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基因超家族2C19(CYP2C19)基因型指导的氯吡格雷对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老年心血管研究所行PCI的冠心病患者277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38例和替格瑞洛组139例。氯吡格雷组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快、中代谢型患者给予维持剂量75 mg/d,慢代谢型患者给予高剂量维持剂量150 mg/d,服用3个月后更改为75 mg/d;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和90 mg,2次/d的维持剂量,所有PCI患者双联抗血小板12个月并随访12个月内的临床终点事件。结果替格瑞洛组球囊预扩张压力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4±1.8)%vs.(12.2±2.7)%,P 0.01)。2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支架内血栓、再次反复发作心绞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氯吡格雷组胸痛再次入院和MACE发生率较替格瑞洛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vs.0,P=0.014;13.0%vs. 5.8%,P=0.041)。结论替格瑞洛较CYP2C19指导的氯吡格雷维持剂量可能会取得更优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YP2C19及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12月122例行CYP2C19及ApoE基因检测的ACS患者,根据是否发生氯吡格雷抵抗分为抵抗组33例与敏感组89例。收集临床资料并检测CYP2C19及ApoE基因型,分析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果 抵抗组合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使用他汀类药物、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比例高于敏感组(P<0.05)。抵抗组CYP2C19强代谢型占27.27%,低于敏感组(P<0.05);抵抗组CYP2C19弱代谢型占30.30%,高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抵抗组CYP2C19 681G>A位点AA基因型占30.30%,高于敏感组(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ε3/ε4、ε4/ε4基因型分别占18.18%、15.15%,均高于敏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抵抗(OR=5.436)、CYP2C19 681G>A位点突变(OR=6.538)、ApoE ε4突变(OR=8.19...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前瞻性入选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住院治疗并PCI的冠心病患者150例.均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于服药前和PCI术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检测结果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CR)和非氯吡格雷抵抗组(NCR).并测定CYP2C1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类型.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年心绞痛复发、出血等情况的发生.结果 约有24.67%的冠心病患者采用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通过关联分析,发现CYP2C19*2携带者血小板聚集率显著较高;综合分析发现CYP2C19 *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CR组经临床对策干预后与NCR组主要终点、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YP2C19 *2、长期吸烟、血小板计数增高及糖尿病为血小板聚集率不能达标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经临床对策干预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可改善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状态等,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应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的安全性.方法 选取96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按TIMI危险积分,采用机械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在PCI术后分别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高维持剂量组,47例)和75mg/d(常规剂量组,49例),均口服给药,3个月后两组均给予75 mg/d,直至术后1年.其他常规治疗不变.比较两组术后30 d、6个月时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及术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剂量组和高维持剂量组患者术后30 d、6个月时MACE发生率[4.08%(2/49)比4.26%(2/47),6.12%(3/49)比8.51%(4/47)]以及术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严重:2.04%(1/49)比4.26%(2/47),轻微:8.16%(4/49)比8.51%(4/4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应用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150 mg/d)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4.1.3.2 氯吡格雷 目前,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或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由此引起的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等并发症也日益受到重视.质子泵抑制剂(PPI)被推荐用于预防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引起的消化道损伤.然而,研究发现,PPI和氯吡格雷均通过肝CYP450的同工酶CYP2C19进行代谢.PPI通过竞争CYP2C19上的结合位点,降低了氯吡格雷诱导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从而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吁英 《现代医院》2012,(Z1):67-68
目的通过观察氯吡格雷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作用与益处,以及临床心血管血栓事件,探讨产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原因,为医生提供研究氯吡格雷抵抗的预防、治疗及早期识别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类病例的护理措施,从而减少恶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方法对临床12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使用氯吡格雷300 mg的患者进行用药观察。入选120例拟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ACS患者,服用负荷量氯吡格雷(CPG)前、服药24 h后采血,利用光比浊法测定血浆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A),根据PA抑制程度判断CPGR发生率,并根据此分为氯吡格雷抵抗CPGR组和非CPGR组,对发生CPGR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实施临床护理。结果 120例ACS患者中有31例发生CPGR,发生率为25.8%,护士能够针对发生CPGR的原因提供整体护理措施。结论 ACS和PCI术后抗血小板治疗中,部分患者确实存在CPGR现象,PA水平对CPGR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同时能指导临床整体护理措施的实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血栓弹力图(TEG)监测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中间代谢型(*1/*2和*1/*3)服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疗效比较。方法自2014年10月开始选取入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且CYP2C19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型(*1/*2和*1/*3)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男34例,女14例,分为氯吡格雷组(25例)及替格瑞洛组(23例),术后在口服阿司匹林0.1 g,1次/d的基础上分别服用氯吡格雷(75 mg,1次/d),及替格瑞洛(90 mg,2次/d),分别于服药后1、4、12周观察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个时间点1、4、12周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格瑞洛组治疗后,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CYP2C19基因检测中间代谢型(*1/*2和*1/*3)服用替格瑞洛替代氯吡格雷明显升高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血栓弹力图(TEG)检测脑卒中患者血小板ADP抑制率并结合患者CYP2C19基因型检测结果,了解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氯吡格雷药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912例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利用ARMS-PCR法测定CYP2C19基因型,并将6个基因型分为3组:Ⅰ组为正常基因纯合子组(*1/*1),Ⅱ组为正常基因与突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江西省赣南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及其与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严格按照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连续募集2021年1月1日-2021年6月30日期间,在我院住院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均给予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mg)治疗,并于入院当天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行CYP2C19等位基因型(CYP2C192和CYP2C193)检测,并记录在院临床资料。受试者均随访半年内主要心脑血管缺血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YP2C192携带者共176例(48.35%),其中CYP2C192/1携带者132例(36.26%);CYP2C193携带者共39例(10.71%)。CYP2C192携带者与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后的抗血小板反应性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01),但CYP2C193携带者中无上述相关性(P=0.654)。结论 CYP2C19等位基因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反应性及预后密切相关,有利于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人群依赖细胞色素P450的加单氧酶系(CYP2C19)基因多态性及对该地区冠心病患者氯吡格雷药效反应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75例,均连续服用氯吡格雷75 mg/d 5天以上者,进行CYP2C19基因型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根据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来判断氯吡格雷药效反应性,>50%为氯吡格雷抵抗。统计CYP2C1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规律,比较氯吡格雷抵抗及氯吡格雷反应组的基因分布和基本资料,并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 375名冠心病患者中突变纯合型占12.27%,突变杂合型占45.60%,野生型占42.13%;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反应组在基因表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上有明显差异(P<0. 05),突变纯合型在氯吡格雷抵抗组显著高于氯吡格雷抵反应组;氯吡格雷抵抗组与氯吡格雷反应组的年龄、性别、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氯吡格雷抵抗组CYP2C19突变纯合和突变杂合型所占比例高于氯吡格雷反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分析,CYP2C19突变纯合型(OR=2.557)和突变杂合型(OR=2.027)为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结论佛山地区人群CYP2C19基因型与广东其它地区人群分布相似,突变纯合型和突变杂合型为佛山地区人群发生氯吡格雷抵抗的危险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CYP2C19基因分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效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1例,入院时抽血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按基因型分为快代谢型、中等代谢型和慢代谢型3组。入院当天给予拜阿司匹林标准剂量和负荷量氯吡格雷300 mg,之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75 mg/d。分别于入院第1 d和第7 d测血浆二磷酸腺苷(ADP浓度)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3组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服用氯吡格雷7 d后,3组血小板聚集率较服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及时检测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指导临床上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动脉血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老年人群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了预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PCI术后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最有效且被公认的常规方案[1]。虽然应用氯吡格雷的循证医学证据较充分,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研究显示,存在不同个体间对氯吡格雷治疗的反应性不同,从而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临床血栓事件,此现象称为氯吡格雷抵抗(clopidogrel resistance,CR)。由于氯吡格雷"抵抗"  相似文献   

1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PCI术后需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预防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性并发症[1].氯吡格雷作为新型强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2],与噻氯匹啶比较二者在ACS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中的效果怎样?笔者对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PCI术后应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啶的ACS患者进行了12个月的对照观察,以评价各自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与常规剂量氯吡格雷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确诊为ACS择期行PCI术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双倍剂量组(A组)和常规剂量组(B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前1周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手术当天服用300mg,术后给予100mg维持;手术前6h给予氯吡格雷,A组600mg,B组300mg,手术后均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150mg/d治疗30d,75mg/d维持治疗直至术后1a。随访记录PCI术后30d内不良反应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30d内未观察到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B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4,P=0.149)。A组30d内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6.0%,略高于常规剂量组的24.0%,且仅在双倍剂量组出现1例消化道出血,其余均为次要出血事件,经)(2检验,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57,P=0.355)。结论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ACS患者PCI术的治疗安全、有效,但对远期预后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疗效和抗感染作用.方法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168例,随机分为3组,观察组使用双倍负荷量和双倍维持量(共2周)的氯吡格雷,3组患者术前每天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1周),手术当天服用300 mg,术后给予100 mg维持;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并观察术后30 d内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休克等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30 d内A组仪发生心血管事件2例(3.6%),为复发性缺血症和心肌梗死;与B、C组相比效果最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ACS患者PCI术后血栓并发症高危患者给予双倍剂量的氯吡格雷后,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较少,术后无感染病例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汉族心血管病患者CYP2C19~* 1、CYP2C19~* 17基因多态性的频率分布及其对氯吡格雷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2015年4月16日-2016年5月12日648例汉族心血管病住院患者,采用双探针实时荧光PCR法测定CYP2C19~* 1、CYP2C19~* 17基因型。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167例,比较CYP2C19~* 1、CYP2C19~* 17基因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广州地区汉族心血管病患者中CYP2C19~* 1~* 1基因频率为98.30%(637/648),CYP2C19~* 1~* 17基因频率为1.70%(11/648),无纯合突变。CYP2C19~* 1~* 17基因型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低于CYP2C19~* 1~* 1基因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广州汉族人群中,携带CYP2C19~* 17基因型的心血管病患者可增加出血的风险,基因检测有助于完善个体化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并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的患者119例,随机分为2组,术后给予氯吡格雷组患者氯吡格雷加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给予替格瑞洛组患者替格瑞洛加阿司匹林的双抗治疗12个月,在术后第1、3、6、9、12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2个月2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0.7%和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103,P>0.05)。12个月内替格瑞洛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事件发生率为26.8%,氯吡格雷组为46.4%,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819,P<0.05)。随访期间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小出血或TIMI轻微出血的例数分别为7例和16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4.432,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发生TIMI主要出血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可有效减少冠心病三支病变介入治疗后患者MACE事件的发生率。替格瑞洛相较氯吡格雷使患者TIMI小出血和轻微出血的风险增加,但不增加TIMI主要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对经皮冠脉介入手术(PCI)后患者心肌保护及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拟实施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55例,联合组术前及术后服用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P选择素(PS)水平、术后1年两组患者各类MACE的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K、AST、LDH、PS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随访1年,联合组的MACE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联合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9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小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PCI手术患者中具有保护心肌、减少MACE发生率、降低不良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用于冠脉弥漫长病变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择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行冠脉造影检查为冠脉弥漫长病变并择期行PCI术患者159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80)与氯吡格雷组(n=79),所有患者常规接受阿司匹林、硝酸酯类、他汀类、ACEI类及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支架内血栓、再发心绞痛)、出血事件、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资料、平均支架数、术后再发心绞痛比率、不良反应及出血事件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替格瑞洛支架内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χ2=4.881,P=0.027);替格瑞洛组术后TIMI血流3级比例(χ2=4.971,P=0.026)、心肌灌注TMPG2级以上发生率(χ2=5.022,P=0.025)显著高于氯吡格雷组;而校正TIMI计帧数(t=-2.137,P=0.034)、无再流及慢血流发生率(χ2=5.864,P=0.015)及术后平均肌钙蛋白水平(t=-3.235,P=0.001)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氯吡格雷组(t=5.876,P0.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低于氯吡格雷组(t=-2.355,P=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用于冠脉弥漫长病变行PCI患者,不增加不良反应、出血事件,降低了支架内血栓的发生率,提高了心肌的再灌注,减轻了心肌损伤、保护了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0.
冠心病中的血栓事件是导致冠心病患者心肌梗死甚至发生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及并发症发生中的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抗栓治疗已经成为目前治疗冠心病的基石.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两联抗血小板治疗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血栓事件的标准治疗方案,被许多指南所采纳[1~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