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高脂血症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34例高脂血症体检者,运用SPSS 17.0软件分析其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血脂、血尿酸水平等。结果:(1)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医体质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P<0.01)及阳虚质(P<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1)及气虚质(P<0.05)。(3)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依次为痰湿质(48.6%)、阴虚质(44.4%)、气虚质(43.5%)及湿热质(37.0%)。(4)各中医体质类型人群的血尿酸水平有统计学差异(P<0.01);痰湿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及阳虚质(P<0.01),气虚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0.05)及阳虚质(P<0.01),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阳虚质(P<0.05)。结论:痰湿质人群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及湿热质血脂异常人群易合并高尿酸血症;痰湿质、气虚质及湿热质人群血尿酸水平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广东省揭阳地区不孕症的中医体质分型分布状态。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4月初次就诊于揭阳市中医院的不孕症患者作为不孕症组,同期本院体检科随机挑选已经完成生育的健康女性作为非不孕症组,统计2组体质分型(不设兼夹质)分布频数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间体质分型分布情况。结果:中医体质辨识频数分布中,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瘀血质、阴虚质、痰湿质、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例数从多到少排序为: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和阴虚质(并列)、瘀血质、痰湿质、特禀质。中医体质辨识构成比中,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是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郁质和湿热质(并列)、气虚质,最少的是特禀质;非不孕症组中比例最多的体质类型平和质,其次是阳虚质,之后分别为气虚质、湿热质,最少的是特禀质。结论:揭阳地区不孕症组及非不孕症组体质类型均以平和质为主,而2组的偏颇体质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孕症患者以平和质、阳虚质、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为主要体质类型,且偏颇体质以阳虚质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特点,并分析各生化指标与不同体质类型的相关性,为代谢综合征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对符合代谢综合征西医诊断标准的328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统计各体质类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脂、血糖、血尿酸等生化指标,分析各生化指标和体质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痰湿质(P 0.01)和湿热质(P 0.05)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平和质和阴虚质体质类型显著少于对照组(P 0.01)。血尿酸水平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湿热质和血瘀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平和质(P 0.05),总胆固醇水平和甘油三酯水平最高的均为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人群的总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而气虚质和气郁质人群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低于痰湿质(P 0.05),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的是痰湿质,显著高于平和质、气虚质和阴虚质,空腹血糖最高的体质类型为湿热质,显著高于平和质和特禀质人群(P 0.05),高血压比例最高的三种体质类型为气郁质、湿热质和痰湿质。结论:血尿酸和空腹血糖最高的为湿热质人群,而痰湿质人群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最高,提示高尿酸和高血糖和湿热体质类型相关,而血脂水平和痰湿体质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广州市棠下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服务的9个辖区的437例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探讨社区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类型特点,为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437例患者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的方法,将其中有高脂血症的患者238例作为观察组,无脂代谢异常的患者199例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分析体质因素与高脂血症患病的关系。结果调查显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是最常出现的3种体质。观察组、对照组体质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4种体质与对照组不同,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痰湿质与气虚质可能是高脂血症患者的危险因素,可以考虑作为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社区更年期高脂血症患者的中医体质辨识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150例高脂血症异常女性患者作为研究组,150名无血酯代谢异常女性作为对照组。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断标准》测评,分析体质因素对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结果:两组平和质、气郁质、阳虚质、湿热质、瘀血质及特禀质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更年期高血脂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与中医体质的分型有着密切的关系,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可能是更年期高血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建议健康管理医师在对人群的健康管理中,应该更加关注上述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做到提前干预和提高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国姿  周玉蒙  姚志城 《新中医》2016,48(2):108-112
目的:对深圳市龙岗区65岁以上常住社区老年人群健康体检调查,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临床常见糖代谢异常、脂代谢紊乱、尿酸代谢异常等老年人群的中医体质类型特点,为社区老年人群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治未病"等方面提供流行病学调查参考和依据。方法:查阅龙岗区116家社康中心4944例老年人参照《老年版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的体质辨识记录表及体检报告,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气虚质、阳虚质和平和质人群类型为此次调查人群的主要分布类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分布构成比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代谢异常人群在气虚质、阳虚质中分布最多,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阴虚质、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脂代谢紊乱人群在气虚质、平和质中分布最多,脂代谢紊乱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痰湿质、瘀血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代谢异常人群在阳虚质、气虚质中分布最多,尿酸代谢异常发生率与平和质比较:湿热质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体质人群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圳市龙岗区老年人群中医体质类型以气虚质、阳虚质、平和质为主,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布构成比不同。对开展中医"治未病"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尘肺病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分析其与一般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量表"对山东省内3家医院的尘肺病患者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调查,并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尘肺病患者(病例组)中医体质类型与一般人群(对照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气虚质、阳虚质和气郁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为血瘀质、平和质和湿热质。对照组中构成比高的前3种体质依次为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构成比低的3种体质依次是特禀质、血瘀质和气郁质。从个别体质上看,病例组与对照组分布差异较大的体质有气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平和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阳虚质(病例组高于对照组)和湿热质(对照组高于病例组)。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气虚质和阳虚质可能是尘肺病患者的主要体质。因兼见气郁、阴虚、痰湿等体质,故治疗尘肺病应以补气温阳、疏肝理气、养阴生津、化痰祛湿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特点及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186例广西壮族高血压人群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痰湿质及阴虚质IMT指数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及气虚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痰湿质、阴虚质、气虚质为广西壮族高血压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体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阴虚质这几种体质人群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风险性偏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广东地区人群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特征及其与MS关联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药防治MS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441例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并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对纳入的患者进行标准化中医体质辨识,比较各体质类型在不同年龄、性别中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各体质类型与MS相关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是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平和质、阴虚质和阳虚质。男性痰湿质显著高于女性(P0.05);在不同年龄中,中老年组(≥45岁)各体质类型与青年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患者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女性患者气虚合并气郁的比例显著高于男性(P0.01),男性气虚合并湿热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与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气郁质、特禀质、阳虚质呈独立相关,年龄与湿热质、气郁质、特禀质、阴虚质相关,BMI与痰湿质呈正相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阴虚质呈正相关,血脂水平与阳虚质呈正相关。结论:气虚质、痰湿质和湿热质是广东地区MS患者的主要体质类型,多种体质类型常合并存在,气虚合并湿热、气虚合并痰湿、气虚合并阴虚、气虚合并气郁和气虚合并血瘀为MS的常见合并体质类型。性别、年龄、BMI、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与体质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对MS的防治要重视体质的调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中医体质的角度探讨初治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高危病理因素,为急性白血病的中医诊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收集近10年就诊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门诊及住院部的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404例(观察组)以及同时段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正常人群404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问卷的方法统计2组人群以及观察组中继发型AL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型、证候分布情况,从而比较2组中医体质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分析继发型AL的中医体质、证候特点,用于指导临床治疗。选取AL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比较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情况。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医体质以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中医证候以热毒内盛证、瘀血阻滞证、痰湿内停证、阴精亏损证为主。继发型AL体质类型主要以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证候类型主要以阴精亏损证和气血两虚证为主。AL患者中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者血常规、骨髓原始细胞情况比较,气虚质和阴虚质分别与平和质相比,阴虚质的构成比差异性更大,而痰湿质和湿热质分别与平和质相比,湿热质的构成比差异性更大。结论:从急性白血病的宏观群体来看,湿热质、阴虚质2种体质类型的比例较高,其继发的AL中以阳虚质和阴虚质为主;湿热体质患者易出现湿热夹杂的证候表现,阴虚体质患者易出现肝肾亏虚的证候表现;阳虚体质患者易出现肾阳不足的证候表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对1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运用判别分析法进行中医体质的判定。结果:130例代谢综合征平和质比例最高(28例,21.5%);偏颇体质中痰湿质较多(25例,19.2%)。男性以痰湿质、湿热质为主,女性以痰湿质为主;体重正常者平和质较多,超重人群中气虚质比例偏高,肥胖人群中痰湿质比例最高。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偏颇体质主要以痰湿质为主,体质类型存在性别差异。不同体重指数人群的体质特点反映了代谢综合征的发病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某单位体检人群进行体型调查及中医体质辨识。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采集体检人群的基本信息,并判定其中医体质类型。结果:747例体检人群中体重正常者364例,超重和肥胖者349例。体质类型主要为气虚质、平和质、湿热质等。体型在年龄、性别、体质类型上的分布均有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痰湿质、湿热质是超重和肥胖的危险因素。结论:体型管理应根据性别、年龄、中医体质等影响因素而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曲靖市居民不同性别之间的中医体质分布情况与地理环境、不同性别之间慢性病发病的分布情况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4655名参加健康体检的人群按中医九种体质的分类方法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从而收集其不同性别之间中医九种体质的分布情况以及不同性别之间慢性病的发病情况。结果中医九种体质总体的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平和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秉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肿瘤。其中,男性的体质分布情况依次为:湿热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阳虚质、气郁质、特秉质、血瘀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高脂血症、冠心病、肿瘤。女性的体质分布情况依次为:阳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血瘀质、痰湿质、平和质、特秉质。慢性病分布情况依次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肿瘤、慢性支气管炎。结论曲靖居民除平和体质外,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湿热体质、阳虚体质、气虚体质,曲靖市居民中医体质与曲靖市地理环境息息相关。同时,各体质及慢性病发病分布情况又与性别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江门地区缺血中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初步探讨不同中医体质的缺血中风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量表测定,观察缺血中风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特点;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中风危险因素积分。结果:所收集的150例缺血中风患者在9种体质分型中均有分布,其以气虚质(21.33%)、痰湿质(20.67%)和血瘀质(13.33%)居多。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及气郁质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而50~59岁、60~69岁两个年龄段中痰湿质比例均较高(≥20.00%);70~79岁之间人群以气虚质最多,比例达30.77%;大于80岁以气虚质(23.33%)、痰湿质(23.33%)为最多,而血瘀质占20.00%。平和质患者积分最低,而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患者积分较高,其中阴虚质与平和质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患者之间NIHSS评分有差异,其中平和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而阴虚质、气虚质、气郁质患者功能缺损程度相对重,其中气虚质与平和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类型患者mRS评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缺血中风患者的常见体质,不同体质类型的缺血中风患者发病时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以期为泌尿系结石的中药防治提供研究基础。方法:收集42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体质分类量表,对体质类型和年龄、性别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26例结石患者中平和质占46.7%,阳虚质、湿热质、气虚质各占15.3%、13.8%、8.0%。兼夹体质构成比的前三位分别是痰湿质(18.9%)、气虚质(18.0%)和湿热质(16.3%)。年轻患者平和质、气虚质比例低,湿热质、阴虚质比例高,而老年患者刚好相反。男性湿热质比例比女性高,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比例均比女性低。结论: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和湿热质是容易罹患结石的患者的常见体质类型,其中湿热质和阴虚质在性别、年龄分组间均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的关联性。方法:本研究以1∶1病例对照设计,选取64例UC患者作为UC组,选取同期体检的6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应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判定体质类型;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UC的相关性。结果:2组平和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各体质间的中医体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UC组平和质患者评分较对照组低,其它体质患者评分均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平和质相比,偏颇体质者UC患病率明显增加(P 0.05)。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的患病率密切相关,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在不同中医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普遍能够增加UC发病率,其中尤以痰湿质、湿热质和阳虚质与UC发病率密切相关,是引发UC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改善偏颇体质,有望降低UC发病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HR-HPV)感染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探讨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关系,为调理体质防治HR-HPV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HR-HPV感染患者60例(感染组),健康女性60例(对照组),按《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调查结果用SPSS19. 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2组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患者单一体质18例(30. 0%),其中单一平和质5例(8. 3%),单一偏颇体质13例(21. 7%);兼杂体质42例(70. 0%),其中平和兼杂体质17例(28. 3%),偏颇兼杂体质25例(41. 7%)。对照组:单一体质44例(73. 3%),其中单一平和质39例(65. 0%),单一偏颇体质5例(8. 3%);兼杂体质16例(26. 7%),其中平和兼杂体质6例(10. 0%),偏颇兼杂体质10例(16. 7%)。二组比较,单一体质和兼杂体质体质分布、平和质和偏颇体质体质分布均有显著差异(均P 0. 01)。2) 2组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调查结果显示感染组体质分布:湿热质、平和质阳虚质气虚质血瘀质痰湿质、气郁质阴虚质特禀质;对照组:平和质气郁质湿热质、阳虚质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血瘀质、特禀质。2组比较,感染组平和质出现的频次明显降低,常见的偏颇体质以湿热质、阳虚质和气虚质多见。3)中医体质与HR-HPV感染的相关性分析:2组的9种体质进行单因素分析,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和血瘀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将上述体质作为自变量、HR-HPV感染作为因变量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湿热质是HR-HPV感染的危险因素(OR:3. 087,95%CI:1. 027~9. 283)。结论:HR-HPV感染患者与健康女性体质分布存在差异,湿热质是其危险因素,调整患者体质的偏颇,对易感体质进行早期干预可预防HR-HPV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胆石症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探讨中医体质分型与胆石症发病的关系,帮助胆石症患者辨体论治。方法体质分类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9种体质分类方法,体质辨识采用体质量表问卷调查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采用临床流行病学及成组病例对照的方法,收集2组受检者的资料,总结分析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2组人群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的差别。结果胆石症组各中医体质的例数及所占比例为平和质7例,气虚质15例,阳虚质8例,阴虚质7例,痰湿质25例,湿热质35例,血瘀质9例,气郁质14例,特禀质患者0例。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湿热质的人数多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体质类型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湿热质可能比其他体质人群更易患胆石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辨识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数据分析掌握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特点,为优化中医药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标准化的9种中医体质量表调查法,结合中医四诊综合辨识,收集岭南地区人群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岭南地区人群9种中医体质分布以偏颇体质为主(占85.0%),9种体质(兼夹体质合并在主要体质类型内)主要为:气虚质(占50.6%)、阳虚质(占12.7%)、阴虚质(占8.3%)。男女性别在体质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体质分布情况: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男女分布无明显差异(P0.05);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阳虚质、气郁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岭南地区人群共有的38种中医体质,其前10种依次为气虚质、平和质、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其中,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痰湿质、痰湿质男性多于女性(P0.05);气虚质合并气郁质、阳虚质、气虚质合并阳虚质女性多于男性(P0.05)。关联度分析:最常与其他体质相兼的休质是气虚质和血瘀质;最常见的关联体质是气虚质合并湿热质、气虚质合并气郁质、气虚质合并阴虚质。体质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郁质主要集中在21~50岁,在20岁之前与年龄呈正相关,在41~50年龄段则呈负相关;特禀质在2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最高,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特禀质与低龄人群有相关性(P0.05);血瘀质随着年龄的增加,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痰湿质在31~50岁与年呈正相关;阳虚质在51岁以后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增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结论:岭南地区人群中医体质分布以虚性偏颇体质为主,且以气虚质为主;性别、年龄等因素影响着体质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