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吕旭阳 《新中医》2014,46(11):239-240
<正>沈元良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绍派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暨项目负责人。沈老师从医36年,学验较丰,临证注重脾胃的调养,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蒿芩清胆汤源于清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沈教授对蒿芩清胆汤邪在少阳证运用心悟颇深,现就其应用蒿芩清胆汤治疗杂病验案举隅如下。1不寐鲍某,男,57岁,2013年3月4日初诊。失眠半年,经  相似文献   

2.
<正>沈元良主任中医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绍派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代表性传承人。沈师从医近40年,临证经验丰富,擅于治疗内科杂病,对归脾汤临证运用心悟颇深,现将其用该方诊治杂病验案5则介绍如下。1郁证秦某,女,23岁。2018年7月29日初诊。患者近日情绪不宁,心情抑郁,时而心烦,寐中多梦,倦怠乏力,口干,饮食欠馨,二便正常。视其面  相似文献   

3.
杨志刚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80-1281
田玉美教授是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湖北省著名中医,全国第1批、第3批名老中医师带徒指导老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50余年,临床辨证施治常以仲景之旨为圭臬.擅用经方治疗内科病,对诸多疑难杂病亦屡起沉疴.笔者有幸随师伺诊,今不揣鄙陋,试撷其要者,介绍如下,与同道分享.  相似文献   

4.
正刘殿池主任医师,师从名医王大经,从医40余年,精通内科杂病,尤擅于治疗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疾病等,对于疑难杂症及危重病证辨别精准,遣方用药轻灵。结合脏腑六经辨证,以少阴虚寒为基础,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或麻黄附子甘草汤治疗糖尿病。1 少阴证与糖尿病《伤寒论》曰:"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三日无里证,故微发汗也。"三阴病[1],因其阳气  相似文献   

5.
胡经航 《新中医》2021,53(22):23-25
正文:经方,在临证上效果显著,影响深远。现就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病的医案予以总结,介绍如下。其一,附子汤加味治疗股骨头坏死,取附子汤能温阳除湿,加用补肾活血之味,慢病缓图。其二,蒲灰散加味治疗膀胱癌尿血,取蒲灰散“消瘀血”“利窍”之功效,切合病机而收功。其三,大柴胡汤合增液承气汤治疗恶性肠梗阻,取大柴胡汤能治疗少阳阳明腑实病证。其四,葛根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椎炎,取葛根汤祛风通络之功效,控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6.
赵圣文 《山西中医》1997,13(4):51-52
经方治疗血证验案3则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县何桥乡医院(221146)赵圣文关键词血证大黄黄连泻心汤甘草干姜汤猪苓汤多年来,笔者应用经方治疗各种急性出血证,获效显著,兹举验案3则如下。1热性出血,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泻火止血武某某,男,21岁,农民,1987年...  相似文献   

7.
经方应用4则     
芦剑峰 《河北中医》2004,26(2):122-122
经方为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之方。其特点为药味少,但配伍精当,效果显著。若经方运用得当,有药到病除之功。其运用方法为:方证相应者,则用原方,不必加减;主症病机相类,兼症有所不同,则视兼症灵活加减变通。导师吕志杰教授潜心仲景学术研究,对经方的运用颇有造诣。笔者在随师学习过程中,深感经方疗效神奇。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利用经方在临床上辨证施治,灵活运用,取得较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经方验案4则     
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得其要者,效果显著.以五苓散化气利水,引阳入阴治疗失眠;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解表,调和营卫治疗肌纤维痛;苓桂术甘汤合抵当汤治疗肺腺癌以及附子粳米汤加味治疗胰腺癌晚期诸症.从验案中可以理解"观其脉症,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中医辨证论治之大法.  相似文献   

10.
邹立华 《新中医》2002,34(11):63-64
彭胜权教授致力于岭南温病的临床研究30余年,成绩斐然。彭教授临床务求实效,并不囿于门户派别之见,对仲景之《伤寒杂病论》亦极为推崇。彭教授善用经方,临床常随证而变,以经方灵活化裁治疗杂病,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举验案4则如下。  相似文献   

11.
孟宇航 《新中医》2018,50(1):177-179
正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一方,医药方家誉之为群方之冠。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而形成桂枝汤类方19方,故该方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立的一首药方。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大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方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1]。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方的使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对于桂枝汤类方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金匮要略》中  相似文献   

12.
黄佳杰  袁拯忠  叶人 《新中医》2017,49(11):163-164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指以上腹痛、上腹灼热感、餐后饱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等胃肠功能紊乱症状为主要表现,除外器质性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该病的发生率日益增高,且症状迁延难愈,反复发作或持续存在,难以根治,逐渐成为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疾病之一~([1])。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运用经方辨证论治FD,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病案  相似文献   

13.
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杂病三则常熟市支塘中心卫生院(215531)陶关兴[关键词]杂病,芍药甘草汤芍药甘草汤系《伤寒论》方,由芍药、甘草二味药物组成。主证为“脚挛急”。笔者按其方义,辨证加味临床应用于杂病治疗,收到满意疗效。兹举验案三则如下:例1:胃病(...  相似文献   

14.
蒋健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教授,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擅于将经方与后世名家之效方、验方相结合以治疗内感、外伤疾病.临床治病辨证灵活,颇具诊疗特色.本文介绍蒋健教授运用经方治疗中脘疼痛、怕冷、顽固性泛酸、白带增多、咽痛等几则病案,以资品味.  相似文献   

15.
正文:王邦才教授是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人才,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和科研工作近四十载,善用经方,尤其是对柴胡类方的应用更是见解独到,思路精巧。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得其教诲,受益匪浅,现将王邦才教授运用《伤寒论》中柴胡类方治疗内科疾病的医案5 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带状疱疹属于中医“蛇串疮”、“火丹”、“火带疮”、“缠腰火丹”等范畴。古籍记载颇多,多认为本病因心肝风火、或肺脾湿热所致。如《医宗金鉴》:“此证俗名蛇串疮,有干湿不同,于者……属肝心二经风火,治宜龙胆泻肝汤;湿者……属脾肺二经湿热,治宜除湿胃苓汤。若腰胁生之,系肝火妄动,宜用柴胡清肝汤治之。”现临床辨证,亦常遵循此观点。笔者在多年临床中,  相似文献   

17.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特应性个体接触环境致敏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流涕、鼻塞、鼻痒、喷嚏.该病全球发病率达10%~25%,且患病人数仍在逐年增加[1].祖国医学虽无变应性鼻炎之病名,但《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的"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嚏作于声也"所论及的症状涉及变应性鼻炎4大主症中的3个症状——流涕、鼻痒、喷嚏.因此,中医鼻鼽包括现代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窦炎及血管舒缩性鼻炎[2].笔者近年应用《伤寒论》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佳,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小柴胡汤加味治疗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86例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参照组应用氯雷他定片联合可待因桔梗片治疗,研究组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与参照组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更短(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更低(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咳嗽邪郁少阳证应用小柴胡汤加味治疗能够更快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咳嗽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小柴胡汤治疗内科杂病。方法对内科病案胆囊结石、自免肝;甲状腺癌术后、脂肪肝;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三例不同疾病患者分别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结果根据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以上三个病案所患疾病不同,中医的病证不同,失眠、胁痛、胸痹,但是病机相同,同属于少阳枢机不利,共同的特点是更年期女性,天癸衰少,肾精不足,以至气血阴阳平衡失调造成诸多症状,故异病同治,以小柴胡汤和枢机,解郁结,行气机。均取得较好疗效。结论小柴胡汤是治疗内科杂病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0.
逄冰  赵锡艳  彭智平  周强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201-1203
过敏性鼻炎多因卫表不固,风寒之邪入侵,壅滞鼻窍,肺失宣肃而致,病程日久主要涉及肺、肾两脏.广安门医院仝小林教授根据“以证为基,以症为靶,以病为参”思想,抓住二者阳虚恶寒的证候以及过敏性鼻炎指证性症状,参考现代药理学成果,并与六经、脏腑、八纲辨证方法相结合,选择以《伤寒论》经典名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