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对血小板相关参数和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10例,随机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予相关基础治疗,观察组加服三藤通痹丸治疗;对照组加服正清风痛宁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小板相关参数和急性时相反应物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9.09%,对照组为70.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小板相关参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观察组总体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前血沉、C-反应蛋白均高于正常水平,治疗后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抑制急性时相反应物释放,降低血小板相关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三藤通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活动指标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其抗RA的作用机理,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Quik Read速率免疫浊度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含量,采用魏氏法检测血沉(ESR)的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3)和免疫球蛋白(IgG)的水平,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的滴度。结果: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高表达,急性时相反应物(ESR、CRP)释放增多,补体C3水平低下,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1个月: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善。2个月:CRP、ESR渐趋于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治疗1个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gG、补体C3水平有明显改善,抗CCP、RF的滴度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3个月:IgG、C3水平渐趋于正常人水平,与治疗两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抗CCP、RF的滴度趋于健康人水平,与健康人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2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抗CCP、RF的滴度与治疗2个月比较(P<0.05或P<0.01),与健康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A患者在病情活动时,血液存在高水平的IgG;抗CCP、RF的滴度升高;ESR加快;CRP释放增多;补体C3的滴度低下。服用三藤通痹丸两个月可明显降低IgG的水平,升高C3的水平、明显减少急性时相反应物的释放;3个月可明显降低抗CCP、RF的滴度,进而降低病情的活动度,有效的改善关节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3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评价其用药安全性并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RA患者,采用双盲双模拟研究方法,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九组(治疗组)53例和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从Ritchie指数、功能的评价(HAQ)、关节炎影响指数(AIMS)、患者对疼痛的评价(VAS表法)、急性时相反应物、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状态等方面展开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RA患者血液流变学异常,与健康人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8%、68.5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经2个疗程治疗后,2组患者在Ritchie指数、HAQ、AIMS、患者对疼痛的评价、急性时相反应物、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状态等方面有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组在上述指标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RA患者存在血液浓、粘、聚状态,三藤通痹丸能有效改善RA患者血液流变状态,缓解或改善关节疼痛及活动度,提高RA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有关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用贝克曼库尔特HMX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02例肝癌患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压积(PC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癌患者Plt、MPV、PCT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癌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对评估肝损害的程度、监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患者血清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含量和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益肾蠲痹丸加抗类风湿西药治疗;对照组仅单纯采用抗类风湿西药治疗,连续用药4周,并随访2月。结果:2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均明显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AF含量还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后关节压痛个数和关节肿胀个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关节压痛个数、关节肿胀个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临床疗效经Ridit分析,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失访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组为27.50%,2组失访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可明显降低活动期RA患者血清PAF含量,改善晨僵、关节压痛和肿胀,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性好,降低患者血清PAF含量是其治疗RA患者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6.
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将54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应用新风胶囊,对照组20例应用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其他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新风胶囊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活动性指标等方面与对照组相似,但在改善脾虚湿盛血瘀症状、症状总积分、血小板参数(PLT、PCT)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风胶囊可显著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及PCT,且能有效改善RA的关节及全身病变,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网络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DAS-28疗效标准对三藤通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进行再评价,并采用HAQ调查问卷评分观察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07例患者,按区组随机化原则随机分为三藤通痹丸组(治疗组)53例,正清风痛宁组(对照组)54例。采用DAS-28疗效标准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时进行DAS-28评分并采用HAQ健康评估问卷分别进行生存质量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HAQ评分有所改善,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个月后两组患者DAS-28评分、HAQ评分均继续减少,病情初步缓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的DAS-28评分、HAQ评分明显减少,病情完全缓解,与本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藤通痹丸可有效改善RA患者的关节疼痛和整体健康状况,降低血沉(ESR)水平,改善DAS-28评分,减轻RA的活动程度,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方法运用COULTER-GENS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31例AMI患者抗凝全血的血小板参数,同时以50名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对2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MI组MPV、PDW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Plt计数比对照组偏低。结论血小板4项参数检测并观察其变化对于AMI的发生、发展与早期病情的了解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2002年12月-2006年12月,笔者应用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22例,与常规治疗的21例作对照,并观察其治疗前后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当归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IA)大鼠的足趾肿胀指数、关节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血小板各参数的影响。方法: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Control组、Model组、MTX…group、DGl组、DGm组、DGh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均复制成CIA模型。于造模后第10d开始给药,42d后分别检测各组大鼠体重、足趾肿胀指数、X线检测关节损伤程度、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各参数(PLT、PCT、MPV、PDW)指标。结果:模型组和各给药组体重均较正常组明显减轻(P0.05),当归中剂量组体重与模型组比较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甲氨蝶呤组及当归各剂量给药组足趾肿胀指数较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X线检测可见当归组大鼠跖趾关节损伤较模型组减轻;当归各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LT、PCT、MPV、PDW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甲氨蝶呤组与模型组比较4个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当归中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PLT、PCT、MPV、PDW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归高、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MPV、PDW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当归是中医治疗痹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本研究表明当归具有增加CIA大鼠体重,减轻关节肿胀指数和关节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甲氨蝶呤不同,可能与其改善PLT、PCT、MPV、PDW等指标有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各项指标异常升高与关节损伤呈正相关,并提示预后不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小板状况,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一个重要靶点。临床上,可以运用当归与其他抗风湿药合用,可能起到满意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CD59的影响。方法:检测60例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及各活动性指标(ESR、α1-AGP、CRP、RF),并将60例RA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新风胶囊实验组35例和正清风痛宁对照组25例,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和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各活动性指标的变化,另设正常对照组20例并检测上述指标。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活动期RA患者PLT、PCT、MPV显著升高,CD59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两治疗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差异,但实验组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新风胶囊组及正清风痛宁组患者ESR、α-AGP、CRP、RF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与正清风痛宁对照组相比,新风胶囊组PLT、PCT、ESR显著降低,CD59显著升高(P〈0.01或P〈0.05)。②PLT、PCT与IgG、ESR、CRP、RF、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呈正相关关系,PLT还与关节压痛和晨僵时间呈正相关,与CD59呈负相关(P〈0.01或P〈0.05)。结论:活动期RA患者血小板参数PLT、PCT显著升高,且与CD59、ESR、CRP、RF、IgG和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晨僵时间具有相关性,提示PLT、PCT可以作为反映RA活动性的一项客观指标;新风胶囊能降低活动期RA患者PLT、PCT及炎症活动指标,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CD59的水平,抑制过亢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蛋白质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40例R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组的PA、ALB、A/G、Apo-A1、Apo-B、HDL、LDL、Treg表达水平等,比较蛋白质各指标与Treg表达水平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分析蛋白质变化与生活质量、临床症状、活动性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标准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度评分表(DAS-28)及调节T细胞等的相关性。结果:①活动期RA患者的PA、A/G、Treg水平较正常对照显著下降(P〈0.01),40例RA患者PA下降的有37人,占92.5%;A/G下降的有21人,占47.5%。②TP、ALB与生理功能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PA、ALB、A/G、HDL与DAS-28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TP与心理功能、生活质量总计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GLO与DAS-28呈明显正相关(P〈0.05);蛋白质指标与Treg水平无特殊相关性。③TP、ALB与步行时间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④PA、ALB、TP、Apo-B与RBC、HB、Fe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PA、ALB、A/G、HDL、Apo-A1与a1-AGP、CRP、ESR呈明显负相关(P〈0.01或P〈0.05);GLO与IgG、C3、ESR呈明显正相关(P〈0.01或P〈0.05);LDL与C4呈明显正相关(P〈0.01);Apo-A1/B与PLT、IgM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RA患者中存在蛋白质代谢的异常,具体表现为PA、A/G等指标水平明显下降,其变化与RA炎症活动有关,但与CD4^+CD25^+CD127^-Treg表达水平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成药痹祺胶囊和正清风痛宁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Ⅰ组30例口服痹祺胶囊,Ⅱ组10例口服正清风痛宁片,比较两组治疗后不同时点各项疗效评价指标的改善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使用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80.0%,Ⅱ组有效率90.00%。使用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判定疗效,Ⅰ组有效率86.7%,Ⅱ组有效率90.0%。两组的症状、体征指标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在休息痛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室指标比较,Ⅰ组的ESR、RF、CRP、IgAI、gG治疗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各实验室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痹祺胶囊与正清风痛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拟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喋呤(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与同期以MTX治疗的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40例对照。治疗6周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1.1%,对照组为43.6%;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对照组为69.2%;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84.2%,对照组为64.1%;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5.79%,对照组为35.9%;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2w后,中医症候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7.1%;临床综合疗效判定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为82.1%;ACR20%改善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9.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8.42%,对照组为40.03%;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MTX治疗寒湿痹阻型活动期RA疗效显著;起效快,毒、副反应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痹清饮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开放式研究模式,随机选取60例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活动期RA患者,予痹清饮治疗12周,运用健康测量量表SF-36(中文版)和健康评估问卷(HAQ),并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推荐的RA改善标准(ACR20)、RA疾病活动度评价(DAS28)及中医证候疗效标准,评价痹清饮对活动期RA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60例中达到ACR20标准40例,反应率为66.67%,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88.33%。治疗后患者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痹清饮能显著改善活动期RA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雪芬  钟诗婷  邓矢明 《河南中医》2016,(11):2007-2009
目的:观察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9月在本院骨伤科住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在口服来氟米特的基础上加服益肾蠲痹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有效率为9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验室检测指标在RA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正常照组和RA患者活动期及缓解期的实验室指标,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RA患者活动组和缓解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ESR、血清CRP、RF和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水平均明显升高,RA患者活动组与缓解组相比实验室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的实验室测指标与患者疾病的活动性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生地马钱丸配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来氟米特口服以及对症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生地马钱丸,3 g/次,3次/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指标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积分、关节肿胀积分、晨僵时间及20 m步行时间等及血沉(ESR),慢反应物质(CRP)方面均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口服生地马钱丸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生地马钱丸配合来氟米特治疗RA疗效优于单用来氟米特,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使用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关节炎模型,评价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效。方法:使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测量益肾蠲痹丸对对侧足爪肿胀和脏器指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Ⅱ(TNF-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量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用Westernblot法检测益肾蠲痹丸对凋亡蛋白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益肾蠲痹丸可有效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所引起的足跖肿胀,且对胸腺脾脏指数无明显影响。益肾蠲痹丸可有效抑制血清中TNF-Ⅱ,IL-1β,IL-6含量:抑制血清中iNOS活性;下调Bcl-2在滑膜组织中的表达。结论:益肾蠲痹丸的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与其调节主要炎症因子,下调炎症部位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观察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的影响,评价其有效性。方法依据诊断标准选取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对照组服 痹冲剂,60d为1个疗程。60d后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实验室理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为80.0%,总有效率为 94.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在改善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指数和晨僵、15米步行时间的积分方面,血沉(ESR)、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A(IgA)等实验室理化指标以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方面,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或 P < 0.01),也优于对照组(P < 0.05或 P < 0.01)。结论 梁氏抗风湿类风湿冲剂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较为有效和理想的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