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化疗对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侵袭转移潜能的影响.方法 选用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HepG2人肝癌细胞株构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模型,成瘤后实验组给予10 mg/kg奥沙利铂腹腔注射化疗,每周1次,共3次.最后1次化疗后第7天,将2组裸鼠体内的残余肿瘤修剪成相同大小的瘤块再接种于新的裸鼠肝脏内.再接种后第6周,测量肿瘤大小,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肿瘤的侵袭转移情况.结果 对照组和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体积分别为(2 376.29±573.69) mm3和(1 637.23±338.68) mm3 (P<0.05).对照组裸鼠肿瘤均未发生肝脏、腹腔和肺转移,化疗预处理组裸鼠肿瘤发生肝内转移率为83.3% (P=0.015),腹腔转移率为50%(P=0.182),肺转移率为50% (P=0.182).结论 HepG2肝癌细胞在奥沙利铂化疗后生物学行为显著恶化.  相似文献   

2.
陈进宏  蔡端 《上海医学》2006,29(10):744-747
目的观察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rhTNF-α)对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并检测作用前、后移植瘤中死亡相关蛋白3(DAP3)的表达情况,探讨DAP3在rhTNF-α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裸鼠移植瘤模型;观察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rhTNF-α(0、1、5、10 mg/kg)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分别采用Western印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中DAP3蛋白和DAP3 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腹腔注射5和10 mg/kg的rhTNF-α,裸鼠荷BGC-823和HGC-27移植瘤的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5),而1 mg/kg rhTNF-α组与对照组瘤重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腹腔注射5和10 mg/kg的rhTNF-α4周后,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27移植瘤中DA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1 mg/kg组和对照组;5和10 mg/kg rhTNF-α可使移植瘤中DAP3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结论DAP3参与rhTNF-α抑制荷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HGC- 27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作用,推测DAP3为一新的肿瘤治疗位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MGC-803人胃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经胃肠安干预后对其相关乏氧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肠安对MGC-803人胃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BALB/C裸鼠,以人胃癌MGC-803细胞在其皮下注射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并给予相应干预,分别为胃肠安组(胃肠安煎剂0.3 ml灌胃,1次/d)、5-氟尿嘧啶(5-Fu)组(5-Fu 1 mg腹腔注射,1次/周)、模型组(0.9%Na Cl溶液0.3 ml灌胃,1次/d),干预时间均为8周。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乏氧相关蛋白包括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赖氨酰氧化酶(LOX)、类赖氨酰氧化酶2(LOXL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结果:胃肠安组裸鼠胃癌组织乏氧相关蛋白HIF-1α、TGF-β1、LOX、LOXL2、CTGF表达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安能明显降低人胃癌MGC-803裸鼠皮下移植瘤中HIF-1α、TGF-β1、LOX、LOXL2、CTGF的表达,提示胃肠安可能通过下调乏氧相关蛋白的表达而起到抑制肿瘤转移的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建立人胃癌裸鼠腹腔种植瘤模型,探讨CO2气腹对胃癌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27只裸鼠分3组:对照组、5 mmHg CO2气腹组及8 mmHg CO2气腹组,每组9只.人胃癌细胞SGC-7901裸鼠腹腔注射后建立CO2气腹胃癌细胞裸鼠腹腔种植模型,气腹持续1 h.处理后4周处死解剖裸鼠,记录腹腔各脏器、穿刺口和腹壁切口成瘤情况和肿瘤数,测量肿瘤最大直径、总质量,并检测胃癌种植瘤组织中HPAmRNA和蛋门表达及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各组裸鼠腹腔种植瘤结节数、平均最大直径、质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裸鼠胃癌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水平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5 mmHg和8 mmHgCO2气腹对胃癌细胞裸鼠腹腔内增殖和侵袭转移无明显影响,也未明显促进种植瘤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温郁金对胃癌细胞抑制作用和MMP-2、CD44v6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细胞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以SGC-7901胃癌细胞株建立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9%氯化钠溶液)及实验组(温郁金水煎剂)。观察裸小鼠胃癌种植后肿瘤生长及转移灶情况,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组肿瘤组织中MMP-2和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 2组荷瘤鼠胃壁均有肿瘤生长,荷瘤率100%,对照组瘤重(4.09±1.17)g,实验组瘤重(2.73±0.92)g(与对照组比较P<0.05),抑瘤率为33.25%;实验组肝、腹腔和淋巴结转移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瘤体中MMP-2和CD44v6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温郁金具有抑制人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和转移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MMP-2和CD44v6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lug基因的RNA干扰重组腺病毒载体(rAAV2-slug-siRNA)对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转移和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建立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分为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rAAV2-GFP)、实验组(腹腔注射rAAV2-slug-siRNA)。10周后利用CO2麻醉法处死裸鼠,观察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重量,抑瘤率,肝、胃肠、腹腔转移,腹水等情况,及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MVD)。RT-PCR检测移植瘤的slug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lug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细胞株AsPC-1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建立成功,成瘤率100%。实验组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瘤重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抑瘤率为70.83%。阴性对照组诱发的裸鼠胰腺癌质地硬,肿块向四周浸润并形成癌性粘连,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腹膜、肝、毗邻脏器转移率和形成腹水率均明显下降(P<0.05)。实验组MVD明显少于阴性对照组(P<0.05),slug mRNA相对表达量(RT-PCR)和slug蛋白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rAAV2-slug-siRNA可能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而抑制原位胰腺癌移植瘤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抑制剂Marimastat对人胃癌在裸鼠体内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人胃腺癌细胞株SGC-7901完整组织块裸鼠原位种植,建立类似于临床的胃癌转移模型。移植7 d后,治疗组开始腹腔内注射Mari-mastat,隔天1次,剂量为10、30、60 mg/kg,每个剂量组13只裸鼠,对照组13只裸鼠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MMP-9的表达率,并观察肿瘤转移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Marimastat剂量为10、30、60mg/kg时,原位肿瘤质量分别为(1.63±0.53)、(0.71±0.28)、(0.33±0.17)、(0.14±0.09)g;抑瘤率分别为0、56.4%、79.8%、91.4%;MVD分别为(1.36±4.56)、(8.74±2.22)、(3.25±1.29)、(0.92±0.76);MMP-9的表达率分别为81.8%、38.5%、23.1%、0;腹膜转移率分别为81.8%、30.8%、15.4%、0;肝脏转移率分别为90.9%、38.5%、23.1%、0。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胃癌的生长和转移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与Marimastat的剂量呈正相关。结论:Marimastat对体内胃癌的生长及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恩度联合奥沙利铂对裸鼠胃癌种植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恩度联合奥沙利铂对裸鼠胃癌种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注射于裸鼠腋下皮下,裸鼠腋下均出现瘤块即造模成功。将成模裸鼠32只随机分空白组、奥沙利铂组、恩度组和恩度+奥沙利铂组,每组各8只。给药方式均为腹腔注射,持续给药14 d。给药期间,每72 h称重1次,游标卡尺测量肿块的最长径、最短径,计算肿瘤相对体积。用药完成后,处死裸鼠,取瘤组织,称瘤重用于计算抑瘤率。对肿瘤组织和可疑淋巴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表达,并应用podoplanin蛋白作为淋巴管标记物,计算各组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及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恩度和奥沙利铂均能抑制肿瘤生长,但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使用恩度组的淋巴转移阳性率、转移淋巴结数目及LVD均明显低于空白组与奥沙利铂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奥沙利铂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恩度组和奥沙利铂+恩度组VEGF-C表达的光密度值显著低于空白组和奥沙利铂组(P<0.01)。结论:恩度联用奥沙利铂明显抑制裸鼠皮下种植肿瘤的生长和淋巴结的转移,产生了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
扶正抗癌方治疗移植性人体胃癌裸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只裸鼠,在无菌条件下,将人体胃癌细胞株(SGC-7901)接种于裸鼠背部,在接种次日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每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每天每只裸鼠口服生理盐水0.5ml,中药组每天每只裸鼠口服夫正抗癌方口服液0.5ml(含生药0.35g)化疗组每周每只裸鼠腹腔注射5-F^μ1mg疗程8周,结果:对照组平均瘤重为0.895±0.289g,中药组为0.544±0.251g,化疗组为0.357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纤维蛋白胶凝胶(MMC-FG)瘤内注射对裸鼠肝癌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30只成功建模的皮下荷肝癌裸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是瘤内注射MMC-FG组(A组)、腹腔内注射MMC-FG组(B组)、瘤内注射丝裂霉素MMC组(C组)、瘤内注射FG组(D组)、瘤内注射生理盐水组(E组)。给药后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称取肿瘤重量并计算瘤重抑制率,检测裸鼠外周血液白细胞(WBC)及血小板(PLT)。另50只荷肝癌裸鼠随机分成上述5组,同法给药后观察各组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A组裸鼠肿瘤体积增长最缓慢,瘤重抑制率为53.40%,肿瘤重量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C组裸鼠外周血液WBC及PLT检测低于A组(P<0.05),与B、D组及E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裸鼠的生存时间长于其他组(P<0.05)。结论瘤内注射MMC-FG可有效抑制肿瘤生长,减小MMC的不良反应,延长裸鼠生存时间,是一种有效、安全、简便的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裸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探讨米诺环素作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和血管抑制剂对乳腺癌骨转移的形成及生长的影响。方法:将12只乳腺癌骨转移裸鼠随机分成2组,第1组隔日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第2组隔日予以米诺环素40mg·kg-1腹腔注射;30d后处死。检测血清碱性磷酸酶,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光镜下观察各组肿瘤组织。结果:治疗组肿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米诺环素组肿瘤组织中的MMP9和MV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抑瘤率为53.73%,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结论:米诺环素能够明显抑制裸鼠乳腺癌骨转移瘤的生长和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然铜、鹿衔草在裸鼠肺癌骨转移过程中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50只BALB/c祼鼠以A549肺癌细胞建立肺癌胫骨局部骨转移模型。将模型鼠随机分为自然铜组、鹿衔草组、联合给药组、阳性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自然铜组按6g/kg隔天灌胃自然铜混悬液;鹿衔草组按6g/kg隔天灌胃鹿衔草混悬液,联合给药组按6g/kg隔天灌胃自然铜和鹿衔草混合溶液,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帕米磷酸二钠注射液;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处理。3周后收集肿瘤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RT-PCR)检测ICAM-1、MMP-9、PTHrP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自然铜组、鹿衔草组及联合给药组ICAM-1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5.2±1.1)%、(33.6±4.0)%、(38.3±4.6)%,MMP-9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为(59.2±0.7)%、(65.4±1.7)%、(67.7±1.7)%,均低于模型对照组[(90.2±0.7)%、(94.3±0.4)%,P均0.01]及阳性对照组[(57.9±2.3)%、(76.7±2.4)%,P均0.01];联合给药组PTHrP表达阳性细胞百分率(73.3±7.2)%,低于模型对照组[(85.9±3.6)%,P0.05]。自然铜、鹿衔草及联合给药组ICAM-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5)×10-2、(7.3±0.6)×10-2、(6.6±1.1)×10-2,MMP-9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9±2.2)×10-2、(21.7±5.1)×10-2、(23.4±5.9)×10-2,均低于模型对照组[(100.8±13.8)×10-2、(100.3±9.0)×10-2,P均0.01]及阳性对照组[(20.4±3.2)×10-2、(45.5±7.4)×10-2,P0.01,P0.05];联合给药组PTHrP mRNA相对表达量为(74.7±17.1)×10-2,低于模型对照组水平[(100.9±14.9)×10-2,P0.01]。结论自然铜、鹿衔草及其联合用药可能通过下调ICAM-1、MMP-9、PTHrP表达水平抑制裸鼠肺癌骨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对胃癌细胞MGC-803和BGC-823体外血管生成拟态(vasculogenic mimicry,VM)的影响.方法 培养胃癌细胞,分别加入含有不同浓度LOX或LOX的抑制剂β-氨基丙腈(beta-aminopropionitrile,BAPN)作用72h,用过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 stain,PAS)染色方法检测VM形成的数量.结果 在两种胃癌细胞株中,随着LOX浓度的增加,VM形成的数量也增加,LOX浓度与VM的形成呈正相关(r=0.847和r=0.851);此效应可被BAPN抑制,随着BAPN的浓度增加,VM形成的数量相应减少,BPAN与VM的形成呈现负相关(r=-0.791和r=-0.834).结论 外源性添加LOX可以促进胃癌MGC-803和BGC-823细胞株VM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一种下咽癌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并与传统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5周龄BALB/c雄性裸鼠,分为颏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颏下组)和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组(腋下组)。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分别注射人下咽癌细胞株FADU及HN31,各亚组12只。颏下组于左颏下区注射肿瘤细胞,腋下组于右腋下注射肿瘤细胞,记录4个亚组裸鼠成瘤时间、成瘤体积、体质量。记录裸鼠死亡情况。对8周后仍生存的裸鼠行超声检查,观察局部肿瘤生长、浸润情况及肝、脾、肾等器官转移情况,并行常规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结果 接种后第7天时颏下组裸鼠即有瘤体出现,第9天时腋下组出现瘤体;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瘤体体积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0.05,P<0.01)。各组裸鼠体质量至接种后第17~19天基本达到峰值,此后颏下组裸鼠体质量逐步减轻,腋下组仍有所增加;第33天时FADU腋下组、HN31腋下组裸鼠体质量分别大于FADU颏下组、HN31颏下组(P均<0.01)。第8周时FADU颏下组裸鼠死亡8只,HN31颏下组死亡10只,颏下组共存活6只;FADU腋下组死亡6只,HN31腋下组死亡6只,腋下组共存活12只。不同接种部位、接种不同细胞组间裸鼠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超声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颏下组6只存活裸鼠中,4只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肝脏转移灶,腋下组8只存活裸鼠中仅1只发现肝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颏下组有2只发现肺部转移灶,腋下组有1只发现肺部转移灶;颏下组有1只发现脾脏转移灶,腋下组无裸鼠存在脾脏转移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颏下区成瘤与腋下区成瘤裸鼠模型各有特点。颏下区成瘤时间短,局部侵害重、远处转移比例高,适用于研究肿瘤在体侵袭性和转移性。腋下区成瘤可形成较大体积瘤体,但邻近器官、组织受累程度轻,裸鼠存活时间长,但远处转移率相对较低,适用于肿瘤细胞自身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人胃癌 细胞株SGC7901,复制裸鼠移植瘤模型3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0 只。对照 组未做任何处理;生理盐水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5 ml/kg ;丙泊酚组腹腔注射丙泊酚20 mg/kg,1 次/d,连 续2 周。观察各组裸鼠给药前后一般情况的变化,给药后每3 d 用游标卡尺测量移植瘤的长径和短径,计算移 植瘤体积。第15 天时将裸鼠脱臼处死,剥离瘤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 裸鼠移植瘤组织中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NAD(P)H 醌氧化还原酶1(NQO1)、血红素加氧酶-1 (HO-1)、B 淋巴细胞瘤(Bcl-2)、Bcl-2 相关X 蛋白(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丙泊酚组裸鼠给药 后3、6、9、12 和15 d 的移植瘤体积小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P <0.05)。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丙 泊酚组裸鼠移植瘤体质量降低,而抑瘤率升高(P <0.05)。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丙泊酚组裸鼠移植瘤 组织中Nrf2、NQO1、HO-1、Bcl-2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而Bax mRNA 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 (P <0.05)。结论 丙泊酚可抑制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rf2/ARE 信号通路,从而促 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沈泽天  杨觅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0):1026-1029,I0002
目的:探讨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靶向治疗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的疗效。方法:建立裸鼠BGC-823胃腺癌动物模型48只,随机分为紫杉醇热疗和非热疗组、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组、温敏纳米胶束热疗和非热疗组、单纯热疗组和等渗盐水组,每组6只,采用尾静脉给药方式,并43℃恒温对热疗组肿瘤部位进行热导向化疗,动态观察并测定肿瘤的生长。结果: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热疗组对人胃癌的移植瘤有显著抑制作用,肿瘤体积和瘤重抑瘤率分别为83.9%和81.3%,显著高于紫杉醇温敏纳米胶束非热疗组(43.6%和39.5%)和紫杉醇注射液组(49.6%和54.2%)(P〈0.05),而且对正常组织的毒副反应明显减轻。结论:温敏纳米胶束具有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作为一种新型的药物载体,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顺铂脂质体与顺铂注射液对S180腹水瘤小鼠的肿瘤抑制效果。方法 40只昆明鼠腹腔内注射S180细胞,24 h后将其随机分成四组,每组10只,其中两组分别以顺铂脂质体和顺铂注射液腹腔注射,其他两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空白脂质体腹腔注射,共给药4次,给药间隔72 h。结果肿瘤种植14 d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脂质对照组、顺铂注射液组小鼠形成大量腹水,腹膜广泛转移;顺铂脂质体组仅形成少量腹水,腹膜未见转移。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顺铂脂质体组和顺铂注射液组小鼠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5),而顺铂脂质体组小鼠生存时间较顺铂注射液组显著延长(P〈0.05)。结论顺铂脂质体腹腔内给药可以明显抑制腹水形成,有效抑制肿瘤的腹腔转移,延长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卡介苗联合树突状细胞(DC)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BALB/c裸鼠结肠癌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60只BALB/c裸鼠腹腔内注射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结肠癌肝脏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DC-CIK组、卡介苗联合DC-CIK组(联合组),每组20只。联合组建模后第2天,鼠尾静脉注射卡介苗(12.5 mg/kg),隔日1次,共15次,并注射DC-CIK细胞免疫治疗,每周2次,共8次,DC-CIK组只注射DC-CIK细胞,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后30 d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原发灶的大小、肝转移瘤的数量,运用细胞角蛋白-18(CK-18)免疫组化单克隆抗体检测转移瘤组织来源;检测肿瘤转移灶的凋亡指数(AI)、肿瘤转移灶微血管密度(MVD)和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浓度。结果各组脾脏的原发灶体积平均数分别为:对照组1.272 cm^3,DC-CIK组1.096 cm^3,联合组0.859 cm^3;与DC-CIK组、对照组比较,联合组脾脏原发灶体积明显缩小(P均〈0.05)。各组肝转移肿瘤为结肠腺癌CK-18(+);联合组肝转移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和DC-CIK组(P均〈0.05)。联合组肿瘤转移灶AI高于DC-CIK组、对照组(P均〈0.05),血清VEGF浓度、MVD计数均明显低于DC-CIK组、对照组(P均〈0.05)。结论卡介苗联合DC-CIK细胞或单独应用DC-CIK细胞均能明显抑制裸鼠结肠癌生长及肝转移,但卡介苗联合DC-CIK细胞的肿瘤抑制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裸鼠食管癌肺转移模型,探讨启膈方对尾静脉注射食管癌细胞裸鼠肺转移的影响。方法 2017年2—10月,选取BABL/c裸鼠21只,将低分化食管癌细胞株KYSE-150-Luc用1 ml注射器接种于BABL/c裸鼠尾静脉,每只100 μl,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7只)、卡培他滨组(7只)和启膈方组(7只)。接种后第3天,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0.2 ml/d,卡培他滨组给予卡培他滨溶液(浓度400 mg/kg)灌胃0.2 ml/d,启膈方组给予启膈方提取物(QGF)溶液(浓度3 913 mg/kg)灌胃0.2 ml/d。其中卡培他滨组每灌胃2周停药1周。3组均灌胃给药12周。应用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观察各组裸鼠肺转移情况;记录裸鼠体质量;处死裸鼠后记录裸鼠肺转移结节个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裸鼠肺转移结节组织中E钙黏蛋白(E-cad)、角蛋白(KRT)8、snail、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WNT2表达水平;HE染色法检测各组裸鼠肺转移结节组织镜下表现。结果 接种后第12周在肺部区域检测到肿瘤细胞的生物发光信号,提示出现肺转移,其中启膈方组和卡培他滨组光子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裸鼠肺呈灰白色肺转移结节。对照组、启膈方组第4、8、12、16周体质量与初始体质量百分比大于卡培他滨组(P<0.05);对照组第4、8、12、16周体质量与初始体质量百分比小于启膈方组(P<0.05)。对照组肺转移结节数多于启膈方组、卡培他滨组(P<0.05)。启膈方组及卡培他滨组E-cad、KRT8、Connexin4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snail、WNT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卡培他滨组E-cad、KRT8、Connexin43表达水平低于启膈方组,snail、WNT2表达水平高于启膈方组(P<0.05)。观察肺转移组织结节HE染色切片,3组裸鼠肿瘤组织均呈巢状生长,肿瘤细胞排列密集,异质性明显;3组均未见明显肿瘤细胞坏死征象。结论 启膈方能够抑制食管癌肺转移发生,可能与其增强裸鼠间隙连接、抑制上皮细胞间质化有关,且启膈方在控制裸鼠体质量减轻上效果明显优于卡培他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