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糖尿病性冠心病、糖尿病性心肌病、糖尿病性自主神经病变,是由于糖尿病(消渴)迁延不愈,致毒损心络之变。《伤寒杂病论》中所载“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之论述,《丹溪心法》中论述道“热气上腾,心虚受之,心火散漫,不能收敛,胸中烦躁,……病属上焦,谓之消渴。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中医学消渴并发心悸、胸痹范畴。结合现代浊毒理论、络病理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特点,认为“浊毒伏络”是DCM起病之本,心络受损是DCM演变之机,气血阴阳俱虚是DCM的最终结局。根据“浊毒伏络”理论和疾病分期特点,治疗方面提倡早期化浊解毒、中期搜剔通络、后期补虚固本。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神经病变浊毒损络病机探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赵伟  李双蕾 《新中医》2006,38(9):4-5
通过对浊毒的病理特性及其与糖尿病(消渴)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浊毒对糖尿病神经病变(DN)病机的影响。认为浊毒与消渴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浊毒损络在DN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N浊毒损络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N可能是气阴亏虚、痰湿瘀血蕴结、浊毒损络所致,其基本病理变化可能是“虚、瘀、毒”,浊毒损络则可能是DN迁延和加重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性冠心病是糖尿病慢性大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毒损心络日久所致。虚滞、痰阻、毒损心络为其病机关键,针对此病机确立益心解毒通络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根据毒损心络理论探讨糖尿病心肌病的中医病机,指出气阴两虚是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基础,络脉瘀阻、饮凝痰聚是其主要病理过程,积久成毒,络息毒损为主要病理改变。依据"益气养阴、解毒通络"法制定的生脉解毒通络胶囊,对糖尿病心肌病心肌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对细胞外基质及调控炎症因子方面有明显的影响。理论及实验研究初步阐明,络息毒损的病理改变与糖尿病心肌病细胞外基质产生及炎症因子高表达具有内在相关性,佐证了毒损心络理论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糖尿病肾病(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N属中医学“消渴”、“水肿”、“关格”等范畴,是目前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主要病机为本虚标实,脏腑阴阳气血之虚为本,瘀血、痰浊为标。痰瘀积聚肾络,络气阻遏,络脉瘀滞,蕴邪成毒,毒损肾络^[1]。  相似文献   

7.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机理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日久毒损肾络,渐至糖尿病肾病,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的病机关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DM)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诊治消渴病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内经》中就有关于消渴的论述。自《内经》后,历代医家大多以阴虚燥热立论。治疗上分上中下三消。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才逐渐突破传统“阴虚燥热”之说,对其病因病机见仁见智,提出如“气虚致消”、“脾虚致消”、“瘀血致消”、“肝郁气滞”、“痰浊阻络”、“毒邪伤络”等一些较之以往不同的学说,这些学说中尤以“脾虚致消”说在近年被越来越多的医家接纳。本文试主要从病因病机、现代研究角度探讨脾胃与糖尿病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9.
毒损心络与缺血性心脏病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郭艳 《中医杂志》2002,43(11):805-807
从毒邪的涵义、来源、特点及与心络的关系进行探讨,提出毒损心络可作为缺血性心脏病的重要病机。认为毒邪易与火热痰瘀胶结,壅滞气血,损伤心络,络虚毒伏,发为心痛。并以中医药现代应用研究及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论证其观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百病生于气,久病入络,气病和络病理论揭示了疾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机制,“气络辨证”是中医慢性疾病分期诊疗的重要理论方法。糖尿病的发病和进展包括脾瘅期、消渴期、消渴络病期3个主要阶段,不同患病阶段气病类型各有不同,脾瘅期以气郁、气盛为主,消渴期以气耗为主,由于气耗络损,最终进展到消渴络病期。临床实践中以气络辨证指导的糖尿病分期治疗,始终把握“调气泄浊通络”基本治则,在消渴络病期还需结合微观辨证权衡使用“通荣并调”之法。基于气络辨证对糖尿病病机演变的认识,奠定了中医治未病在糖尿病早期逆转、进展期截断和变证预防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糖尿病的分期治疗提供了新的病证结合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南征教授治疗消渴肾病验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消渴肾病(糖尿病肾病,DN)是消渴日久,久病入络,毒损肾络,肾之体用皆损,伤及肝、脾、心,以尿浊、眩晕、目糊、水肿、畏寒怕冷、自汗、乏力为临床特征的常见、多发疑难病症。现代医学在诊断上以患者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为主要标志。笔者跟随导师南征教授的学习过程中发现,消渴肾病的发展过程与脾肾阳虚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南征教授提出了毒邪损络新概念,充实和完善了消渴病的病因病机学说,以此为指导,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导师在临床中遇到的2个典型疑难病例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例1张某,男,54岁,干部,2004年2月24日初诊。患高血…  相似文献   

12.
早期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渴肾病范畴,乃由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所致。西医对本病的治疗缺少针对性,难以阻止疾病的进行性发展。何泽教授主张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大力提倡从毒损肾络论治早期糖尿病肾病,在临床上可有效减轻症状,阻断病情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对治疗本病有较大优势。本文重在剖析中医之“毒损肾络”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说明基本病机在肾虚毒损肾络,益肾解毒通络为基本治则,为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络解毒化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难治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临床特征为糖尿病病程中出现微量或持续蛋白尿,甚至于出现肾功能衰竭。本病属于中医学的消渴肾病,其主要病因病机是消渴病日久不愈,毒损肾络。毒是对机体一切不利因素的统称,有内毒、外毒之分,有瘀毒、热毒、湿毒、浊毒、痰毒等不同之侯。毒邪贯穿于DN的始终。血瘀为DN病机转化之枢纽。因此,通络解毒化瘀法在DN的治疗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征教授将糖尿病肾脏疾病归纳为中医的“消渴肾病”,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南征教授总结消渴肾病的长期诊疗经验,结合中医理论,提出“玄府-毒邪-肾络”理论。认为其基本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浊毒内生-肾络损伤”,制定了开玄解毒,通络益肾法,治疗上自拟消渴肾安汤加减,结合外用灌肠,增强解毒祛瘀、泄浊导邪之功,疗效确切。文章将其多年临证经验梳理总结并佐以验案说明,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毒损络脉病机的理论内涵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澎涛  王永炎 《中医杂志》2011,52(23):1981-1984
针对“毒损络脉”病机概念的模糊问题,对损络之“毒”与中医学传统“内毒”的理论内涵进行界定,提出“毒损络脉”病机之形成乃各种原因引起络脉拘急或阻滞,导致络脉气血出入失常,使营气与卫气失于交汇协调,卫气壅滞而化生火毒灼伤络脉,其现代病理学基础是炎症级联过程.卫气壅滞化生之火毒,与外感温热、寒郁或气郁化火之病机显著不同,不循经脉漫及全身,故无全身火毒壅盛之症状与脉象.“毒损络脉”是络脉本体受损,表现为神气游弋及气化之障碍,与痰瘀阻络之络脉气血出入盈虚交替状态的异常,血络与气络功能受损不同.中风病、严重肺损伤、门脉高压症、尿毒症均表现了“毒损络脉”的微观病机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经方治疗糖尿病常见症状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敏  蔡文就 《新中医》2006,38(2):69-71
糖尿病虽大多属于“消渴病”范畴,但具备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者并不多,故治法也不应囿于润肺燥、清胃热、补肾虚。《伤寒论》虽只在厥阴病提纲证中提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但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伤寒方比比皆是。不仅如此,《金匮要略》设“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专篇论述消渴的证治。  相似文献   

18.
古代医家提出“浊”和“毒”的致病概念,现代学者基于前人理论并提出“浊毒”学说,成为中医病因病机主要内容。络病学说发展已久,源于《黄帝内经》,初形于东汉,繁盛于明清,发展至现代,理论内容较为完备。基于“浊毒”理论和络病学说,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在肝细胞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结合现代医学提出的肿瘤炎症微环境理论,进一步探讨“浊毒损络”病机观与肝细胞癌肿瘤炎症微环境的相关性,为中医药论治肝细胞癌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毒损肾络与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新宇  许华 《河南中医》2010,30(5):433-434
糖尿病肾痛(DN)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毒损肾络是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共同病机。肾络发源于肾与肾经,上贯于目,运行肾精气血,聚于瞳神以内、视衣(视网膜)之间,是目珠发生视觉功能的必要条件之一。由于肾络下出于肾,上达于目中视衣,将肾与视衣一线贯通,故而上下本为一体,皆为肾络维系。消渴日久不愈,血瘀、痰凝、湿浊等病理产物蕴结成毒,日久毒损肾络,从而引起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通过古今对浊毒、糖尿病、糖尿病性膀胱(DCP)的认识,探讨浊毒在DCP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浊毒在DCP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并分别从早、中、晚三期论述了DCP浊毒损络可能的病机演变过程。提出了DCP可能是肺脾肾虚,水饮、痰湿、瘀血蕴结,浊毒损络所致,浊毒损络可能是DCP迁延深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