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妊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母体解剖、生理和代谢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生理性改变,以适应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需要.母体凝血功能表现为一种高凝状态.正常妊娠时,这些改变一直都保持动态的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则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的风险将明显增加.深入探讨妊娠晚期特殊生理条件下凝血功能发生的变化以及其对... 相似文献
2.
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与凝血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Sys-mex XE 2100 5分类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CA6000全自动凝血仪,对180例妊娠晚期妇女和110例健康育龄期妇女进行全血细胞参数以及凝血4项指标的检测。结果妊娠晚期组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均比正常对照组增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绝对值、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及大血小板比率,均比正常对照组减低,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血小板、血小板平均体积以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在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妊娠晚期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均缩短,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凝血酶时间延长,两者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妊娠晚期妇女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且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多见;白细胞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妊娠晚期妇女血液呈高凝状态,容易引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妊娠晚期妇女铁缺乏症,对本院妇产科1997年4月至1998年9月收住院的晚期妊娠妇女30例,作骨髓象及骨髓可染铁的检测,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检测对象 30例晚期妊娠妇女,年龄20~35岁,平均22岁,均系第一胎身体健康初产妇,单胎妊娠,平素月经量正常,既往无消化系统及血液病病史,妊娠期未用过铁……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基础医学的发展,血栓与止血实验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远远超出了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在临床各科得到广泛应用。而操作简易、快速、费用低廉的试验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定量等项目已应用在日常的检测中。这些项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8例妊娠晚期孕妇凝血功能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凤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31(2):227-22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检测凝血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CA-1500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08例妊娠晚期孕妇(测定组)及104例健康育龄妇女(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b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Fbg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其凝血功能,可帮助预防或早期治疗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相似文献
8.
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晚期妊娠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的异常率高于早期妊娠妇女。现就我院2005年4~11月间常规检查的晚孕妇女心电图(共157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凝血象在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的表现及变化.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型自动凝血仪对59例急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和治疗中凝血象进行检测.结果:59例初诊时FIB 14例大于正常参考值,PT7例、APTT3例小于正常参考值,另有PT9例、APTT6例大于正常参考值.结论:较多患者发病1d内呈高凝状态,发病3~4d有纤溶亢进倾向,但无1例有继发性出血表现.对仅予短时降纤抗凝及一般活血化瘀治疗而非溶栓治疗的脑梗死患者而言,监测凝血象以指导安全用药预防继发性出血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子宫畸形对晚期妊娠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在该院住院、资料完整的78例子宫畸形晚期妊娠妇女病例为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200例子宫正常住院晚期妊娠妇女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胎位、早产、胎膜早破、胎儿发育、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死亡率及分娩方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胎位异常、早产、胎膜早破、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率、剖腹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子宫畸形可增加晚期妊娠母婴并发症,故应加强子宫畸形妇女妊娠晚期的孕期管理,减少晚期妊娠不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洲地区(布隆迪)妇女妊娠晚期子宫破裂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布隆迪大王子医院和基特加医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子宫破裂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产妇死亡1例,病死率为2.77%,完全子宫破裂30例,胎儿均死亡,占100%,不完全破裂6例,新生儿存活4例,占66.7%。结论:妊娠晚期子宫破裂对孕产妇及胎儿威胁极大,死亡率高,尤其胎儿死亡率极高,若能及早诊断,及时手术均可降低其发生;另外,及时、合理处理阴道试产中各种难产因素及合理使用催产素,均能预防子宫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晚期妊娠妇女意外伤害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特别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 ,一般人群的意外伤害已见报道 ,但妊娠妇女的意外伤害少有报道。我们对 1988~ 1998年晚期妊娠妇女意外伤害 38例进行了治疗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8例中最小 2 0岁 ,最大 38岁。孕 2 8周18例 ,32周 11例 ,36周 6例 ,38周 3例。1 .2 受伤原因 车祸 15例 ,撞伤 10例 ,跌伤 5例 ,击伤 5例 ,其它 3例。1 .3 临床症状 腹痛 38例 ,阴道出血 2 5例 ,胎心消失 12例 ,呕吐 14例 ,膀胱出血 5例 ,休克 3例。1 .4 合并症 骨盆骨折 3例 ,膀胱破裂 2例 ,肠穿孔 3例 ,腹膜… 相似文献
13.
郭绘芳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2,22(2):42-43,53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检测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对妊娠晚期孕36~40周(孕妇324例)与正常非妊娠妇女104例(对照组)的凝血四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妊娠晚期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F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孕妇的凝血功能较正常非孕妇女有明显变化,因此在临产前、分娩过程中及产后,都应监测其各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降低DIC的发生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妊娠妇女凝血功能变化,探讨妊娠妇女凝血指标变化的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156例正常孕妇和20例健康非孕妇女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进行检测.结果 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PT、APTT在妊娠早、中、晚期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TT值在对照组、早孕组、中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孕组的TT检测结果较前三组明显缩短(P<0.05);妊娠组与对照组比较,AT-Ⅲ活性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孕期增加有不断下降的趋势(P<0.01);而妊娠组的D-D、Fg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Fg在孕早、中期无明显变化(P>0.05),孕晚期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在孕早、中、晚期不断升高(P<0.01).结论 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孕期进行凝血指标的监测,可早期发现凝血功能的异常变化,对预防和抢救产科一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正常妊娠妇女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探讨妊娠对妇女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样本来源于健康非孕组(A组)、孕中期(B组)及孕晚期(C组)的妇女,采用全自动血凝仪,分别检测三组妇女的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D-二聚体(D-Di)的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的血浆FDP、Fbg、D-Di水平明显升高(P〈0.05);B组的TT水平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较A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血液Fgb、FDP、D-Di水平明显升高,随着孕龄增长,升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6.
在妊娠晚期妇女常规心电图检查中,发现其短P—R间期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妊娠期同期妇女,现对2004年1月~2005年1月间晚期孕妇心电图短P—R间期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现阶段妊娠晚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07年2月我院住院的妊娠晚期妇女2177人乙肝血清学检查情况,结果HbsAg阳性6.09%,HbsAg、HbeAb阳性2.08%,HbsAg、HbeAb、HbeAb阳性2.65%。认为目前孕妇乙肝病毒感染率仍较高,由于母亲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直接影响新生儿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尽管乙肝疫苗和HBIG的免疫阻断已被广泛认可,仍有10%-20%的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所以对孕前妇女HBV感染情况的积极筛查,对有关高危母亲的积极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医学综述》2016,(11)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诊治妊娠晚期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5例(A组)、正常妊娠晚期孕妇25例(B组)以及同时期体检非妊娠健康妇女25例(C组)共同进行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结果 A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0.76±0.05)mg/L比(0.40±0.07)mg/L;(0.14±0.04)mg/L;(5.79±0.42)g/L比(4.18±0.46)g/L、(3.43±0.38)g/L],B组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短于B组和C组[(10.15±0.32)s比(12.42±0.56)s,(13.12±0.55)s;(26.42±3.12)s比(31.04±3.24)s,(34.68±3.48)s],B组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妇女与妊娠合并高血压妇女的凝血指标均较高,在妊娠前对孕妇进行D-二聚体及凝血指标检测有助于减少妊娠并发症,提高孕妇的安全,可以加入产妇分娩前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康医学》2019,(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的12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出现产后出血分为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两组妇女在妊娠晚期时D-二聚体(D-D)含量和凝血四项[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并分析上述指标对预测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出血组D-D水平为(1.38±0.42)g/L,显著低于未出血组的(2.54±0.7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T、APTT、TT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FIB水平为(4.56±0.63)g/L,显著低于未出血组的(4.92±0.7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D-D、FIB进行ROC曲线分析显示,D-D水平与FIB水平诊断产后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3与0.704,最佳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94 g/L与4.53 g/L,此时对应约登指数为0.662与0.429,对应敏感度为74.5%与80.4%、特异度为91.7%与62.5%。结论: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与产后出血存在相关性,对妊娠晚期孕妇开展D-二聚体、凝血四项水平检测可作为预测产后出血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妇女凝血四项、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120例晚期妊娠妇女,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栓测凝血功能,并与同期于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就诊的100例健康非妊娠女性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结果晚期妊娠组凝血酶原时间(PT)均值为(13.06±0.83)s,凝血酶时间(TT)均值为(17.22±1.39)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值为(34.71±1.49)s,纤维蛋白原(FIB)均值为(2.67±0.62)g/L,FDP均值为(3.29±1.02)mg/L,D-二聚体均值为(0.60±0.42)μg/L;正常对照组PT均值为(11.38±1.97)s,TT均值为(12.37±2.01)S,Am均值为(29.94±3.06)s,FIB均值为(5.02±0.85)g/L、FDP均值为(8.05±2.51)mg/L,D-二聚体均值为(7.49±4.26)μg/L,通过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检测值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晚期妊娠妇女体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因此对于这些孕妇应常规检测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