形态:胃窦10例,胃体9例,胃角15例,贲门8例.胃镜下形态:Ⅰ型1例;Ⅱa型1例;Ⅱb型5例;Ⅱ型24例;Ⅲ型11例.②病理组织学检查:腺癌19例,占45.2%.粘液细胞癌12例;印戒细胞癌1例.鳞癌10例.结论: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多表现为浅表凹陷和溃疡型,胃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重视内镜检查并准确行粘膜活检有助于尽早发现早期胃癌,有助于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色素内镜检查以提高对早期胃癌(EGC)的检出率,及时发现和早期治疗EGC.方法:对内镜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采用靛胭脂染色进行内镜检查,在不着色或褪色较快的胃黏膜处取活检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结果:在1 504例病理报告有胃黏膜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患者中,发现胃窦部肿瘤30例、胃体肿瘤8例、胃底贲门部肿瘤12例;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分化腺癌32例、低分化腺癌6例、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加印戒细胞癌4例、未分化癌4例.浸润深度:黏膜内癌(M)28例,黏膜下层癌(SM)22例.结论:色素内镜下黏膜良恶性病变对着色不同,容易进行鉴别诊断,对癌变区域判断准确,可提高胃癌的活检阳性率,对提高胃癌的治疗结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张钢志  戴宁 《医学综述》2008,14(7):1009-1011
在早期胃癌(EGC)的诊断中,内镜检查是最直接、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目前,有多种内镜检查方法用于临床:普通电子内镜、放大内镜、染色内镜、超声内镜、荧光内镜、近红外线电子内镜、窄谱成像技术、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等。各种方法在EGC的诊断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在临床中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制定相应的筛查方案,以提高EG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6年1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共发现早期胃癌29例(29/2338),检出率为1.2%,经胃镜活检并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现对结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9例中男20例,女9例,男∶女=2.2∶1·0,年龄32~74岁。临床表现以上腹饱胀不适、疼痛感为主共24例,占82.8%,伴黑便7例,纳差11例,便潜血阳性8例。自然病程最长7个月,最短1周。1.2内镜检查本组癌灶均为单发,表现为糜烂灶18例,占62.1%;溃疡样9例,占31.0%;结节增殖样2例,占6.9%。其中糜烂灶表浅呈斑点片状、地图样,黏膜色泽发红、质脆、易出血;溃疡型貌似良性,中央癌巢凹浅或塌陷状,上覆黄白苔…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准确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且资料完整的1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变部位、直径、大体形态、浸润深度、分化类型,以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判断金标准,比较超声内镜与术后病理学判断肿瘤浸润深度的一致性,分析影响超声内镜判断准确性的相关因素。率的比较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判断的准确率为73.38%,病变直径与超声内镜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诊断准确性相关,而病变部位、大体形态及分化类型则与诊断准确性无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病变直径是影响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und,EUS)检查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浸润深度准确性的因素,随着病灶的增大,准确性降低。结论 超声内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浸润深度的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病变最大径会影响判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与病理对照,比较多层螺旋CT、超声内镜、经腹超声对胃癌术前T 分期影像学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65例病理活检证实的胃癌患者术前分别行多层螺旋CT、超声内镜、经腹超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内镜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的术前T分期正确率分别为T1(78%、85%、75%),T2(75%、80%、33%),T3(85%、82%、70%),T4(90%、70%、30%),三者参数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与内镜超声检查对于胃癌术前T 分期的价值高于经腹超声.  相似文献   

13.
陆德文  许丰 《浙江医学》2018,40(2):156-158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与传统手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早期胃癌患者77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ESD治疗的423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的3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和围术期指标。结果观察组胃部出血比例、术后狭窄比例、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患者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D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相比传统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翁晓宇  王亚雷  梅俏  张磊  宋育林  陈熙  冯慧 《安徽医学》2015,36(12):1475-1477
目的研究超声内镜(EUS)检查对于食管癌术前 T、N 分期的价值。方法选取229例术前经 EUS 检查的食管癌患者,将 EUS 检查 T、N 分期与病理 T、N 分期进行对比。结果 EUS 对于食管癌 T、N 分期总准确率分别为59.83%(137/229)和60.26%(138/229);对于 T1、T2、T3、T4期食管癌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1.88%(7/32)、39.22%(20/51)、78.57%(110/140)、0.00%(0/6);对于 T3期肿瘤术前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病理分期。结论 EUS 对于食管癌 T、N 分期具有参考价值,但对于早期食管癌效果不满意。  相似文献   

15.
潘航海  杨建民  费保莹  徐启顺  厉彩红 《浙江医学》2010,32(5):669-671,I0002
目的 探讨内镜超声(EUS)对胃癌术前TN分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6例胃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和TN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EUS对胃癌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47/56)83.9%,其中T1为87.5%(7/8),T2为50.0%(3/6),T3为86.5%(32/37),T4为100%(5/5).EUS对淋巴结转移的总准确性为50.0%(28/56),敏感性37.8%(14/37)、特异性73.6%(14/19).有8例手术探查发现无法行根治性切除,其中EUS术前诊为Borrmann IV型胃癌3例,发现腹水2例,提示胰腺侵犯1例.结论 EUS对胃癌术前TN分期和手术可切除性判断有重要参考价值,但应避免T2分期过深倾向,并应提高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6.
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避免外科手术带来的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EGC)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日本和韩国等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早期的数据证明患者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并发症较少且具有很好的疗效,之后更易于操作、安全性更高的EMR-L和EMR-C也相继出现,但上述改良仍存在无法整块切除大面积病变的问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弥补了上述不足,能整块切除面积较大的病变,标本的病理分期更为准确。然而它的并发症仍多于标准EMR,长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的非治愈性切除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治的早期胃癌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切除的治愈性进行评估,计算非治愈性切除的发生率,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47例早期胃癌病变,其中非治愈性切除病变66例,非治愈性切除率为19.0...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及其衍生术式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经口牵引辅助下ESD (DFC-ESD)、基于前哨淋巴结导航的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LECS)、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等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等优势。本文就ESD在早期胃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安全性、有效性,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到2014年8月在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214例胃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评估、病理特征、ESD治疗及术后随访等情况.结果 214例患者术前评估中,接受内镜窄带成像(narrow band imaging,NBI)检查者67例(31.3%),NBI联合放大内镜(magnifying endoscopy,ME)检查者39例(18.2%),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检查者50例(23.4%),CT检查者50例(23.4%),活组织检查者192例(89.7%).214例病灶术后病理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4例(39.2%)、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例(25.7%)、高分化癌45例(21.0%)、中分化癌19例(8.9%)、低分化癌11例(5.1%).ESD整块切除率为96.3%,完整切除率为92.1%;ESD手术时间为14~290 min,平均(59.9±49.6)mim术中大出血2例(0.9%),术中穿孔2例(0.9%);术后延迟出血5例(2.3%),术后复发5例(2.3%),无患者发生术后延迟性穿孔.结论 ESD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手段,但应进行完善的术前评估以避免不必要或过度的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是监测术后病灶残留与复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选择2011年9月-2012年5月经胃镜检查发现的39例早期胃癌病人行EMR治疗,及同期行手术治疗的46例早期胃癌病人,观察两组的疗效、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结果内镜下黏膜切除治疗早期胃癌的术后出血率、死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外科手术治疗(P〈0.05)。结论 EMR治疗早期胃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规模的医院进行推广及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