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体质人群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得分及穴位生物电信号特征,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79例受试者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分别筛选符合典型阳虚质、阴虚质和平和质的转化分数人群分别为32例、28例和19例,采用系统状态电子测量仪检测各组受试者体表左右十二原穴及八脉交会穴的生物电信号值,并对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与十二原穴及八脉交会穴生物电信号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9例受试者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仅与右侧神门穴生物电信号值呈负相关(P0.05);阳虚质组受试者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与左侧足临泣穴生物电信号值呈正相关(P0.05);阴虚质组受试者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与左侧列缺穴、外关穴、公孙穴,以及右侧冲阳穴、列缺穴生物电信号值呈正相关(P0.05),与右侧太渊穴生物电信号值呈负相关;平和质组受试者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和与左侧大陵穴、神门穴、腕骨穴、公孙穴生物电信号值呈正相关(P0.05),与左侧内关穴、列缺穴、外关穴,以及右侧列缺穴、外关穴生物电信号值分别呈负相关(P0.05)。结论原穴及八脉交会穴生物电信号值检测可以为体质判别提供参考,阳虚质、阴虚质和平和质人群十二原穴及八脉交会穴生物电信号值与中医体质量表中相关温度觉总分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对穴”是针灸临床中的一种腧穴配伍形式。它具有取穴少 ,每次只取两个相关穴位 ,且穴少而效专 ,深受针灸临床医师的重视。临床上除八脉交会穴相互配合成“对穴”疗疾外 ,还有一些配伍严谨 ,疗效显著的“对穴”。本人在工作中 ,经常用“对穴”治疗一些常见病 ,多发病 ,依法施治 ,收效迅速。现就几个常用“对穴”的临床应用 ,举案说明之。1 后溪—昆仑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腧穴 ,为本经输穴 ,五行属木 ,八脉交会穴之一 ,通于督脉 ,有通经活络 ,安神定志 ,宣通阳气之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为本经经穴 ,五行属火 ,有通经络、行气血…  相似文献   

3.
后溪穴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溪穴的临床应用杨秀珍(山东省夏津县中医院253200)图书分类号R249关键词穴,后溪医案后溪穴为手太阳经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临床应用甚广,余常独取此穴治疗多种急症,现择取数例略述如下。1落枕韩××,男,30岁。自诉早晨起床后即感右侧颈项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络状态。方法:应用八十道同步经络能量检测仪检测井穴、原穴的能量值,根据能量值的差异观察经络的虚实状态。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经络分布无论井穴、原穴均表达上实下虚,手经实象、足经虚象;左右经脉有程度差异;手经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排序为首,原穴足少阳胆经排序为第一异常。结论:61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经络检测提示左右井穴与原穴均为上实下虚的表达,其中足少阳胆经、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经络异常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正常女大学生在不同月经周期足三阴经的原穴、郄穴、交会穴、非特定穴的体表电阻变化,探寻胞宫相关经脉不同经穴体表电阻反映月经周期的特异性规律,为深入研究经穴反映脏腑功能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同时为临床和科研探讨正常女大学生月经周期相关经穴的生物物理特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招募正常女大学生90人,选取与胞宫位于邻近脊髓节段的足三阴经原穴、郄穴、交会穴、非特定穴,于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的相同时间点连续动态探测体表电阻30 min,观察各穴位电阻值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结果:各穴位在月经周期中单侧穴位电阻值的变化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时期,单侧3个原穴、3个郄穴、脾经不同穴位、腰4皮节上不同穴位间的电阻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穴位左右电阻比较:太冲在月经期电阻值左侧大于右侧(P0.05);太白在排卵期左侧大于右侧(P0.05);中都在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左侧均大于右侧(P0.05);太溪、地机、三阴交在4个时期的电阻值左侧均大于右侧(P0.05);水泉在4个时期左侧均小于右侧(P0.05)。结论:足三阴经相关经穴左右两侧电阻的变化趋势可以特异性地反映出胞宫在月经周期中的气血变化情况。肝经原穴、郄穴在月经期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变化趋势,脾经原穴太白在排卵期显示出了不同于其他时期的变化趋势,体现了经穴反映功能上的特异性。经穴反映脏腑功能的机制不仅与经穴和脏腑所属的脊髓节段具有相关性,与经穴所属经脉及穴位属性也具有特异性关系。  相似文献   

6.
后溪穴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溪穴出于《灵枢》,为手太阳小肠经穴,又为本经“输穴”及八脉交会穴——通督脉。该穴定位于第五掌指关节后,横纹头处。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翳、目眩、肘臂及手指挛痛等多种疾病。笔者结合经络理论,拓宽了本穴的应用范围,现兹举数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41-143
对病变层次的准确判断是决定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六经形层理论"将人体病变层次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太阳主皮毛,阳明肌肉,少阳主腠理,太阴主胸腹,少阴主血脉、骨,厥阴主筋膜,推拿依据此理论作用于不同的层次从而产生不同的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8.
照海穴之记载首见于<针灸甲乙经>:"照海阴跷脉所生,在足内踝下[1]".又名阴跷穴、漏阴穴,属足少阴肾经,为足少阴和阴跷脉交会穴,系八脉交会穴之一.八脉交会穴除能治疗本经病症外,还能治疗与之相通的奇经八脉的病症,临床应用广泛,李梴医学入门说:"周身三百六十穴统于手足六十六穴,六十六穴又统于八穴",强调了八穴的重要性.本文综述古今资料,略谈个人见解,抛砖引玉,以期促进照海穴乃至八脉交会穴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盖晓丽 《河南中医》2024,(2):184-188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以腰部疼痛伴下肢后、外侧疼痛、麻木、不适为主症,从经络循行上来看,主要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相关,故常规针灸治疗多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为主,选取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腧穴,或是利用奇穴的特殊作用使用单穴治疗。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往往涉及腰部及下肢症状,病变范围广泛,除了与以上经脉有关外,还与奇经八脉中的督脉、阳跷脉、阳维脉、带脉相关。基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在常规取穴的基础上,立足经络辨证,依据奇经八脉理论,足太阳经型选取申脉—后溪穴组、足少阳经型选取足临泣—外关穴组配伍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针刺时,强调要先针下肢穴,后取上肢穴。故笔者在临床针刺申脉—后溪穴组时要先取申脉,后取后溪;针刺足临泣—外关穴组时要先取足临泣,后取外关。针刺时宜先针刺八脉交会穴,后针刺常规穴。  相似文献   

10.
内关穴的临床应用201200上海浦东新区中医医院康云兰内关是心包经的络穴,别走于少阳三焦经与外关相对,同原穴阳池络属,也是八脉交会穴中阴维脉的会穴,一穴而通三经,具有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特殊功能,通过不同的配穴方法,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而取得显著的疗效。现...  相似文献   

11.
八脉交会穴是指在四肢部位十二正经上的8个腧穴,其名称分别是:公孙、内关、后溪、申脉、足临泣、外关、列缺、照海。此8穴是沟通人体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的要穴,在临床上有着很高的实用价值。八脉交会穴名称首见于金元窦汉卿的《针经指南》一书,此后,历代医家对八脉交会穴的理论及其临床应用又有不断充实和发展,至今依然对针灸临床起着指导作用。 1 八脉交会穴的特点 八脉交会穴位于十二正经,与奇经八脉相通。奇经八脉对十二正经经气具有溢蓄、调节、转输、汇聚的作用。它与十二正经共同构成经络系统的主要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对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即刻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常规针刺组取病变节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组在常规针刺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八脉交会穴配穴(双侧后溪穴配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的颈痛量表评分(NPQ)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并评定治疗后即刻的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即刻,两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八脉交会穴组治疗后即刻NPQ评分和VAS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即刻,八脉交会穴组总有效率为94.3%(33/35),优于常规针刺组的71.4%(25/35,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均可快速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主观疼痛程度,但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的即刻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正手少阴心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神门穴也,复刺小肠经表之络穴,即支正穴也;手太阳小肠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腕骨穴也,复刺心经里之络穴,即通里穴也;足少阴肾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太溪穴也,复刺膀胱经表之络穴,即飞扬穴也;足太阳膀胱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京骨穴也,复刺肾经里之络穴,即大钟穴也;手少阳三焦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阳池穴也,复刺心包络经表之络穴,即内关穴也;手厥阴心包络经病,可刺本经里之原穴,即大陵穴也,复刺三焦经表之络穴,即外关穴也。  相似文献   

14.
45例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患者经络状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十二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变化,探讨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时的经络状态。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45例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使用穴位诊断治疗仪检测各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了解“失衡经脉”。结果:十二经井、原、络穴的皮肤导电量异常所反映的“失衡经脉”不尽相同。井穴主要反映在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阴肾经;原穴集中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而络穴则在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上述由井穴、原穴、络穴导电量所反映的“失衡经脉”率与其它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急性运动性外踝关节损伤不但对经过受伤部位的经络(膀胱经、胆经、肝经、肾经、胃经)产生影响,且影响“心主”功能的相关经脉;原穴的导电量异常与经络“所生病”有密切关系;络穴反映的是“主筋”“主骨”“所生病”的经脉;而在井穴上反映的可能是转输气血功能失常的经脉,而非受伤的经脉。  相似文献   

15.
后溪穴临床配伍应用治疗急症例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俞"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临床应用甚广,笔者近年来常以后溪穴为主,选配一定穴位,治疗某些疾病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伤寒六经辨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 ,太阴、少阴、厥阴 ,又分手三阴三阳、足三阴三阳 ,合为十二经。由于经络的互相衔接和脏腑的互相络属 ,把人体内而脏复 ,外而四肢百骸肌肉皮毛联系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构成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在病理条件下 ,体表受邪可以通过经络而传入内脏 ,内脏病变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到体表。下面分而述之。1 反应病痛手足三阳交接于头面 ,故太阳经病头项强痛 ;阳明经病合面赤色 ,少阳经病耳聋目眩。手足三阴交接于胸腹 :故太阴病之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 ;少阴病之吐利 ,但欲寐 ;厥阴病之气上撞心 ,心中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找到针灸临床RCT治疗肩周炎研究中的用穴规律。方法:查阅网上文献,并依据其中采用随机对照实验的腧穴数据建立数据库,从选经、用穴、特定穴3个角度对用穴规律进行了分析。结论:十四经均与本病相关。腧穴应用上以阳经为多,阴经较少,经外奇穴也有较多的应用。腧穴选取上,局部取穴是主流的思路。另外,尚可根据受累经脉、辨证、解剖学特点及临床经验选用不同的穴位。特定穴应用较多,其中交会穴、合穴、原穴应用最多;八脉交会穴、八会穴、输穴应用其次;背俞穴、井穴、募穴、经穴、郄穴、荥穴的应用则很少,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后溪为手太阳小肠经之“输”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督脉。临床应用甚广。笔者近年来常以后溪穴为主,选配一定穴位,治疗某些热病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的实质,是建立在经络脏腑及其气化的基础上的。这里分别从其经络、脏腑、气化三者略加讨论。一、三阳三阴的经络问题从《伤寒论》中的经络病象如太阳病的项背腰强痛、阳明病的面赤面垢口不仁、少阳病的目眩耳聋胸胁满痛、太阴病的腹满、少阴病的咽痛咽干舌燥和厥阴病的巅顶头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7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5例)和常规针刺组(35例),其中脱失失访病例5例,最后八脉交会穴配穴组33例、常规针刺组32例完成试验。常规针刺组取病变段颈椎夹脊穴、大椎、风池、肩井和肩外俞进行针刺治疗;八脉交会穴配穴组采用常规针刺组穴位加双侧后溪穴、申脉穴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及12周进行随访,记录各个时间点的颈痛量表(NPQ)评分和VAS视觉模拟评分,并对各个时间点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结束时NPQ评分和VAS评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和12周随访时八脉交会穴配穴组的NPQ评分和VAS评分均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96.9%(31/32),常规针刺组为84.8%(27/33),两组比较P0.05;八脉交会穴配穴组治疗结束后12周随访时总有效率为87.5%(28/32),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3.6%(21/33,P0.05)。结论: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及常规针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均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八脉交会穴配穴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针刺八脉交会穴配穴治疗颈型颈椎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